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敬熙 编辑
汪敬熙(1898年7月7日—1968年6月20日),出生于山东历城,江苏吴县人,字缉斋,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教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敬熙于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23年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任河南中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学系系主任;1927年任教于中山大学;1931年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1933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1945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etwil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教授;1946年代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47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年—1968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6月20日在美国逝世,享年70岁。汪敬熙毕生致力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中文名:汪敬熙
出生地:山东历城
出生日期:1898年7月7日
逝世日期:1968年6月20日
毕业院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出汗的神经管制》
主要成就: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籍贯:江苏吴县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与傅斯年等成立新潮社。
1920年,赴美国留学。
1923年,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1924年,任河南中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学系系主任。
1927年,任教于中山大学。
1931年,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
1933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1945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etwil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教授。
1946年,代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47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7年—1968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8年6月20日,在美国逝世,享年70岁。
科研成就
科研成就
汪敬熙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另发现了瞳孔收缩和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在研究雌白鼠活动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开创了哺乳动物行为研究的新方法。
平台建设
1927年,汪敬熙在中山大学创立心理研究所 ;1931年,在北京大学心创建生理心理学实验室。
学术论著
汪敬熙编著有《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 《出汗的神经管制》等专著。
学术论文 | ||
刊发时间 |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1933年 | 中国心理学的将来 | 《独立评论》 |
1936年 | 我们现在应该尽力提倡实验的科学 | 《独立评论》 |
1950年 | Unesco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ctists》 |
学术专著 | ||
出版时间 | 专著名称 | 出版社 |
1964年 | 《The neural control of sweating》 | - |
- | 《科学方法漫谈》 | 商务印书馆 |
人才培养
系所建设
1927年,汪敬熙在中山大学创立心理学系。
讲授课程
汪敬熙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普通生物学”等课程。
指导学生
汪敬熙指导培养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等。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48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央研究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48年—1952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组织部主任 |
- | 中国生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 | 中国生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 | 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
- | 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
- | 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
“汪敬熙是中国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河南大学校友总会评)
“汪敬熙是国际科学界知名的科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C.N.Woolsey评)
“汪敬熙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是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并用于脑功能研究的第一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