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编辑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由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1925年至1928年与北洋政府相互对峙。北伐战争成功之后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至1948年改组成南京总统府为止)。1937年起领导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依《中华民国宪法》就任行宪后首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政府主席改为中华民国总统,进入宪政时期。
中文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外文名:National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成立时间:1925年7月1日
办公地址:广州、武汉、南京、重庆等
性质:中华民国最高统治机关
广州国民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南方各省逐渐脱离北洋政府。1918年7月,云南和两广人士退出国会,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1925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请,北上商讨国事,不料肝炎复发病逝于北京。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决议筹组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正式成立,采取委员制,以汪精卫为主席;并设置军事委员会,以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兼任主席,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武汉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迁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到武汉。12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宣布中央党部和政府停止在广州办公,各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前往武汉,1927年2月21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办公。在广州国民政府停止办公到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办公此段期间,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临时领导机构,徐谦为联席会议主席。 武汉国民政府不设主席,以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为常务委员。 武汉国民政府运作至"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大楼
1926年,国民革命军攻克了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的主要城市,于是广州国民政府联席会在11月决议将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即为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1928年6月,革命军进入北京,国民政府在15日发表全国统一的宣言,12月29日,东北的奉系将领张学良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蒋介石领导的革命军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获得国际承认为中华民国政府。
南昌国民政府
参见:南昌国民政府
南昌国民政府位于南昌市抚河区,现南昌市西湖区,为中华民国军政中心,从事控制,派遣,指令等重要国家事物和国家首领会议。
刚从中原大战中收身的蒋介石亲临南昌,指挥“剿匪”事宜。因此,图书馆改为“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是江南五省剿匪总部,被时人称为“第二首都”。
南昌国民政府
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①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礼为四维之首 ,就是规规矩矩,不犯上作乱。②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做起。规定要拔上鞋跟,扣齐钮颗;走路靠左,胸部挺起;和洽邻里,同谋公益等。③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在一个政府,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之下,绝对统一,绝对团结,绝对服从命令。④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特别是军事化为目标。随时准备捐躯牺牲 ,尽忠报国。1934年2月19日 ,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自任会长;7月1日,又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自任总会长。1934年7月~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全面推行时期。其间,新运总会由南昌迁到南京,聘请何应钦、陈果夫、张群等33人为指导员,又增设妇女指导委员会,以宋美龄为指导长。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各县设立分会或支会 。这一运动受到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反对和抵制,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实际收效甚微,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停止。1938年,蒋介石将国民政府迁至重庆。
北平国民政府
参见:北平国民政府
在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不久,国民党内各军事实力旋又再次爆发武装冲突。1930年中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反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中原大战,战争其间汪精卫在北平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阎、冯、桂及汪系出席,议决在北平成立"国民政府",选阎、冯、李、汪等七人为委员,阎锡山为主席,并于9月9日上午9时9分成立。不过张学良随即表示支持蒋介石,并于9月23日进驻北平。北平国民政府一度迁往太原,并在10月提出中华民国约法草案。11月随着阎、冯宣告下野而解散。
1931年广州国民政府
参见:广州国民政府
1931年,蒋介石在南京汤山软禁胡汉民,同时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约法草案,引起国民党内其他实力派的不满。党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彷照孙中山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汪精卫为主席。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谋求合作,最终粤、宁两派息争,于12月22日在南京再召开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广州政府取消,由林森为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蒋介石则宣布下野。粤、宁合一以后,上海随即酝酿一·二八事变。以孙科等粤系为首的政府无论财政、军事、外交皆无法指挥,经蒋介石及汪精卫面谈后,孙科于1月24日辞职,蒋介石复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汪精卫任行政院长。此架构一直维持至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重庆国民政府
参见:重庆国民政府
1935年,随着中国四川和西南各主要省份的统一问题渐趋解决,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将国防中心转向西南,转向中国四川。其时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能长期支撑。
1935年3月2日,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1935年3月4日,他在讲演时称:“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视察重庆时就说:“四川人口之众多,土地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可说是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称天府之国,处处得天独厚。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他甚至声称,就是只剩下四川一省,天下事也还大有可为。 同年7月,蒋介石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再次指出:“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
1935年10月6日,蒋介石在成都的一次讲演中又指出:“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各方面,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民族复兴最好的根据地。”而在四川,当时最重要的城市首选重庆。因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且有四川天险为屏障,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为依托。
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迁都重庆,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继续抗战。30日国民政府决议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18日,蒋介石以国防最高会议议长的身份在南京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并于会上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明确告知与会者:“现在中央已经决议,将国民政府迁移到重庆了。”11月20日,林森一行抵达汉口,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更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本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抵抗,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特此宣言,惟共勉之。”。
重庆是一座山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正当嘉陵江与长江汇合之处,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为西南地区的重镇。国民政府作出迁都重庆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北方战事发展,使迁都洛阳已不可能;其二,迁都西安距陕甘宁边区过近,并且缺少拱卫之屏障;其三,四川四面环山,一条大江直抵中原,若挟地势之利,便可抵御日军入侵;其四,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可以支持长期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国民政府于1938年迁都重庆,是为重庆国民政府。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又另组一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上海发表
重庆国民政府大门
汪伪国民政府
参见:汪伪国民政府
汪伪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反共亲日派,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在日军卵翼下建立的傀儡政权。
汪伪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建筑群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汪伪国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陈公博为首的一批汉奸头目先后被处决。
还都南京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的临时国民政府于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宣布5月5日将“凯旋南京”。1946年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正式立宪,中国国民党一党训政时期结束,迈入宪政时期。
1947年4月,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作为看守政府的国民政府改组,容纳其他党派青年党,民社党进入国民政府。当时国共内战,中共未参加政府。
1948年5月20日经国民大会选举出蒋介石为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后,组建中华民国政府(包括一府五院)。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也改为总统,国民政府改制为总统府,国民政府至此走进历史。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
姓名 | 政党 | 就职时间 | 离任时间 | 备注 |
---|---|---|---|---|
汪精卫 | 中国国民党 | 1925年7月1日 | 1926年3月23日 | 因中山舰事件辞去主席职权 |
谭延闿 | 中国国民党 | 1926年3月30日 | 1927年3月11日 | 汪精卫去职后,代理主席职权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姓名 | 政党 | 就职时间 | 离任时间 |
---|---|---|---|
胡汉民 | 中国国民党 | 1927年4月18日 | 1928年2月7日 |
谭延闿 | 中国国民党 | 1928年2月7日 | 1928年10月8日 |
蒋介石 | 中国国民党 | 1928年10月8日 | 1931年12月15日 |
林森 | 中国国民党 | 1931年12月15日 | 1943年8月1日 |
蒋介石 | 中国国民党 | 1943年8月1日 | 1948年5月20日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