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编辑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携手创办,旨在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在城市创新领域中的成功实践。
中文名: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外文名:Guangzhou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Urban Innovation
别名:广州奖(Guangzhou Award)
创办时间:2012年11月16日
主办方:广州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UCLG)、世界大都市协会(Metropolis)
申报项目主要涉及的领域
奖项口号
创新成就未来
“创新成就未来”高度概括国际城市创新理念,将广州奖致力于推动全球城市合作发展的目标凝结为响亮有力的口号。
So Dreams Come True
“So Dreams Come True” 表达的是广州奖对于城市创新发展与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奖项标识
广州奖标识由“广”“州”二字构成,形状似一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而高楼则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方案既体现了东道主——广州,又响应了主题——城市。主体顶部呈阶梯状,凸显向上之势,代表进取、创新的精神。标识以清爽、活泼的蓝色为主色调,用通过艺术化处理后的“广州”二字组合成摩天大楼的形状,简约、凝练、富有现代气息。
广州奖奖杯
广州奖标识及奖杯

广州奖标识及奖杯
奖项奖杯
广州奖奖杯以标识为基底,二者统一,正面呈现“广州”二字组成的城市高楼形状,侧面看去强调上升之势,集中体现广州奖强调的新型城市与创新未来的理念。它将成为广州奖获奖者手中象征荣誉和嘉奖的桂冠。
评审流程
广州奖评选主要包含初评和终评环节。每届奖项启动后,组委会对案例进行基本整合后,将有效案例交由技术委员会,由其对全球城市创新案例进行初步评选,选出15个“入围城市”以及30个“专家推荐城市”。随后,15个入围城市将进行答辩会,交流展示治理创新案例详情,并由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最终诞生5个广州奖“获奖城市”。另外,终评期间同步举行公众网络投票活动,全球网络用户可为喜欢的入围城市投票,活动期间获票数最高的城市将荣膺“网络人气城市”。
广州奖评审流程示意图(第五届)
评审人员
每届广州奖评审团来自世界各地,由广州奖秘书处提名,经广州奖组委会批准聘任;评审团包括技术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
评审团 | 组成人员 | 工作职责 |
技术委员会 | 社会、经济、环境及治理等领域的知名城市专家和实践者。 | 从每届来自全球的众多参评城市案例中选出45 个专家推荐城市,并从中选出15个入围城市。 |
评审委员会 | 前地方政府领导(前市长、省长)、学术界和国际多边组织人员。 | 根据15个入围城市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以及在入围城市答辩会的答辩情况对入围城市进行评估,选出5个获奖城市。 |
评审依据
申报条件
1. 广州奖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和地方政府评奖,包括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会员以及其他城市。
2. 申报广州奖的实践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该实践必须是旨在促进城市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和/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独创性活动,包括新实施政策、项目、商业模式或做法;
(2) 该实践必须已经开始实施,或者已在过去两年内完成;
(3)该实践必须以事实或指标证明具有明显效应,及/或充分达到实践实施目标。
3. 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与《新城市议程》是广州奖认可主题和领域的首要准则。《新城市议程》下,重点主题和领域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发展融资、以及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基础设施与服务。
4. 未获奖城市实践如有新证据或指标表明新的影响或变化,可继续参评广州奖。
评选标准
广州奖适用以下评奖标准:
1. 创新性:该实践必须是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独创项目、新型商业模式或具有创意的做法,以解决社会、经济、环境 或治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2. 成效性:该实践必须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预期目标及 其它有利社会发展的成果;
3. 应用性:该实践必须具有显著的可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
4. 影响性:该实践必须对解决公众关注问题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每一项评选标准在评选中所占比重相同。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标识
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全体大会
第一届
首届广州奖颁奖典礼
首届广州奖共收到来自全球153个城市共255个项目的参评申请,覆盖全世界六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住房交通、社会服务、各方合作与公民参与、能力建设等。
获奖城市及案例:
土耳其科喀艾里“地震监测和地震教育中心项目”
加拿大温哥华“理想温哥华:打造全民的宜居可持续空间”
韩国首尔“健康首尔-儿童和青少年网瘾预防项目”
马拉维利隆圭“城市导师计划”
奥地利维也纳“融入新移民项目”
第二届
第二届广州奖入围城市答辩会现场
获奖城市及案例:
新西兰基督城的“我们的发展型城市”
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的“青年教育园”
英国布里斯托尔的“智慧城市”
塞内加尔达喀尔的“市财政计划”
中国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公众嘉奖城市:
第二届广州奖还增设了“网络人气城市”、“媒体关注城市”和“公众推荐城市”等3个公众嘉奖城市。这3个公众参与的奖项在会期通过公众网络投票、媒体投票、嘉宾现场投票形式分别选出。获奖城市的分别为中国杭州、英国布里斯托尔和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
第三届
本届获奖城市之一:玻利维亚拉巴斯
获奖城市及项目:
韩国松坡“太阳能共享发电厂”
埃及卡柳比亚“基于社区的综合固体废物处理项目”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适应性社区”
玻利维亚拉巴斯“斑马—市民文化项目”
美国波士顿“青年引领变化:青年参与预算”
网络人气城市:玻利维亚拉巴斯
特别推荐项目:中国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创‘以外调外'新模式”
第四届
本届获奖城市之一:中国武汉
获奖城市及项目:
意大利米兰“米兰粮食政策:促进城市粮食体系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创新架构”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民主导型大都市协调机制”
中国武汉“城市废弃垃圾场的‘重生’——生态修复弥合社会鸿沟”
土耳其梅茨特里“女性生产者市场”
美国纽约“全球愿景,城市行动”
网络人气城市:印尼泗水市
第五届
第五届广州奖颁奖典礼
本届广州奖在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依然得到全球城市的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175个城市的273个项目申报,参评城市和项目数量与往届持平,既反映了疫情下全球更加关注城市治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更彰显了广州奖日益增强的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获奖城市及项目:
中国重庆“处理疫情城市医疗废弃物的应急解决方案”
黎巴嫩丹尼区“抗击疫情的应急响应计划”
厄瓜多尔基多“都市区生态效益工具”
奥地利维也纳“儿童和青年计划”
塞内加尔圣路易斯“地方政府跨市红树林养护项目”
网络人气城市:印度奥里萨邦
第六届
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启动仪式现场
第六届广州奖 案例征集现已正式启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和地方政府,包括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会员以及其他城市的相关创新项目均可参评。诚邀全球城市与地方政府申报,分享创新城市治理的经验与智慧,加强交流互鉴,汇聚可持续发展城市合力。
2023年12月7日晚,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获奖城市及项目:
哥伦比亚波哥大“家庭关爱系统”
希腊哈兰德里“水利设施古迹再生”
韩国光州“社区人文关怀”
乌干达坎帕拉“通过应用程序支持公共卫生服务”
中国咸宁“儿童友好型周边交通安全建设”
第六届广州奖诚邀全球城市创新案例参评
技术委员会主席: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主席俞可平
评审委员会主席: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霍安·克洛斯
第二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2014年广州奖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
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原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更安全城市网络主席、原墨西哥墨西哥城市长马塞洛•埃布拉德
第三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宜可城(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世界秘书处副秘书长莫妮卡•泽尔曼
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
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原德国海德堡市市长,原欧洲议会成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籍专家贝亚特·韦伯-舒勒赫兹
第四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项目副主任恩里克•R•席尔瓦
评审委员会主席:
新西兰惠灵顿市原市长、第四届广州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西莉雅·韦德-布朗
第五届评审团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南非空间分析和城市规划首席研究员西尔维亚·克鲁斯
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第一届技术委员会主席、第三届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俞可平
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联合主任、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原主席、联合国合作伙伴大会主席、第四届广州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尤金妮·伯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