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俊英 编辑
武俊英,女,汉族,1956年5月出生,山西新绛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运城市蒲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中文名:武俊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山西新绛
出生日期:1956年5月
代表作品:《苏三起解》、《西厢记》、《送女》、《玉婵泪》等
性别:女
武俊英
武俊英师从著名蒲剧大师田郁文,完整继承了其代表剧目《藏舟》、《送女》的精彩表演和唱腔艺术,并有所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俊英腔”被广大观众和戏迷喜爱,风靡剧坛,广为传唱,成为蒲剧唱腔艺术中一个重要流派,此外,她还积极开展带徒传艺活动,同时现已培养出的徒弟中突出的有贾菊兰、王苗苗、段虹、李红丽,被誉为武派“四大名旦”。
童年的梦想
武俊英
从此,俊英便在历史文化名城古绛州的文化熏陶下成长,在母亲的哺育、呵护下长大。母亲性格开朗,爱歌善舞,曾为新中国的诞生打过腰鼓,扭过秧歌;曾为土改的胜利唱过眉户,扮过角色。外公也是个蒲剧迷,常常背着俊英步行十里、二十里去看戏。在这充满戏剧氛围的家庭影响下,使俊英从小就中了唱戏的魔,着了唱戏的迷。她经常同小伙伴把红纸舔湿涂红脸蛋,用锅底黑描眉,仿照着戏台上的小旦咿咿呀呀地又唱又舞。学校老师看她是棵唱戏的苗,吸收她加入了文艺宣传队,并让她在《红灯记》里扮演李铁梅。这可把小俊英喜坏了,乐疯了。她缠着妈妈让照着年画上刘长瑜的扮相化妆打扮。演完戏,还舍不得洗掉,竟带着满脸的油彩入睡,去做甜甜的戏剧梦。
考取蒲剧团
武俊英
拜师筱兰香
那时,家里光景紧巴,娘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卖葱、卖白菜,挣点零碎钱来供她学艺。俊英念念不忘,绝不能辜负娘的希望呀!
武俊英
走出新天地
武俊英
俊英听后很受震动,她觉得学艺不能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步人后尘,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为此,她也琢磨起自己的路子来。
她想了,唱戏的首先应有个好嗓子,要有个美好的歌喉。
虽然爹娘给了俊英一副好嗓子,是得天独厚的好条件,但俊英不满足,练嗓子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她喜欢登山,在高山上练。无论是在团里还是下乡演出,大清早就跑到山头上尽情地吼叫,吼呀叫呀,让音域向远方扩展,久久地回荡。她喜欢水,临水练音色。要么站在潺潺的溪水边练唱,让声腔变得活脱欢畅;要么站在滔滔的黄河边练唱,使得声腔激越奔放;要么又在平静的湖水边练,让声腔变得优雅舒缓或者是凄凉哀伤。她还喜欢静夜,在静夜里练音质,万簌俱寂的夜晚,俊英索性关了电灯,独个儿站在房间开始练唱,一次一次,渴了或是嗓子沙哑了,摸起茶杯喝上几口温开水,无须开灯,再继续练唱。这便是她的耳静、心静、脑静与夜静四静合一的练法,她与整个天地构成了一个感觉的世界。
她在唱腔上感情真挚,音色圆润,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吐字清晰,韵味浓厚,既有蒲剧旦角唱腔的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咏唱特色的独特风格,不仅受到蒲剧新老观众的认可,同时也得到北京等地戏剧专家和观众的喜爱。“俊英腔”新流派的形成和完善为蒲剧走出娘子关,走向全国,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独创俊英腔
武俊英根据自己的音质和音色条件,在练唱中大胆地采用了附加音,即断音、颤音、滑音、鼻音、具有各种情感色彩的装饰音和弱音、轻音、气音、干板清唱和无字吟唱等唱法,这是她的独创。使自己的唱腔形成一种既激越高亢又委婉缠绵,既有蒲剧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流派,从而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层,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俊英腔” 。
借鉴其他剧种
在戏曲的实践中,俊英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地方剧种有相对的封闭性,若不改进、兼收并蓄,老在自己陈旧的模式里兜圈,是不会有美好前景的。俊英认为,自己是唱蒲剧的,固然是以蒲为本,蒲腔蒲调不能丢,但也要吸收一些“外腔外调”。她纵向继承了蒲剧旦角名家杨翠花、裴青莲、朱秀英等人的唱腔技巧,又横向借鉴了秦腔、越剧、黄梅戏以及歌曲的发音运腔,极大地丰富了唱腔的内涵和表现力。武俊英以蒲剧本韵为基础,兼学京剧唱腔的宽厚嘹亮,豫剧唱腔的婉转悠扬,越剧唱腔的柔曼低回,评剧唱腔的吐字真切,晋剧唱腔的虚声幽长。
借鉴流行歌曲
俊英仍不满足,她又进行着大胆的艺术尝试,即是从流行歌曲中汲取营养。她认为,蒲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争取年轻观众。老年人爱看蒲剧,而青年人喜欢跳舞、看录像、玩电子游戏之类,若不争取青年人,蒲剧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黯然失色。如何争取呢?她发现,年轻人有一特点爱听流行歌曲,若将流行歌中的艺术精华提取一点,如同打维生素针似的,输送到蒲剧腔里岂不更好吗?只是,流行歌曲归流行歌曲,蒲剧归蒲剧;一个是自由浪漫、随其自然的歌,一个是有板有眼、蒲味浓浓的戏,二者相差甚远,哪能合二为一?可是,俊英不服气,觉得同样都是“1、2、3、4、5、6、7”几个音符,这里能用,那里也能用,只要能将它用好!她采用了一个办法,潜移默化。于是,就唱起流行歌曲来。每天每日地唱,唱得多了,不由地那种美味儿便往蒲腔里渗。俊英成功了!她唱得轻松愉快、悠然自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就连不爱看戏的年轻人也都被吸着过来。下乡演出时,有的后生还将她的唱腔比喻成名产名吃中的“油酥饼”!
好演员
武俊英
另外,她每每到乡村演出,都要打听当地有没有厂矿、革命军人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组织演员前往进行义务演出。许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她在老百姓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有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太太曾说:“这一辈子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两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专门为她一个人唱了一场戏,感动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2001年5月1日,武俊英到正在修建中的运三高速工地演出,工人激动地将她围住,要求与她合影,武俊英不嫌人多和麻烦,一一答应他们的要求。
每到一处,武俊英演唱完毕,不但要和老百姓同娱同乐,还会请戏迷们对她的唱腔提出意见,她也不断改进自己的唱腔艺术,使“俊英腔”在舞台上演出时情先于声又情溢于声,更具艺术魅力。
《苏三起解》剧照
武俊英
好领导
武俊英
好老师
武俊英说:“古人有一句话,宁舍十亩田,不舍一场戏。”意即演员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登台演出。而武俊英经常把上台演出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演员也都纷纷效仿。在这种体制下,该团的演出经常获奖。演员王艺华、吉有芳先后分别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一大批年轻演员已崭露头角,如贾菊兰、王苗苗、程小荣、杨燕燕、李小芳等青年演员已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目前,运城市蒲剧团拥有3个梅花奖演员,10个杏花奖演员,12个龙门奖演员。所以,在戏迷们的眼里,武俊英是一个好演员,而在蒲剧团青年演员的心中,她还是一个好老师,好领导。
大型现代剧《滴血的母爱》反映了一位个体女老板平时生意忙,无暇照顾正上学的孩子,只是在经济上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结果其孩子因上网、早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该剧情节紧凑,催人泪下,对现在的中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武俊英在剧中饰演个体女老板。她说,我们剧团这么多年的宗旨就是出好戏,推人才。
好儿媳
武俊英在舞台上是个好演员,在家中也是一个誉满乡邻的好媳妇。她把年过八旬的公婆接到她家,精心侍奉,极尽孝心。她不仅为婆婆洗衣做饭,梳头洗脚,还为重病的公公接屎端尿,邻里们都夸她待老人胜过亲闺女,市里特评她为敬老孝星。但她为了演出,有时也难顾家,不得不牺牲一些亲情。她弟弟、妹妹结婚时,都因有演出任务,当天晚上戏演完后才赶回家,第二天客人未走,她又要匆匆赶回剧团参加晚上的演出。特别是她的独生女卫红,一生下来就交给公婆代养,一年忙于演出也难得见上几面,致使孩子见了她不知叫妈妈叫阿姨。她虽然心里难受,眼中流泪,但却能为观众演出而欣慰。
1989、1995年和1998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1990年、1992年和1995年连续获山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授予山西省跨世纪戏剧新星;
1991年评为山西省优秀专家;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获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
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3年又被评选为“中华英才”,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颁奖仪式,捧回了金光闪闪的奖杯;
2004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推选为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五 大党代表;
2006年7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6月授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未来研究会评为“2006-2007年度和谐中国推动力人物”荣誉称号;
2007年度荣获了中国唱片总公司第六届金唱片奖第一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