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璃河大桥 编辑
琉璃河大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横跨于琉璃河上。是房山区境内最大的石拱桥,其规模仅次于卢沟桥。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皇帝下诏建造石桥,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琉璃河大桥古为“良乡八景”之第一景—“燕谷长桥”。琉璃河大桥呈南北方向,上部结构为石拱,下部结构为石墩台。全长191米,宽11米,高约8米,为九孔联拱石桥,中孔最大,拱券顶部雕刻有镇水兽头。桥上建有实心栏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线等纹饰,西侧南数第34根望柱西南棱角上刻有“石匠三千名”的记录。琉璃河大桥是北京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石桥之一,其桥面保存有几十道车辙痕迹,这些车辙深十几厘米,是几百年来古代铁轴车碾轧形成的,对研究古代桥梁和风俗有重要文物价值。2013年3月5日,琉璃河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琉璃河大桥
外文名:Liulihe Bridge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
所处时代:明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710-3-008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琉璃河大桥重修。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又在石桥的南北两方加筑路堤,堤宽19.8米,高4米,长约2000米。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于历年洪水的冲刷,石桥南侧三孔塌陷,交通中断。万历皇帝拨内帑银命内官监太监何江督修,并派军队支援施工,历时两年,修复工程完成。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山洪暴发,将桥冲断20余丈,清政府随即拨巨款,命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员监修,年余竣工。
民国时期,经战乱破坏,桥面等坏损,桥梁依然坚固。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琉璃河大桥未进行过较大的修缮工程,每年进行例行保养。
1959年,在桥面和两端路堤的条石面上,加铺油路面。
1966年,京石公路改建时,对该桥的桥基和桥身进行维修和简单维护。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边上的石碑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文保碑
2002年,琉璃河大桥进行第五次大修缮工程,桥面铺了几十年的沥青被清理。
2003年,北京市政府在琉璃河大桥的一侧修建了新桥,琉璃河大桥停止使用,北京市政府拨专款进行全面修缮,去掉后期铺在桥面的柏油层,恢复了历史原貌。
2013年3月5日,琉璃河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考证
《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九月,浚良乡琉璃河,置桥其上,名其桥北云仙积,南曰永明。”
《日下旧闻考》记载:“良乡县西南四十里有琉璃河,自房山龙泉峪流至霸州,入拒马河。又胡良河自房山经涿州入此河,旧有桥,长数十丈,桥畔倚一铁杆,长数十丈,盖镇压之物。”由上述文字看出,琉璃河大桥初建规模应追溯到元代。
《良乡县志》记载:“此桥(琉璃河大桥)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万历三十年 (1602年)重修。巨石砌至水底,其下柏椿栉比,巨马卢沟未必有此巩固。故三百余年经大水者,数十次毫无损伤。”
诗文
《琉璃河》
烟林葱茜带回塘,桥影惊人失睡乡。
陡起裹帷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鸳鸯。
《过雪桥琉璃河桥》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蹄。
游子衣裳和铁冷,残星荒店乱鸣鸡。
《圣水大石河怀古二首》
远源来自百花山,万转千回山作堤。
半壁高张青慢帐,龙泉翻碎碧琉璃。
良乡旧县今何在,圣水嘉名古已题。
读罢水经题注误,求其沿革总迷离。
古人遗迹渺难求,此水依然滚滚流。
故殿已无唐节度,洞天谁记汉留侯。
龙潭历代空祈雨,孔水何年再泛舟。
世事变迁成幻梦,空从故纸说千秋。
地理位置
琉璃河大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
琉璃河大桥
交通信息
交通:北京市内乘坐公交838路、917路快等到达琉璃河站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
上一篇 姚广孝墓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