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寺遗址 编辑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寺遗址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遗址(Relics of the Cross Temple),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改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处景教寺院遗址。十字寺遗址坐北朝南,原寺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遗址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主要建筑全部建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整齐。现整座寺院基本毁坏,仅存寺院围墙、东侧厢房的残墙及基址。院内还有古银杏树及石碑两通,一通为辽应历十年(960年)《三盆山崇圣院碑记》,另一通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大元敕赐十字寺碑记》(明嘉靖重刻)。十字寺遗址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对研究中国大陆宗教、人文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十字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十字寺遗址

外文名:Relics of the Cross Temple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

所处时代:元代

占地面积:约 2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002-1-002

历史沿革

编辑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慧净法师始建佛教寺庙。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义端法师重修寺庙。

辽应历二年(952年),惠发法师重修寺庙,称三盆山崇圣院。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惠诚重建崇圣院,元顺帝赐名十字寺,改为景教寺院 。

明朝时期,十字寺又改为佛教寺庙,后逐渐荒废 。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6日,日本人在十字寺遗址发现景教古碑;同年12月,北平市政府为保护文物,将其中2块景教十字石雕被运到北京博物院收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物南迁时,十字寺2块景教十字石雕又被运往南京博物院 。

建筑格局

编辑

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遗址坐北朝南,原寺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遗址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主要建筑全部建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整齐。现整座寺院基本毁坏,仅存寺院围墙、东侧厢房的残墙及基址。院内还有古银杏树及石碑两通,一通为辽应历十年(960年)《三盆山崇圣院碑记》,另一通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大元敕赐十字寺碑记》(明嘉靖重刻) 。

文物遗存

编辑
十字寺原殿宇已毁坏,其遗址尚有寺庙地基;一棵古银杏树,树围5.24米,树高约30米,一棵柏树依附于树下,古银杏树左侧10米远处另有一棵3米多高的小银杏树;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通,一为辽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碑高204厘米,宽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为元碑,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条石雕云龙,正中刻有“敕赐十字寺碑记”,碑高307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龟趺石两个,石柱础4个,柱础边长78厘米,高20厘米,柱础上刻有葵花图案,花盘平整,直径54厘米,花盘周围刻有花瓣16个,花瓣上刻有团状云纹;另有直径48厘米的圆柱础一个;另有2块景教十字石雕收藏于南京博物馆,石雕为汉白玉大理石雕刻,高68.5厘米,宽58.5厘米,厚58厘米,两块石雕上端均呈凹字;其中一块石雕正面上方为十字,下侧刻有叙利亚文:“仰望他,寄希望于他”,石雕右侧一面刻一束菊花,左侧一面刻一束冬青草;另一块石雕正面有十字,无叙利亚文,有两颗桃形的心相对望 。

文物遗存

研究价值

编辑
十字寺遗址是北京已知唯——处元代景教寺庙遗址,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对研究中国大陆宗教、人文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

历史文化

编辑
  • 景教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于唐朝传入中国,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教派,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字寺改为景教寺院 。

  • 文物保护

    编辑
    2006年5月25日,十字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十字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 。

    十字寺遗址

    交通路线

  •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837、F38路公交车,在车厂村北站下车前往。

  • 驾车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距离十字寺遗址约24.4千米,驾车约4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