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联陞 编辑
杨联陞(1914年—1990年),原名莲生,后以莲生为字。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中国文学家,哈佛燕京讲座教授。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1940年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1942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完成《〈晋书·食货志〉译注》获博士学位。
四十年代初,在哈佛习文史哲的中国留学生中,任华(西方哲学)、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吴于廑(世界史)、杨联升(中国史)四人皆风华正茂,而意气相投;周、杨二氏尤为英敏特出,当时胡适已有意延揽他们到北大以为己用。其后任、周、吴三人皆返国任教,三十年间运动相乘,政治逼人,周氏虽于劫后重拾旧业,终未臻大成;惟杨氏自有因缘,得以留在哈佛远东语文系执教,墙外开花,海外称雄,乃至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
杨氏论学
杨联升
杨氏论著
杨联升
美国汉学家因为语言隔阂而想像丰富,容易发生“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地平线上的树林”(mistake some clouds in the sky to be forests on the horizon)的毛病,故杨氏特别强调对文献原义的理解,倡导“训诂治史”,以为“研究中国史的人必须具有起码的训诂学素养。够不上这种要求的研究者,只能算是玩票性质,而不会成为一个全健的汉学家”。而他本人也身体力行,不仅随处寓训诂于史学,更有《“龙宿郊民”解》《汉语否定词杂谈》《禅宗语录中之“聻”》之类语文层面的专门考辨。
杨氏学术书评
杨联升
杨氏学养深邃,惜四十多岁后患抑郁症,每一二年即发作一次,故虽寿至高年,论者仍有千古文章未尽才之叹。
诗曰:剑桥岁月未蹉跎,铁幕周郎可奈何。汉学西洋称警察,如公堪继伯希和。
杨联升
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的《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对中国货币和银行历史上的约三百个关键词语着重做了记述和分析,绘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在有关货币的部分,首先介绍了各种形式混杂的货币,然后重点讨论了圆形硬币、金银以及纸币。在研究信贷的部分,则叙述了从当铺等传统信贷机构到现代银行的兴替,并对贷款和利率方面的几个特征进行了探讨。这部书的成功有三方面的原因:1.此书以类别为经,时间为纬,叙述历史上货币与信贷的演变,脉络分明;2.探讨经济问题时,很好地结合了时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背景,这应与作者本人深厚的史学根基分不开;3.具有批判性的观点在书中随处可见,颇具启发性。对于贷款为何被普遍地用于消费支出而不是创造资本,他一方面指出传统中国歧视工商业,倾向于阻止经济规律充分地起作用,另一方面又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投资土地虽然回报率低,但风险很小。此书是从历史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写出来的,它不仅是有关中国货币和信贷的关键词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揭示出古代中国货币、信贷以及总的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

中国制度史研究
作者名称 杨联陞
作品时间2007-3
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才能使古老的历史学焕发生机;丰富的学养和精妙的取向,才能在论述重大问题时举重若轻.本书是汉学大师杨联升先生发表于上的关于中国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系列论文之结集,也是杨联升先生厚积而薄发的学术结晶.全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而平易流畅的文字使本书在极具学术价值的同时,又有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