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权 编辑

对未命名的小行星进行命名的权利

小行星命名权小行星命名权

小行星命名权是指对未命名的小行星进行命名的权利。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小行星命名权

外文名:The asteroid naming rights

要求: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

组成:永久编号+名字

简介

编辑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权现在一般属于发现者。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一般根据发现者的提议而进行命名。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

中国共有100多颗由中国杰出人物、中国地名和中国的著名单位命名的小行星,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钱学森,北京星、广东星、希望工程星、中国科学院星等。此外,业余天文学家高兴、孙国佑、徐智坚 、阮建高、陈栋华,华东师大二附中老师叶佩玉,北京中学生孟奂和南京中学生华演也已成为小行星的名字。

命名常规

编辑
小行星命名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公告,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

其命名规则一般为:

1.名称不长于16个字符

2.最好是一个词

3.在某种语言中可以发音

4.非攻击性词汇

5.应避免名称与已获得命名的天体名称过于相似

6.不鼓励使用宠物的名字

7.不能用发现者自己的名字命名

8.以政治或军事活动而闻名的个人或事件的名称,在其本人死亡或事件发生后的100年内都不允许作为命名

9.对于编号是1000的倍数的小行星,习惯上以特别重要的人物命名

10.每个个人发现者或组织不能在两个月内提议超过两个以上的小行星命名

11.纯商业或以商业性质为主的命名是不被允许的

12.发现者在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10年内享有命名权

特殊类型的小行星遵循以下命名规则:

1.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以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命名,其中,L4位置以希腊人物命名,L5位置以特洛伊人物命名。绝对星等暗于12星等的特洛伊小天体还可用奥运会运动员命名

2.木星与海王星轨道之间的半人马小行星:以半人马族的神话人物命名

3.与海王星形成1:1共振的小行星:以亚马逊人命名

4.与海王星形成3:2共振的小行星:以阴间的神话人物命名

5.经典海王星外天体:以创世神话中的人物命名

6.近地小行星:以除去创世和阴间之外的神话故事命名

命名机会

编辑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普通人是否有命名机会?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

中国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1994年4月已发现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该台发现的被列入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名列第五。但是紫金山天文台并不给予普通人命名,主要是命名地名和著名事件,比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等均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因为此天文台的上司是中科院,所以想要命名还需要上级批准,然后才能报给国际小行星中心。和紫金山天文台类似的还有国家天文台,情况也是一样。

小行星的命名权一般属于发现者。它是目前各类天体中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一般只授予对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所以普通民众想要通过这些渠道命名,可能性基本为零。

命名权归属

编辑
目前的规定是:一颗小行星在累积了至少4次冲日期的观测数据后,方可获得永久编号,并确定发现权归属,随之一同确定的还有这颗小行星的命名权归属,发现权和命名权归属同一人(或组织);在最早有两晚观测数据的冲日期内,提供了第一个观测报告的观测者将获得这两项权利。

相关

编辑
2011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奖名单在美国洛杉矶揭晓,来自人大附中的高三学生施轶萌获得一等奖,打破了北京选手参加英特尔大奖赛12年来从未获得过一等奖的纪录。除获得3000美元奖金外,施轶萌还获得一颗小行星的命名。

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凡是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学生都有资格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颗小行星,目前已有40多名中国学生获得小行星命名。

拥有命名权单位

编辑
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天文台(2008年12月24日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也是中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其永久正式编号为207931,其命名权归属山东大学,这颗小行星最终被命名为威海星 )、星明天文台(2011年12月23日星明天文台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也是中国业余天文爱好者使用业余器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其永久正式编号为546049 ,发现者为业余天文学家孙国佑 和高兴 )。

发现过小行星的中国天文机构

编辑

序号

名字(英文)

MPC名称

中文译名

发现数量

1

Bejing Schmidt CCD Asteroid Program

SCAP

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

1304

2

PMO NEO Survey Program

PMO NEO

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小天体搜寻项目

681

3

Lulin Sky Survey

LUSS

鹿林巡天项目

229

4

Lulin Observatory

Lulin

鹿林天文台

24

5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Purple Mountain Obs

紫金山天文台

149

6

Shandong University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

15

7

Xingming Observatory

XOSS

星明天文台

7

8

Xinglong Station(NAOC)

Xinglong Stn

兴隆观测站

3

9

Be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Peking Obs

北京天文台

1

个人小行星发现

编辑

序号

名字(英文简写)

中文名

发现数量

1

Ye, Q.-z.

叶泉志(天文学家)

201

2

Lin, H.-C.

林宏钦(鹿林天文台)

81

3

Lin, C.-S.

林启生(鹿林天文台)

63

4

Hsiao, X. Y. (Hsiao, H.-Y)

萧翔耀(鹿林天文台)

13

5

Yang, T.-C.

杨庭彰(鹿林天文台)

12

6

Shao

邵正元(天文学家)

7

7

X.Gao

高兴(天文爱好者)

7

8

Z.Xu

徐智坚(天文爱好者)

4

9

Chang, M.-T.

张敏悌(鹿林天文台)

5

10

Shih, C.-Y.

施佳佑(鹿林天文台)

3

11

Chen, T.

陈韬(天文爱好者)

3

12

Tsai, Y.-S.

蔡元生(天文爱好者)

3

13

Jin, Z.-W.

金彰伟(天文爱好者)

2

14

G.Sun

孙国佑(天文爱好者)

1

15

Zhang Yuezhe

张钰哲(天文学家)

1

16

Zhang Jiaxiang

张家祥(天文学家)

1

17

J.Ruan

阮建高(天文爱好者)

1

注:香港著名业余天文学家杨光宇先生,据称已经加入加拿大国籍,所以他的发现并未统计到该表中。 国内机构内天文学家,也有发现,但资料难以查询,应该多以机构名称上报,所以没有统计 。

下一篇 小行星2752

上一篇 椭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