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金像奖 编辑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举办的电影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在中国香港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为“华语电影三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创立于1982年,每年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组织与评选,颁发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在内19个常规奖项和2个荣誉奖项,一般于每年3月至4月在中国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分为两轮,第一轮由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及第一轮专业评审团投票选出所有奖项的提名名单;第二轮由第二轮专业评审团,以及金像奖14个属会,和香港电影副导演会、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及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的会员,共同选出得奖者。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于2024年4月14日举行。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港电影金像奖

外文名:Hong Kong Film Awards

创办时间:1982年

类型:华语电影奖项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主办单位: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

颁奖地点:中国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颁奖周期:每年3月至4月

奖项性质: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

简称:香港金像奖

奖项沿革

编辑

创办之初

  • 艰难起步

    1979年,香港电影界杂志《电影双周刊》诞生,杂志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评选 。

    1981年11月,在一次电影杂志《电影双周刊》编务会议上,后任《电影双周刊》总编陈柏生谈到每年举办的十大华语片、外语片评选时,提议举办颁奖礼 。

    《父子情》海报《父子情》海报

    1982年3月9日,《电影双周刊》与中国香港电台在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举办首届金像奖颁奖典礼 。首届金像奖未引入提名机制,只设置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五个奖项,另设十大华语片与十大外语片奖 。最佳影片由方育平执导的电影《父子情》获得,他本人也因此获得最佳导演 。颁奖礼参与人数不多,除惠英红与周润发外,大多数导演穿着随便,甚至有人穿短裤和T-shirt上台领奖,被报刊批评不够庄重 。

    《投奔怒海》剧照《投奔怒海》剧照

    1983年开始,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电视台转播 。第2届金像奖增加很多技术类奖项,幕后影人工作得到肯定。此外,金像奖也开始建立提名机制,由影评人第一轮投票选出提名名单,然后由电影从业员及影评人组成的评选团进行第二轮评选,评出最终奖项。评选团组成人数由十五至二十人不等 。《投奔怒海》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新人、最佳编剧等奖项。因这部片在中国内地拍摄,很多人都使用假名,因此不能露面,只能派人代领。麦嘉和洪金宝分别凭借《最佳拍档》和《提防小手》而共同获得最佳男主角 。

    1985年,《电影双周刊》独力主办第4届金像奖。该届金像奖增设最佳男、女配角奖,奖座亦由凋塑家麦显扬重新设计。由于《似水流年》在中国内地拍摄,工作人员又用假名,于是出现张叔平代章叔屏领奖的镜头 。

  • 评选风气改变

    1986年,在第5届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警察故事》获得最佳电影,打破“新浪潮”作品对此奖项的垄断。《警察故事》在票房与奖项上实现双丰收,让金像奖带有香港电影风向标意味 。

    1988年,电影《龙虎风云》和《监狱风云》让林岭东两获最佳导演提名,最后凭《龙虎风云》获得最佳导演。林岭东的获奖打破文艺片导演对此奖项的垄断,这也标志着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风气改变。从这一届开始,更多类型片导演走上领奖台,金像奖由此更大范围地肯定香港优秀电影人才 。

    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警察故事》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警察故事》

    日臻成熟

  • 评审机制逐渐完善

    1989年,第8届金像奖加入影业协会合办,香港电影导演会协办。《电影双周刊》把主办权交还电影界,从此金像奖设有筹委会主席,黎筱娉担任第一位主席。该届金像奖无资金,筹委会通过寻找赞助和卖版权,与无线把颁奖典礼做得更盛大。在奖项评审上也扩大参与范围,该届金像奖邀请84位各行各业的影人来组成第二轮评审团 。同年开始,金像奖开始和政府展开合作,规模越来越大 。

    1990年,香港电影导演会由协办改为主办单位之一,这一届金像奖第二轮评选团人数大幅减少,只有八位影评人和三十位电影人(其中导演占十三人)。这年议决把奖项颁给一些在电影圈工作多年,又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以后此奖亦成为非常规奖项,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是朱日红。邀请影圈中人士拍摄宣传短片亦在这年开始 。该届颁奖还设立“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 。

    1991年,梁李少霞担任第10届金像奖主席,她坚持将评审制度透明而赛果保密,打破以往很多明星“有奖才到”的颁奖礼文化 。这年颁奖礼举办地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后来该地也成为颁奖礼固定场地 。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阿飞正传》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 。

    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阿飞正传》海报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阿飞正传》海报

    1992年开始,除原来三个主办机构,协办的业内团体增加到五个,金像奖在外间的认受性逐步提高,成为一间具代表性机构 。

    1993年,亚视夺得电视播映权 。12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非牟利团体,靠每年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 。

    199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成立,继续与亚视合办。这年起设监制一职,自主节目制作权。黎民伟、李小龙、邹文怀、司徒安与江祖贻获得特别奖。

    1996年开始,思远担任金像奖主席,他坚持“观众第一,奖项第二” 。这年金像奖制定新评奖规则:提名奖(第一轮投票)中最佳影片奖由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投票选出,其他专业奖项由各电影专业团体分别选出,身兼数职的电影制作人员可利用多重身份投票,但最佳影片奖只能投一次票;第二轮投票确定最终获奖的名单 。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女人四十》横扫六奖,包括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 。

    1997年,金像奖重新与无线合作。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甜蜜蜜》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9项大奖 。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甜蜜蜜》海报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甜蜜蜜》海报

  • 面临经济危机

    2000年,因千禧年而移师红馆,金像奖得到香港政府电影发展基金拨款二百万元资助,颁奖礼移师到红磡体育馆举行。在颁奖礼前,导演王晶质疑金像奖选举机制,并把矛头直指吴思远。此番言论引来吴思远反驳,从此挂印而去 。

    2001年,在吴思远请辞之后,主席位置悬空,最后由金像奖协会各个属会投票,将成龙推选为新一任金像奖主席 。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影片,白雪仙获得终身成就奖 。

    2002年,无线因经济不景气撤出,台湾东风台打算承包节目,却临时反悔,最后香港电台接手。该届金像奖增设三个奖项,分别是“最佳亚洲电影”“最佳视觉效果”及“杰出青年导演奖” 。周星驰执导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个大奖,包括新设的新晋导演奖 。

    2003年,由于非典肆虐,金像奖协会意见存在分歧,办与不办各执一词。在统一意见之后,在4月1日又传来张国荣去世噩耗,金像奖协会坚持在艰难时刻更不能放弃举办。星光大道改为爱心大道,纪念张国荣四大天王携手同台合唱《当年情》,战胜非典为香港加油打气 。《无间道》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等7个奖项。而《英雄》则几乎包揽所有技术奖项,所获奖项也达7项 。

    《无间道》香港重映版海报《无间道》香港重映版海报

    辉煌过后

  • 中国内地女演员多次封后

    2004年开始,金像奖主席改由文隽担任。为了推广金像奖,文隽把以往只在场内派发的场刊,改为可以供大众购买的特刊,特刊里除丰富文字资料内容吸引读者,还邀请摄影师夏永康为获提名的明星拍下独照及合照,从这一届开始,金像奖每年都以不同主题来推出特刊 。

    2005年适逢中国电影百年,金像奖协会邀请101个电影人,选出100部最佳中国电影,因同分关系,选出103部电影,以1948年中国片《小城之春》得分最高。专业精神奖颁给成龙与余慕云 。周星驰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功夫》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6个奖项,王家卫执导的电影《2046》获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在内6个奖项 。

    2006年,该届颁奖典礼以明星为噱头,章子怡、秦海璐、范冰冰李冰冰、张静初、袁泉等中国内地明星出席。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如果·爱》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等6个奖。《龙城岁月》则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四个奖收入囊中 。

    2007年,创办金像奖的电影杂志《电影双周刊》宣布停刊 。该届颁奖典礼上,巩俐凭借《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最佳女主角,这也是首次由中国内地导演执导的影片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在该届金像奖之后,陈嘉上接过文隽接力棒,出任金像奖主席 。

    2008年,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投名状》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美术指导等8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斯琴高娃则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这也是连续第四年由非本土明星获得金像奖影后 。

    <p>周迅凭《如果·爱》获最佳女主角

    周迅凭《如果·爱》获最佳女主角

    巩俐凭《满城尽带黄金甲》获最佳女主角

    斯琴高娃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最佳女主角

    斯琴高娃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最佳女主角

    2010年,陈德森执导的电影《十月围城》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等15个奖项提名,共19人获得提名,刷新一部影片在历届金像奖中获得提名最多的纪录 。

    2012年,“最佳亚洲电影奖”更名“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旨在表彰当年在整个华语电影体系内做出优秀贡献的内地和台湾影片 。

    2014年,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收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2个奖项,刷新一部电影在金像奖上获奖最多的纪录 。

    2015年起,尔冬升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主席 。

    2016年,翁子光自编自导的电影《踏血寻梅》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奖,成为香港金像奖历史上第一部横扫所有五大表演奖(帝后+男女配角+新人)的电影。此外,《踏血寻梅》主演春夏顺利封后,这也是中国内地女演员连续第三年包揽该奖项 。

    2016年,《踏血寻梅》获得所有五大表演奖2016年,《踏血寻梅》获得所有五大表演奖

  • 延期举办

    2020年,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取消实体颁奖礼,获奖名单由尔冬升线上颁发,同时“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更名“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奖” 。

    2022年,顺延一年举行的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九展汇星举行颁奖典礼 。2020年及2021年年度符合金像奖参选资格的电影,于2022年首季合并进行投票及颁奖仪式 。

    2023年4月16日,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这也是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的首届金像奖 。

  • 奖项文化

    编辑

    奖项名称

    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奥斯卡金像奖一样取名为“金像奖”,从一开始就展示创办者对这个活动的眼界和雄心,寄希望成为华语影坛自己的奥斯卡 。

    奖项宗旨

    香港电影金像奖成立的目的,是在本地和世界各地推广香港制作的电影,表扬本地电影从业员的成就,促进专业发展和推动电影文化 。

    主题音乐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主题音乐,由作曲家、电影配乐家、歌手卢冠廷创作,自第15届开始沿用至今。在此之前,金像奖没有固定音乐。卢冠廷曾表示,当时一定是有人认定其才华,所以才找他负责作曲。他指金像奖每年都会举办,而自己有首作品可以每年都播,因此是一种荣幸。他又曾经透露,金像奖早期常常面对财政压力,所以他分毫不收为金像奖创作主题曲。直至早年,卢冠廷才收到金像奖协会通知,获得版权税 。

    奖项海报

    第42届第42届

    第41届第41届

    第40届第40届

    第39届第39届

    第38届第38届

    第37届第37届

    第36届第36届

    第35届第35届

    第34届第34届

    第33届第33届

    第32届第32届

    第31届第31届

    第30届第30届

    第29届第29届

    第28届第28届

    奖杯奖座

    早期金像奖的奖座频作变更,最初是一个简单金属人型,第2届奖座是一个高举星球的男人,第3届变成蓝色水晶方块,从第4届开始,奖座变为一个挥着手向前飞奔的肌肉男。为表现人物动态,人物有一前一后两个脑袋,以流云般的线条联接,被港人戏称为“双头怪”。 这个略嫌怪异的奖座让众多影人不甚满意,梁李少霞于是倾力改良,与女星郑文雅在其家中用石膏试造各款雏型,并得香港艺术家联盟义助,十易其稿 ,最后决定采用梁铨大师设计的手持星球,身围胶片,姿态积极充满向往感的女神造型,并为奖座命名为《星光荣耀》 。由于第一个款奖座模型是从郑文雅那里得来,江湖上出现女神像以郑文雅的身型为蓝本的传闻 。

    首届奖杯造型首届奖杯造型

    第3届奖杯造型第3届奖杯造型

    第4届奖杯造型第4届奖杯造型

    现奖杯造型现奖杯造型

    奖项设置

    编辑

    类别

    奖项

    备注

    影片类

    最佳电影

    1982年设置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

    2002年设置“最佳亚洲电影”

    2012年更名为“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2020年更名为“最佳亚洲华语电影”

    个人类

    最佳导演

    1982年设置

    最佳编剧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1985年设置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1983年设置“最有前途新人”

    1984年更名为“最佳新人”

    1990年更名

    最佳摄影

    1983年设置

    最佳剪接

    最佳美术指导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1993年设置

    最佳动作设计

    1983年设置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2001年设置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1983年设置

    最佳音响效果

    1998年设置

    最佳视觉效果

    2002年设置

    新晋导演

    2004年设置

    非常设奖项

    终身成就奖

    1990年设置

    专业精神奖

    以上“奖项设置”统计截至2024年

    评选规则

    编辑

    参选资格

  • 影片参选资格

    凡于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香港作首轮公开售票放映,连续七天内于五十个座位以上的常规放映电影场地(注一)上映不少于五场的香港电影(注二),影片长度六十分钟或以上,并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数码放映(注三),均自动获资格参选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注一)影片必须于本会认可的「常规放映电影场地」上映:

  • 1.

    香港戏院商会其下会员的电影院

  • 2.

    康文署辖下常规放映电影的场地,包括:香港大会堂、香港文化中心及香港电影资料馆。

  • 3.

    持有香港政府发出有效之戏院牌照,以公开售票作商业及常规电影放映的戏院,并获本会邀请的戏院。

    (注二)影片必须符合下列其中两项条件,方合资格为香港电影:

  • 1.

    导演皆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

  • 2.

    出品公司(最少一间)是香港合法注册公司;

  • 3.

    最少有六个工作项目的主创人员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每个工作项目只计算一位,依据十五个奖项计算,包括: 监制、编剧、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摄影、 动作设计、美术指导、服装造型、剪接、原创电影音乐、原创电影歌曲、音响效果及视觉效果。(若原创电影歌曲的作曲、填词及主唱多于一位香港工作人员,亦只会计算其中一位)

    (注三)24格或48格渐进式扫描而不小于2048x1080像素的解像度投影,并需符合数码影院发行电子母带影像规格 (SMPTE 428-1-2006);如选择压缩母带,必须符合ISO/IEC 15444-1 (JPEG 2000)规格,视频及音频格式必须符合商业数码影院播放规格。

  • 奖项参选资格

    一、最佳新演员参选人,须于参选年度前未曾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参演任何电影;其参选的电影可多于一部,须属本届参选年度的香港电影;最佳新演员候选人能以一部电影同时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或最佳男/女配角奖项。如有任何争议,将交由金像奖董事局作最后决定。

    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参选人,须专为该部影片全新创作及撰写的音乐。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权要求参选人提交音乐清单(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音乐作品通告,以确认原创性。如参选人未能提供资料证明,金像奖保留取消其参选资格的权利。

    三、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参选人,须为该部影片而全新创作及撰写(包括曲、词),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权要求参选人提交音乐清单(music cue sheet)或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音乐作品通告,以确认原创性。如参选人未能提供资料证明,金像奖保留取消其参选资格的权利。

    四、最佳音响效果的定义乃就影片中一切发声的环节及步骤,范围包括配音/现场收音、音效、配乐、光学部份以及最后混音的结果作一整体评价。参选人必须是直接负责该影片音响效果的主创人员,须由出品人、监制或导演根据个人贡献提供名单,人数不可超过四位。

    五、最佳视觉效果是就影片中的视觉特技效果作一整体评价,包括于制作时采用的电脑加工合成程序,及现场拍摄(i)爆破(ii)模型及机械特技。参选人必须是直接负责该影片视觉特技效果的主创人员,须由出品人、监制或导演根据个人贡献提供名单,人数不可超过四位。

    六、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凡于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香港作首轮公开售票放映,连续七天内于五十个座位以上的常规放映电影场地(注一)上映不少于五场的华语电影(不包括香港电影),影片长度六十分钟或以上,并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数码放映(注三),均自动获资格参选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竞逐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奖项。参选电影的语言及出品地区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条件:

    1. 该片使用的语言二分之一以上为华语(华人地区所使用之主要语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影片若无对白则以原片中的字幕对白是否中文为准则,动画则以影片原产地的配音语言是否华语为准则。

    2. 出品公司必须有一间为亚洲地区的合法注册公司,或发行公司有一间香港的合法注册公司,并须以出品或发行身份记名于该片片头或片尾字幕中。亚洲地区乃根据联合国官方网页上所认可的定义。

    七、新晋导演奖参选资格:

    1. 参选人必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无年龄限制;

    2. 参选人必须是参选电影的唯一导演;

    3. 参选电影必须是在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在香港作首轮放映的电影,且完全符合以下放映条件:

    (a)公开售票放映;

    (b)连续七天内于五十个座位以上的常规放映电影场地(注一)上映不少于五场;

    (c)片长六十分钟或以上;

    (d) 以三十五毫米菲林放映或数码放映 (注三);

    4. 参选人执导之电影,以两部为上限(包括参选作品,或曾于任何地方上映并符合第3项中的放映条件,均被计算在内)。个人导演作一部计算,合导电影不能参选,但作半部计算;

    5. 参选人在该参选年度之前从未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或新晋导演奖项 。

    评选方法

  • 第一轮评选

  • 1.

    由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及第一轮专业评审团投票选出所有奖项的提名名单,票份各占第一轮总积分50%。在各奖项中得票最高首五名可获进入第二轮评选。

  • 2.

    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是指符合金像奖选民资格及已获本会确认接纳其申请之人士。

  • 3.

    第一轮专业评审团(共120人)是由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的电影业内人士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

  • 4.

    每个奖项提名以不超过五个为原则,若有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可增加至六个提名名额;若有超过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提名名额只有四个。

  • 5.

    如在提名名单内发现有不符合资格的候选者,其提名资格会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最高者补上。

  • 6.

    第一轮专业评审团不能以金像奖选民身份在第一轮中投票,亦不可重叠为第二轮专业评审团,但可于第二轮以属会会员身份投票。

    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一轮投票票份及积分百分比

    第一轮投票:提名名单(100%)

    奖项/轮选票份

    金像奖选民票份

    专业评审团票份

    最佳电影

    最佳导演

    最佳编剧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最佳摄影

    最佳剪接

    最佳美术指导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最佳动作设计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最佳音响效果

    最佳视觉效果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

    50%

    50%

    新晋导演

    由香港电影导演会会员 + 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 (只限影评人、电影文化及教育工作者界别)以一人一票方式选出提名名单

  • 第二轮评选

  • 1.

    由第二轮专业评审团(共75人),以及金像奖14个属会,和香港电影副导演会、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及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的会员,共同选出得奖者。

  • 2.

    第二轮专业评审团是由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事务组推荐及邀请共70位电影工作者和电影相关专业人士,以及5位非香港电影从业员的电影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可于第一轮投票时以金像奖选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属会会员身份于第二轮投票。第二轮专业评审团占第二轮投票总积分55%。

  • 3.

    金像奖14个属会,以及香港电影副导演会、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和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的会员可于第二轮中投选其专业奖项(占总积分25%)及其他奖项(占总积分20%),所有会员可以用多于一个会藉投票,但每个奖项只能投选一次,详情请看下列附表。

  • 4.

    若有任何第二轮专业评审荣获提名,包括入围最佳电影及最佳亚洲华语电影的出品人(包括联合出品人等)、监制(包括联合监制、执行监制等)、摄制及发行范畴者,则会由香港电影金像奖董事局另行邀请相同界别的电影工作者代替其评审职位。

  • 5.

    每个奖项得分最高为得奖者。若在同一奖项中有两名候选者获得相同的最高分数,该两名候选者可一起获得该奖项;若超过两名候选者获得相同的最高分数,则会以第二轮专业评审团投票中最高分者获得该奖项。

    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二轮投票票份及积分百分比

    第二轮投票:投选得奖名单

    奖项/轮选票份

    金像奖属会会员及电影协会专业票份

    金像奖其余属会及电影协会会员票份

    专业评审团票份

    (共75人)

    总积分

    最佳导演

    新晋导演

    最佳视觉效果

    香港电影导演会

    25%

    20%

    55%

    100%

    最佳编剧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香港演艺人协会

    最佳摄影

    最佳视觉效果

    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

    最佳动作设计

    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

    最佳美术指导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最佳视觉效果

    香港电影美术学会

    最佳剪接

    最佳视觉效果

    香港电影剪辑协会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香港电影作曲家协会

    最佳视觉效果

    最佳音响效果

    香港电影后期专业人员协会

    最佳视觉效果

    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

    最佳视觉效果

    最佳音响效果

    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

    最佳电影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

    由金像奖14个属会及电影协会会员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

    45%

    55%

    100%

    ①金像奖14个属会包括: 香港电影导演会、香港影业协会、香港电影商协会、香港电影剪辑协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香港演艺人协会、 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香港戏院商会、香港电影美术学会、 香港电影制作行政人员协会、香港电影灯光协会、香港电影后期专业人员协会、香港电影作曲家协会

    ②电影协会包括:香港电影副导演会、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

    亚洲华语电影评选方法:

    第一轮投票:

    由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及第一轮专业评审团投票,每人可投选一部亚洲华语电影,票份各占第一轮总积分的50%。得票最高首五名可获进入第二轮评选,若有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可增加至六个提名名额;若有超过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提名名额只有四个。

    第二轮投票:

    由金像奖14个属会,以及香港电影副导演会、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和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的会员(占总积分45%)、及第二轮专业评审团(占总积分55%),以一人一票方式选出得奖者,得票最高者为得奖者。若有两名候选影片获得相同的最高分数,则会以第二轮专业评审团投票中最高分者获得该奖项。

    新晋导演评选方法:

    第一轮投票:

    由香港电影导演会会员及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民 (只限影评人、电影文化及教育工作者界别),以一人一票方式选出提名名单;

    奖项提名以不超过三个为原则,若有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则可增加至四个提名名额;若有超过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三位,则提名名额只有两个。

    若该年度合资格参选此奖项的人数达十二位或以上,奖项提名将增加至五人,若有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可增加至六个提名名额;若有超过两名候选者分数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则提名名额只有四个。

    第二轮投票:

    第二轮专业评审团投票(占总积分55%)、导演会会员投票(占总积分25%),金像奖14个属会,以及香港电影副导演会、香港电影视觉特效协会、和香港影视声画制作协会的会员投票(占总积分20%)。若有两名候选者获得相同的最高分数,则会以第二轮专业评审团投票中最高分者获得该奖项。

    注:以上为2024年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参选资格及评选规则

  • 历届回顾

    编辑

    历届司仪主题

    年份

    历届香港金像奖

    司仪

    颁奖礼主题

    致敬荣誉

    2024

    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

    洪金宝

    (终身成就奖)

    2023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

    (终身成就奖)

    罗卡、石琪

    (专业精神奖)

    2022

    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彭秀慧

    金像四十

    不惑如初

    许冠文

    (终身成就奖)

    周国忠

    (专业精神奖)

    2020

    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尔冬升

    /

    /

    2019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方力申邓丽欣

    Keep Rolling

    谢贤

    (终身成就奖)

    刘允

    (专业精神奖)

    元彪、柯呈雄

    (中国电影世界荣耀之星)

    2018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张继聪、蔡卓妍

    青春常驻

    杨容莲

    (专业精神奖)

    楚原

    (终身成就奖)

    2017

    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郑中基

    戏法万千

    芳艳芬

    (终身成就奖)

    阮大勇

    (专业精神奖)

    2016

    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刘青云

    童声同戏

    李丽华

    (终身成就奖)

    周永光

    (专业精神奖)

    2015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杨千嬅、陈小春、林家栋

    电影狂想曲

    李坤龙

    (专业精神奖)

    2014

    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毛舜筠、林家栋

    郑中基、刘伟强

    时代光影

    张鑫

    (终身成就奖)

    2013

    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郑中基

    林家栋、林晓峰

    向“菲林”致敬

    吕丽桦、高天宙

    (专业精神奖)

    吴思远

    (终身成就奖)

    2012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曾宝仪、郑中基

    Angelababy、林家栋

    电影新势力

    方浩

    (专业精神奖)

    倪匡

    (终身成就奖)

    2011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毛舜筠、郑丹瑞、谷德昭

    蒋怡、林晓峰

    (红地毯司仪)

    杜如风

    (衣着奖司仪)

    /

    陈自强

    (专业精神奖)

    黎筱娉

    (终身成就奖)

    2010

    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郑丹瑞

    /

    邹林

    (专业精神奖)

    刘家良

    (终身成就奖)

    2009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毛舜筠、吴君如

    谷德昭、谢安琪、何韵诗

    林子聪、钱嘉乐、樊少皇

    田启文、卢觅雪、王祖蓝

    港片100年

    丁羽

    (专业精神奖)

    萧芳芳

    (终身成就奖)

    2008

    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郑裕玲、吴君如、郑秀文

    /

    沈殿霞

    (专业精神奖)

    邹文怀

    (终身成就奖)

    2007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宝仪、张家辉、林子聪

    薪火相传

    承先启后

    文润玲

    (专业精神奖)

    邵逸夫

    (终身成就奖)

    2006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毛舜筠、杜汶泽

    /

    /

    2005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郑裕玲、郑丹瑞

    /

    成龙、余慕云

    (专业精神奖)

    李小龙

    (中国电影世界光辉之星)

    2004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黄子华、余安安、朱茵

    何超仪、应采儿、曾宝仪

    /

    林振强、柯受良

    (专业精神奖)

    张国荣、梅艳芳

    (演艺光辉永恒大奖)

    2003

    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岑建勋

    朱茵、丘凯敏

    /

    曹达华石坚

    (专业精神奖)

    2002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叶童

    张达明、彭晴

    /

    张彻

    (终身成就奖)

    2001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曾志伟、郑裕玲

    梁咏琪、张达明

    /

    袁和平

    (专业精神奖)

    白雪仙

    (终身成就奖)

    2000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吴君如

    /

    /

    1999

    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郑裕玲、张达明

    钱嘉乐、林晓峰、谷德昭

    /

    /

    1998

    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郑裕玲、张达明

    /

    楚原

    (专业精神奖)

    1997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沈殿霞、薛家燕

    /

    /

    1996

    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黄子华、吴君如、叶玉卿

    /

    /

    1995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岑建勋、林建明

    /

    黄曼梨

    (终身成就奖)

    任剑辉

    (戏曲电影百年殿堂大奖)

    1994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沈殿霞、岑建勋

    /

    江祖贻、司徒安

    (专业精神奖)

    1993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沈殿霞、岑建勋

    /

    吴楚帆

    (中联电影发起人纪念奖)

    1992

    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陈欣健、郑丹瑞

    /

    屠梅卿、黄炳耀

    (专业精神奖)

    1991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陈欣健、梅艳芳

    /

    彭雁联

    (专业精神奖)

    1990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陈欣健、岑建勋

    /

    朱日红

    (专业精神奖)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沈殿霞、曾志伟、陈欣健

    /

    /

    1988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沈殿霞、钟保罗

    /

    /

    1987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钟景辉、郑裕玲

    /

    /

    1986

    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俞琤

    /

    /

    1985

    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俞琤

    /

    /

    1984

    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钟景辉

    /

    /

    1983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萧芳芳、曾志伟

    /

    /

    1982

    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伍家廉、詹小萍

    /

    /

    以上信息来源

    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部分)

    第42届得主洪金宝第42届得主洪金宝

    第41届得主胡枫第41届得主胡枫

    第40届得主许冠文第40届得主许冠文

    第38届得主谢贤第38届得主谢贤

    第37届得主楚原第37届得主楚原

    第31届得主倪匡第31届得主倪匡

    历届获奖名单

    年份

    届次

    获奖名单

    2024

    第42届

    最佳影片:《毒舌律师》

    最佳导演:郑保瑞《命案》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金手指》

    最佳女主角:余香凝《白日之下》

    最佳男配角:姜大卫《白日之下》

    最佳女配角:梁雍婷《白日之下》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泰迪罗宾、戴伟《4拍4家族》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填词魂》(出自电影《填词L》)

    最佳剪接(辑):梁展纶、David Richardson《命案》

    最佳音响效果:Nopawat Likitwong《金手指》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爆裂点》

    最佳编剧:游乃海、李春晖《命案》

    最佳摄影:潘耀明《金手指》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文念中《金手指》

    最佳美术指导:林子侨《金手指》

    最佳视觉效果:黄智力、潘志恒《金手指》

    最佳新晋导演:卓亦谦《年少日记》

    最佳新演员:谢咏欣《但愿人长久》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周处除三害》

    终身成就奖:洪金宝

    专业精神奖:唐萍

    2023

    第41届

    最佳电影:《给十九岁的我》

    最佳导演:韦家辉《神探大战》

    最佳编剧:韦家辉、陈伟斌、麦天枢《神探大战》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神探大战》

    最佳女主角:郑秀文《流水落花》

    最佳男配角:许冠文《风再起时》

    最佳女配角:王菀之《还是觉得你最好》

    最佳新演员:林诺《白日青春》

    最佳摄影:郑兆强《神探大战》

    最佳剪接:李谦明、张钊、石缮荥《正义回廊》

    最佳美术指导:雷楚雄、黄敏轩《风再起时》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郭淑敏《风再起时》

    最佳动作设计:黄伟亮《明日战记》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黄衍仁《窄路微尘》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我这样活了一天》(出自电影《流水落花》)

    最佳音响效果:诺帕瓦特·里基特王、游国樑、萨荣育·拿恩赛、达纳拉特·迪蒂罗贾纳《明日战记》

    最佳视觉效果:邹志盛、梁伟杰、郭泰、罗慧媚《明日战记》

    新晋导演:何爵天《正义回廊》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

    终身成就奖:胡枫

    专业精神奖:罗卡、石琪

    2022

    第40届

    最佳电影:《怒火·重案》

    最佳导演:陈木胜《怒火·重案》

    最佳编剧:欧健儿、岑君茜《智齿》

    最佳男主角:谢贤《杀出个黄昏》

    最佳女主角:刘雅瑟《智齿》

    最佳男配角:冯皓扬《妈妈的神奇小子》

    最佳女配角:廖子妤《梅艳芳》

    最佳新演员:王丹妮《梅艳芳》

    最佳摄影:郑兆强《智齿》

    最佳剪接:彭正熙《怒火·重案》

    最佳美术指导:麦国强、王慧茵《智齿》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叶嘉茵《梅艳芳》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谷轩昭、谷垣健治、李忠志《怒火·重案》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坂本龙一《第一炉香》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时间的初衷》(出自电影《一秒拳王》)

    最佳音响效果:杜笃之、吴书瑶《梅艳芳》

    最佳视觉效果:余国亮、林嘉乐、梁伟民、洪敏诗《梅艳芳》

    新晋导演:陈健朗《手卷烟》

    最佳亚洲华语电影:《美国女孩》

    终身成就奖:许冠文

    专业精神奖:周国忠

    2020

    第39届

    最佳电影:《少年的你》

    最佳导演:曾国祥《少年的你》

    最佳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少年的你》

    最佳男主角:太保《叔·叔》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少年的你》

    最佳男配角:张达明《麦路人》

    最佳女配角:区嘉雯《叔·叔》

    最佳新演员:易烊千玺《少年的你》

    最佳摄影:余静萍《少年的你》

    最佳剪接:张嘉辉《叶问4:完结篇》

    最佳美术指导:张兆康《花椒之味》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少年的你》

    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叶问4:完结篇》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林二汶《金都》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Fly》(出自电影《少年的你》)

    最佳音响效果:李耀强、姚俊轩《叶问4:完结篇》

    最佳视觉效果:余国亮、马肇富、梁伟民、何文洛《扫毒2:天地对决》

    新晋导演:黄绮琳《金都》

    最佳亚洲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2019

    第38届

    最佳电影:《无双》

    最佳编剧:庄文强《无双》

    最佳导演:庄文强《无双》

    最佳男主角:黄秋生《沦落人》

    最佳女主角:曾美慧孜《三夫》

    最佳男配角:袁富华《翠丝》

    最佳女配角:惠英红《翠丝》

    最佳新演员:Crisel Consunji《沦落人》

    新晋导演:陈小娟《沦落人》

    最佳摄影:关智耀《无双》

    最佳剪接:彭正熙《无双》

    最佳美术指导:林子侨《无双》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文念中《无双》

    最佳动作设计:林超贤《红海行动》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RubberBand《逆流大叔》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逆流之歌》(出自电影《逆流大叔》)

    最佳音响效果:Nopawat Likitwong、Sarunyu Nurnsai《红海行动》

    最佳视觉效果:李仁浩、姜泰均《红海行动》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我不是药神》

    专业精神奖:刘允

    终身成就奖:谢贤

    2018

    第37届

    最佳电影:《明月几时有》

    最佳导演:许鞍华《明月几时有》

    最佳编剧:张艾嘉、游晓颖《相爱相亲》

    最佳男主角:古天乐《杀破狼·贪狼》

    最佳女主角:毛舜筠《黄金花》

    最佳男配角:姜皓文《拆弹专家》

    最佳女配角:叶德娴《明月几时有》

    最佳新演员:凌文龙《黄金花》

    新晋导演:彭秀慧《29+1》

    最佳摄影:关智耀《追龙》

    最佳剪接:李嘉荣《追龙》

    最佳美术指导:文念中、利国林《明月几时有》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余家安、利碧君《西游伏妖篇》

    最佳动作设计奖:洪金宝《杀破狼·贪狼》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久石让《明月几时有》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没听过的歌》(出自电影《大乐师·为爱配乐》)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李耀强《杀破狼·贪狼》

    最佳视觉效果:黄智亨、徐建《悟空传》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大佛普拉斯》

    专业精神奖:杨容莲

    终身成就奖:楚原

    2017

    第36届

    最佳电影:《树大招风》

    最佳导演: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树大招风》

    最佳编剧:龙文康、伍奇伟、麦天枢《树大招风》

    最佳男主角:林家栋《树大招风》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幸运是我》

    最佳男配角:曾志伟《一念无明》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无明》

    最佳新演员:胡子彤《点五步》

    新晋导演:黄进《一念无明》

    最佳摄影:鲍德熹、曹郁《摆渡人》

    最佳剪接:梁展纶、David Richardson《树大招风》

    最佳美术指导:邱伟明《摆渡人》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吴里璐《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湄公河行动》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波多野裕介《七月与安生》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沙燕之歌》(出自电影《点五步》)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李耀强《寒战2》

    最佳视觉效果:Luke Sungjin Jung、Sanghoon Kim、Kim Chan Soo、Kim Chlu Min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一路顺风》

    最佳着装:余文乐、金燕玲

    专业精神奖:阮大勇

    终身成就奖:芳艳芬

    2016

    第35届

    最佳电影:《十年》

    最佳导演:徐克《智取威虎山》

    最佳编剧:翁子光《踏血寻梅》

    最佳男主角:郭富城《踏血寻梅》

    最佳女主角:春夏《踏血寻梅》

    最佳男配角:白只《踏血寻梅》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踏血寻梅》

    最佳新演员:白只《踏血寻梅》

    最佳摄影:杜可风《踏血寻梅》

    最佳剪接:张嘉辉《叶问3》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邱伟明《华丽上班族》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捉妖记》

    最佳动作设计:李忠志《杀破狼2》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罗大佑、陈辉阳《华丽上班族》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差一点我们会飞》(出自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李耀强、姚俊轩《智取威虎山》

    最佳视觉效果:杰森·H·斯内尔、潘国瑜、汤冰冰《捉妖记》

    新晋导演:许诚毅《捉妖记》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刺客聂隐娘》

    专业精神奖:周永光

    终身成就奖:李丽华

    2015

    第34届

    最佳影片:《黄金时代》

    最佳导演:许鞍华《黄金时代》

    最佳编剧:麦兆辉、庄文强《窃听风云3》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窃听风云3》

    最佳女主角:赵薇《亲爱的》

    最佳男配角:曾江《窃听风云3》

    最佳女配角:王菀之《金鸡sss》

    最佳新演员:王菀之《金鸡sss》

    最佳新晋导演:李光耀《暴疯语》

    最佳摄影:王昱《黄金时代》

    最佳剪辑:胡大为《太平轮:乱世浮生》

    最佳美术指导:赵海《黄金时代》

    最佳服装造型:文念中《黄金时代》

    最佳音响效果:杜笃之《太平轮:乱世浮生》

    最佳视觉效果:张仲华、黄宏达《黄飞鸿之英雄有梦》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董玮、元彬、严华《一个人的武林》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卢凯彤、李瑞娴《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黄耀明《目的地》(出自电影《人间小团圆》)

    最佳着装:梁朝伟、吴君如

    专业精神奖:李坤龙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张艺谋《归来》

    2014

    第33届

    最佳影片:《一代宗师》

    最佳导演:王家卫《一代宗师》

    最佳编剧:徐皓峰、邹静之、王家卫《一代宗师》

    最佳男主角:张家辉《激战》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一代宗师》

    最佳男配角:张晋《一代宗师》

    最佳女配角:惠英红《僵尸》

    最佳新演员:蔡瀚亿《狂舞派》

    新晋导演:黄修平《狂舞派》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邱伟明《一代宗师》

    最佳服装设计:张叔平《一代宗师》

    最佳摄影:菲利浦·勒素《一代宗师》

    最佳剪辑:张叔平、Benjamin Courtines《一代宗师》

    最佳视觉效果:Enoch Chan《僵尸》

    最佳音响效果:Robert Mackenzie、Traithep Wongpaiboon《一代宗师》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狂舞吧》(出自电影《狂舞派》)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梅林茂、Nathaniel Mechaly《一代宗师》

    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一代宗师》

    终身成就奖:张鑫炎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2013

    第32届

    最佳电影:《寒战》

    最佳导演:梁乐民、陆剑青《寒战》

    最佳编剧:梁乐民、陆剑青《寒战》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寒战》

    最佳女主角:杨千嬅《春娇与志明》

    最佳男配角:郑中基《低俗喜剧》

    最佳女配角:陈静《低俗喜剧》

    最佳新人:徐家杰《寒战》

    新晋导演:周显扬《大追捕》

    最佳摄影:潘耀明《听风者》

    最佳剪接:邝志良、黄海《寒战》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林子侨《大上海》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戴美玲《大魔术师》

    最佳动作设计:成龙、何钧《十二生肖》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寒战》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定风波》(出自电影《大上海》)

    最佳视觉效果:郑文政《寒战》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寒战》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一九四二》

    专业精神奖:吕丽桦、高天宙

    终身成就奖:吴思远

    2012

    第31届

    最佳影片:《桃姐》

    最佳导演:许鞍华《桃姐》

    最佳编剧:陈淑贤《桃姐》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桃姐》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桃姐》

    最佳男配角:卢海鹏《夺命金》

    最佳女配角:苏杏璇《夺命金》

    最佳新演员:萧敬腾《杀手欧阳盆栽》

    新晋导演:曾翠珊《大蓝湖》

    最佳动作设计:元彬、蓝海瀚、孙建魁《龙门飞甲》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刘敏雄《龙门飞甲》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让子弹飞》

    最佳摄影:包轩鸣、黎耀辉《武侠》

    最佳剪辑:邱志伟《龙门飞甲》

    最佳视觉效果:Wook Kim、Josh Cole、钟智行《龙门飞甲》

    最佳音响效果:金石源《龙门飞甲》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陈光荣、金培达、Chatchai Pongprapaphan《武侠》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心花》(出自电影《出轨的女人》)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终身成就奖:倪匡

    专业精神奖:方浩源

    2011

    第30届

    最佳影片:《打擂台》

    最佳导演:徐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最佳编剧:彭浩翔、麦曦茵《志明与春娇》

    最佳男主角:谢霆锋《线人》

    最佳女主角:刘嘉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最佳男配角:泰迪罗宾《打擂台》

    最佳女配角:邵音音《打擂台》

    最佳新演员:陈奂仁《李小龙我的兄弟》

    新晋导演:庄文强《飞砂风中转》

    最佳摄影:鲍德熹《孔子:决战春秋》

    最佳剪接:张嘉辉《叶问2》

    最佳美术指导:赵崇邦《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余家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最佳动作设计:洪金宝《叶问2》

    最佳视觉效果:李庸基、南相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最佳音响效果:王丹戎、赵楠《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泰迪罗宾、韦启良《打擂台》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恭硕良

    最佳亚洲电影:《告白》(日本)

    专业精神奖:陈自强

    终身成就奖:黎筱娉

    典礼最佳衣着奖:吴彦祖、文咏珊

    2010

    第29届

    最佳电影:《十月围城》

    最佳导演:陈德森《十月围城》

    最佳编剧:罗启锐《岁月神偷》

    最佳男主角:任达华《岁月神偷》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心魔》

    最佳男配角:谢霆锋《十月围城》

    最佳女配角:叶璇《意外》

    最佳新演员:李治廷《岁月神偷》

    最佳摄影:黄岳泰《十月围城》

    最佳剪接:邝志良、陈志伟《窃听风云》

    最佳美术指导:麦国强《十月围城》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十月围城》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李达超《十月围城》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陈光荣、金培达《十月围城》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岁月轻狂》(出自电影《岁月神偷》)

    最佳音响效果:Steve Burgess、吴江《赤壁2:决战天下》

    最佳视觉效果:吴炫辉、邹志盛、谭启昆《风云II》

    新晋导演:张经纬《音乐人生》

    最佳亚洲电影:《入殓师》

    终身成就奖:刘家良

    专业精神奖:邹林

    2009

    第28届

    最佳电影:《叶问》

    最佳导演: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编剧:吕筱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男主角:张家辉《证人》

    最佳女主角: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男配角:廖启智《证人》

    最佳女配角:陈丽云《天水围的日与夜》

    最佳新演员:徐娇《长江7号》

    最佳美术指导:叶锦添《赤壁(上)》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叶锦添《赤壁(上)》

    最佳摄影:黄岳泰《画皮》

    最佳剪辑:邱志伟《保持通话》

    最佳动作设计:洪金宝、梁小熊《叶问》

    最佳视觉效果:克莱格海斯、Craig Hayes《赤壁(上)》

    最佳音响效果:吴江、Roger Savage 《赤壁(上)》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岩代太郎《赤壁(上)》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画心》(出自电影《画皮》)

    新晋导演:郭子健《青苔》

    最佳亚洲电影:《集结号》

    专业精神奖:丁羽

    终身成就奖:萧芳芳

    2008

    第27届

    最佳电影:《投名状》

    最佳导演:陈可辛《投名状》

    最佳编剧:韦家辉、欧健儿《神探》

    最佳男主角:李连杰《投名状》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最佳男配角:刘德华《门徒》

    最佳女配角:邵音音《野·良犬》

    最佳新演员:徐子珊《跟踪》

    新晋导演:游乃海《跟踪》

    最佳摄影:黄岳泰《投名状》

    最佳剪接:邝志良《门徒》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导火线》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易振洲、黄炳耀《投名状》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戴美玲、利碧君《投名状》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久石让《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逼得太紧》 (出自电影《十分爱》)

    最佳视觉效果:吴炫辉《投名状》

    最佳音响效果:Sunit Asvinikul、Nakorn Kositpaisal《投名状》

    最佳亚洲电影:《色·戒》

    终身成就奖:邹文怀

    专业精神奖:沈殿霞

    2007

    第26届

    最佳影片:《父子》

    最佳导演:谭家明《父子》

    最佳编剧:谭家明、田开良《父子》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我要成名》

    最佳女主角:巩俐《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男配角:吴景滔《父子》

    最佳女配角:周迅《夜宴》

    最佳新演员:吴景滔《父子》

    最佳摄影:刘伟强、黎耀辉《伤城》

    最佳剪接:邝志良《墨攻》

    最佳美术指导:霍廷霄《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霍元甲》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伊莎贝拉》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菊花台》(出自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最佳视觉效果:吴炫辉《鬼域》

    最佳音响效果:Nakom Kositpaisal 《鬼域》

    新晋导演:吴彦祖《四大天王》

    最佳亚洲电影:《千里走单骑》(中国)

    世纪影坛成就大奖:邵逸夫

    专业精神奖:文润玲

    2006

    第25届

    最佳电影:《黑社会》

    最佳导演:杜琪峰《黑社会》

    最佳编剧:游乃海、叶天成《黑社会》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黑社会》

    最佳女主角:周迅《如果·爱》

    最佳男配角:黄秋生《头文字D》

    最佳女配角:毛舜筠《早熟》

    最佳新演员:周杰伦《头文字D》

    最佳新晋导演:毕国智《海南鸡饭》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杀破狼》

    最佳摄影:鲍德熹《如果·爱》

    最佳剪接:邱志伟《三岔口》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黄炳耀《如果·爱》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吴里璐《如果·爱》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高世章《如果·爱》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如果·爱》(出自电影《如果·爱》)

    最佳视觉效果:黄宏显、黄宏达、张仲华《头文字D》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头文字D》

    最佳亚洲电影:《可可西里》(中国)

    专业精神奖:汪长智

    2005

    第24届

    最佳电影:《功夫》

    最佳导演: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编剧:尔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2046》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2046》

    最佳男配角:元华《功夫》

    最佳女配角:白灵《饺子》

    最佳新演员:田原《蝴蝶》

    最佳摄影:杜可风、黎耀辉、关本良《2046》

    最佳剪接:林安儿《功夫》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邱伟明《2046》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2046》

    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功夫》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Peer Raben、梅林茂《2046》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咁咁咁》(出自电影《麦兜菠萝油王子》)

    最佳音响效果:Steven Ticknor、Steve Burgess、Rob Mackenzie & Paul Pirola《功夫》

    最佳视觉效果:钟志行、马永安、谭启昆、洪毓良《功夫》

    最佳亚洲电影:《老男孩》

    新晋导演奖:黄精甫《江湖》

    世纪之星:李小龙

    专业精神奖:成龙、余慕云

    2004

    第23届

    最佳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

    最佳导演:杜琪峰《PTU》

    最佳编剧:韦家辉、游乃海、欧健儿、叶天成《大块头有大智慧》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大块头有大智慧》

    最佳女主角:张柏芝《忘不了》

    最佳男配角:梁家辉《大丈夫》

    最佳女配角:何超仪《豪情》

    最佳新演员:安志杰《少年阿虎》

    最佳摄影:黄岳泰《恋之风景》

    最佳剪辑:陈祺合《千机变》

    最佳美术指导:雷楚雄《千机变》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奚仲文《千机变》

    最佳动作设计:甄子丹《千机变》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金培达《忘不了》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长空》(出自电影《无间道Ⅱ》)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千机变》

    最佳视觉效果:黄宏显、余国亮《千机变》

    新晋导演奖:彭浩翔《大丈夫》

    最佳亚洲电影:《黄昏清兵卫》(日本)

    演艺光辉永恒大奖:张国荣、梅艳芳

    专业精神奖:林振强、柯受良

    2003

    第22届

    最佳影片:《无间道》

    最佳导演: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

    最佳编剧:麦兆辉、庄文强《无间道》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无间道》

    最佳女主角:李心洁《见鬼》

    最佳男配角:黄秋生《无间道》

    最佳女配角:刘若英《双瞳》

    最佳新人:原丽淇《三更之回家》

    最佳美术指导: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田惠美《英雄》

    最佳摄影:杜可风《英雄》

    最佳剪接:彭发、彭正熙《无间道》

    最佳动作设计:程小东《英雄》

    最佳亚洲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韩国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无间道》(出自电影《无间道》)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谭盾《英雄》

    最佳音响效果:陶经《英雄》

    最佳视觉效果:潘国瑜、Murray Pope、Richard Schlein、Luke O'Byrne《英雄》

    杰出青年导演奖:罗志良《异度空间》

    专业精神奖:石坚、曹达华

    2002

    第21届

    最佳电影:《少林足球》

    最佳导演:周星驰《少林足球》

    最佳编剧:岸西《男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周星驰《少林足球》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地久天长》

    最佳男配角:黄一飞《少林足球》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新演员: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摄影:黄岳泰《幽灵人间》

    最佳剪接:邝志良《特务迷城》

    最佳美术指导:娄中国、严沾林《游园惊梦》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杨凡《游园惊梦》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成家班《特务迷城》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何崇志《麦兜故事》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终身美丽》(出自电影《瘦身男女》)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少林足球》

    最佳视觉效果:《少林足球》

    终身成就奖:张彻

    最佳亚洲电影:《千与千寻》(日本)

    2001

    第20届

    最佳电影:《卧虎藏龙》

    最佳导演:李安《卧虎藏龙》

    最佳编剧:陈果《榴莲飘飘》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花样年华》

    最佳男配角:吴镇宇《公元2000》

    最佳女配角:郑佩佩《卧虎藏龙》

    最佳新演员:秦海璐《榴莲飘飘》

    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卧虎藏龙》

    最佳摄影:鲍德熹《卧虎藏龙》

    最佳剪接:张叔平《花样年华》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花样年华》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花样年华》

    最佳音响效果:Eugene Gearty《卧虎藏龙》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谭盾《卧虎藏龙》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出自电影《卧虎藏龙》)

    终身成就奖:白雪仙

    专业精神奖:袁和平

    2000

    第19届

    最佳电影:《千言万语》

    最佳导演:杜琪峰《枪火》

    最佳编剧:张艾嘉、关皓月《心动》

    最佳男主角:刘德华《暗战》

    最佳女主角:罗兰《爆裂刑警》

    最佳男配角:狄龙《流星语》

    最佳女配角:吴家丽《流星语》

    最佳新演员:张柏芝《星愿》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紫雨风暴》

    最佳摄影:黄岳泰《紫雨风暴》

    最佳剪接:邝志良《紫雨风暴》

    最佳美术指导:文念中《心动》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紫雨风暴》

    最佳原创音乐:金培达《星愿》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星语心愿》(出自电影《星愿》)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紫雨风暴》

    1999

    第18届

    最佳电影:《野兽刑警》

    最佳导演:陈嘉上、林超贤《野兽刑警》

    最佳编剧:陈庆嘉、陈嘉上《野兽刑警》

    最佳男主角:黄秋生《野兽刑警》

    最佳女主角:吴君如《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最佳男配角:谭耀文《野兽刑警》

    最佳女配角:舒淇《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最佳新演员:谢霆锋《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最佳摄影:黄岳泰《不夜城》

    最佳剪辑:麦子善《风云之雄霸天下》

    最佳美术指导:种田阳平《不夜城》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利碧君《风云之雄霸天下》

    最佳动作设计:成龙《我是谁》

    最佳音响效果:《风云之雄霸天下》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陈光荣《风云之雄霸天下》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今生不再》(出自电影《玻璃之城》)

    1998

    第17届

    最佳电影:《香港制造》

    最佳导演:陈果《香港制造》

    最佳编剧:杜国威《南海十三郎》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春光乍泄》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宋家皇朝》

    最佳男配角:姜文《宋家皇朝》

    最佳女配角:梅艳芳《半生缘》

    最佳新演员:李灿森《香港制造》

    最佳摄影:黄岳泰《宋家皇朝》

    最佳剪接:黄永明《十万火急》

    最佳美术指导:马磐超《宋家皇朝》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田惠美《宋家皇朝》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神偷谍影》

    最佳原创音乐:喜多郎、Randy Miller《宋家皇朝》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欢乐今宵》(出自电影《求恋期》)

    最佳音响效果:《十万火急》

    专业精神奖:楚原

    1997

    第16届

    最佳电影:《甜蜜蜜》

    最佳导演:陈可辛《甜蜜蜜》

    最佳编剧:岸西《甜蜜蜜》

    最佳男主角:郑则仕《三个受伤的警察》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曾志伟《甜蜜蜜》

    最佳女配角:舒淇《色情男女》

    最佳新演员:舒淇《色情男女》

    最佳剪接:张耀宗、张嘉辉《冲锋队怒火街头》

    最佳摄影:马楚成《甜蜜蜜》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甜蜜蜜》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吴里璐《甜蜜蜜》

    最佳动作设计:唐季礼《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

    最佳原创音乐:赵增熹《甜蜜蜜》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风花雪》(出自电影《天涯海角》)

    1996

    第15届

    最佳电影:《女人,四十》

    最佳导演:许鞍华《女人,四十》

    最佳编剧:陈文强《女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乔宏《女人,四十》

    最佳女主角:萧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罗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莫文蔚《堕落天使》

    最佳新演员:巫启贤《慈云山十三太保》

    最佳摄影:杜可风《堕落天使》

    最佳美术指导:马磐超《夜半歌声》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杨倩玲《夜半歌声》

    最佳动作设计:唐季礼、成龙《红番区》

    最佳剪接:邝志良《烈火战车》

    最佳原创音乐:陈勋奇、Roel A. Garcia 《堕落天使》

    1995

    第14届

    最佳电影:《重庆森林》

    最佳导演:王家卫《重庆森林》

    最佳编剧:杜国威《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重庆森林》

    最佳女主角:袁咏仪《金枝玉叶》

    最佳男配角:陈小春《晚9朝5》

    最佳女配角:罗冠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最佳新演员:刘雅丽《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最佳剪接:张叔平、邝志良、奚杰伟《重庆森林》

    最佳摄影:杜可风《东邪西毒》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东邪西毒》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东邪西毒》

    最佳动作指导:刘家良、成家班《醉拳II》

    最佳电影配乐:黄沾、胡伟立、雷颂德、黄英华《梁祝》

    最佳电影歌曲:《追》(出自电影《金枝玉叶》)

    终身成就奖:黄曼梨

    戏曲电影百年殿堂大奖:任剑辉

    1994

    第13届

    最佳电影:《新不了情》

    最佳导演:尔冬升《新不了情》

    最佳编剧:尔冬升《新不了情》

    最佳男主角:黄秋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最佳女主角:袁咏仪《新不了情》

    最佳男配角:秦沛《新不了情》

    最佳女配角:冯宝宝《新不了情》

    最佳新演员:吴兴国《诱僧》

    最佳剪接:张耀宗《重案组》

    最佳摄影:鲍德熹《白发魔女传》

    最佳美术指导:马磐超《白发魔女传》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田惠美、张新耀《白发魔女传》

    最佳动作指导:元奎、元德《方世玉》

    最佳电影配乐:刘以达、韦启良《诱僧》

    最佳电影歌曲:《女人心》(出自电影《东方三侠》)

    专业精神奖:江祖贻、司徒安

    1993

    第12届

    最佳电影:《笼民》

    最佳导演:张之亮《笼民》

    最佳编剧:黄仁逵、吴沧洲、张之亮《笼民》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92黑玫瑰对黑玫瑰》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廖启智《笼民》

    最佳女配角:冯宝宝《92黑玫瑰对黑玫瑰》

    最佳新人:袁咏仪《亚飞与亚基》

    最佳剪接:吴宇森、胡大为、奚杰炜、阿积《辣手神探》

    最佳摄影:潘恒生《阮玲玉》

    最佳美术指导:朴若木《阮玲玉》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余家安《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

    最佳动作指导:袁和平《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最佳电影配乐:小虫《阮玲玉》

    最佳电影歌曲:《葬心》(出自电影《阮玲玉》)

    特别纪念奖:吴楚帆

    1992

    第11届

    最佳电影:《跛豪》

    最佳导演:徐克《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

    最佳编剧:麦当雄、萧若元《跛豪》

    最佳男主角:曾志伟《双城故事》

    最佳女主角:叶童《婚姻勿语》

    最佳男配角: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最佳女配角:叶德娴《与龙共舞》

    最佳新人:梁琤《黑猫》

    最佳剪接:麦子善《黄飞鸿》

    最佳摄影:鲍德熹《九一神雕侠侣》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九一神雕侠侣》

    最佳动作指导:袁祥仁、袁信义、刘家荣《黄飞鸿》

    最佳电影配乐:黄沾《黄飞鸿》

    最佳电影歌曲:《似是故人来》(出自电影《双镯》)

    专业精神奖:屠梅卿、黄炳耀

    1991

    第10届

    最佳电影:《阿飞正传》

    最佳导演:王家卫《阿飞正传》

    最佳编剧:陈文强《庙街皇后》

    最佳男主角:张国荣《阿飞正传》

    最佳女主角:郑裕玲《表姐,你好嘢!》

    最佳男配角:吴孟达《天若有情》

    最佳女配角:刘乔方《庙街皇后》

    最佳新人:刘乔方《庙街皇后》

    最佳剪接:吴宇森《喋血街头》

    最佳摄影:杜可风《阿飞正传》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动作指导:程小东《笑傲江湖》

    最佳电影配乐:顾家辉、黄沾、戴乐民《秦俑》

    最佳电影歌曲:《沧海一声笑》(出自电影《笑傲江湖》)

    专业精神奖:彭雁联

    1990

    第9届

    最佳电影:《飞越黄昏》

    最佳导演:吴宇森《喋血双雄》

    最佳编剧:张之亮、陈锦昌《飞越黄昏》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阿郎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不脱袜的人》

    最佳男配角:梁朝伟《杀手蝴蝶梦》

    最佳女配角:叶童《飞越黄昏》

    最佳新演员:江华《但愿人长久》

    最佳剪接:樊恭荣《喋血双雄》

    最佳摄影:鲍德熹《不脱袜的人》

    最佳美术指导:司徒卫镛《不脱袜的人》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奇迹》

    最佳电影配乐:罗大佑、鲁世杰《八两金》

    最佳电影歌曲:《凭着爱》(出自电影《群龙戏凤》)

    1989

    第8届

    最佳电影:《胭脂扣》

    最佳导演:关锦鹏《胭脂扣》

    最佳编剧:聂宏风、邵国华、陈嘉上、叶广俭《三人世界》,邱刚健、李碧华《胭脂扣》

    最佳男主角:洪金宝《七小福》

    最佳女主角:梅艳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张学友《旺角卡门》

    最佳女配角:李丽蕊《学校风云》

    最佳新演员:吴大维《今夜星光灿烂》

    最佳剪接:张耀宗《胭脂扣》

    最佳摄影:钟志文《七小福》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旺角卡门》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警察故事续集》

    最佳电影配乐:《胭脂扣》

    最佳电影歌曲:《胭脂扣》(出自电影《胭脂扣》)

    1988

    第7届

    最佳电影:《秋天的童话》

    最佳导演:林岭东《龙虎风云》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龙虎风云》

    最佳女主角:萧芳芳《不是冤家不聚头》

    最佳男配角:梁朝伟《人民英雄》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人民英雄》

    最佳新人:林国斌《省港旗兵续集》

    最佳编剧:罗启锐《秋天的童话》

    最佳摄影:James Hayman、钟志文《秋天的童话》

    最佳剪接:蒋国权《最后胜利》

    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倩女幽魂》

    最佳音乐:戴乐民、黄沾《倩女幽魂》

    最佳电影歌曲:《黎明不要来》(出自电影《倩女幽魂》)

    1987

    第6届

    最佳电影:《英雄本色》

    最佳导演:方育平《美国心》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爱》

    最佳男配角:秦沛《癫佬正传》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地下情》

    最佳新人:利玉娟《美国心》

    最佳编剧:黎杰、邱刚健《地下情》

    最佳摄影:杜可风《老娘够骚》

    最佳剪接:李毓槐、郭强《美国心》

    最佳美术指导:黄仁逵《癫佬正传》

    最佳动作指导:程小东《奇缘》

    最佳电影配乐:罗永晖《梦中人》

    最佳电影歌曲:《最爱是谁》(出自电影《最爱》)

    1986

    第5届

    最佳电影:《警察故事》

    最佳导演:张婉婷《非法移民》

    最佳编剧:陆剑明、邓荣《错点鸳鸯》

    最佳男主角:郑则仕《何必有我》

    最佳女主角:王小凤《错点鸳鸯》

    最佳男配角:孟海《皇家师姐》

    最佳女配角:叶德娴《花街时代》

    最佳新人:陈婉丽《女人风情话》

    最佳摄影:潘恒生《生死线》

    最佳剪接:邹常更《女人风情话》

    最佳美术指导:陆叔远《平安夜》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警察故事》

    最佳音乐:Melody Bank 《僵尸先生》

    最佳电影歌曲:《谁可相依》(出自电影《龙的心》)

    评选团大奖:郑则仕《何必有我》

    1985

    第4届

    最佳电影:《似水流年》

    最佳导演:严浩《似水流年》

    最佳编剧:孔良《似水流年》

    最佳男主角:李修贤《公仆》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最佳男配角:沈威《省港旗兵》

    最佳女配角:梅艳芳《缘份》

    最佳新人:顾美华《似水流年》

    最佳摄影:黎萃明《等待黎明》

    最佳剪接:张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似水流年》

    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A计划》

    最佳音乐:林敏怡《倾城之恋》

    最佳电影歌曲:《偶遇》(出自电影《少女日记》)

    1984

    第3届

    最佳电影:《半边人》

    最佳导演:方育平《半边人》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垂帘听政》

    最佳女主角:叶童《表错七日情》

    最佳新人:郑裕玲《花城》

    最佳编剧:张坚庭《表错七日情》

    最佳摄影:黄仲标《花城》

    最佳剪接:秋木、吴金华《半边人》

    最佳美术指导:宋洪荣《垂帘听政》

    最佳动作指导:元彪、林正英、陈会毅《奇谋妙计五福星》

    最佳电影配乐:陈志远、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电影歌曲:《酒干倘卖无》(出自电影《搭错车》)

    1983

    第2届

    最佳电影:《投奔怒海》

    最佳编剧:邱刚健《投奔怒海》

    最佳导演:许鞍华《投奔怒海》

    最佳男主角:麦嘉《最佳拍档》,洪金宝《提防小手》

    最佳女主角:林碧琪《靓妹仔》

    最佳新人:马斯晨《投奔怒海》

    最佳摄影:黄岳泰《夜惊魂》

    最佳剪接:周国忠《夜惊魂》

    最佳美术指导:区丁平《投奔怒海》

    最佳动作指导:洪金宝、林正英、元彪、陈会毅《败家仔》

    最佳电影配乐:鲍比达《再生人》

    最佳电影歌曲:《俏皮女学生》

    1982

    第1届

    最佳电影:《父子情》

    最佳导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编剧:张坚庭《胡越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许冠文《摩登保镖》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长辈》

    十大华语片:《父子情》《胡越的故事》《边缘人》《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

    《鬼马智多星》《鬼打鬼》《忌廉沟鲜奶》《摩登保镖》《舞厅》

    十大外语片:《愤怒的公牛》(美国)、《普通人》(美国)、《古都》(日本)、《邮差总按两次铃》(美国、西德)

    《黑暗时代》(美国、英国)、《象人》(美国、英国)、《盗日者》(日本)、《性昏迷》(英国)《爵士春秋》(美国)

    以上信息来源

    影片导演帝后

    年份

    届次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2024

    42

    《毒舌律师》

    郑保瑞

    《命案》

    梁朝伟

    《金手指》

    余香凝

    《白日之下》

    2023

    41

    《给十九岁的我》

    韦家辉

    《神探大战》

    刘青云

    《神探大战》

    郑秀文

    《流水落花》

    2022

    40

    《怒火·重案》

    陈木胜

    《怒火·重案》

    谢贤

    《杀出个黄昏》

    刘雅瑟

    《智齿》

    2020

    39

    《少年的你》

    曾国祥

    《少年的你》

    太保

    《叔·叔》

    周冬雨

    《少年的你》

    2019

    38

    《无双》

    庄文强

    《无双》

    黄秋生

    《沦落人》

    曾美慧孜

    《三夫》

    2018

    37

    《明月几时有》

    许鞍华

    《明月几时有》

    古天乐

    《杀破狼·贪狼》

    毛舜筠

    《黄金花》

    2017

    36

    《树大招风》

    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

    《树大招风》

    林家栋

    《树大招风》

    惠英红

    《幸运是我》

    2016

    35

    《十年》

    徐克

    《智取威虎山》

    郭富城

    《踏血寻梅》

    春夏

    《踏血寻梅》

    2015

    34

    《黄金时代》

    许鞍华

    《黄金时代》

    刘青云

    《窃听风云3》

    赵薇

    《亲爱的》

    2014

    33

    《一代宗师》

    王家卫

    《一代宗师》

    张家辉

    《激战》

    章子怡

    《一代宗师》

    2013

    32

    《寒战》

    梁乐民、陆剑青

    《寒战》

    梁家辉

    《寒战》

    杨千嬅

    《春娇与志明》

    2012

    31

    《桃姐》

    许鞍华

    《桃姐》

    刘德华

    《桃姐》

    叶德娴

    《桃姐》

    2011

    30

    《打擂台》

    徐克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谢霆锋

    《线人》

    刘嘉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2010

    29

    《十月围城》

    陈德森

    《十月围城》

    任达华

    《岁月神偷》

    惠英红

    《心魔》

    2009

    28

    《叶问》

    许鞍华

    《天水围的日与夜》

    张家辉

    《证人》

    鲍起静

    《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8

    27

    《投名状》

    陈可辛

    《投名状》

    李连杰

    《投名状》

    斯琴高娃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2007

    26

    《父子》

    谭家明

    《父子》

    刘青云

    《我要成名》

    巩俐

    《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6

    25

    《黑社会》

    杜琪峰

    《黑社会》

    梁家辉

    《黑社会》

    周迅

    《如果·爱》

    2005

    24

    《功夫》

    尔冬升

    《旺角黑夜》

    梁朝伟

    《2046》

    章子怡

    《2046》

    2004

    23

    《大块头有大智慧》

    杜琪峰

    《PTU》

    刘德华

    《大块头有大智慧》

    张柏芝

    《忘不了》

    2003

    22

    《无间道》

    刘伟强、麦兆辉

    《无间道》

    梁朝伟

    《无间道》

    李心洁

    《见鬼》

    2002

    21

    《少林足球》

    周星驰

    《少林足球》

    周星驰

    《少林足球》

    张艾嘉

    《地久天长》

    2001

    20

    《卧虎藏龙》

    李安

    《卧虎藏龙》

    梁朝伟

    《花样年华》

    张曼玉

    《花样年华》

    2000

    19

    《千言万语》

    杜琪峰

    《枪火》

    刘德华

    《暗战》

    罗兰

    《爆裂刑警》

    1999

    18

    《野兽刑警》

    陈嘉上、林超贤

    《野兽刑警》

    黄秋生

    《野兽刑警》

    吴君如

    《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1998

    17

    《香港制造》

    陈果

    《香港制造》

    梁朝伟

    《春光乍泄》

    张曼玉

    《宋家皇朝》

    1997

    16

    《甜蜜蜜》

    陈可辛

    《甜蜜蜜》

    郑则仕

    《三个受伤的警察》

    张曼玉

    《甜蜜蜜》

    1996

    15

    《女人,四十》

    许鞍华

    《女人,四十》

    乔宏

    《女人,四十》

    萧芳芳

    《女人,四十》

    1995

    14

    《重庆森林》

    王家卫

    《重庆森林》

    梁朝伟

    《重庆森林》

    袁咏仪

    《金枝玉叶》

    1994

    13

    《新不了情》

    尔冬升

    《新不了情》

    黄秋生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袁咏仪

    《新不了情》

    1993

    12

    《笼民》

    张之亮

    《笼民》

    梁家辉

    《92黑玫瑰对黑玫瑰》

    张曼玉

    《阮玲玉》

    1992

    11

    《跛豪》

    徐克

    《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

    曾志伟

    《双城故事》

    叶童

    《婚姻勿语》

    1991

    10

    《阿飞正传》

    王家卫

    《阿飞正传》

    张国荣

    《阿飞正传》

    郑裕玲

    《表姐,你好嘢!》

    1990

    9

    《飞越黄昏》

    吴宇森

    《喋血双雄》

    周润发

    《阿郎的故事》

    张曼玉

    《不脱袜的人》

    1989

    8

    《胭脂扣》

    关锦鹏

    《胭脂扣》

    洪金宝

    《七小福》

    梅艳芳

    《胭脂扣》

    1988

    7

    《秋天的童话》

    林岭东

    《龙虎风云》

    周润发

    《龙虎风云》

    萧芳芳

    《不是冤家不聚头》

    1987

    6

    《英雄本色》

    方育平

    《美国心》

    周润发

    《英雄本色》

    张艾嘉

    《最爱》

    1986

    5

    《警察故事》

    张婉婷

    《非法移民》

    郑则仕

    《何必有我》

    王小凤

    《错点鸳鸯》

    1985

    4

    《似水流年》

    严浩

    《似水流年》

    李修贤

    《公仆》

    斯琴高娃

    《似水流年》

    1984

    3

    《半边人》

    方育平

    《半边人》

    梁家辉

    《垂帘听政》

    叶童

    《表错七日情》

    1983

    2

    《投奔怒海》

    许鞍华

    《投奔怒海》

    麦嘉

    《最佳拍档》

    洪金宝

    《提防小手》

    林碧琪

    《靓妹仔》

    1982

    1

    《父子情》

    方育平

    《父子情》

    许冠文

    《摩登保镖》

    惠英红

    《长辈》

    以上信息来源

    香港金像奖影帝、影后合集(部分)

    第42届影帝梁朝伟、影后余香凝

    第41届影帝刘青云、影后郑秀文

    第40届影帝谢贤、影后刘雅瑟

    第38届影帝黄秋生、影后曾美慧孜

    第37届影帝古天乐、影后毛舜筠

    第36届影帝林家栋、影后惠英红

    第35届影帝郭富城、影后春夏

    第33届影帝张家辉、影后章子怡

    第30届影帝谢霆锋、影后刘嘉玲

    第29届影帝任达华、影后惠英红

    历届配角新人

    年份

    届次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演员

    新晋导演

    2024

    42

    姜大卫

    《白日之下》

    梁雍婷

    《白日之下》

    谢咏欣

    《但愿人长久》

    卓亦谦

    《年少日记》

    2023

    41

    许冠文

    《风再起时》

    王菀之

    《还是觉得你最好》

    林诺

    《白日青春》

    何爵天

    《正义回廊》

    2022

    40

    冯皓扬

    《妈妈的神奇小子》

    廖子妤

    《梅艳芳》

    王丹妮

    《梅艳芳》

    陈健朗

    《手卷烟》

    2020

    39

    张达明

    《麦路人》

    区嘉雯

    《叔·叔》

    易烊千玺

    《少年的你》

    黄绮琳

    《金都》

    2019

    38

    袁富华

    《翠丝》

    惠英红

    《翠丝》

    克里瑟尔·孔松希

    《沦落人》

    陈小娟

    《沦落人》

    2018

    37

    姜皓文

    《拆弹专家》

    叶德娴

    《明月几时有》

    凌文龙

    《黄金花》

    彭秀慧

    《29+1》

    2017

    36

    曾志伟

    《一念无明》

    金燕玲

    《一念无明》

    胡子彤

    《点五步》

    黄进

    《一念无明》

    2016

    35

    白只

    《踏血寻梅》

    金燕玲

    《踏血寻梅》

    白只

    《踏血寻梅》

    许诚毅

    《捉妖记》

    2015

    34

    曾江

    《窃听风云3》

    王菀之

    《金鸡SSS》

    王菀之

    《金鸡SSS》

    李光耀

    《暴疯语》

    2014

    33

    张晋

    《一代宗师》

    惠英红

    《僵尸》

    蔡瀚亿

    《狂舞派》

    黄修平

    《狂舞派》

    2013

    32

    郑中基

    《低俗喜剧》

    陈静

    《低俗喜剧》

    徐家杰

    《寒战》

    周显扬

    《大追捕》

    2012

    31

    卢海鹏

    《夺命金》

    苏杏璇

    《夺命金》

    萧敬腾

    《杀手欧阳盆栽》

    曾翠珊

    《大蓝湖》

    2011

    30

    泰迪·罗宾

    《打擂台》

    邵音音

    《打擂台》

    陈奂仁

    《李小龙我的兄弟》

    庄文强

    《飞砂风中转》

    2010

    29

    谢霆锋

    《十月围城》

    叶璇

    《意外》

    李治廷

    《岁月神偷》

    张经纬

    《音乐人生》

    2009

    28

    廖启智

    《证人》

    陈丽云

    《天水围的日与夜》

    徐娇

    《长江7号》

    郭子健

    《青苔》

    2008

    27

    刘德华

    《门徒》

    邵音音

    《野·良犬》

    徐子珊

    《跟踪》

    游乃海

    《跟踪》

    2007

    26

    吴澋滔

    《父子》

    周迅

    《夜宴》

    吴景滔

    《父子》

    吴彦祖

    《四大天王》

    2006

    25

    黄秋生

    《头文字D》

    毛舜筠

    《早熟》

    周杰伦

    《头文字D》

    毕国智

    《海南鸡饭》

    2005

    24

    元华

    《功夫》

    白灵

    《三更2之饺子》

    田沅

    《蝴蝶》

    黄精甫

    《江湖》

    2004

    23

    梁家辉

    《大丈夫》

    何超仪

    《天罗地网》

    安志

    《少年阿虎》

    彭浩翔

    《大丈夫》

    2003

    22

    黄秋生

    《无间道》

    刘若英

    《双瞳》

    原丽淇

    《三更之回家》

    未设

    2002

    21

    黄一飞

    《少林足球》

    林嘉欣

    《男人四十》

    林嘉欣

    《男人四十》

    2001

    20

    吴镇宇

    《公元2000》

    郑佩佩

    《卧虎藏龙》

    秦海璐

    《榴莲飘飘》

    2000

    19

    狄龙

    《流星语》

    吴家丽

    《流星语》

    张柏芝

    《喜剧之王》

    1999

    18

    谭耀文

    《野兽刑警》

    舒淇

    《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

    谢霆锋

    《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1998

    17

    姜文

    《宋家皇朝》

    梅艳芳

    《半生缘》

    李灿森

    《香港制造》

    1997

    16

    曾志伟

    《甜蜜蜜》

    舒淇

    《色情男女》

    舒淇

    《色情男女》

    1996

    15

    罗家英

    《女人,四十》

    莫文蔚

    《堕落天使》

    巫启贤

    《慈云山十三太保》

    1995

    14

    陈小春

    《晚9朝5》

    罗冠兰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刘雅丽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1994

    13

    秦沛

    《新不了情》

    冯宝宝

    《新不了情》

    吴兴国

    《诱僧》

    1993

    12

    廖启智

    《笼民》

    冯宝宝

    《92黑玫瑰对黑玫瑰》

    袁咏仪

    《亚飞与亚基》

    1992

    11

    关海山

    《五亿探长雷洛传》

    叶德娴

    《与龙共舞》

    梁琤

    《黑猫》

    1991

    10

    孟达

    《天若有情》

    刘乔方

    《庙街皇后》

    刘乔方

    《庙街皇后》

    1990

    9

    梁朝伟

    《杀手蝴蝶梦》

    叶童

    《飞越黄昏》

    江华

    《但愿人长久》

    1989

    8

    张学友

    《旺角卡门》

    李丽蕊

    《学校风云》

    吴大维

    《今夜星光灿烂》

    1988

    7

    梁朝伟

    《人民英雄》

    金燕玲

    《人民英雄》

    林国斌

    《省港旗兵续集》

    1987

    6

    秦沛

    《癫佬正传》

    金燕玲

    《地下情》

    利玉娟

    《美国心》

    1986

    5

    孟海

    《皇家师姐》

    叶德娴

    《花街时代》

    陈婉丽

    《女人风情话》

    1985

    4

    沈威

    《省港旗兵》

    梅艳芳

    《缘份》

    顾美华

    《似水流年》

    1984

    3

    未设

    未设

    郑裕玲

    《花城》

    1983

    2

    马斯晨

    《投奔怒海》

    1982

    1

    未设

    以上信息来源

    香港金像奖最佳男、女配角合集(部分)

    第42届最佳男配角姜大卫、最佳女配角梁雍婷

    第41届最佳男配角许冠文、最佳女配角王菀之

    第38届最佳男配角袁富华、最佳女配角惠英红

    第37届最佳男配角姜皓文、最佳女配角叶德娴

    第36届最佳男配角曾志伟、最佳女配角金燕玲

    第35届最佳男配角白只、最佳女配角金燕玲

    奖项之最

    编辑

    影片奖项

    影片之最

    提名/获奖次数

    时间

    影片

    未提名/获奖奖项

    提名最多的影片

    17项提名

    2019年第38届

    《无双》

    最佳新演员

    获奖最多的影片

    12项奖项

    2014年第33届

    《一代宗师》

    最佳男主角

    包揽所有演员奖的影片

    5项奖项

    2016年第35届

    《踏血寻梅》

    /

    最大赢家

    /

    1996年第15届

    《女人,四十》

    两部作品的导演均是许鞍华

    2012年第31届

    《桃姐》

    注:最大赢家不是指获奖最多,指能够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个最重要奖项的作品

    个人奖项

    奖项

    获奖者

    获奖情况

    获奖最多的个人

    张叔平

    金像奖经历过创办的艰辛、鼎盛的荣耀以及走下坡路时的疲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春天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是“花相似人不同”,更有人认为其已经到三十而衰的地步。香港电影在1980年代鼎盛时期曾经有过年产量400部的惊人纪录,自1982年至2011年香港电影的总产量不低于8000部,但是这些影片的质量却是良莠不齐。金像奖可以说是一个甄别经典香港电影的指标。“如果没有金像奖”,这样的假设就像“如果没有明天”一样只是为了让大众反思金像奖所带来的一切。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长盛不衰,对于一个奖项同样如此,即便是奥斯卡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香港电影正重新复苏,金像奖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如果哪天真的没有金像奖,不止是香港电影人,整个华语影坛都会变得寂寞很多 。(《天天新报》 评)

    金像奖从初始时行业内部的自娱自乐,到港片黄金期时辉煌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再到风急雨骤时门前冷落车马稀,难以为继的窘况。可以说,金像奖早已不仅仅是一介普通的电影奖项,更是港片和香港电影人们境遇的一片缩影。而步入而立之年的金像奖,则也和着香港电影全面复苏的春雷轰轰,扶摇青云上,一举破东风,一洗近年来,“正港制作”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颓势,为那些极其本土化和类型化的真正“香港电影”,漂亮地扳回一城 。(时光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