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岳寺 编辑
灵岳寺(Lingyue Temple),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称白贴山院,金代改称灵岳寺。灵岳寺寺院坐北朝南,虽体量较小,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厢配殿和钟鼓楼等殿阁楼宇一应俱全。全院方砖铺地,保存格局完整,是门头沟西部深山区最大的寺庙。灵岳寺的殿堂梁架结构及装饰均体现出京西山区的特色,是北京地区很有价值的古建筑,对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寺庙建筑有重要研究价值。2003年12月11日,灵岳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灵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灵岳寺
外文名:Lingyue Temple
地理位置: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
所处时代:元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705-3-003
五代时遭战乱破败,辽代重修灵岳寺。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灵岳寺重修。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灵岳寺重修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灵岳寺重修。
1954年,大雄宝殿一佛二菩萨像背被拆毁 。
灵岳寺
| 天王殿 天王殿虽经多次重修,但仍保留着元代的建筑手法,庑殿顶,灰筒瓦,拱为一斗二升,带挑尖梁头,内檐斗拱为双昂五踩斗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带回廊 。殿内供奉四天王、韦陀及接引佛塑像 。 |
大雄宝殿 |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称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阔9.52米,进深5.9米,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殿内原供奉一佛二菩萨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佛像在1954年被拆毁 。 |
妙明禅师塔幢残石
元妙明禅师石塔幢底座残石
经复原,妙明禅师塔幢应是一座由底座、幢身、七级塔檐及塔刹组成的汉白玉石质密檐塔。底座为八面三层结构,基之上有束腰须弥座,束腰部每面刻护塔狮子头,上边是圆形三层仰莲花瓣承托塔身,幢身八面,幢身上部为七级密檐及八瓣双层莲瓣塔刹 。
元妙明禅师石塔幢残石的发现还原了灵岳寺在元代的法脉传承,关于妙明禅师的记载,弥补了文献缺失。作为曾任灵岳寺第二代住持的妙明禅师,在担任住持期间完成了对灵岳寺的重建,使香火得以延续 。
元妙明禅师石塔立面复原图
相关记载
据《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记载,灵岳寺修建之后,许多朝拜之人从各处涌来到灵岳寺进香。许愿的、还原的、观光的各种人络绎不绝。这些善男信女长途跋涉,到斋堂歇脚用餐成为惯例。那时候斋堂还没有名字。佛教把用餐的场所称为“斋堂”。“斋堂”经久历年成为村子的名字,再后来又成为镇政府的名字。斋堂南边的“马栏村”,曾是灵岳寺养马的地方,斋堂东南的“火村”则是为香客们提供饭食的地方,是一个大伙房。因为灵岳寺的存在而衍生了村落,并影响成名 。
2013年3月5日,灵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年,灵岳寺西北部的山坡中发现元代妙明禅师塔幢残石,后被运至灵岳寺院内保存 。
地理位置
灵岳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
灵岳寺
交通路线
驾车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距离灵岳寺约66.2千米,驾车约99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