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学术资料馆 编辑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资料馆

杨振宁学术资料馆杨振宁学术资料馆

杨振宁学术资料馆(The CN Yang Archive)由香港中文大学设立,2002年9月正式开幕。馆内收藏着杨振宁教授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杨振宁所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章也被该馆收藏,供科学史家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杨振宁学术资料馆

外文名:The CN Yang Archive

捐赠者:杨振宁教授

所属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设立背景

编辑

杨振宁教授的诺贝尔奖章和手稿杨振宁教授的诺贝尔奖章和手稿

杨振宁教授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的关系密切。1964年杨振宁应中文大学的邀请到香港大会堂演讲,70年代起,杨振宁经常到中文大学访问,1994年他与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设立数学科学研究所。1999年起,杨振宁教授宣布将他全部奖章(包括诺贝尔奖章)、论文、手稿及书札,捐赠给中文大学。

200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开幕典礼,同时庆祝杨振宁教授80寿辰。对于他选择香港而不是他工作了33年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来见证他的科学成就,杨振宁说,“因为和香港中大有很多缘”。

在线系统

编辑
杨振宁学术资料在线系统的数据库包括一个含有所有资料的在线目录及每项内容所属的数码图像。资料馆馆藏一共有约22,000份资料,每份资料存放各自独立的文件夹中,并配有相应的内容编目和档案号码。至于各份资料所存放的分类与次序,则来自于杨教授原本对资料所做的分类。资料馆的资料一共分为七大类,每一个项目的估计如下:

1、学术资料:出版物,预印本,手稿,笔记等。 (2,100项)

2、往来信件(私人信件及工作信件)和杨教授的访谈纪录。 (10,900项)

3、文件:学术及非学术组织的信件,备忘录,会议记录,决议,法规,通知等。 (6,900项)

4、媒体素材:剪报(1957-2002年),海报,宣传品等。 (40项)

5、影像资料:照片,幻灯片,底片及其他图像资料。 (1,900项)

6、视听材料:录音,影片,光碟及DVD等。 (104项)

7、其他项目:访谈纪录,证书,成绩单等。 (22项)

上述各项目除第2项之外,皆已完成编目。

管理委员会

编辑
主席: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指派

委员: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或代表、信息服务代表处主任或代表、其他由校长指派的成员

秘书:一位由大学秘书处指派的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