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岗塔 编辑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街道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岗塔镇岗塔

镇岗塔,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现云岗街道)张家坟村。镇岗塔路东100米。相传镇岗塔所在的这片土岗是一条龙脉,人死后若埋葬在此岗上,子孙后代可以做官为宦,统治者闻知此事,建塔镇之以巩固龙脉,改称“镇岗塔”。金代(1115一1234年),创建镇岗塔。后多次重修镇岗塔。镇岗塔是一座砖结构的实心花塔。坐北朝南,通高18米,周长24米。是北京现存最珍贵的佛塔之一。1957年,镇岗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镇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镇岗塔

地理位置:北京市丰台区镇岗塔路东100米

所处时代:金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9:00一17:00

编号:7-0704-3-00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金代(1115一1234年),创建镇岗塔。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镇岗塔。

民国年间,塔已残破,而且自然风化严重,满目疮痍。

抗日战争时期,镇岗塔塔底部的一角和塔刹遭日军炸毁,塔刹部分全部被摧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佛塔进行修萱,现存的塔刹是1949年后重修的。

1958年,对镇岗塔进行修整,补砌了被毁的部分塔基,恢复了佛塔的原有风貌。

1982年,重修塔基和避雷针,并加固塔下的护坡。

2001年,北京市政府再拨款重修镇岗塔,同时对佛塔周围的设施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镇岗塔风貌镇岗塔风貌

建筑格局

编辑
镇岗塔是一座九级密檐式砖砌实心花塔,低矮敦实,坐北朝南,平面呈八角形,通高18米,塔每边3米,周长24米底座是近3米高的塔基,外观平整。塔身之上挑出短檐,筒瓦屋面,瓦奎和檐橡与木作相同。在塔檐上原来各悬挂一个铜铃,但早已失落。下施以斗拱,形制与平座斗拱相同。在拱眼壁上,浮雕着一组人物及动物造型,中间雕刻大鹏金翅鸟,其左右为歌舞仗人物雕像,人物造型多种多样,造型逼真。塔檐上面建有须弥座,其上是上部塔身。上部塔身外形为圆弧形塔肚,底大上小,呈圆锥形,造型饱满,收分圆润。塔肚附有七层佛,第一层佛为重层楼阁式方塔,第二层以上均为单层亭式方塔。第一层塔以上有密布的佛食环绕,自第二层相轮以上,每面所雕佛像排列整齐。除第七层八角有八座佛拿外,其余各层每层16座。佛盒错叠环绕而上,环绕组成巨大锥花束。原塔每座佛之内端坐一尊佛像,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两手上举,有的一手平伸,形态各异,神态庄重。整座塔身共有塔形佛盒104座,雕刻手法有着很鲜明的辽金时期风格。塔刹位于塔的最上部,原有塔刹是一层须弥座承托宝珠形式,现存的塔刹是在原来毁坏塔刹的基础上恢复建造的。

塔基上为平座,其上是双抄重拱斗拱,每面各一赞。拱眼壁上有花卉、兽头等精美古朴的浮雕。西北面还浮雕有两武士、两文官和大鹏金翅鸟。线条雕刻流畅,人物面部表情极为生动。塔身位于塔的中间部分,东、南、西、北四个正面隐作券门,其余四个侧面隐作直灵假窗。券门雕饰图案各不相同,券面雕刻内容丰富。

镇岗塔风貌1

文物遗存

编辑
镇岗塔的前面原有石碑一座,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镇岗塔碑记,方座圆首,碑额雕刻流云图案,正中篆书“重修镇岗塔碑记”,可惜已不存。

历史文化

编辑
  • 名称由来

    相传镇岗塔所在的这片土岗是一条龙脉,人死后若埋葬在此岗上,子孙后代可以做官为宦,甚至能当皇帝,世代繁荣昌盛。因此附近人家纷纷在土岗上挖穴建墓,造福后代。统治者闻知此事,害怕此地真有能人来抢夺自己的江山,并映及子孙,因此就在此地修建崇寿寺一座,并在寺院中建造了这座镇岗塔,建塔镇之以巩固龙脉,改称“镇岗塔”,以此镇住土岗的风水。崇寿寺早已漂灭,只留下佛塔独存。

  • 保护措施

    编辑
    1957年,镇岗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镇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镇岗塔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镇岗塔路东100米。

    镇岗塔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指引

    北京市内乘坐329路、458路、830路、951路公交车均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