-
邵逸夫奖 编辑
邵逸夫奖是按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设立,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的国际性奖项,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2002年11月,按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设立邵逸夫奖。2004年9月7日首届邵逸夫奖的颁奖礼在香港举行。据2018年12月邵逸夫奖官网显示,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截至2021年6月,邵逸夫奖共评选十八届,颁发了十八届。2024年5月21日,邵逸夫奖基金会在香港公布2024年度邵逸夫奖获奖名单。
2003年5月,邵逸夫奖基金会获香港税务局批准成为慈善机构。
2004年9月7日,首届邵逸夫奖的颁奖礼在香港举行。
2021年10月28日,2021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在线上举行。
2022年9月29日,2022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以网上直播形式举行,主会场设于香港科技大学。
2023年11月12日,2023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2024年5月21日,邵逸夫奖基金会在香港公布2024年度邵逸夫奖获奖名单。颁奖典礼于11月12日在香港举行。
2024年5月21日,2024年度邵逸夫奖新闻发布会" alt="
2024年5月21日,2024年度邵逸夫奖新闻发布会"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a36acaf2edda3cc7cd95d6f8eb12e01213fb80e3471?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2024年5月21日,2024年度邵逸夫奖新闻发布会
评选组织
邵逸夫奖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基金会成立一个四层架构的组织专司其事。根据章程,“邵逸夫奖基金会”(设在香港)由董事会、理事会、评审会和秘书处四个部分组成。评审会负责选出得奖人;其下设3个奖项委员会,各设一名首席评审和4位评审,负责候选人的提名及评选工作。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出任评审会主席,评审人员从世界各地有限期聘任。评审工作从每年6月开始,翌年6月宣布得奖者名单,8月颁奖 。
邵逸夫奖评选组织
理事会
杨纲凯教授(主席):邵逸夫奖评审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荣休教授
简悦威教授: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医学系罗氏·达蒙血液学讲座教授
程伯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
陈伟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策略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署理院长及生物医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
陈伟文先生: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顾问委员会成员、邵氏基金会(香港)董事、邵逸夫奖基金会董事、邵氏旗下公司董事总经理
徐遐生教授: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物理系荣休教授
评审会
主席:简悦威教授
副主席:杨纲凯教授
委员:
莱因哈德 · 根舍教授(天文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兰迪 · 舒卡文教授(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蒂莫西· 高尔斯教授(数学科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遴选委员会
奖牌的正面为邵逸夫先生的浮雕肖像,旁边是英文"The Shaw Prize"和中国文字的“邵逸夫奖”称号。奖牌背面展示了奖项,相关颁奖年度及当年获奖者的名字。在右上角为中国名句“制天命,而用之”的印章(引述自荀子 -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思想家 - 公元前313-238年),意为“把握自然规律,并利用他” 。奖项宗旨
邵逸夫奖为国际性奖项,得奖者应仍从事于有关的学术领域,在学术或科学的研究或应用上有杰出贡献,或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领域有卓越之成就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