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堂 编辑
南堂又称宣武门教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很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 南堂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附属建筑约400平方米。
南堂,在北京它是一座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威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1996年11月20日,南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南堂
地理位置:北京市宣武门前门西大街141号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类型:天主堂
建立时间:1605年(明万历33年)
编号:4-0165-3-87
批准单位:国务院
南堂
大堂西侧为司铎院,是明崇祯年间修建的西洋历局,西洋历局的前身是天启二年(1622年)修建的首善书院。
清顺治七年(1650年),南堂由当时掌钦天监事的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重建新大堂。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再建大堂。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时,宫廷画师郎世宁曾为南堂绘制壁画。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南堂毁于火,次年重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堂在义和团运动中再度被毁,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
南堂
南堂除大堂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和传教人员、司译(翻译)的住宅。
教堂西侧司铎院是首善书院和历局的遗址。首善书院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由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和副都御史冯从吾讲学,书院内有讲堂、后堂各三间。后礼部尚书徐光启又在学院旧址修历,名历局,清代改为时宪书局,治理时宪书。
南堂内有原教堂石碑两块,其一为清世祖御制天主堂碑记,现在字迹已不清晰。它们嵌在大堂两侧的墙壁上。在大堂的西墙,原来竖立着铁十字架,它是南堂最早的遗物。
南堂
地址
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
交通
地铁102、105、109、特2宣武门下车。
宣武门天主堂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