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编辑

中国陕西省公办军事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第四军医大学”,坐落于古城西安,是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军事院校。

空军军医大学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1948年11月,学校进驻西安并更名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1952年10月,学校奉中央军委命令,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院校;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6月,该校划归空军建制领导管理;7月,空军军医大学正式组建, 并入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2019年,该校入选为军队“双重”建设首批重点学科建设院校。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本部下设6个院系 及基础医学院, 共16个本科专业 以及研究生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和4个附属医院 。该校共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其中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该校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35个。 学校在基础医学和公共基础专业领域形成了以神经科学、系统医学生物学、分子医学以及免疫与抗感染为主的4大优势学科群。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外文名: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第四军医大学

创办时间:1941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军事类

学校特色:211工程(1997年)双一流(2017年)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后勤部

现任领导:王大公(政治委员)、张思兵(校长)

专职院士数: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截至2023年11月)

本科专业:16个(截至2018年9月)

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截至2023年11月)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截至2023年11月)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截至2023年11月)

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截至2023年11月)

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截至2023年11月)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个(截至2023年11月)

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0个(截至2023年11月)

国家重点学科:19个(截至2023年11月)

院系设置:7个院系(截至2023年11月)

校训:团结 求实 创新 献身

校歌:空军军医大学校歌

校庆日:10月15日

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院校代码:91030

主要奖项:连续4年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

知名校友:张华、赵继宗、李继硕

知名教师:樊代明、鞠躬、张生勇、俞梦孙

学生人数:本科在校生2500余人(截至2018年9月)

历史沿革

编辑

新中国成立以前

1939年,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八路军总医院外科主任祁开任主动要求上前线救治伤员,于是便在军委总卫生部的任命下带队赶到晋西北军区。后在司令员贺龙的请示下,经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批准,同意在晋西北军区成立手术医院和贺家川医训队驻地。1941年4月,晋西北军区医务干部训练队与手术医院合并,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成立。

1942年,学校更名为八路军晋绥军区卫生学校;4年后再次更名为西北人民医药专门学校。

1948年11月,学校进驻西安,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院。

建国初期

1952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一军医学院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校曾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

1954年,原第五军医大学由南京迁至西安,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合并成立新的第四军医大学。 1959年,该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第四军医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学校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1997年,该校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2017年,因中国军队改革,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转隶空军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对外保留第四军医大学校名。 同年9月,该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2018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与西安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月,该校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2月14日,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本部下设基础医学院、航空航天医学系、军事预防医学系、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药学系、军事医学心理学系、护理系共7个院系 16个本科专业 以及研究生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和4所附属医院 。

空军军医大学院系专业(部分)

院系

专业设置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生物学

航空航天医学系

空军临床医学 、航空航天医学、应用心理学

军事预防医学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系

药理学、药学、中药学

军事医学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军事心理学

护理系

护理专业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有19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1个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和35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

部分学科建设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

神经生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整形)、口腔基础医学

博硕士一级授权学科

心理学、生物学、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专业种类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专业种类

应用心理、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生物与医药

博士后流动站

心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

博士后工作站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工作站(北京)

资料来: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万人计划(特支计划)”入选者16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对象1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3名、“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名、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2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7名、国防科技卓越青年4名、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8名、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37名。有博士生导师376名,硕士生导师716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周光召杨振宁等3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部分师资力量

类别

名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

鞠躬 (专职)、窦科峰 (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

樊代明 (专职)、陈志南 (专职)、张生勇 (专职)、俞梦孙 (双聘)、赵铱民 (专职)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开设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以及3门一流课程。 2010年,该校以全优成绩通过军队院校教学评价。

国家精品课程(精品公开课)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实验基础、口腔解剖生理学 、实验诊断学、口腔修复学 、学外科学、人体解剖学。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13门)

口腔材料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修复学 、牙周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生物学理论与实践、刀尖上的艺术—常见外科疾病诊治、以假乱真,再造齿颜--口腔修复学精讲、人体司令部探秘--走进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外科学

一流课程

口腔遗传病学、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运动系统疾病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教学成果

学校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截至2023年11月,该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累计获得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1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特别是200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为当年获此殊荣的两所高校之一(另为北京大学)。

部分教学成果

时间

奖项

名称

2005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与实践

军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创“四新”促“三进” 铸牢学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念

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围绕学员“三大能力”培养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

总后优秀教学成果

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

创建有军事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2009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研究与教学实践

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构建政治理论教学四大升级系统,铸就军校学员的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生物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眼科学现代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以“SP、PBL、模拟人相结合”为核心的军医大学外科临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后优秀教学成果

军医大学理工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4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临床医学专业军医本科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军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

创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大学文化“化育”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构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新模式

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创新型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架构与实践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需求,构建军队流行病学“五维”教学新模式

2015年

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平战一体,以战为主”的战现场急救防护教学训练体系

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教材)

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军事口腔医学人才“四位一体”本科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与实践

陆军航空医学课程创建与实践

实验基础医学”课程的创建与实践

军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创新型本科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7年

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为核心的新型口腔医学评价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全课型、全要素、全课堂”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信息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新模式及共享平台的构建

老年医学本科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连贯性、递进式牙体形态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三递进、四模块”药剂学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

2018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平战一体,以战为主”的战现场急救防护教学训练体系

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精品战略”办学育人实践与创新

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建“五个一工程”“四层次递进”实战化战救卫勤训练体系研究与实践

“空天一体”战略引领的一流航空航天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军队教学成果三等奖

国际一流防化医学人才成长与培养“四-四模式”的创建

全军心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三三四”多元融合式《军队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空军优秀奖

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3551”教学新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

部队官兵战现场急救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口腔医学虚拟仿真训练条件的建设与应用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先后已派出2000余人次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并在国际知名的教学、医疗、研究机构留学或作学术交流,接待国外近千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 已与美、英、日、法、德、澳等国家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建有四所附属医院,包括西京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唐都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口腔医院(第三附属医院) 和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

简介

地址

西京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央医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其附属医院也相应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4年对外称“西京医院”,2017年转隶空军。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五,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院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医院34个临床学科为博士授权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17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2个、专科中心6个,15个学科跻身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榜前十,其中消化病连续八年稳居全国第一。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

唐都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唐都医院前身为创建于1939年的延安中央医院。1955年转隶第四军医大学教学医院,1958年经总参批准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85年经总后批准对外称唐都医院,2017年随学校转隶空军,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唐都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唐都医院现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军医学研究所、全军医学专科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学校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张思兵

政治委员

王大公

副校长兼教育长

王东光

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

杨春风

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戚寿南

校长

1935.05-1948.04

杨鼎成

校长

1979.09-1983.12

蔡 翘

校长

1948.03-1954.07

赵长伶

校长

1983.12-1986.11

祁开仁

校长

1941.04-1947.01

鞠名达

校长

1986.11-1991.10

张 金

校长

1943.10-1945.08

陈景藻

校长

1991.10-1995.06

史书翰

校长

1947.01-1953.03

苏 博

校长

1995.06-2004.06

杨锡光

校长

1953.03-1954.07

陈祥

校长

2004.06-2007.05

曾育生

校长

1954.07-1959.03

樊代明

校长

2007.05-2012.12

张步峰

校长

1959.03-1964.10

赵铱民

代校长

2012.12-2015.03

涂通今

校长

1964.10-1975.08

张士涛

校长

2015.03-2016.05

张录增

校长

1975.08-1978.03

周先志

校长

2016.07-2020.03

郑文甫

校长

1978.03-1979.09

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历任政委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刘运生

政委

1941.04-1942.09

李景展

政委

1978.11-1981.05

刘庆珊

政委

1942.09-1953.04

李凯夫

第二政委

1979.07-1983.08

薛 峰

政委

1953.04-1954.07

肖进前

政委

1981.05-1986.07

万恩甫

政委

1953.01-1954.07

赵长伶

政委

1986.11-1991.11

刘庆珊

政委

1955.10-1964.07

李林

政委

1991.11-2001.10

李其华

政委

1964.11-1966.03

孙长新

政委

2001.10-2008.12

康立泽

政委

1966.03-1973.08

戴旭光

政委

2008.12-2015.09

宋 崑

政委

1977.03-1978.11

季志宏

政委

2015.09-2019.12

王宝红

政委

2019.12-2023.03

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校友情况

编辑

学校自1941年创立至2023年11月,出现包括张华(全国十大英模之一) 、赵继宗(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继硕等多名知名校友。

部分校友情况

姓名

个人介绍

所获荣誉

张华

1979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同年入党。1982 年7 月11 日,张华为救落入粪池的69岁掏粪老人魏志德光荣牺牲,年仅24 岁。

张华牺牲后,中央军委追授他为“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以他为榜样;

1983年6月7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华烈士被称赞为全国十大英模之一;

在2009年度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张华以高票当选“百位感动中国人物”。

赵继宗

69届校友,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继硕

曾任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中国神经解剖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所获荣誉

编辑
部分学校所获荣誉

时间

荣誉

2017年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

2019年

入选军队“双重”建设首批重点学科建设院校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

下一篇 对外汉语

上一篇 中国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