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美儿 编辑
蔡美儿(Amy Chua),1962年(虎年)生于伊利诺州香槟(Champaign),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其父蔡少棠被誉“非线性电路之父”,现为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为她以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有一本书自传体性质的书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妈的战歌》,又译《虎妈战歌》),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发行销售。
中文名:蔡美儿
国籍:美国
出生地:伊利诺州香槟
出生日期:1962年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师
专业方向:法学
外文名:Amy Chua
代表作品:虎妈战歌
语种:英语闽南语
职称: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蔡美儿近照
1984年以极优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7年以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法律博士学位 ,在校时是《哈佛法律评论》主编。
曾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担任首席法官帕特里夏·M·沃尔德(Patricia M. Wald)的书记员,曾在华尔街的Cleary Gottlieb Steen&Hamilton公司工作 ,并曾在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及斯坦福大学任教。
2001年加入耶鲁大学法学院 ,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第一本是《帝国时代:超级强国如何成为世界主宰及失败的原因》(Day of Empire: How Hyperpowers Rise to Global Dominance-And Why They Fail)。蔡美儿在书中称,历史上的超级强国,包括罗马、中国唐朝和大英帝国,是透过他们不同寻常的多元化和宽容来获取优势的;但是这种多元化也蕴含了它们衰败的种子。
她第二本书《着火的世界:输出自由市场民主是如何造成种族仇恨和全球动荡的?》(World on Fire: How Exporting Free Market Democracy Breeds Ethnic Hatred and Global Instability)也放眼全球。
蔡美儿和家人
蔡美儿的第三本书,讨论主题转到亲子教育:《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本回忆录,解释她的中国式妈妈作风,尽管她的孩子会说中文,但她们都以犹太和中国模式共同抚养长大。尤其在培养女儿们的音乐才华方面,蔡美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最新发表的这本书《虎妈战歌》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教育界,并引起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蔡美儿以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有一本书自传体性质的书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发行销售。
中文版译名《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又名《虎妈战歌》或《虎妈妈的战歌》,由中信出版社于2011年1月份出版。此书在亚马逊上市首日非虚构类排名第1名。《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CCTV、新华网等中外媒体相继报道转载。
蔡美儿是家中四姊妹的老大,其中二妹蔡美文获得哈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任教斯坦福大学,已查出患白血病正在积极治疗。
蔡美儿嫁给耶鲁法学院教授Jed Rubenfeld(美国犹太裔),住在康州纽黑文,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索菲娅(中文名:蔡思慧),学习钢琴并卓有成就。
小女儿路易莎(中文名:蔡思珊),自幼学习小提琴,后来兴趣转向网球,显露一定的天赋。
两位女儿都曾参加多项音乐比赛并获得奖项,得到众多名师指导,被传为“音乐神童”。
蔡美儿揭示了亚裔儿童为何如此出类拔萃的深层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中国母亲。她继承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育儿成功经验的一贯法则:严厉、传统、不向孩子妥协的价值观。蔡美儿和她的丈夫(夫妇二人均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育有两个女儿,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业和音乐表演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蔡美儿把两个女儿的成长经历看作是成功典型,同时也是对他人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美国《出版家周刊》
虎妈战歌
作者名称 蔡美儿
作品时间2011-6
《虎妈战歌》是2011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美儿。
我在美国做妈妈
作者名称 蔡美儿
作品时间2011-1-1
《我在美国做妈妈》是201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美儿。
《时代》封面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英媒评价
中国教育“强度”震惊世界
2011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对《虎妈战歌》的书评,题目就有意无意地把东西方教育方式拉到了比武场内《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不过,这并非美媒第一次为了中国教育而紧张。2010年底,中国学生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学生评估项目,上海学生取得了所有34个参试国家中最好的成绩,这让美国坐不住了。当时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而英国《金融时报》则一语双关地表示,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这使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
这一次,《虎妈战歌》再一次刺中了美国人的神经。美国《洛杉矶时报》把蔡美儿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
讨论升级
教育上升到经济
《时代》周刊内文《虎妈的真实故事》写道: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蔡美儿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文章指出,美国经济糟糕得出奇,经济增长2.6%,失业率却能高到9%;而中国却有10%的经济增长,每年还有2500多亿的对美贸易顺差;经济是这样,教育也如此。
英国媒体分析称,美国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其实跟中美表现迥异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当美国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颓势时,中国却稳步前进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与其向中国领导人寻求答案,还不如去问问虎妈。
德国媒体也指出,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奇迹日益受到关注,不是美国害怕中国崛起,这场争论可能很快就偃旗息鼓。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总结称,美国流行着关于中国崛起的种种“恐慌故事”,文章奉劝美国人:把这种教育方式的比较上升到国与国的高度并不合适。
虎妈澄清
书评断章取义
随着论战日渐激烈,风口浪尖上的蔡美儿澄清,引发论战的书摘是断章取义。蔡美儿强调,东方式的家庭教育如能配合母爱、理解和家长参与,肯定能帮助孩子长大后过幸福生活。她的书不是父母教育儿女指南,而是她为人母十余年的回忆录。《纽约时报》认为,这其实是她已经招架不住批评,从最初的立场上被迫后退。
反应
中国妈妈担心“被代表”
不过虎妈的言论并没有得到中国妈妈的认可,著名海归洪晃就直斥蔡美儿的行为简直就像“地狱老母”,她表示:“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身为法学教授的蔡女士在自命不凡这方面,可算是孤芳自赏了。”的确,在中国大陆这个本应是“虎妈”聚居的“野蛮王国”里,很多妈妈却根本不买蔡美儿的账。
反思
教育子女应中西合璧
针对美国媒体一窝蜂似的指责,《新闻周刊》则着力安抚着美国母亲们,报道称,即便虎妈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分数高,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经济更强大、国民更有创造性、社会更胜一筹。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而且,如果有条件,虎妈们还是会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哈佛。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认为,由于在中国“赢者通吃”,所以父母把太多的压力放在了子女身上。而美国教育却更关注孩子的品质、创新和独立,小孩可以很自由,而这也因此造成了小孩学习太放松,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中美教育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教育,一个是“批评太多”,一个是“表扬太多”,而陈凯认为真正正确的应该是两者的综合体。
《华尔街日报》刊登的蔡美儿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妈战歌》的节选部分。文章介绍了蔡美儿如何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两个女儿。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
制订严苛家规
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严苛家规“十不准”,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蔡美儿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
蔡美儿在文章中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因此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妹,减减肥吧”;相反,西方父母只能躲躲藏藏地谈这个话题,从来不提“胖”字,而他们的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饮食失调和自卑而接受治疗。
教育已见成效
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4岁就开始阅读萨特的文章。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在少年交响乐团中担任主要演奏者,此外功课果然门门拿A。两个女孩和妈妈感情很好,还敢开妈妈的玩笑说她“疯了”。
蔡美儿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社会反应
《虎妈战歌》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4000多篇评论,“脸谱”社交网站也出现大约10万篇评论。蔡美儿已收到成千上万封信件,有人认为她有道理,分享她有力、坚定的答案,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儿。
2011年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传授给女儿。
基本观点
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
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十大“家规”
1 不准夜不归宿
2 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 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 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7 不准有任何一门科目的成绩低于A
8 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 不准在某一天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蔡美儿认为这些文化族群之所以更成功,皆因他们拥有较强的优越感、不安感及控制冲动的能力。
蔡美儿和丈夫称,写书的目的不在于颂扬某些文化族群,而在于鞭策他人以他们为榜样,重拾美国的辉煌光景。
尽管如此,蔡美儿的“种族优越论”依旧惹来批评,有人称她纯粹是种族主义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