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连泉 编辑
于连泉(1900年8月21日一1967年1月9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名桂森,字绍卿,艺名筱翠花,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打戏他演过《巴骆和》,并演过《演火棍》;反串戏则演过《八蜡庙》的贺人杰。
本名:于连泉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蓬莱
出生日期:1900年8月21日
逝世日期:1967年1月9日
毕业院校:北京富连成科班
星座:狮子座
代表作品:《打樱桃》、《荷花配》、《梅龙镇》、《红梅阁》、《小放牛》、《鸿鸾禧》
职业:京剧演员
主要成就: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创立筱派
别名:于树德
于连泉
京剧演员,工花旦,擅演泼辣旦,工尤佳。原名桂森,字绍卿,艺名筱翠花,北京人,原籍山东登州。他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加入富连成科班,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因替人扮演《三疑计》的丫环翠花,演得非常出色,萧长华就把剧中人的名字加上一个“筱”字,作为他的艺名“筱翠花”。 出科后搭入斌庆社科班演戏,先后与尚小云、杨小楼、余叔岩合作演出,后又自己挑班。曾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郭际湘、王瑶卿学艺。他所演刺杀旦一类剧目,继承了路三宝的艺术风格,兼融诸家之长而有所发展,自成一派。于连泉功底深,戏路宽,善于运用眼神,做功身段刻意求工,神态举止俱有法度。中年时嗓音变为沙中带哑,但念白仍能送远响堂,饶有韵味。擅演《花田错》《鸿鸾禧》《坐楼杀惜》《战宛城》《阴阳河》《红梅阁》《挑帘裁衣》《打樱桃》《荷珠配》《一匹布》《小放牛》等。他丰富了“蹉步”、“赶步”、“云步”、“倒步”、“碎步”等花旦步法。《红梅阁·阴配》一折中的“魂步”即各种“?步”的组合,飘洒轻盈,婀娜多姿。弟子有毛世来、陈永玲等。曾为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著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
艺术经历
他九岁入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河北梆子、京剧青衣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加入富连成科班连字科,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因替人扮演《三疑计》的丫鬟翠花,演得非常出色,萧长华就把剧中人的名字加上一个“筱”字,作为他的艺名“筱翠花”。他从田桂凤、路三宝、侯峻山、余玉琴、王瑶卿都学过戏,博采众家之长,以擅演花旦戏著称。他会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1918年出科后,他搭入斌庆社演戏。后来曾辅佐尚小云,并参加尚派新戏《婕妤熊当》《白兔记》等演出。他也和杨小楼演过《东昌府》《战宛城》,和余叔岩演过《坐楼杀惜》《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等。最后,自己组班,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声誉大振。新中国成立后,于连泉曾担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他曾在荣春社担任教师。
代表剧目和塑造角色
于连泉戏路博广,他从陈啸云学过《战蒲关》《二进宫》《走雪山》等青衣戏;从张彩林学过《秦良玉》《玉虎坠》《珍珠扇》等刀马旦戏;也学过《捡柴》《梅降雪》《紫霞宫》《杀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戏。他的《铁弓缘·英杰烈》是师法郭际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创新。他演过昆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双会》;古装戏演过《貂蝉》。曾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打戏他演过《巴骆和》,并演过《演火棍》;反串戏则演过《八蜡庙》的贺人杰。其他擅演剧目还有《打樱桃》《荷花配》《红梅阁》《小放牛》《鸿鸾禧》等剧。
于连泉作品
碎步等花旦步法,并在跷工的基础上创造了“魂步”。著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