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冈圭朗 编辑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1904年6月4日-1995年9月11日),男,出生于法国南部奥德省的伽斯德诺塔,逝世于马里勒鲁瓦。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萨特、阿隆、保罗·尼赞(Paul Nizan)、丹尼尔·拉加什(Daniel Lagache)等一起被称为“1924:出类拔萃的一届”。医学博士,法国哲学家、生物史学家、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曾任教于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索邦大学、巴黎大学。1983年荣获科学史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乔治·萨顿奖。1987年,被授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金质奖章。著有《常态与病态》——这是他最负盛名的著作,是他“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作品”(米歇尔·福柯)。其他论著还有《反射概念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形成》《认识生命》《生命科学史中的意识形态和合理性》《医学著述》《健康、通俗概念和哲学问题》《医学作品》等。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法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知识运动。是法国当代思想的开创者之一,其思想和研究方法对阿尔都塞、德勒兹、福柯等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纪念他在科学史和认识论方面的杰出成就,巴黎第七大学创办了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历史、哲学研究中心,并以乔治·冈圭朗的名字命名(Centre Georges Canguilhem)。
中文名:乔治·冈圭朗
外文名:Georges Canguilhem
别名:冈圭朗
国籍:法国
民族:法兰西
出生地:法国南部奥德省(Aude)的伽斯德诺塔(Castelnaudary)
出生日期:1904年6月4日
逝世日期:1995年9月11日
毕业院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斯特拉斯堡大学
职业:教师
代表作品:《常态与病态》
主要成就:法国当代思想的开创者之一1983年获乔治·萨顿奖1987年被授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金质奖章
学历/学位:医学博士
性别:男
逝世地:法国马里勒鲁瓦(Marly-le-Roi)
1941年,乔治·冈圭朗接替让·卡瓦耶斯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任教。
二战期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他在那里所开的“规范与正常”(Norms and the Normal)课程内容,成为1943年他申请医学博士学位口试论文的基础。
1943年以《论常态与病态的几个问题》一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接替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又译为巴歇拉尔)在巴黎大学(原索邦大学)的教职,讲授科学史,直至1971年退休。
1995年,9月11日逝世于马里勒鲁瓦(Marly-le-Roi),享年91岁。
《常态与病态》
合并图册
这是冈圭朗最负盛名的著作 ,是他“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作品”(米歇尔·福柯)。中译本已在2015年1月出版(《正常与病态》乔治·康吉莱姆 著,李春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 ),这是冈圭朗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认识生命(Knowledge of Life)
Stefanos Geroulanos,Daniela Ginsburg 译,Fordham University Press(3rd edition),2008年
《认识生命》汇集了康吉扬长达20年的论文和讲座,提供了一系列认识论的历史,试图澄清定义了现代生物学兴起的哲学和生物学概念等。
常态与病态
冈圭朗在《逻辑与道德论》中探讨了常态与病态的定义,认为医学临床和治疗被引向在科学的意义上重新建立某些固定的格局,所以是病人所遭受的痛苦——而不是对规范式的度量和标准的偏离——在确立着疾病的状态。如中医所治疗的每一个病例,都展现着自己的特殊性。
冈圭朗认为:某种异常并非一种异常性;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有病。
生命与环境
在乔治·康吉莱姆看来,疾病并不是一种紊乱的生命,对病人来说,疾病是“另一种生命状况”。病人的见证是决定性的:因为人感到有病时才有医学,不存在“客观病理学”。生命并不服从环境,而是自己的环境、规范的创立。
根据米歇尔·福柯的说法 ,战后法国哲学,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者、现象学或非现象学派,都可以分为两派不同的阵营 :其一是一种注重感官经验和主体的哲学,另一方则是一种“立基于知识、理性和观念的哲学”,亦即一种比较具认识论基础的哲学。萨特当然是第一个派别的主要人物 ,而福柯认为,指导他从事研究疯狂之博士论文的老师乔治·冈居朗则是另一个派别的领导人物 。
福柯曾高度评价冈圭朗在20世纪法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若没有冈圭朗,那我们就不会懂得阿尔都塞、阿尔都塞主义以及在法国马克思主义者中间曾发生的一系列争论,就不会懂得布尔迪厄、卡斯代尔、巴斯隆等人富有影响的社会学作品,就会忽视精神分析学家,尤其是拉康学派所从事的全部理论研究。冈圭朗在1968年运动前后的思想意识辩论中成了一个标尺。
1987年,被授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金质奖章。
著作
《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规范的力量》皮埃尔·马舍雷 著,刘冰菁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马克思主义与认识论:巴什拉,冈圭朗与福柯》(Marxism and Epistemology:Bachelard,Canguilhem,Foucault)多米尼克·勒古(Dominique Lecourt)著,NLB,1973年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多米尼克·勒古(Dominique Lecourt)著,PUF,2008年
《乔治·冈圭朗,科学与非科学》(Georges Canguilhem, science et non-science)克劳德·德布鲁(Claude Debru)著,Rue d'Ulm,2004年
《风暴中的哲学家》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Elisabeth Roudinesco) 著,汤明洁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冈圭朗》(Canguilhem),斯图尔特·埃尔登(Stuart Elden)著,Polity,2019年5月
硕博论文
陈新华.规范化、权力和死亡——从冈圭朗到福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聪.回归人的医学——康吉莱姆医学哲学思想研究.南京:南京大学,2017年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在冈圭朗的指导下于1961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即后来出版的《古典时代疯狂史》。
1924年,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并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41年,任教于斯特拉斯堡大学; 接替让·卡瓦耶斯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任教。
194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论文是《论常态与病态的几个问题》。
1948年,被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总监察官。
1950年,《论常态与病态的几个问题》出版。
1953年,接替老师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出任索邦大学(巴黎大学前身)教授和科学史研究所主任,讲授科学史,直至1971年退休。
1955年,《反射概念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形成》出版。
1958年,指导吉尔伯特·西蒙栋(Gilbert Simondon,1924——1989)获博士学位。
1961年,指导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获博士学位。
1965年,《认识生命》出版。
1966年,《常态与病态》出版。
1968年,《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出版。
1977年,《生命科学史中的意识形态和合理性》出版。
1983年,荣获科学史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乔治·萨顿奖。
1987年,被授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金质奖章。
1989年,《医学著述》出版。
1990年,《健康、通俗概念和哲学问题》出版。
1995年,9月11日逝世于马里勒鲁瓦(Marly-le-Roi),享年91岁。
1996年,遗著《让·卡瓦耶斯的生与死》出版。
2002年,遗著《医学作品》出版; 巴黎第七大学创办了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历史、哲学研究中心,并以乔治·冈圭朗的名字命名(Centre Georges Canguilhem ——乔治·冈圭朗中心),以纪念他在科学史和认识论方面的杰出成就。
在《癫狂史》的第一版序言里,福柯赞扬了从不同角度影响其思想的三个人: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乔治·冈圭朗和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他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讲里再次对他们表示了诚挚的敬意。
虽然乔治·康吉莱姆作为萨特和福柯的同代人,在学习期间还曾是萨特的同窗,但是,乔治·康吉莱姆及其作品却不像这两位的一样得到了众多的关注,因此,我以为在中国,乔治·康吉莱姆的名字是根本不会被提及的。即使是在法国,也是在乔治·康吉莱姆仙逝约二十年之后,人们才开始严肃地对待和研究他的思想:Vrin出版社正在整理出版乔治·康吉莱姆全集,其中关于乔治·康吉莱姆未发表文献的两大卷已经面世。从福柯的角度来看,乔治·康吉莱姆指导了他的博士论文(即后来出版的《古典时代疯狂史》),由此福柯在巴黎文学院拿到了学位,也一直极为尊崇乔治·康吉莱姆,和乔治·康吉莱姆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福柯本人一直自视让·卡瓦耶斯——加斯东·巴什拉——冈圭朗这一法国科学传统的继承者。但是,冈圭朗经常只是作为福柯著作的一个可有可无的注释出现,在汉语世界亦是如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乔治·阿尔弗雷德·利昂·萨顿
上一篇 科特迪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