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编辑

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坐落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959年,军博筹建;1959年3月12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0年8月,军博正式开放;2012年9月,军博对展览大楼进行加固改造,2017年7月,加固改造工程竣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馆藏文物包括飞机、大炮、舰船、导弹、枪械、弹药、冷兵器、勋章、证章、印章、钱币、陶器、瓷器、器具、服装、旗帜、文献、笔记等。 有一级文物1793件/套,大型武器装备250余件,艺术品1600余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51件。 截至2019年末,军博藏品数量184000件/套。

2007年9月,军博被评为“公众喜爱的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景区(点)”。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评定军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4年,军博上榜百度百科榜,被评为年度人气博物馆。 2017年12月,军博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同年12月2日,军博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外文名:Military Museum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类别: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投用时间:1960年8月1日

开放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发票,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免费

藏品数量:210000件/套(截至2022年末)

重要藏品: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投降时呈缴的战刀、中国军队第一辆坦克“功臣号”

别名:军博、军博馆、军事博物馆

展陈面积:59000m²

历史沿革

编辑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决定,为庆祝建国10周年,在北京新建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展览馆。同年10月12日在军事博物馆陈列大楼建筑工地隆重举行开工典礼。

1959年7月,军事博物馆陈列大楼建成; 同年3月12日,中央军委第167次会议议定:“正在筹备的军事博物馆,可以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60年5月13日,总后勤部军械部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移交武器、器材、弹药1525件; 同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1962年夏,毛泽东主席为军博题写馆名。军博报总政副主任肖华并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同意,请毛泽东主席为军博题写馆标。毛主席欣然同意,在6页信笺纸上写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1个大字。同年8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共有红军馆、抗日馆、解放馆、抗美援朝馆、现代馆、兵器馆、民兵馆、礼品馆、综合馆。

1965年8月,军博鉴定出馆藏一级文物936件,其中红军馆229件,抗日战争馆206件,解放战争馆263件,抗美援朝馆159件,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馆62件,兵器馆17件。

1967年1月中旬,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军博闭馆。

1970年10月13日,军博按试行编制组建领导机构,取代“革委会”。周础任政委,耿学文任副馆长。并建立临时党委。馆下属共3个处级单位:政治部、管理处、陈列宣传处。

1975年10月29日,军博历史综合馆(原综合馆之改称。因其缺少建国后的内容)开始内部预展。

1977年4月,《毛泽东主席纪念展览》经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领导人批准,进行内部展出。同时对内开放的还有已陈列就绪的3个历史分馆。

197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及其返回舱,由国防科工委交军博收藏。

1981年7月,军博历史综合馆撤除。

1982年3月,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军博是该学会发起单位之一,副馆长秦兴汉、马仲廉参加成立大会,被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秦兴汉为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同年8月1日,进行重大调整修改的兵器馆和经过进一步修改的现代一分馆正式开放。

1985年8月13日,抗日战争馆正式开放。

1987年1月1日,军博试行全周开放制度,每周7天都开馆,改变星期一闭馆的惯例,只在元旦、“十一”各闭馆1天,春节闭馆2天,每年可增加约57个开馆日。

1988年7月1日,军博《中国古代战争馆》《中国近代战争馆》正式开馆。

1994年8月1日,军博试行分馆制并开始运行。

1995年12月22日,北京市首批博物馆注册登记颁证会在北京市文物局召开,军事博物馆成为首批注册的55所博物馆之一。

1998年4月7日,革命战争馆东一、二、三层楼于6月起陆续撤展。同年8月25日,军博干部按新编制开始定岗定位。同年10月21日,军博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确定从1998年11月1日起展览大楼全面闭馆维修。

2001年2月13日,军事博物馆大楼中央空调安装工程开工典礼仪式在军博举行。

2004年2月18日,《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开馆仪式在军博举行。

2008年3月1日,军博在首都博物馆界第一个免费开放。

2010年7月,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立项。

2012年9月21日,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举行开工典礼。

2017年7月,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竣工。

2021年,军博启用新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按文物藏品类型实施数字化工程。

2022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闭馆,于2023年1月1日起恢复开放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建筑布局

编辑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近5.9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94.7米,南北两侧各4层,楼顶装有直径6米的巨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全馆有43个陈列厅(区)。 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馆陈列布局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馆陈列布局图

展出内容

编辑

综述

临时展:国庆60周年阅兵武器装备模型展临时展:国庆60周年阅兵武器装备模型展

按中央军委和军委政治工作部明确要求,军博主馆(复兴路9号)展陈,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在陈列形式上包括叙事型的军史陈列、器物型的兵器陈列、美术型的艺术品陈列、科普型的科技陈列等;正在筹建的通州分馆,以新中国武器装备发展史和中国古近代军事历史为主,以世界近现代军事藏品展示为辅。

基本陈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

本展览主要展示1921年至1949年,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内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为主线,重点是人民军队战史、军史,突出军事特色,处理好军战史与党史、革命史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军队建设史和作战史的关系。展示面积630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二层东、西各3个展厅,共6个展厅,展出照片图表等1200余张、文物2400余件、艺术品43件、图表制字94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陈列(筹建中)

本展览主要展示1949年至2017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内容以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发展为主线,按历史时期编排,突出每个时期的特征,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作战史、改革史。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兵器陈列

本展览分三个展区,负一层中央大厅陈列坦克装甲车辆、各型火炮、U2飞机残骸、红旗2号导弹,一层中央大厅陈列飞机、导弹和舰艇,二层东、西、南3个回廊陈列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弹药、刀具等。展示面积18500平方米,主要展示中国人民军队曾使用、缴获和研制的2500余件武器装备。

兵器陈列兵器陈列

中国历代军事陈列

本展览位于展览大楼一层东侧3个展厅,展示面积3152平方米,展出照片图表470余张、文物1300余件、艺术品60余件、图表制字130余幅,主要展示先秦至民国成立中华民族数千年军事文明,以历代战争和军队建设为主线,是战争实践、军事制度、兵器装备、军事思想等。

(2022年1月25日起中国历代军事陈列停止开放,重新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中国历代军事陈列中国历代军事陈列

军事科技陈列

本展览分别位于负一层、一层和二层的6个展厅内,展示面积7500平方米,设置陆军重武器装备技术、陆军轻武器装备技术、海军武器装备技术、空军武器装备技术、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核武器与核技术和平利用展区,通过介绍国防科技、诸军兵种军事技术知识,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科普教育。

军事科技陈列军事科技陈列

红色记忆——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

本展览位于展览大楼三层北侧3个展厅,主要展示军事博物馆馆藏的革命军事题材的艺术作品,分油画厅、雕塑厅、国画厅,展示面积3693平方米,展示油画、雕塑和国画作品共140件。  

红色记忆——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红色记忆——馆藏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

临时展览

除基本陈列外,军博主馆还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和临时专题展览。党的十九大以来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有《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该展览聚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景回顾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示习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伟大实践,生动反映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诚。展览展出文物实物1580余件、照片800余张和大量历史文献、图表制字、视频短片等,重点打造“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决胜千里党指挥”、“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战位向党和人民报告”等景观,给观众以历史启迪和教育激励。展览作为军博基本陈列面向社会长期开放。该展览荣获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

《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

该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紧紧围绕习主席领航新时代强军事业的重大思想和实践,系统性全景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展示习主席大党大国领袖、人民军队统帅的崇高风范,展现全军部队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展览采取“专题+时序”的方式编排,共分序厅、8个单元和“深情励三军 奋进新征程”、“展望”等11个部分,重点打造“新时代强军目标”、“奋斗强军”、“古田全军政工会”、“战斗一线的坚强堡垒”、“授旗”、“重塑”等40余个场景展项,设置“学习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五折视频、“号令”大型沉浸视频等。展览设在军博展览大楼一层西侧4个展厅,面积4800平方米,展出照片制字图表等400余件,视频50多处,文物实物和模型等1800余件,其中1400余件首次展出,如“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被炸烂的排雷服、“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使用的电话机和哨子、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的“时代楷模”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指挥刀等。

-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展览紧紧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视角,通过540余张照片、1900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81件,首次对外展出文物824件),以及大量视频、实物场景等,充分展示重大决策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兼顾展示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斗争,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该展览荣获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

“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

本展览位于展览大楼一层西侧,共4个展厅,5000平方米,展出照片图表1100余张,文物实物近1300件,采用流水式展线,南进北出,设置重点景观井冈山会师、论持久战、攻克锦州、开国大典、上甘岭战役、华北军事演习、九八抗洪、进驻港澳、抗震救灾、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习主席给新调整组建单位授予的军旗等重点展项,同时集中展出60余件武器装备模型、22件现役单兵武器装备。此外,展览大楼南广场4个展区共2300平方米,展出陆海空火箭军共16型18件主战装备实装。此展览已于2017年9月21日闭展。 。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

《红色中国——革命文物藏品图片展》

本展览展出了338件/套馆藏革命文物和4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图片资料。展览是在汇集全国有关革命文物图片资料基础上,精心制作的一次革命文物专题展览,分为革命岁月、建设年代、改革篇章、奋进新时代4个板块,以重要革命文物的图片资料为主要内容。

-

《古代战争馆》

本展馆从1984年开始筹办,1988年正式开馆,1998年修改调整,1999年重新开馆,2012年5月因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闭馆。《古代战争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三层西侧,展出面积3300平方米,陈列文物、照片、模型、图表、绘画、雕塑等展品共计1600余件。

《古代战争馆》的陈列内容以战争史为主线,融兵器、军制、军队、军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于一体,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辽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共6个部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战争、著名的战例和较为出名的军事家、军事统帅、将领。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等时期的青铜兵器,唐宋以来的火器及《孙子兵法》等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

古代战争馆古代战争馆

《近代战争馆》

本展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四层西侧,展出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有文物、历史照片、复原模型、沙盘、图表、蜡像、景观等展品共计500余件。陈列内容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武装斗争史为主线,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抗击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战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共5个部分。陈列内容除反映中国近代历次重要的战争外,还有林则徐等数十位著名军事人物,以及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筹建近代海军、清末军制改革等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内容。

近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

《土地革命战争馆》

本展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东一楼,主要展示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馆展览面积3100平方米,文物数量1278件、艺术品26件。 陈列内容突出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重点展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军队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确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土地革命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

《抗日战争馆》

本展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东二楼。该馆主要展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至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馆》展览面积1650平方米。文物数量810件、艺术品11件。

整个陈列内容分为“中华民族奋起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坚持与发展敌后根据地”、“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5个单元。陈列中客观、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抗日战争馆》共展出历史文物1000余件,陈列展出有300多幅历史图片。这些图片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浴血杀敌的壮烈场景。陈列中还展出了雕塑、油画、景观等艺术作品。一进入展厅,迎面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雕塑,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长城烽火”背景画,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团结抗战,“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新创作的油画《百团大战》,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敌后向日本侵略军发动游击战争的历史画面。“地道战”景观表现了冀中军民布下天罗地网,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场景,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

抗日战争馆抗日战争馆

《全国解放战争馆》

本展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东二楼,主要展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至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全国解放战争馆》展览面积1650平方米,文物数量1375件、艺术品7件。

解放战争馆解放战争馆

《抗美援朝战争馆》

本展馆最早于1960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后几经调整和改陈。《抗美援朝战争馆》以1999年展出的抗美援朝战争馆展出内容为基础,在形式上作了重大的调整后,于2010年重新对观众开放的。2012年5月因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闭馆。《抗美援朝战争馆》位于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东四楼展厅,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计有展品720余件,包括文物456件,照片238张,表格9个,作战图9张,油画6幅,硅胶人、雕塑共4个等。

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馆》

本展馆是在纪念建军80周年举办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展览的基础之上,于2007年底调整至原展览大楼东三楼展出。2009年10月至12月,再次修改调整,2010年1月1日重新开放,2012年5月因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闭馆。陈列文物、图片、艺术品、蜡像、景观等2800余件。展览按专题编排,分为序厅和“战略决策辉煌历程”、“军事过硬钢铁长城”、“铸牢军魂永葆本色”、“勤俭建军保障有力”、“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牢记宗旨建设祖国”、“面向世界维护和平”七个部分。

国防成就馆国防成就馆

《军事艺术馆》

本展馆位于军博原展览大楼东配楼一至三层,展线总计256延长米,展厅总面积1190平方米。首批展出艺术作品83件(幅),其中油画27幅、国画18幅、书法作品20幅、雕塑18件。

-

《兵器馆》

本展馆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展览大楼中央北大厅,由一座高20多米气势雄伟的穹型屋顶建筑和两侧的大型陈列广场组成。《兵器馆》陈列了世界上20多个国家生产的近2000件各种武器,其中有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军刀、火炮、装甲车、导弹、舰船和飞机等。《兵器馆》被誉为“兵器的王国”。《兵器馆》展厅面积2万平方米,展线长度2000米,共展出文物1651件,其中枪支624件、坦克装甲车30辆,各型火炮146门,军刀144件,弹药665件,各型导弹12枚,卫星3颗,飞机16架,舰艇2艘。其它文物9件。

兵器馆兵器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友谊馆》

本展馆于1998年10月2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展出,2012年5月因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闭馆(简称《礼品馆》)。展览位于原展览大楼四层中厅,面积近900平方米,陈列的500多件礼品是从馆藏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中接受的3000多件礼品中遴选出来的。其中,亚洲国家29个,礼品150余件,非洲国家27个,礼品60余件,欧洲国家29个,礼品240件。美洲国家13个,礼品50余件。大洋洲国家3个,礼品7件。

-

馆藏文物

编辑

文物综述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馆藏文物包括飞机、大炮、舰船、导弹、枪械、弹药、冷兵器、勋章、证章、印章、钱币、陶器、瓷器、器具、服装、旗帜、文献、笔记等。 有一级文物1793件/套,大型武器装备250余件,艺术品1600余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51件。 截至2019年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品数量184000件/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全军各大单位调拨、个人捐献和转让等方式,对中国人民军队历史文物和中国近现代文物进行系统征集,奠定军事特色鲜明的红色大馆的文物优势地位。采取捐购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世界军品的征集,征集到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近2万件(套)。

2022年2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集精品纪录片《战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重要藏品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代表性文物有:秦兵马俑、西汉铁铍、汉代钩镶、隋铜虎符、元至正十一年铜铳、明洪武五年碗口铳、明洪武十年铜铳、明东司房锦字号象牙腰牌、明王忬象牙腰牌、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太平天国铁炮、左宗棠印章、丁汝昌战袍、“镇远”舰铁锚、金陵机器局造铜炮、加特林机枪、叶挺北伐战争使用的指挥刀、朱德在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贺龙的狮钮印章、红军的第一部电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周恩来的红星奖章、泸定桥铁索、贺龙题写的“兴盛番族”锦幛、黄土岭战斗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杨靖宇的印章、左权的转轮手枪、八路军军工部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投降时呈缴的战刀、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功臣号”、北平(今北京)城门钥匙、黄继光的朝鲜金星奖章、王海驾驶的米格15战机、头门山海战英雄炮艇、U2飞机等。

古近代文物

“镇远”舰铁锚“镇远”舰铁锚

“镇远”舰铁锚

年代:近代

尺寸:长4.15米

质地:铁

“镇远”舰是清朝海军北洋舰队主力铁甲战列舰之一,锚重约4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驶抵中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镇远”舰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海军舰队,后来日本为炫耀战绩,将“镇远”舰铁锚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被迫将铁锚归还中国。

威远将军炮威远将军炮

威远将军炮

年代:清

尺寸:口径21厘米、炮长71厘米

质地:铜

炮身后部刻有满、汉铭文:“大清康熙二十九年景山内御制威远将军总管监造御前一等侍卫海清监造官员外郎勒理笔怗式巴格匠役伊邦政李文德。”此炮杀伤面积大,在平定中国西北部葛尔丹叛乱和清军多次对敌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火铳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火铳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火铳

年代:元,质地:铜

元代的金属管形火器是中国乃至世界兵器史上的一大创造。此火铳结构合理,铸造精美,整个铳铸有加强箍六圈,铳口外沿及前膛部位铸三圈箍,药室上下铸两圈,尾銎铸一圈。药室呈球形隆起,尾銎中空不安木柄,以用手持。此铳为单兵使用,铳的前膛、药室、尾銎部位有铭文“射穿百札,声动九天”“龙飞天山”“至正辛卯”铭文。此铳是现存最古老的火铳之一,对研究古代兵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文物

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战役中缴获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平型关战役中缴获日军的三八式步枪

平型关战役中缴获日军的三八式步枪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武汉军区

说明:该枪为日本造6.5毫米三八式步枪,系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

尺寸:长577厘米

重量:18000公斤

质地:钢铁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坦克一校

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使用的收音机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使用的收音机

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使用的收音机

年代:抗战初期

尺寸:长49厘米、宽31厘米、高24厘米

质地:金属、塑料

这是一台美国马萨诸塞国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波段收音机。抗战初期,周恩来、任弼时先后使用这台收音机听新闻。由于日伪军对边区实施封锁,中国人民军队通讯器材非常缺乏,为收听各方消息和新闻,任弼时将此收音机交给延安八路军总部电台人员使用。1959年,由通信兵部移交军事博物馆。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呈交的战刀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呈交的战刀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呈交的战刀

年代: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

尺寸:刀长90.6厘米

质地:钢、木、铜、蛇皮

日本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4日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9月9日,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冈村宁次将其战刀呈缴给中国受降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由何呈送蒋介石。冈村宁次,日本战犯,侵华日军中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累累罪行。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并在总统府缴获了这把战刀。刀柄及护手两侧各有日本皇花,为铜镀金。附装刀的木盒上刻有:“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柄,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

195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兵器陈列室移交军事博物馆。

藏品保护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下设藏品库、珍品陈列室、总账室、摄影室、3D数据采集室、修复室、武器保养车间等功能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讯系统、安防系统,成为集文物管理、陈列展示、文物保护、文物信息采集和安全防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藏品库房。

文化活动

编辑

宣传教育

军博门户网站于2010年8月1日上线,历经多次改版,共设置8个一级栏目。为扩大展览影响力和方便观众远程参观,陆续推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兵器陈列、中国历代军事陈列、军事科技陈列等基本陈列,以及“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等7个网上数字展馆。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军博逐渐建立起内容丰富的融媒体矩阵,涵盖门户网站、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9个平台,截止2022年7月全网总用户数量超过1300万。

2022年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集纪录片《战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社会教育

观众服务

军博面向社会开放,建设馆以来共接待社会观众约1.6亿人次,2012年以来共接待社会观众2175万人次。2020年疫情以来先后两次闭馆(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5月5日、2022年5月3日至2022年6月8日)情况下共接待观众272万人次,实现了观众接待和防疫安全的兼顾。2019年3月开始,军博正式承担北京市“四个一”活动(现已更名为“七个一”活动),至2022年先后接待2679批次17万人(学生155184人)。

公益讲解

军博坚持公益讲解服务,2017年以来共面向观众提供公益讲解2.8万余批次。拥有服务规范的讲解员队伍,多次出色完成国家、军队大型主题展览的讲解保障和观众组织任务,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群体、国际友人的展览讲解任务。在2021年度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2名参赛讲解员全部晋级全国十强,获得全军第一、全国第二的好成绩。2021年以来,为实现观众服务的差异化,开始实施第三方合作研学机构准入机制,对来馆进行研学活动的机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考核,施行持证上岗、全程监督,切实维护观众权益;严把研学教育内容入口关,严肃审改研学课程方案,确保研学机构讲授内容史实清楚、导向正确、效果正面。

学术研究

1985年起,军博编辑出版月刊《军事史林》。期刊主要从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艺术等方面,全面反映中外军事发展历程,是宣传研究军事历史的国家级综合性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社科双效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多年来形成传承红色基因、讲述军史故事、学研军事史料的刊物品牌。2019年,《军事史林》实现改版,明确以学术性为主,辅以一定的普及性,体现军博特色,做有趣的军史学术读物。

伴随文物管理保护利用和展陈建设,军博坚持学术研究同行。建馆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有《中国战典》、《黄河在咆哮》、《中国人民解放军70周年图集》、《中国军事史图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雷锋在军博》等,曾获得全军“八五”军事科研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2017年以来,推出了《何孔德油画<古田会议>暨军事题材油画精品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品选》、《跃动的历史》、《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图集》、《为博物馆而设计》、《走进新军博》、《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传略选编》等多部出版物。2012年大楼加固改造前出版了原基本陈列体系各展陈画册,2020年以来的主题展览均印有展览同名画册等。

合作交流

军事博物馆注重加强馆校合作共建,与十一学校、实验二小等名校及市教委、所在学区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党史军史及国防教育特色课程,重点打造北京市教委“七个一”社教活动品牌,开展特色教育活动,通过来馆现地教学、进校集中授课的形式,深入搞好学生群体的党史军史知识普及教育,打牢新时代青少年爱党兴军基础;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首都高校团委及学生团体合作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主动深入学习党史军史的基础上,以志愿服务形式向观众讲历史谈心得,提高了博物馆思政课教育的质量效益。

2007年3月26日,经批准,军博馆长郭得河一行10人前往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考察。

2009年7月29日,在军事博物馆召开“博物馆合作与交流”座谈会。军博馆长陈士富,副馆长刘延吉、向荣高、马琳杰,研究馆员佘志宏,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有关领导,部分省市博物馆、纪念馆馆长,共28人参加。

作用价值

编辑

军事博物馆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史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围绕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种专题性、时事性、纪念性展览。接待国内外来宾和观众的参观访问。组织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

所获荣誉

编辑

时间

所获荣誉

1997年6月

中央宣传部命名军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99年3月30日

军博被评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07年5月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学会评选军博《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荣获“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特别奖”。同年9月,军博被评为“公众喜爱的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景区(点)”。

2008年5月

国家文物局评定军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4年

军博上榜百度百科榜,被评为年度人气博物馆。

2017年12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2017年12月2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22年5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2022年12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入选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机构设置

编辑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下辖综合办公室、编辑研究室、宣传教育室、设计美术室、藏品征集保管室、文物保护室、信息资料室、安全保卫室、通州分馆、怀柔分馆等10个中层单位。同时还设有学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文物鉴定委员会。

参观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限额12000人。9:00~12:00为上午时段,12:00~16:00为下午时段,各限额6000人,额满为止,不提供当日预约和现场预约。

交通路线

交通路线

地铁线路

可乘坐北京地铁1号线、9号线到“军事博物馆站”下车前往。

公交线路

可乘坐北京公交第1路、特1路、特5路、特6路、21路、32路、68路、205路、308路、320路、337路、617路、728路、802路、827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