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仁保 编辑
刘仁保,美国光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新基石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杰出学人,香港中文大学量子相干中心主任、香港量子信息科技研究所所长。1995年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至2002年在清华大学、2002至2005年分别于清华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2024年3月就任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物理学教授。刘仁保主要从事半导体光学、量子光学、量子计算、量子传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文名:刘仁保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黄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科学研究奖2022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22年度激光科学与量子光学兰姆奖
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工作。
刘仁保教授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仁保的研究兴趣包括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 刘教授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中心自旋退相干的量子多体理论、对量子比特相干的动力学解耦保护、确立中心自旋相干的零点与李杨零点的等价性、原子尺度核磁共振的量子传感方案、以拓扑量子光学预言了高阶THz边带的产生,以及发明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金刚石微波激射器。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中,刘教授将致力建立量子多体激光的理论。
学术论文
刘仁保于国际期刊发表超过100篇论文,包括《自然》《科学》及《物理评论快报》等。他亦多次获邀于国际物理学术会议担任讲者,包括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美国材料科学学会秋季会议、国际半导体物理学会议等。刘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量子传感戈登研究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创办人之一。
荣誉表彰
刘仁保获国际学术会议(PQE)颁发2022年度「激光科学与量子光学兰姆奖」,以表彰他在自旋退相干和量子传感相关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获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前称The Optical Society)推选为2022年度会士,肯定了他在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及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的贡献;
2013年亦获颁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黄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科学研究奖,表彰他在固体系统量子信息处理的创新研究。
曾获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青年研究奖、202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卓越研究奖、2020年IoP中国地区高引论文奖。
2023年1月,获选为首届新基石研究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