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肚 编辑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传统小吃。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有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牛百叶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种,羊散丹、羊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儿、食信儿、葫芦、大草牙。爆肚王一般只做5种大众易于接受的品种:牛百叶、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阳面肚板)。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所以老北京都喜欢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中文名:爆肚
分类:北京、天津及周边风味小吃
口味:香脆
主要食材:牛肚
拼音:bào dù
爆肚
爆法
各种爆肚
羊肚的一般吃法,除煨汤以外,唯有爆之一法。爆分为油爆、水爆。就是以高温旺火一氽即起,取其脆嫩。稍一过火,就凝而不脆无法下咽。油爆是饭馆、饭庄的做法,水爆则为市井小贩的拿手活儿,各有各的特技。水爆肚是京津两地特有的清真风味小吃,以天津“知味斋”制做最佳。所谓水爆肚,就是把羊肚或牛肚(包括千层百叶)切成细丝,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将其爆熟,要恰到好处,才能保持肚丝的鲜、脆、嫩、爽口。吃爆肚时,必须要趁热蘸佐料吃,才能构成其特有的风味。作料置放于小碗内,其中有酱油、醋、芝麻酱、香菜、辣椒油,边吃边蘸,滋味醇厚,多数人用之佐酒,也有配以芝麻烧饼作为菜肴的。水爆肚不仅风味独特,还有健脾养胃之功,因此深受群众欢迎。水爆肚只适用羊肚以及牛百叶,但牛肚其余部位不宜水爆。因为质厚易韧,氽的时间稍久就不能吃了。只有羊肚组织细软,可以水爆着吃,而且洗净后洁白,不象牛肚黑灰暗淡不耐看。
羊肚
爆肚
名店
在北京最出名的爆肚店铺,要数东安市场的两家,一家称“爆肚王”,一家称“爆肚冯”,都是清真店。
食材
爆肚
爆肚
调料:花生油8克、大葱100克、姜15克、大蒜(白皮)20 克、酱油40克、盐3克、味精5克、料酒30克、醋30克、芝麻酱30克、辣椒油10克。
步骤
洗净:将鲜百叶用清水洗净,清洗时注意撕净肚面上的残留脂肪。
切条:将鲜百叶卷起来后,切成7mm左右的细条。
制调料:将芝麻酱、醋、生抽、辣椒油、香油、味精、白砂糖少许、白酒少许、豆腐乳和虾油一起放入碗内调匀,撒入香菜末、小葱末。
氽制:用大锅装大半锅凉水用火烧沸,加入姜片和大葱段,将鲜百叶放入笊篱中入锅,笊篱迅速摇动打散鲜百叶,大致4-6秒左右,待百叶微微打卷,有微弱弹性了即可捞出,蘸着调料即可食用。
要领
1、鲜百叶一定要够新鲜,市场常见的水发百叶不行。
2、鲜百叶爆的时候,放入葱姜、花椒料酒可以去腥。
3、制作蘸料不要太稀,否则爆出的鲜百叶裹不上蘸料。
4、鲜百叶入锅后切记不能氽时间太长,微微打卷即可。
5、爆肚随吃随爆,不要一次爆太多等吃的时候,下面的都凉了,因为爆肚没法回锅,回次锅就老了。
6、笊篱里面一次不要放太多鲜百叶,避免锅小,笊篱晃悠不开,受热不均。
技巧
爆肚
要点
爆肚王第四代传人王欣——四个要点不能马虎。甭管羊肚还是牛肚,一要鲜,决不能是发的;二是做工精细,摘、裁、切都是学问;三是爆,何时下锅,火候长短都有讲究;第四则是作料。作料不好,爆肚做的再好吃也没味道。爆肚王的作料由9种原料配成,除了酱油、芝麻酱、醋、香菜之外还有5种。芝麻酱要纯的,不能掺花生酱,否则容易腻,会遮了芝麻酱的香味;酱油和醋要瓶装的,品牌要固定,这样调出的作料味道不会变;香菜要选粗杆的,要能嚼出香菜的味儿,切得要粗细适中。老北京的口味多偏咸,人不容易接受,为了适应更多人的口味,我们又精心调制了一味配料———蜜汁。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料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顾客愿吃哪个部位,随便选择。爆熟的时间因部位的老嫩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最鲜嫩的部位几秒钟即熟。由于食者人众,又加肚子全是鲜货,不易保管,加上鲜肚货源难以解决,因此分部位供应的餐馆或摊贩,几乎绝迹!
不同品种各有讲究,爆肚是个统称,它分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4种,牛百叶、牛百叶尖、牛肚仁、牛厚头(牛葫芦头)。羊爆肚分9种,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羊肚芯(也称肚板芯)、羊蘑菇、羊蘑菇头、羊食信、羊葫芦。其中的五种入选中华名小吃:羊肚仁、羊散丹、羊肚领、羊肚板、羊肚芯。
牛羊都是反刍动物,胃结构是一样的。这些部位都是反刍动物的胃的一部分。下面从上往下逐一介绍:
食信:学名食管,口感硬。
肚板:学名瘤胃、口感硬。
肚领:两片肚板的结合圈,白色平滑肌,是一个较厚的肉峰。可以用瘤胃的脊梁来形容。口感老嫩适中。
肚仁:肚领去皮。口感极嫩,是爆肚中的极品。
肚芯:肚板内侧,口感老嫩适中。
肚葫芦:学名网胃,口感硬。
散丹:也称百叶,学名重瓣胃,口感脆嫩。
蘑菇:学名刍胃,口感硬。
蘑菇头:刍胃与肠道结合部,口感老嫩适中。
其中羊肚仁、羊肚领、羊肚板、羊散丹入选"中华名小吃",羊肚芯、羊肚仁入选“北京名小吃”。
爆肚也要会吃,不会吃的人顶多吃个牛百叶的脆劲儿,而会吃的人则各有偏好,别的根本不尝。会吃的人还能把各种爆肚的味儿全部吃出来、讲出来。什么是好,爆到几分,都能说出个一五一十。
原来这爆肚还很讲究,不但有用牛肚还有用羊肚的。所谓肚实际上是胃。因为牛羊都是反刍动物,所以胃很发达,也很多(有四个胃),而且因为经常活动(反刍)所以口感也好许多。相比来说猪的就差多了。
爆肚冯曾号称爆肚分为13个部位,但一般羊肚分为:散丹、肚仁、肚领、蘑菇、和蘑菇尖,牛肚分为:百叶、肚仁和肚领。
一般我们吃的所谓黑百叶就是羊肚,准确地叫法应该是散丹。因为
爆肚
在旧社会,一般老百姓吃爆肚大多是吃百叶、散丹之类,只有穷人乍富或者不那么有钱的有钱人才会要肚仁、蘑菇来吃。不过好了,这些玩意我们也都可以享用,而且绝对不贵,最贵的蘑菇尖不过是十来块钱。
不过您要是想吃这些特殊的,最好早点去,因为东西少,去晚了肯定就卖完了。吃爆肚应该吃的就是个脆劲儿,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但不费牙才最好。而且肚爆出来应该有股清香,闻着跟臭豆腐似的肯定不新鲜。
爆肚王第二代传人王金良14岁从父亲手中接下爆肚摊,小但讲究的爆肚摊渐渐吸引了一些名门贵族。24岁那年,王金良在东安市场开起了自己的门脸儿,立了字号“西德顺”。店内一水儿榆木擦漆的家具,全是从天桥儿金钟庙的天成、广兴、龙顺等几家名字号里买的;碗和盘子都是清一色的“万寿无疆”;筷子是乌木的;讲究档次,此后西德顺爆肚王也越做越有名。达官贵人们吃惯了山珍海味,想吃吃清淡利口的玩意儿,就想起“西德顺爆肚王”来了。当时吃过爆肚王的有前清的纳中堂、伺候过西太后的“梳头刘”。吴佩孚也常上他儿那去,有一次还把王金良请到他的堂会上露一手。因为爆肚王挨着当时的吉祥戏院,北京不少文艺界名流也经常在店里出现。侯宝林出名前经常戴个纸盒制成的县官帽子,站在王金良的爆肚摊后面唱小戏、说相声;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小白玉霜、小蘑菇都是“西德顺”的老主顾。
当年梅兰芳因为演戏来不了店里,梅兰芳的夫人就买好爆肚在后台等着,戏演完了,爆肚就给梅先生当夜宵。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