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肝 编辑

北京市传统小吃之一

炒肝炒肝

炒肝是北京市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炒肝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炒肝

分类:京菜,北京小吃

口味:咸香

主要食材:猪大肠,猪肝

配料:葱,姜,蒜,八角

调料:盐,味精,酱油,醋,黄酱

菜品由来

编辑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 姜、猪肝、猪肠、八角、蒜、黄酱、酱油、熟猪油、醋、明矾、淀粉、猪骨汤、精盐,制作方法:将肠子洗净,盘成若干捆,用绳扎好后,将肠从一处剪断,放在水锅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时,将肠捞入凉水中,洗去肠表皮的油,切成小段,猪肝洗净,切成菱形片,熟猪油倒入锅内,用旺火烧热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黄酱、姜末、酱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状成熟蒜泥,将猪骨汤烧热,放入猪肠,将沸时,撇去浮油,放入猪肝及酱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盐搅匀,汤沸后,立即用淀粉匀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搅匀即成。

清朝同治年间,前门鲜鱼口胡同的会仙居发明不勾芡方法制做炒肝,会仙居被认为是炒肝的创制者。

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佐料备齐后,开始制作炒肝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菜品发展

编辑

会仙居的炒肝儿出名后,北京四九城的小饭馆、小吃店都相继添了炒肝儿,市面上也出现了以炒肝儿为说词的俏皮话,如责骂人时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讽刺互相残害的人与事则说:“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

各式炒肝菜谱2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铺面者首推前门外的会仙居。

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炒肝炒肝

炒肝本是由会仙居刘氏兄弟所创制。刘氏兄弟哥仨,起先经营白水杂碎,但时间一长买卖并不景气;哥仨商量着如何改进白水杂碎的做法。恰好当时《北京新报》的主持人杨曼青常常光顾北京小吃店,与刘氏兄弟很熟,知道他们的想法后,便给他们出主意:你们把白水杂碎的心肺去掉,加上酱色后勾芡,名字可不能叫烩肥肠,就叫炒肝,这样或许能吸引人。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叫炒肝,你们就说肝炒过。

哥仨一听甚好,依言而行。哥仨把鲜肥的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然后用清水加醋洗净,用文火炖;肠子烂熟之后切成小段,鲜猪肝则片成柳叶状的条儿。接着准备作料,作料也十分讲究。先将食熬热,把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在蒜变黄时放入黄酱炒好,蒜酱便做好了。此外还要熬上好的口蘑汤备用。作料备好后,就可制作炒肝了。先将切好的熟肠段放入沸汤中,然后放入蒜酱、葱花、姜末和口蘑汤,之后放入切好的生猪肝,马上勾芡,最后撒上蒜泥,炒肝就做好了。汤汗晶莹透亮,猪肠肥滑软烂,肝嫩鲜香,清淡不腻,醇厚味美,炒肝不愧为京城小吃中的佼佼者。

菜品文化

编辑

炒肝炒肝

“炒肝儿”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成,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佐料备齐后,始制作炒肝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注意: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做法

编辑

正宗北京炒肝

制作食材

肥肠、猪肝、口蘑汤、猪骨汤、料酒、淀粉、酱油、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香叶、葱、姜、蒜。

制作流程

炒肝炒肝

1.肥肠焯水:肥肠处理干净后在锅内倒凉水,凉水中加入肥肠、花椒和料酒待锅开后焯水5分钟。

2.将焯水后的肥肠改刀放入锅中,加水(加水的量以刚刚没过食材为准切忌勿多)、料酒、花椒、大料、桂皮、香叶、小茴香(略多)、葱、姜,煮40分钟,滤掉调料待用。

3.猪肝焯水:将猪肝切薄片,用清水反复冲洗揉搓至无血污(猪肝略带白色为准),锅内倒凉水,凉水中加入花椒待锅开后加入料酒和猪肝20秒后关火(用筷子搅动以便受热均匀)搅动30秒后捞出。

4.炒肝制作:锅中倒入猪骨汤、口蘑汤、煮肥肠汤、肥肠以酱油调色开锅后10分钟,加入猪肝同时调入淀粉勾芡最后多撒些蒜末出锅即可。

做法二

编辑

食材

猪杂250g、淀粉适量、蒜1头(不爱吃蒜的可少放)

步骤

1.准备好原材料。

2.将蒜改刀,注意不要太小块。

3.放入羊杂和蒜。

4.清除杂沫。

5.放入胡椒粉,放入水淀粉,煮开即可。

营养价值

编辑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磷,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猪肝中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索A,常吃猪肝,可逐渐消除眼科病症。据近代医学研究发现,猪肝具有多种抗癌物质,如维生素C、硒等,而且肝脏还具有较强的抑癌能力和抗疲劳的特殊物质。肝脏是贮存养料的器官,同时又是解毒器官,不断发挥其解毒作用,经肝脏代谢后,有毒物质和解毒产物可以随胆汁的分泌而排出体外,所以,正常的肝脏本身是无毒的,可以放心食用。

猪肝可分类成黄沙肝、油肝、猪母肝、血肝。

黄沙肝:肝身柔软带微黄。

油肝(绵肝):肝身特柔软,带光泽。

猪母肝:肝身粗糙较硬,多带网纹根颜色带微蓝。

炒肝炒肝

血肝:身充血常有血水渗出,颜色带微蓝,有腥枯。

食用指南

编辑

营养成分

补肝明目,养血。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

营养功效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

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

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炒肝炒肝

1.适宜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缺铁性贫血者食用;适宜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模糊不清、夜盲、眼干燥症、小儿麻疹病后角膜软化症、内外翳障等眼病者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合贫血的人、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爱喝酒的人食用;

2.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及血脂高的人忌食猪肝,因为肝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有病而变色或有结节的猪肝忌食。

宜食:适宜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缺铁性贫血者食用;适宜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模糊不清。

《千金·食治》:“主明目。”

忌食:患有高血压、冠心,因为肝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有病而变色或有结节的猪肝忌食。相据前人经验,猪肝忌与野鸡肉、麻雀肉和鱼肉一同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猪肝明目,治诸血病,余病均忌,平人匆食。”《饮食须知》:“不可合雉肉、雀肉及同鱼脍食,生痈疽。”

食物相克

猪肝忌与鱼肉、雀肉、荞麦、菜花、黄豆、豆腐、鹌鹑肉、野鸡同食;不宜与豆芽、辣椒、毛豆、山楂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动物肝不宜与维生素C、抗凝血药物、左旋多巴、优降灵和苯乙肼等药物同食。

制作窍门

编辑

1.肝是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所以买回的鲜肝不要急于烹调,应把肝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10分钟,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

2.烹调时间不能太短,至少应该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肝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才好;

3.治疗贫血配菠菜最好;

4.猪肝常有一种特殊的异味,烹制前,首先要用水将肝血洗净,然后剥去薄皮,放入盘中,加放适量牛乳浸泡,几分钟后,猪肝异味即可清除;

5.猪肝要现切现做,新鲜的猪肝切后放置时间一长胆汁会流出,不仅损失养分,而且炒熟后有许多颗粒凝结在猪肝上,影响外观和质量,所以猪肝切片后应迅速使用调料和湿淀粉拌匀,并尽早下锅。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炒肝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6 千卡
蛋白质2.8 g
脂肪8 g
胆固醇91 mg
饱和脂肪酸3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6 g
单不饱和脂肪酸2.3 g
碳水化合物3.3 g
260 mg
14 mg
28 mg
27 mg
22 mg
0.09 mg
2.9 mg
0.03 mg
0.56 mg
0.4 μg
维生素A150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1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2 mg
烟酸(烟酰胺)2.1 mg
展开

下一篇 世界地质公园

上一篇 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