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松老人塔 编辑
万松老人塔,全称为“元万松老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是金元时期著名僧人万松老人的灵骨塔,该塔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2013年3月5日,万松老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万松老人塔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
所处时代:元、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年 09:00一20:00
编号:7-0706-3-0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万松老人塔。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万松老人塔时改为九级。
清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塔身东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坏了这一重要建筑物的完整。
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叶恭绰等人重修,辟大门并书石门额“元万松老人塔”。
1950年,万精舍同人叶恭绰等人请求政府接管万松老人塔,随后由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接管。
1986年,西城区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砖塔,并在塔前大门后建房三间。同年,万松老人塔维修中发现清塔内包着元塔。
2001年,万松老人塔维修竣工。
2002年底,万松老人塔向社会开放。
历史
万松老人塔

万松老人塔(子木写生作品)

万松老人塔

塔前门

万松老人塔
结构
万松老人塔位于塔院的中间,塔院东西长约14米,南北宽约7米,面积约100平方米。塔原为七级密檐式砖塔,清重修时将塔加高至九级。1986年重修中发现了清重修时裹砌其内的原塔。墓塔为砖质,用元代特有的薄砖叠砌而成。该塔总高15.9米,密下不施斗拱,为叠涩封护檐,顶部为尖形筒瓦顶,最上为刹座和宝珠。万松老人塔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环廊,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或泥塑像,回廊顶端有雕花砖天花板,并加彩绘,刻制细腻。沿各层砖质梯阶顺级而上,可达塔顶。
特点
万松老人塔建造精巧。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惟底层有瓦脊。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原置有风铎(大铃)。
万松老人
万松老人
元初中书令耶律楚材奉其为师。耶律楚材向其参学三年,接受了万松老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积极献身于维护中原文化,终成一代名相。他的许多政治纲领和措施的正确实施,都离不开恩师万松行秀的教导和指点。万松行秀圆寂后人们为他修建墓塔以示纪念。
1995年10月20日,万松老人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万松老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万松老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
元万松老人塔
交通指引
北京市内乘坐22路、38路、88路、143路、夜10路内环、夜4路公交车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