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心理学家 编辑
生理心理学家(physiological psychologist)是主要通过完成实验室动物的生理学和行为实验,来研究行为生理学的科学家。本文主要介绍了詹姆斯、巴甫洛夫、斯伯里、马斯洛等6位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
中文名:生理心理学家
外文名:physiological psychologist
著名人物:詹姆斯、马斯洛
研究方向:研究行为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家研究可以在非人动物中观察到的行为现象。他们企图理解行为的生理学:在控制行为中,神经系统的作用及与身体其他部分(特别是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像感觉过程、睡眠、情绪行为、消化行为、攻击行为、性行为、父母行为以及学习和记忆这类主题。他们也研究折磨人类的疾病的动物模型,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身心疾病以及精神分裂症。
詹姆斯
詹姆斯
詹姆斯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该书既是当时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本总结,又是詹姆斯机能主义(或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这部著名巨著已经被翻译成中、法、德、意、俄和西班牙等国文字。1892年他把《心理学原理》(两卷本)改写为《心理学简编》,在美国被作为大学标准课本。1899年出版《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该书强调兴趣和行为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是一个表现行为的有机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儿童的健康习惯,并且对机械背诵的迁移作用提出质疑。这些见解对美国教育心理学和美国“进步教育”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他其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及机能心理学元素主义的先声,情绪说则预示了20世纪行为主义的诞生;他还和他的直传弟子一起主持大学心理系和实验室的工作,在美国心理学史中,特别是在理论上有重要贡献。
巴甫洛夫
伊凡.彼特诺维奇.巴甫洛夫(Pavlovian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生理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14日出生于梁赞的一个牧师家庭,1860年进入神学院,1870年改变成为当牧师的初衷,进入圣彼德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获任军事医学院副教授,1890年起成为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5年起为生理学教授。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内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斯伯里
斯伯里
斯伯里是奇特的裂脑人创始者:有一种脑部疾患叫做“癫痫”,疾病大发作时病人会突然丧失意识,倒地,全身肌肉发生强烈的抽搐,并伴有咬舌、流涎、尿失禁等症状。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为了医治此病,将患者的连接大脑两半球的主要神经纤维“胼胝体”切断,使一侧大脑半球的病灶所产生的神经电暴不能扩散到另一半球去。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未出现不良的后遗症,如人格和智力的改变等等。然而经过这样手术的人,毕竟与常人有所不同了,他们实际上成了有两个独立的大脑的所谓“裂脑人”。正常人的大脑也有两个半球,但是由于胼胝体的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因此,正常人的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的。人们很早就知道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患有失语症的病人,其大脑左半球颞叶有损伤。这个部位后来就被称为“布罗卡”区,它涉及人的说话功能,是运动性语言中枢。以后人们又继续发现了左半球的其他一些部位与书写、阅读等功能有关,只有少数左利手(俗称左撇子)的人语言中枢在右半球或分在两个半球上。由于大多数人的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大脑左半球就被人们称为优势半球。
马斯洛
马斯洛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邪恶和神经症是环境造成的。马斯洛的主要著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科勒
科勒
科勒生于爱沙尼亚,在德国长大,先后在杜平根、波恩和柏林等大学学习,1909年在斯图姆夫的指导下以心理声学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0年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1912年他和考夫卡一起当韦特默似动现象实验的被试,三人合作研究共同奠定完形心理学的基础。 1913~1920年任普鲁士科学院人类研究所主任,到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腾奈立夫岛上对猩猩的智慧进行著名的实验研究。1921年回国继斯图姆夫任柏林大学教授兼心理研究所主任。1934年因受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到哈佛大学任教,次年任宾夕法尼亚斯瓦特莫学院心理学教授,1958年任新罕布什尔州特劳斯学院教授。1956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人猿的智慧》(1917)、《完形心理学》(1929)、《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心理学的动力学》(1940)、《图形后效》(1944)、《完形心理学的任务》(1969)等。
赫尔
赫尔(Clark L.Hull, 1884-1952),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心理、机制和适应性行为》、《行为纲要》等。193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赫尔于1884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阿克伦。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密西根的农村里度过的。他小时候身体一直不好,视力又很差,加上家庭贫穷,所以几次中断了正规教育。在这期间,他曾在密西根一所单室学校里教了一年书。24岁那一年,他还因病瘸了一条腿。尽管面临众多困难和不幸,但赫尔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求事业,并取得了成功。赫尔最初的志趣是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于1913年在密西根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但后来他开始对哲学和心理学发生了兴趣,进入了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于191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时年34岁。接着,他在该校任教10年。1929年,他应聘担任耶鲁大学的研究教授,并领导该校"人际关系研究所"的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学习在处理人类事务方面的作用。1947年转任该校心理系教授。在这期间,他于193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5年获美国实验心理学协会的华伦奖章。
赫尔早期的研究兴趣相当广泛。他曾系统地调查研究了烟草对理智功能的影响、人与动物态度的测验、概念的形成,以及催眠术等。他曾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研究催眠的问题,并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一本专著。1927年,赫尔第一次读到巴甫洛夫的著作,对其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印象极深,从而对条件反射和学习的问题发生了兴趣。这是赫尔最后-个也是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他在这方面的代表著作有:《行为的原理(Principles of Behavior)》(1942)、《行为的要素》(Essentials of Behavior)(1951),以及《行为系统:个体有机体行为理论引言》(A Behavior System: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Theory Concerning the Individual Organism) (1952)。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