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卡金像奖 编辑
奥斯卡金像奖(Oscars),又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中文简称学院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的电影类奖项,创办于1929年。该奖项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电影类奖项,也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奖项,与艾美奖(电视类奖项)、格莱美奖(音乐类奖项)、托尼奖(戏剧类奖项)并称为美国演艺界四大奖(EGOT)。奥斯卡金像奖共设置22个常设奖项和3个非常设奖项,此外,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还设置独立于奥斯卡金像奖的3个荣誉奖项,合称为奥斯卡理事会奖。奥斯卡金像奖每年举办一届,一般于每年2月至4月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颁奖典礼,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2024年3月11日,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发布。
中文名:奥斯卡金像奖
外文名:OscarsAcademy Awards
别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
创办时间:1929年
创办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国家地区:美国
颁奖地点: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
颁奖周期:一年一次
评审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每年评选并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交由美国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参选人员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2016年1月22日,奥斯卡奖评选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此次改革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打破奥斯卡奖投票权终身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新的改革措施,每一位新会员的投票权为期10年,如果会员在这10年间仍活跃在电影界,则可再获10年投票权,连续延长两次、即30年后就可享有终身投票权。此外,会员如在此期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或奥斯卡奖,则直接获得终身投票权。对于影艺学院现任会员,新规同样有效。那些在过去10年内不活跃的会员将被转为“名誉会员”,失去奥斯卡投票权。另外,影艺学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也将发生改变。现有51名成员的理事会将为女性和少数族裔新增3个席位。对于那些不在理事会中的普通会员,此次改革也给他们更多参与学院管理和决策的机会。
颁奖典礼举办地:杜比剧院
2013年5月4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根据它即将实施的一项新规定,所有会员均有权参加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短片奖最终表决,从而为会员参加影艺学院组织的所有活动提供便利。
举办地点
前十五届,颁奖典礼都是在酒店以宴会的方式进行,但后来由于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加,颁奖只好改在剧院进行。并先后在中国大剧院(即好莱坞中国剧院)、洛杉矶神圣大礼堂、梅尔罗斯街剧院、潘太及斯剧院、桑塔莫尼卡公民大礼堂、洛杉矶音乐中心等处举行。由2002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柯达剧院成为奥斯卡第一个永久固定颁奖地点。
四届延期
学院奖颁奖会每年都将按照事先的安排如期举行,在其历史上仅有四次因为特殊的原因被推迟:第一次是在1938年,当时的洛杉矶大水灾使颁奖典礼推迟了一周举行;第二次是在1968年,当时学院奖的日程安排与著名的人权运动者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发生了冲突,故颁奖典礼延期举行;第三次是在1981年,因有人试图暗杀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而导致颁奖典礼推迟24小时举行;第四次是在2021年,因考虑到新冠疫情对电影制作与上映的影响,故第9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正式宣布推迟两个月举行 。
1928年,由7人组成的评奖委员会确立了会颁发12个竞争性奖项 。
1929年2月18日,第1届奥斯卡奖的获奖名单刊登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刊物上 。5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罗斯福酒店花厅举行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共有270人出席 。
2009年6月,学院宣布从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的数量从5部增加到10部 。
2010年3月,凯瑟琳·毕格罗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女性 。7月,学院宣布从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视觉效果的提名影片的数量从3部增加到5部;此外,参评最佳动画长片的作品由原本的“不少于70分钟”变为“至少40分钟” 。
2015年1月,为表示对对所有电影技术人员的尊重,学院宣布从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起,会在提名典礼宣布全部奖项的提名名单,一改以往不在提名典礼上宣布技术类奖项的提名名单的行为 。
2016年2月,萨姆·史密斯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时已出柜的性少数 。11月,成龙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荣誉奖的华人 。
2018年12月,奥斯卡位列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第124名 。
2019年4月,学院宣布从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外语片奖项更名为最佳国际影片奖项 ;此外,从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的提名影片的数量从3部增加到5部,初评名单从7部增加到10部 ,最佳国际影片初评名单从9部增加到10部。11月,学院宣布从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国际影片的获奖名单(原最佳外语片)由全部学院会员投票选出,而非以往由部分会员选出 。
2020年2月,韩国出品的影片《寄生虫》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也是首部同时获得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 。4月,学院宣布从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起,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音响效果合并为最佳声音效果,而最佳国际影片的提名名单也改由全部学院会员投票选出,而非以往由部分会员选出;此外,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不再要求参评影片必须在“洛杉矶商业影院进行一周放映”,在流媒体平台首映的影片也拥有参评资格 。
2020年9月,奥斯卡主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针对推动多元化的重大改革措施:从今后几年开始,所有影片要获得竞争奥斯卡最大奖项“最佳影片”的资格,必须满足以下4项要求中的至少两项:
1、演员和电影主题、叙事方面(至少满足以下各·要求的至少一条,可算为满足此项)
·主角或重要配角至少有一人是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亚裔、西裔/拉丁裔、黑人/非裔美国人、土著/美国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中东/北非、夏威夷原住民或别的太平洋岛民、别的未被充分代表的种族
·至少30%的次重要演员和更小的角色来自以下至少两种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群体:女性、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LGBTQ+群体、有感知或身体缺陷或耳聋、听力弱的人
·主要的故事线、主题或叙事的核心是一个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群体:女性、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LGBTQ+群体、有感知或身体缺陷或耳聋、听力弱的人
2、创意领导和项目团队(至少满足以下各·要求的至少一条,可算为满足此项)
·这些创意领导职位和项目主管——选角导演、摄影师、配乐师、服装设计、导演、剪辑、发型师、化妆师、制片人、艺术指导、布景师、音效师、特效总监、编剧——其中有至少两人是来自未经充分代表的群体:女性、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LGBTQ+群体、有感知或身体缺陷或耳聋、听力弱的人
——其中有至少一人是来自以下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亚裔、西裔/拉丁裔、黑人/非裔美国人、土著/美国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中东/北非、夏威夷原住民或别的太平洋岛民、别的未被充分代表的种族
·别的重要位置上,剧组工作人员/团队和技术位置(不包括制作助理)至少要有6人是来自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这些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副导演、场记、灯光师等。
·总的剧组人员构成中,必须有30%是以下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群体:女性、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LGBTQ+群体、有感知或身体缺陷或耳聋、听力弱的人
3、行业准入和机遇(满足以下全部两条各·要求,可算为满足此项)
·有偿学徒和实习机会方面,该电影的发行或注资公司有来自以下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的群体的带薪学徒或实习生,并满足以下要求:女性、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LGBTQ+群体、有感知或身体缺陷或耳聋、听力弱的人
大的主流电影公司/发行公司在大多数以下部门开设有实质性的、持续进行的带薪学徒和实习岗位,包含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群体(必须包含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制作/开发、实际制作、后期制作、音乐、视觉效果、采购、商务、发行、营销和宣传。
小的主流电影公司/发行公司或独立电影公司/发行公司至少有两个以下部门开设有实质性的、持续进行的带薪学徒和实习岗位(至少有一项包含未获得充分代表的种族):制作/开发、实际制作、后期制作、音乐、视觉效果、采购、商务、发行、营销和宣传。
2022年2月消息,据外媒报道,第94届奥斯卡的主持人有了定论。最终,学院敲定了艾米·舒默、雷吉娜·赫尔、旺达·塞克丝三位女性电影人主持本届奥斯卡的颁奖礼。
2023年1月24日消息,第95届奥斯卡颁奖礼入围名单揭晓,本届颁奖礼将于3月12日举行,吉米·坎摩尔主持颁奖礼。
2024年2月,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奥斯卡将在近二十年来首次新增奖项,加入一个认可选角导演工作的“最佳选角成就奖”(best achievement in casting)。从2026年开始颁发,即评选从2025年度的电影开始,每一届颁发的奥斯卡奖数量也因此将增加到24个。
名称由来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于1939年开始正式承认奥斯卡金像奖(Oscars)这一名称 ,这一名称的由来来历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4种说法:
1931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Margaret Herrick)第一次看到这个奖杯时表示,这个小金人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叔叔奥斯卡,随后被记者用在了新闻稿中 。根据埃曼努尔·利维得书籍《奥斯卡大观:奥斯卡奖的历史和政治》,专栏作家西德尼·斯科尔斯基(Sidney Skolsky)当时在场,他在1934年新闻稿中首次使用“奥斯卡”这一称呼,并写到“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呼小金人为奥斯卡” 。
据西德尼·斯科尔斯基(Sidney Skolsky)于1975年出版的回忆录《Don’t Get Me Wrong, I Love Hollywood》,他并未认同埃曼努尔·利维的说法。他表示,由于他厌倦了使用“学院金像奖”这一势利的称呼,所以在观看一个涉及“奥斯卡”这一名称的喜剧节目后,他于1934年报道凯瑟琳·赫本获得最佳女主角时,首次使用了“奥斯卡”这一称呼,以表示对“学院金像奖”这一名称的讽刺 。该份报道已被证实于1934年3月16日发出,也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官网所承认的第1份提及“奥斯卡”的报道 。《时代周刊》于1939年出版的一篇文章也认同了这一说法 。
1934年3月16日举行的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华特·迪士尼的获奖感言中首次使用了“奥斯卡”这一称呼 。
美国演员贝蒂·戴维斯表示,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因为小金人让她想起了丈夫哈蒙·奥斯卡·纳尔逊早晨下雨时的身影,于是在领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的名字“奥斯卡”,随后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便流传开来 。注:贝蒂·戴维斯于1935年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奖杯奖座
奥斯卡金像奖杯
奖杯于2013年被正式命名为Academy Award® of Merit ,整体高13.5英寸、重8.5磅,主体为一位双手交叉胸前、手握十字军长剑的镀金裸体男子站在五个圆环上,每一个环代表着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最初的5个工作部门: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 。
奖杯内部原由不列颠合金(93%锡+5%锑+2%铜)制成 ,后于2016年改用纯铜制成。具体制备过程为: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奥斯卡金像奖杯的蜡制模具,并在其表面外敷陶瓷,接着在1600°F下进行烧制,融化掉蜡,留下一个空的陶瓷模具,然后1800°F以上的温度下将纯铜加热到液态并浇铸在模具中,经过打磨和抛光后,采用电镀工艺将24K金箔覆盖在其表面 。雕像底座是由实心纯铜,外敷黑镍制成 。制备50个奥斯卡金像奖杯的时长一般为3个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金属短缺,奥斯卡金像奖杯曾用彩绘石膏制作三年,战争结束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
相关规定
1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1个奥斯卡金像奖杯,如果1项奖有两人或多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每人1个奥斯卡金像奖杯 。
1950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布奥斯卡奖杯的所有权规定,要求1950年之后颁发的所有奖杯仅可以1美元的价格回售给学院,除此之外,不得进行买卖或抵押,如果获奖者拒绝同意这一规定,学院将保留奖杯 。
自2010年起,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结束后的庆祝派对上均设有刻名处,所有获奖者均可选择在奖杯上刻上自己的姓名 。
奥斯卡青少年奖
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理事会裁定并颁发给十八岁以下且「在荧幕上有杰出表现」的青少年表演者。
青少年奖的奖杯是一个缩小版的大概7英寸高的奥斯卡小金人。 这个荣誉奖最早是在1935年颁给了当时6岁的秀兰·邓波儿。 这个奖项有间断的持续颁发了25年,一直到1961年,12岁的海莉·米尔斯因在《小福星》中的表演成为最后一个获得此奖的演员。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设置时间 |
---|---|---|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 制片人 | 1929年 |
最佳导演(Best Directing) | 导演 | - |
最佳男主角(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男主角 | 1929年 |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女主角 | 1929年 |
最佳男配角(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男配角 | - |
最佳女配角(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女配角 | - |
最佳原创剧本(Best Writing(Original Screenplay)) | 故事构思者、编剧 | 1929年 |
最佳改编剧本(Best Writing(Adapted Screenplay)) | 编剧 | 1929年 |
最佳摄影(Best Cinematography) | 摄影指导 | 1929年 |
最佳剪辑(Best Film Editing) | 剪辑指导 | - |
最佳声音效果(Best Sound) | 音效剪辑师、音响效果设计师 | 2021年 |
最佳视觉效果(Best Visual Effects) | 视觉效果设计师 | -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Best Makeup and Hairstyling) | 化妆师、发型师 | - |
最佳服装设计(Best Costume Design) | 服装设计师 | - |
最佳艺术指导(Best Production Design) | 艺术指导、布景师 | 1929年 |
最佳原创配乐(Best Music(Original Score))1 | 配乐师 | - |
最佳原创歌曲(Best Music(Original Song))1 | 作词者、作曲者 | - |
最佳原创音乐剧(Best Music(Original Musical))1 | - | - |
最佳动画长片(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 | - | - |
最佳动画短片(Best Short Film(Animated)) | - | - |
最佳真人短片(Best Short Film(Live Action)) | - | - |
最佳纪录长片(Best Documentary(Feature) | - | - |
最佳纪录短片(Best Documentary(Short Subject)) | - | - |
最佳国际影片(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 - | - |
奥斯卡理事会奖(Governors Awards)2 | ||
奥斯卡荣誉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 | - | 1929年 |
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 | - | 1938年 |
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 - | 1957年 |
注1:此3奖均为非常设奖项,但一般情况下最佳原创配乐与最佳原创歌曲历届均为设置。 注2:奥斯卡理事会奖自2009年11月起不再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颁发,单独设置颁奖典礼。 | ||
参考资料: |
颁奖时间 | 名称 | 颁奖时间 | 名称 |
---|---|---|---|
1929年5月16日 | 第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0年4月3日 | 第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1年11月5日 | 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2年11月10日 | 第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3年11月18日 | 第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4年3月16日 |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5年2月27日 | 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6年3月5日 |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7年3月4日 | 第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8年3月10日 | 第1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39年2月23日 | 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0年2月29日 |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1年2月27日 |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2年2月26日 |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3年3月4日 |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4年3月2日 | 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5年3月15日 |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6年3月7日 | 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7年3月13日 |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8年3月20日 |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49年3月24日 | 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0年3月23日 | 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1年3月29日 |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2年3月20日 |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3年3月19日 | 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4年3月25日 | 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5年3月30日 |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6年3月21日 |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7年3月27日 | 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8年3月26日 |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59年4月6日 | 第3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0年4月4日 |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1年4月17日 | 第3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2年4月9日 | 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3年4月8日 |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4年4月13日 |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5年4月5日 |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6年4月18日 |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7年4月10日 | 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8年4月10日 | 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69年4月14日 | 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0年4月7日 | 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1年4月15日 |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2年4月10日 |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3年3月27日 |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4年4月2日 |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5年4月9日 | 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6年3月29日 | 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7年3月28日 |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8年7月3日 |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79年4月9日 |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0年4月14日 |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1年3月31日 | 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2年3月29日 |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3年4月11日 |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4年4月9日 | 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5年3月25日 |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6年3月24日 |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7年3月30日 | 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8年3月16日 |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89年3月29日 | 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0年3月26日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1年3月25日 |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2年3月30日 | 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3年3月29日 | 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4年3月21日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5年3月27日 |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6年3月25日 | 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7年3月24日 |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8年3月23日 |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
1999年3月21日 |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0年3月26日 |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1年3月25日 | 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2年3月24日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3年3月23日 |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4年3月1日 |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5年2月27日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6年3月5日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7年2月25日 |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8年2月24日 |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09年2月22日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0年3月7日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1年2月27日 |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2年2月27日 |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3年2月25日 |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4年3月2日 |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5年2月23日 |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6年2月28日 |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7年2月26日 |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8年3月4日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19年2月24日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20年2月9日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21年4月25日 | 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22年3月28日 | 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23年3月12日 | 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24年3月10日 | 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 |
2025年3月2日 | 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 | ||
参考资料: | |||
注:以上颁奖时间均为美国时间,统计截至2024年。 |
华语获奖
奖项名称 | 时间及届次 | 获奖方 | 结果 | 国家/地区 |
---|---|---|---|---|
最佳影片 | 1988年第60届 |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末代皇帝》 | 获奖 | 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英国 |
2001年第73届 | 江志强、徐立功、李安《卧虎藏龙》 | 提名 | 中国、美国 | |
2013年第85届 |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提名 | 英国、加拿大、中国台湾、美国 | |
2021年第93届 | 赵婷《无依之地》 | 获奖 | 中国、美国 | |
2023年第95届 | 关家永、丹尼尔·施因内特《瞬息全宇宙》 | 获奖 | 美国 | |
最佳导演 | 2001年第73届 | 李安《卧虎藏龙》 | 提名 | 中国、美国 |
2006年第75届 | 李安《断背山》 | 获奖 | 美国、加拿大 | |
2013年第85届 |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获奖 | 英国、加拿大、中国台湾、美国 | |
2021年第93届 | 赵婷《无依之地》 | 获奖 | 中国、美国 | |
2023年第95届 | 关家永、丹尼尔·施因内特《瞬息全宇宙》 | 获奖 | 美国 | |
最佳女主角 | 2023年第95届 | 杨紫琼《瞬息全宇宙》 | 获奖 | 美国 |
最佳女配角 | 2023年第95届 | 许玮伦《瞬息全宇宙》 | 提名 | 美国 |
最佳男配角 | 1985年第57届 | 吴汉润《战火屠城》 | 获奖 | 英国 |
2023年第95届 | 关继威《瞬息全宇宙》 | 获奖 | 美国 | |
最佳改编剧本 | 2001年第73届 | 蔡国荣、王蕙玲、詹姆士·沙姆斯《卧虎藏龙》 | 提名 | 中国、美国 |
2021年第93届 | 赵婷《无依之地》 | 提名 | 中国、美国 | |
1988年第60届 | 马克·派普罗、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末代皇帝》 | 获奖 | 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英国 | |
最佳原创剧本 | 2023年第95届 | 关家永、丹尼尔·施因内特《瞬息全宇宙》 | 获奖 | 美国 |
黑白片最佳摄影 | 1939年第11届 | 黄宗霑《海角游魂》 | 提名 | 美国 |
1941年第13届 | 黄宗霑《伊利诺斯州的林肯》 | 提名 | 美国 | |
1943年第16届 | 黄宗霑《金石盟》 | 提名 | 美国 | |
1944年第16届 | 黄宗霑《反攻洛血战》 | 提名 | 美国 | |
黄宗霑《空军》 | 提名 | 美国 | ||
1956年第28届 | 黄宗霑《玫瑰纹身》 | 获奖 | 美国 | |
1964年第36届 | 黄宗霑《原野铁汉》 | 获奖 | 美国 | |
1967年第39届 | 黄宗霑《脱胎换骨》 | 提名 | 美国 | |
彩色片最佳摄影 | 1959年第31届 | 黄宗霑《老人与海》 | 提名 | 美国 |
最佳摄影 | 1988年第60届 |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末代皇帝》 | 获奖 | 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英国 |
1976年第48届 | 黄宗霑《俏佳人》 | 提名 | 美国 | |
1994年第66届 | 顾长卫《霸王别姬》 | 提名 | 中国 | |
1996年第68届 | 吕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提名 | 中国大陆、法国 | |
2001年第73届 | 鲍德熹《卧虎藏龙》 | 获奖 | 中国、美国 | |
2005年第77届 | 赵小丁《十面埋伏》 | 提名 | 中国 | |
2014年第86届 | 菲利浦·勒素《一代宗师》 | 提名 | 中国 | |
最佳剪辑 | 2001年第73届 | 蒂姆·史奎尔《卧虎藏龙》 | 提名 | 中国、美国 |
2021年第93届 | 赵婷《无依之地》 | 提名 | 中国、美国 | |
最佳视觉效果 | 1993年第65届 | 江道格《飞越长生》 | 获奖 | 美国 |
最佳服装设计 | 1988年第60届 |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末代皇帝》 | 获奖 | 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英国 |
2001年第73届 | 叶锦添《卧虎藏龙》 | 提名 | 中国、美国 | |
2007年第79届 | 奚仲文《满城尽带黄金甲》 | 提名 | 中国 | |
2014年第86届 | 张叔平《一代宗师》 | 提名 | 中国 | |
最佳艺术指导 | 2001年第73届 | 叶锦添《卧虎藏龙》 | 获奖 | 中国、美国 |
1988年第60届 | 苏聪《末代皇帝》 | 获奖 | 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英国 | |
最佳原创配乐 | 2001年第73届 | 谭盾《卧虎藏龙》 | 获奖 | 中国、美国 |
最佳原创歌曲 | 1988年第60届 | 坂本龙一、大卫·拜恩、苏聪《末代皇帝》 | 获奖 | 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英国 |
2001年第73届 | 谭盾、豪尔赫·卡兰德里、詹姆斯·夏慕斯 “A Love Before Time”《卧虎藏龙》 | 提名 | 中国、美国 | |
最佳动画短片 | 2011年第81届 | 陈志勇《失物招领》 | 获奖 | 澳大利亚、英国 |
2019年第91届 | 石之予《包宝宝》 | 获奖 | 美国 | |
巴比·庞迪亚斯《冲破天际》 | 提名 | 中国大陆、美国 | ||
2020年第92届 | 宋思琪《妹妹》 | 提名 | 中国大陆、美国 | |
最佳真人短片 | 2017年第87届 | 胡伟《酥油灯》 | 提名 | 中国大陆、法国 |
最佳纪录长片 | 2019年第91届 | 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徒手攀岩》 | 获奖 | 美国 |
刘冰《滑板少年》 | 提名 | 美国 | ||
最佳纪录短片 | 1997年第69届 | 虞琳敏《呼吸的代价》 | 获奖 | 美国 |
1999年第71届 | 王水泊《天安门上太阳升》 | 提名 | 加拿大 | |
2007年第79届 | 杨紫烨《颍州的孩子》 | 获奖 | 中国、美国 | |
2010年第82届 | 马修·欧尼尔、乔恩·阿尔珀特 《中国的非自然灾害:四川的眼泪》 | 提名 | 中国、美国 | |
2011年第83届 | 杨紫烨《仇岗卫士》 | 提名 | 美国 | |
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 | 1991年第63届 | 《菊豆》 | 提名 | 中国大陆 |
1992年第64届 | 《大红灯笼高高挂》 | 提名 | 中国香港 | |
1994年第66届 | 《霸王别姬》 | 提名 | 中国 | |
1994年第66届 | 《喜宴》 | 提名 | 中国台湾 | |
1995年第67届 | 《饮食男女》 | 提名 | 中国台湾 | |
2001年第73届 | 《卧虎藏龙》 | 获奖 | 中国台湾 | |
2003年第75届 | 《英雄》 | 提名 | 中国大陆 | |
2021年第93届 | 《少年的你》 | 提名 | 中国 | |
奥斯卡荣誉奖 | 2017年第89届 | 成龙 | 获奖 | 中国香港 |
注1:国家地区: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为参评国家/地区;其余奖项为相关影片制片国家/地区,若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任意2地联合制片,为简洁起见,仅列中国。 注2:以上“历届回顾-华语获奖”具体收录规则为:①大中华区参与制作的影片且影片对白51%为华语,该影片获得的所有奖项均予收录;②大中华区参与制作的影片且影片对白51%为非华语,且获奖者为华人,方予收录,若获奖者非华人,则不予收录;③大中华区未参与制作的影片获奖,且获奖者为华人,也予以收录。 注3:广泛流传的肖永亮凭借《棕兔夫人》获得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为误传,根据奥斯卡官网,该奖项确实颁给了《棕兔夫人》,但获奖人为克里斯·韦奇 。 | ||||
参考资料: |
华语参评
年份 |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 中国台湾 |
---|---|---|---|
2022年 | 《奇迹·笨小孩》 | 《风再起时》 | 《该死的阿修罗》 |
2021年 | 《悬崖之上》 | 《妈妈的神奇小子》 | 《瀑布》 |
2020年 | 《夺冠》 | 《少年的你》 | 《阳光普照》 |
2019年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扫毒2天地对决》 | 《谁先爱上他的》 |
2018年 | 《邪不压正》 | 《红海行动》 | 《大佛普拉斯》 |
2017年 | 《战狼2》 | 《一念无明》 | 《日常对话》 |
2016年 | 《大唐玄奘》 | 《踏血寻梅》 | 《只要我长大》 |
2015年 | 《滚蛋吧!肿瘤君》 | 《破风》 | 《刺客聂隐娘》 |
2014年 | 《夜莺》 | 《黄金时代》 | 《冰毒》 |
2013年 | 《一九四二》 | 《一代宗师》 | 《失魂》 |
2012年 | 《搜索》 | 《夺命金》 | 《逆光飞翔》 |
2011年 | 《金陵十三钗》 | 《桃姐》 | 《赛德克·巴莱》 |
2010年 | 《唐山大地震》 | 《岁月神偷》 | 《艋舺》 |
2009年 | 《梅兰芳》 | 《泪王子》 | 《不能没有你》 |
2008年 | 《筑梦2008》 | 《画皮》 | 《海角七号》 |
2007年 | 《云水谣》 | 《放·逐》 | 《色·戒》 |
2006年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夜宴》 | 《深海》 |
2005年 | 《无极》 | 《如果·爱》 | 《天边一朵云》 |
2004年 | 《十面埋伏》 | 《大块头有大智慧》 | 《20 30 40》 |
2003年 | 《天地英雄》 | 《无间道》 | 《不敢》 |
2002年 | 《英雄》 | 《天脉传奇》 | 《美丽时光》 |
2001年 | -- | 《全职杀手》 | 《运转手之恋》 |
2000年 | 《漂亮妈妈》 | 《花样年华》 | 《卧虎藏龙》 |
1999年 | 《黄河绝恋》 | 《千言万语》 | 《天马茶房》 |
1998年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香港制造》 | 《海上花》 |
1995年 | 《红樱桃》 | 《女人,四十》 | 《超级大国民》 |
1994年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天国逆子》 | 《饮食男女》 |
1993年 | 《凤凰琴》 | 《霸王别姬》 | 《喜宴》 |
1992年 | 《秋菊打官司》 | - | 《暗恋桃花源》 |
1991年 | 《过年》 | 《大红灯笼高高挂》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
1990年 | 《菊豆》 | 《八两金》 | 《客途秋恨》 |
1989年 | 《开国大典》 | 《七小福》 | 《悲情城市》 |
1988年 | 《红高粱》 | - | 《春秋茶室》 |
1987年 | 《芙蓉镇》 | - | 《桂花巷》 |
1986年 | 《孙中山》 | - | 《唐山过台湾》 |
1984年 | 《人生》 | 《似水流年》 |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
1983年 | 《城南旧事》 | - | 《小毕的故事》 |
1979年 | 《阿凡提》 | 《空山灵雨》 | - |
注:1.年份指选送报名的年份。2.部分年份因年代久远无从考究,故上表为不完全统计。 参考资料: |
华人评委
部门 | 入选时间 | 名单 |
---|---|---|
高管(Executives) | 2018年 | 王中军、王中磊、于冬 |
制片人(Producers) | 2006年 | 江志强 |
2017年 | 施南生 | |
导演(Directors) | 2012年 | 王家卫 |
2016年 | 侯孝贤、温子仁 | |
2017年 | 陈可辛、杜琪峰、许鞍华 | |
2018年 | 娄烨、赵婷 | |
2019年 | 周美玲、朱浩伟 | |
编剧(Writers) | 2016年 | |
2017年 | ||
2018年 | 王蕙玲、严歌苓、赵婷 | |
2019年 | 王沛智、王全安 | |
演员(Actors) | 1995年 | |
2005年 | 章子怡 | |
2008年 | 李连杰 | |
2012年 | 杨紫琼 | |
2013年 | ||
2016年 | 孙芳、吴汉章 | |
2017年 | ||
2018年 | ||
2019年 | 嘉玛·陈、赵家玲 | |
2022年 | ||
摄影(Cinematographers) | 2016年 | 鲍德熹、赵非 |
2017年 | 赵小丁 | |
声音效果(Sound) | 2017年 | 顾长宁 |
短片与动画(Short Films and Feature Animation) | 2016年 | 许诚毅 |
2018年 | 雷磊、刘健 | |
2019年 | 邱阳、张少甫 | |
纪录片(Documentary) | 2013年 | 崔明慧、张侨勇 |
2016年 | 王兵 | |
2017年 | 陈玲珍、江松长、蒋显斌 | |
2018年 | 杜海滨、范俭 | |
2019年 | 金国威、马莉、王淼、吴皓 | |
注:学院从2004年起才公布每年新邀会员名单,故上表为不完全统计。 参考资料: |
影片奖项
获奖最多的影片 | |
11项奖 | 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宾虚》(12提11中) 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泰坦尼克号》(14提11中) 2004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指环王:国王归来》(11提11中) |
10项奖 | 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西区故事》(11提10中) |
9项奖 | 1959年第31届奥斯卡金像奖:《金粉世界》(9提9中) 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末代皇帝》(9提9中) 1997年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病人》(12提9中) |
8项奖 |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乱世佳人》(13提8中)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乱世忠魂》(13提8中) 1955年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码头风云》(12提8中) 1965年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窈窕淑女》(12提8中) 1973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歌厅》(10提8中) 1983年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甘地传》(11提8中) 1985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莫扎特传》(11提8中) 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10提8中) |
7项奖 | 2023年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瞬息全宇宙》(11提7中) |
获奖最多的外语片 | |
4项奖 | 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卧虎藏龙》(10提4中)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寄生虫》(6提4中) |
提名最多的影片 | |
14项提名 | 1951年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彗星美人》(14提6中) 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泰坦尼克号》(14提11中) 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爱乐之城》(14提6中) |
13项提名 |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乱世佳人》(13提8中)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乱世忠魂》(13提8中) 1965年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欢乐满人间》(13提5中) 1967年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灵欲春宵》(13提5中) 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阿甘正传》(13提6中) 1999年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莎翁情史》(13提7中) 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指环王:护戒使者》(13提4中) 2003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芝加哥》(13提3中) 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本杰明·巴顿奇事》(13提3中) 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水形物语》(13提4中) |
12项提名 | 1955年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码头风云》(12提8中) 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宾虚》(12提11中) 1965年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窈窕淑女》(12提8中) 1991年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与狼共舞》(12提7中) 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辛德勒的名单》(12提7中) 1997年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病人》(12提9中) 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斗士》(12提5中) 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国王的演讲》(12提4中)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林肯》(12提2中)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荒野猎人》(12提3中) |
11项提名 | 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西区故事》(11提10中) 1983年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甘地传》(11提8中) 1985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莫扎特传》(11提8中) 1986年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紫色》(11提0中) 2004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指环王:国王归来》(11提11中)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1提4中)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小丑》(11提2中) 2023年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瞬息全宇宙》(11提7中) |
提名最多的外语片 | |
10项提名 | 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卧虎藏龙》(10提4中) 2019年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罗马》(10提3中) |
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影片 | |
1935年第7届:《一夜风流》、1976年第48届:《飞越疯人院》、1992年第64届:《沉默的羔羊》 | |
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的影片 | |
1982年第54届:《烽火赤焰万里情》、2013年第85届:《乌云背后的幸福线》、2014年第86届:《美国骗局》 | |
提名≥6且全中的影片 | |
1959年第31届《金粉世界》、1988年第60届《末代皇帝》、2004年第76届《指环王:国王归来》 | |
提名最佳影片的动画影片 | |
1992年第64届《美女与野兽》、2010年第82届《飞屋环游记》、2011年第83届《玩具总动员3》 | |
提名最佳影片的超级英雄影片 | |
2019年第91届《黑豹》、2020年第92届《小丑》 |
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彩色影片 |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乱世佳人》 |
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 |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寄生虫》 |
第一部获得最佳剧本的非欧洲语言影片 |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寄生虫》 |
第一部同时提名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长片的影片 |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蜂蜜之地》 |
参考资料: |
个人奖项
获奖最多次的个人 | |
华特·迪士尼(63提26中) | 个人获奖共26次,包括12个卡通奖和长、短记录片及荣誉奖等多个奖项 |
单届获奖最多的个人 | |
华特·迪士尼(4中) |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奖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奖 |
奉俊昊(4中) |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
获得最佳导演最多次的导演 | |
约翰·福特(4中) | 1936年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告密者》 1941年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愤怒的葡萄》 1942年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青山翠谷》 1953年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蓬门今始为君开》 |
提名最佳导演最多次的导演 | |
威廉·惠勒(12提3中) | 1937年第9届奥斯卡金像奖:《孔雀夫人》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呼啸山庄》 1941年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香笺泪》 1942年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小狐狸》 1943年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忠勇之家》(获奖) 1947年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黄金时代》(获奖) 1950年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女继承人》 1952年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侦探的故事》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罗马假日》 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四海一家》 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宾虚》(获奖) 1966年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收藏家》 |
获得最佳男主角最多次的演员 | |
丹尼尔·戴-刘易斯(3中) | 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我的左脚》 2008年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血色将至》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林肯》 |
获得最佳女主角最多次的演员 | |
凯瑟琳·赫本(4中) | 1934年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清晨的荣誉》 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猜猜谁来吃晚餐》 1969年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冬狮》 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金色池塘》 |
提名表演类奖项最多次的男演员 | |
杰克·尼科尔森(12提3中) | 最佳男主角(8提2中): 1971年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五支歌》 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后的细节》 1975年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唐人街》 1976年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飞越疯人院》(获奖) 1986年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普里兹家族的荣誉》 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离离原上草》 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尽善尽美》(获奖) 2003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关于施密特》 最佳男配角(4提1中): 1970年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逍遥骑士》 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烽火赤焰万里情》 1984年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母女情深》(获奖) 1993年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义海雄风》 |
提名表演类奖项最多次的女演员 | |
梅丽尔·斯特里普(21提3中) | 最佳女主角(17提2中): 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法国中尉的女人》 1983年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苏菲的抉择》(获奖) 1984年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丝克伍事件》 1986年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走出非洲》 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离离原上草》 1989年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黑暗中的呐喊》 1991年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来自边缘的明信片》 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廊桥遗梦》 1999年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亲情无价》 2000年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弦动我心》 2007年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穿普拉达的女王》 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虐童疑云》 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朱莉与朱莉娅》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铁娘子:坚固柔情》(获奖) 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八月:奥色治郡》 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跑调天后》 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华盛顿邮报》 最佳女配角(4提1中): 1979年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猎鹿人》 1980年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克莱默夫妇》(获奖) 2003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 2015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魔法黑森林》 |
凯瑟琳·赫本(12提4中) | 最佳女主角(12提4中): 1934年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清晨的荣誉》(获奖) 1936年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爱丽丝·亚当斯》 1941年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费城故事》 1943年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小姑居处》 1952年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非洲女王号》 1956年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艳阳天》 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雨缘》 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夏日惊魂》 1963年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长日入夜行》 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猜猜谁来吃晚餐》(获奖) 1969年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冬狮》(获奖) 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金色池塘》(获奖) |
贝蒂·戴维斯(11提2中) | 最佳女主角(11提2中): 1935年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人生的枷锁》 1936年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女人女人》(获奖) 1939年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红衫泪痕》(获奖)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卿何薄命》 1941年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香笺泪》 1942年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小狐狸》 1943年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走出过去的时代》 1945年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斯克平顿先生》 1951年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彗星美人》 1953年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黯淡星光》 1963年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兰闺惊变》 |
杰拉丹·佩姬(8提1中) | 最佳女主角(4提1中): 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夏日烟云》 1963年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浓爱痴情》 1979年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内心深处》 1986年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邦蒂富尔之行》(获奖) 最佳女配角(4提0中): 1954年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蛮国战笳声》 1967年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艳侣迷春》 1973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冤家宜结不宜解》 1985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大街小瘪三》 |
提名剧本类奖项最多次的编剧 | |
伍迪·艾伦(16提3中) | 最佳原创剧本(16提3中): 1978年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安妮·霍尔》(获奖) 1979年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内心深处》 1980年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曼哈顿》 1985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百老汇的丹尼·罗斯》 1986年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开罗紫玫瑰》 1987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汉娜姐妹》(获奖) 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无线电时代》 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罪与错》 1991年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艾丽丝》 1993年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丈夫、太太与情人》 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百老汇上空的子弹》 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非强力春药》 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解构爱情狂》 2006年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赛末点》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午夜巴黎》(获奖) 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蓝色茉莉》 |
连续获得多次同一奖项的电影人 |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连续3年,最佳摄影) | 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地心引力》 2015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鸟人》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荒野猎人》 |
约翰·福特(连续2年,最佳导演) | 1941年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愤怒的葡萄》 1942年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青山翠谷》 |
约瑟夫·L·曼凯维奇(连续2年,最佳导演) | 1949年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三妻艳史》 1950年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彗星美人》 |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连续2年,最佳导演) | 2015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鸟人》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荒野猎人》 |
斯宾塞·屈塞(连续2年,最佳男主角) | 1938年第10届奥斯卡金像奖:《怒海余生》 1939年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孤儿乐园》 |
汤姆·汉克斯(连续2年,最佳男主角) | 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费城故事》 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阿甘正传》 |
最年轻的获奖者 | |
秀兰·邓波儿(7岁) | 1935年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特别奖 |
最年长的获奖者 | |
埃里·瓦拉赫(95岁) | 2010年第2届奥斯卡理事会奖:奥斯卡荣誉奖 |
玛琳·奥哈拉(94岁) | 2014年第6届奥斯卡理事会奖:奥斯卡荣誉奖 |
西西莉·泰森(94岁) | 2018年第10届奥斯卡理事会奖:奥斯卡荣誉奖 |
最年长的最佳男主角 | |
安东尼·霍普金斯(83岁) | 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父亲》 |
最年长的最佳男配角 |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83岁) |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初学者》 |
最年轻的提名者 | |
贾斯汀·亨利(9岁) | 1980年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克莱默夫妇》(最佳男配角) |
奎文赞妮·瓦利斯(10岁) |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南方的野兽》(最佳女主角) |
凭借处女作获得最佳导演的导演 | |
戴尔伯特·曼 | 1956年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君子好逑》 |
杰罗姆·罗宾斯 | 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西区故事》 |
罗伯特·雷德福 | 1981年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普通人》 |
詹姆斯·L·布鲁克斯 | 1984年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母女情深》 |
凯文·科斯特纳 | 1991年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与狼共舞》 |
萨姆·门德斯 | 2000年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美国丽人》 |
同一年度凭届两部影片提名最佳导演的导演 | |
克拉伦斯·布朗 | 1931年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安娜·克里斯蒂》《罗曼史》 |
迈克尔·柯蒂兹 | 1939年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一世之雄》《四千金》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永不妥协》《毒品网络》 |
提名最佳导演的女性 | |
里娜·韦特缪勒 | 1977年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七美女》 |
简·坎皮恩 | 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钢琴课》 2022年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犬之力》(获奖) |
索菲亚·科波拉 | 2004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迷失东京》 |
凯瑟琳·毕格罗 | 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拆弹部队》(获奖) |
格蕾塔·葛韦格 | 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伯德小姐》 |
赵婷 | 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无依之地》(获奖) |
埃默拉尔德·芬内尔 | 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前程似锦的女孩》 |
提名最佳导演的亚裔女性 | |
赵婷 | 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无依之地》(获奖) |
提名表演类奖项最多次、唯一一位两次提名最佳女主角的黑人女演员 | |
维奥拉·戴维斯(4提1中) | 最佳女主角(2提0中):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帮助》 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蓝调天后》 最佳女配角(2提1中): 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虐童疑云》 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藩篱》(获奖) |
唯一一位获得表演类奖项与词曲类奖项的个人 | |
芭芭拉·史翠珊 | 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76年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 |
第一位获表演奖项的非裔1 | 1940年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哈蒂·麦克丹尼尔《乱世佳人》(最佳女配角) |
第一位获得最佳女配角的西裔 | 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丽塔·莫雷诺《西区故事》 |
第一位获表演奖项的亚裔 | 1985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吴汉润《战火屠城》(最佳男配角) |
第一位获奖时已出柜的性少数人士 | 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萨姆·史密斯“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灵党》(最佳原创歌曲) |
第一位因非英语片获表演奖项的演员 | 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索菲亚·罗兰《烽火母女泪》(最佳女主角) |
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的女性 | 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 |
第一位获得最佳男主角的非裔 | 1963年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西德尼·波蒂埃《原野百合花》 |
第一位获得最佳女主角的非裔 | 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哈莉·贝瑞《死囚之舞》 |
第一个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有色人种同性恋女性 | 2022年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阿丽亚娜·德博斯《西区故事》 |
第一位获得最佳女主角的亚裔 | 2023年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杨紫琼 《瞬息全宇宙》 |
注1:以肤色划分人种含有歧视色彩,故上表采用中性词汇:亚裔、非裔、拉丁裔。 注2:上表年龄计算统一采用“颁奖年-出生年”的方式计算。 |
其他记录
第一位担任奥斯卡金像奖主持人的有色人种男性(联合主持) | 1972年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小萨米·戴维斯 |
第一位担任奥斯卡金像奖主持人的有色人种女性(联合主持) | 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戴安娜·罗斯 |
第一位担任奥斯卡金像奖主持人的有色人种女性(单独主持) | 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乌比·戈德堡 |
收视率最高的奥斯卡金像奖 | 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5500万) |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崭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克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86年)里根总统,但里根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罗斯福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又如《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阿甘正传》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而且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争议
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的选择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悬疑
1940年,从第十三届(1940年,应为第十二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电影,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电影广告。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采用“非常手段”。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