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 编辑

广东省汕头市辖区

澄海区澄海区

澄海区,广东省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境域处东经116°41′~116°54′,北纬23°23′~23°38′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区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澄海区常住人口877926人。 截至2023年6月,澄海区辖3个街道、8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文冠路区党政大楼。

夏商周时,澄海地域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南海郡的揭阳县。隋、唐时属海阳地域。1949年10月25日,澄海县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1994年4月18日,撤销澄海县建制,设立澄海市(县级);2003年1月29日,撤销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 澄海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节点,华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樟林古港作为红头船的启航圣地,是海外侨胞心中的“精神家园”和寻根基地。陈慈黉故居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更有“半个故宫”之誉,是潮汕乃至中国少有的珍稀历史遗存,是潮汕华侨文化的一个缩影;千年古港程洋冈被广东华侨博物馆专家学者确认是粤东最古老的港口,把潮汕海上丝绸之路史提前1000年。

2023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31亿元,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7.6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10.10亿元,增长4.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澄海区

外文名:Chenghai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40515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广东省汕头市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部

面积:345.23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8个镇

政府驻地:澄华街道文冠路区党政大楼

电话区号:0754

邮政编码:5158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77926 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塔山风景区、樟林古港、秦牧故居、莲华乡村旅游区、协和生态园、陈慈黉故居、科隆千树园、莱芜岛

车牌代码:粤D

地区生产总值:557.31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澄海区澄海区

夏、商、周时,澄海地域属百越之地。

秦汉时,属南海郡的揭阳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澄海地域属东官郡(后改义安郡)的海阳县。

隋、唐时,属海阳地域。

澄海区澄海区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从海阳县划出永宁、崇义、延德3乡置揭阳县,原澄海地域的蓬州、鳄浦、鮀江3都,为揭阳县所辖;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和苏湾4都仍属海阳县所辖。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阳县太平乡之宣化、信宁,光德乡之氵恋州、清远、弦歌,怀德乡之秋溪、隆眼城、苏湾等8都新置饶平县,其时苏湾都属饶平县所辖。此时澄海地域分属海阳、揭阳、饶平3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阳县怀德乡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阳县延德乡之鮀江、鳄浦、蓬州3都,饶平县之苏湾都共7都,置澄海县,隶属潮州府,其县治设于下外莆之辟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边海禁迁界而裁撤,这是澄海历史上第一次撤县。至康熙八年(1669年)3月,澄海才恢复建制。复县后,疆界一直不变。咸丰十年(1860年),澄海县所属的“沙汕头”被定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但仍属澄海县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澄海县成立澄海县政府,隶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三年(1914年),澄海县隶属潮循道。民国九年(1920年),隶属潮海善后处。民国十年(1921年),汕头成为独立城市,遂与澄海分治。民国十四年(1925年),隶属东江行政善后处,后改为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属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隶属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日本侵略者于澄城设立伪澄海县治安维持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改为伪澄海县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同汕头市政府、澄海县政府勘定划大窖以南地方,韩江东岸之华坞、龙眼、长厦、新湖、陵海等村归汕头市。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六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四月,广东全省扩编为15个行政区,潮汕各县划为第七、第八两个行政区,澄海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澄海区标准地图澄海区标准地图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隶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澄海县隶属广东省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政府改为澄海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澄海县隶属汕头专员公署。

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1959年1月24日,澄海县建制撤销,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县恢复建制,复称澄海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县革命委员会,分别隶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1日,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同年12月21日,撤销澄海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澄海县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实行市管县,澄海县归汕头市管辖。

1994年4月18日,撤销澄海县建制,设立澄海市(县级),澄海县人民政府改称澄海市人民政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汕头市人民政府代管。

2003年1月29日,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归属汕头市管辖,原行政区域划出新溪、外砂两个镇归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市人民政府改称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澄海区辖3个街道、8个镇:凤翔街道、澄华街道、广益街道、东里镇、盐鸿镇、莲华镇、溪南镇、隆都镇、莲上镇、莲下镇、上华镇, 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文冠路区党政大楼。

澄海区行政区划一览表

镇(街道)

辖村(社区)名称

数量

东里镇

东陇、西园(居委)、中兴(居委)、东桥(居委)、塘西、南社、新陇、河美、北联、东和、月窟、大围、和洲、石丁、新兴街、南畔洲、石头坑、观一、头冲、明德、西洋、龙潭

22

盐鸿镇

港头(居委)、坛头、上社、中社、上厝、鸿一、鸿二、鸿三、鸿四

9

莲华镇

隆南、隆华、隆北、东光、溪西、南美、后浦、上墩、新楼、下长宁、西浦、南塘、雅道、碧砂、东浦、梅陇、三洲、下寨、林畔

19

溪南镇

南社、董坑、仙门、塘陇、梅浦、仙市、口厝、弓兜、外蚁、内厝、上岱美、大新、海岱、埭头、银北、云英、东社、西社、北社、梅州、下岱美

21

隆都镇

店市(居委)、东山、南溪、上西、后沟、樟籍、前埔、鹊巷、福洋、后埔、上北、下北、后溪、前美、前沟

15

莲上镇

涂城、永新、竹林、兰苑、上巷、盛洲、南徽、里美

8

莲下镇

立德、槐东、槐泽、建阳、许厝、渡亭、蔡寮、上村、下村、沟内、窖东、窖西、云一、云二、李厝宫、陈厝洲、程洋冈、新寮、管陇、神洲、银溪、潜溪、东前溪、槐南、北湾、南湾、南份、北村、东湾、海后

30

上华镇

下陈、太蛟、横陇、蛟头叶、东林美、东林头、湖心、渡头、菊池、南界、蔡厝、岛门、陇尾、山边、下溪东、云乔、涵吕、沙坝

18

凤翔街道

东门、城东、环东、南门、城南、港口、信宁、外埔、昆美、仙居、东湖、涂池、洲畔、南港、头份、柴井、北港、百二两、大埔堀(社区居委)

19

澄华街道

西门、城西、美埭、岭亭、上埭、上窖、下窖、冠山、华文、华冠(社区居委)

10

广益街道

埔美、城北、新乡、华富、峰下、官湖、内陇、北陇、上坑、龙坑、龙田、益兴、益盛(社区居委)

13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41′~116°54′,北纬23°23′~23°38′之间,东西宽22千米,南北长27.85千米,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

澄海区

地形地貌

澄海区澄海区

澄海区地处韩江三角洲外缘,海拔在10米以下的平原占总面积81.9%;海拔10米以上的丘陵台地占8.5%;水域占9.6%,素有“一山水八分地”之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为莲花山区,占地25平方千米,土峰高562米,为全区最高峰。除莲花山外,还有龙船岭、象山、三髻山、仙门山、观音山、凤山冈、管陇山、南峙山、大山神山、许石山、西山、黄子佃山、水吼山14座丘陵。境内平原被丘陵地带和东里河、莲阳河、外砂河分隔成苏北、苏溪、一八、隆都4大片。沙滩有北部的六合滩、中部的利丰沙和南部的红肉埕沙。澄海濒临海洋,海岸线长54.3千米,属沙坝泻湖海岸,海堤长4625千米。南部有大莱芜和小莱芜(俗称塔岗山)两座半岛及乙屿岛、屐桃屿。南部有东锚礁、礁仔。

水文

澄海区流经境域内有北溪(长15.6千米,河宽210~900米)、东溪(长26.6千米,宽320~1400米)、西溪(长22.2千米,宽350~1280米)。

气候

澄海区澄海区

澄海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天气高温多雨,呈现雨热同季的特点。2021年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日照比常年偏多。年平均气温23.3℃比历年平均值21.9℃偏高1.4℃;年极端最低气温3.4℃,极端最高气温36.9℃;年总降水量841.7毫米比历年平均值1559.2毫米偏少46%;主要降水出现在6~8月、10月、12月,日最大降水量176.5毫米。年总日照时数2606.8小时比历年平均值2122.3小时偏多484.5小时。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澄海区有耕地5018.44公顷,园地4788.55公顷,林地2985.18公顷,草地909.93公顷,湿地2060.8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271.7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12.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734.24公顷。

水资源

澄海区多年平均地面径流量为2.44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大部分在1~2米。

生物资源

澄海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已知鱼类470多种,虾蟹类17种,贝壳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家养动物近20种,野生动物逾15种,人工种植的植物在350种以上;野生植物可供药用的约200种,常见的饲料植物有10多种。

矿产资源

澄海区陆地有储量的矿产20余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锡、铋、铜、铅、锌、钴、金、银及锆英石、钛铁矿,以钨、锡为多,有钨矿区1处,锡矿区2处,锡矿点4处。莲花山钨矿床分布于山顶和北西坡,矿区面积3平方千米。非金属矿产较少;主要为耐火黏土、钾长石以及花岗岩和砖瓦用的黏土等。水气矿产主要为地下水、矿泉水和地下热水。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澄海区常住人口为874444人。

截至2022年末,澄海区户籍人口791378人,常住人口877926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澄海区澄海区

2021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68亿元,比增5.8%,两年平均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0亿元,比增2.1%,两年平均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54.39亿元,比增5.3%,两年平均下降2.4%;第三产业增加值190.50亿元,比增7.5%,两年平均增长7.2%。三次产业占比为8.6:52.3:39.1。

2023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31亿元,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7.6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10.1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9:53.4:37.7。

第一产业

2023年,澄海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98亿元,增长4.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3.3%、牧业产值增长9.4%。

第二产业

2023年,澄海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74.26亿元、增长8.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79.05亿元、增长8.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的增加值看,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4.2%,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

第三产业

2023年,澄海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4亿元,增长5.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0.00亿元、下降2.9%;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6.54亿元,增长24.5%;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36亿元,增长38.7%。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增长,全年实现50.41万平方米,增长2.7%。

截至2023年末,澄海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40.06亿元,增长7.7%;贷款余额394.23亿元,增长11.2%。

交通运输

编辑

澄海区历来是粤东、闽西南和赣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G324线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纵穿区境。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2023年,澄海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

教育事业

澄海区驻有:汕头大学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澄海区实验三小、两镇中学学生宿舍楼建成投用,外埔小学等学校改扩建加快推进。广益中心幼儿园、溪南中心幼儿园分园和深圳援建3所中心幼儿园建成招生。全区新增公办学位3690个。

医疗卫生

2023年,澄海区人民医院完成新院区搬迁并启动试运营,争取深圳对口帮扶资金701万元,改造提升区人民医院、隆都中心卫生院、莲华卫生院。新增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5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获评A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居全市第一。

文化事业

2023年,澄海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新增图书分馆5个、图书服务点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达标率、村居文体场所覆盖率均达100%。因地制宜打造7个文明实践特色基地,举办1.9万场文明实践活动。

社会保障

2023年,澄海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66人,新增城镇就业5739人。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84套,全年发放各类补助补贴超1亿元。推出17项支持青年发展政策举措,设立6个青年人才驿站。完成6个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68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呼援通”在线服务1.68万人次,完成19个“长者饭堂”建设。

历史文化

编辑

地方语言

澄海区地方方言为澄海话,是潮汕话的一个方言点。潮汕话是闽南语系的一个支系。澄海话以原县城的话为代表,它具有18个声母和78个韵母,单字声调共有8个。澄海话一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二是具有大量的当地方言词语;三是存在一些外来的特殊词语(如古台词语、外国语和粤方言词语)。澄海话在词法、句式等方面不少也具有地方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普通话在澄海逐步推广。

侨乡侨情

澄海区澄海区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节点,是红头船的故乡。澄海人侨居海外历史悠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超过100万人,侨居地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柬埔寨、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众大洲,主要集中在东南亚。 以泰国和新加坡为主,两地侨民占澄海侨民的72%。

特色文化

西门蜈蚣舞

清光绪年间,西门乡民间艺人陈成锦等人,目睹蜈蚣爬行生动有趣,萌发了创作蜈蚣舞的灵感。这种大胆的想象,得到同好的支持,几经探讨,设计制作出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及酷似蜈蚣爬行的舞蹈动作。一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改进加工,成为民间广场舞蹈蜈蚣舞。

西门蜈蚣舞西门蜈蚣舞

潮剧

潮剧,由南戏演变而来,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中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艺苑奇范,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汕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澄海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

潮剧潮剧

版画

长期以来,澄海充分发扬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艺人才资源,积极开展潮乐、舞蹈、灯谜、绘画、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一个知书达礼、文化昌明的良好社会氛围。澄海群众性版画创作活动更具有优良的传统。1983年澄海成立版画会,潮汕版画会也设于澄海。有近30多件版画作品被选送日本、泰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有9件版画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辽宁美术馆所收藏;还有300多件版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版画艺术》等全国30多家报刊。

版画版画

灯谜

澄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沃的人文土壤,猜灯谜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并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人文盛况。10多年来,在各级党政和宣传文化部门的组织下,经广大灯谜工作者辛勤努力,人民群众热情参与,谜艺之花开遍澄海的乡乡村村和山山水水。灯谜创作队伍强大,谜艺人才辈出。较高的谜艺水平,猜谜活动之广泛,引起了海内外谜学界的瞩目。

灯谜灯谜

风景名胜

编辑

澄海区

澄海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共25处,其中比较有名的有9处:莲华乡村旅游区、莱芜旅游度假区、塔山旅游风景区、陈慈黉故居旅游区、科隆千树园、郑皇故里风景区、神山风景区、程洋冈古村落风景区、樟林古港遗址等。

莲华乡村旅游区

莲华乡村旅游区位于汕头市与潮洲市交界处,已初步形成以“休闲、生态、民俗风情”为主题,“农家乐”贯穿于其中的特色旅游圈,有体现地方特色文化氛围的景点,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美术写生基地——西浦村;澄海区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文化区——莲花古寺;吸收客家圆龙屋的建筑风格,体现当其时生产、生活和安全需要而建成的典型畲楼寨——盛安古寨。区域旅游配套设施齐全,先后荣获“省特色旅游镇”、“省生态示范镇”、“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

莲华乡村旅游区莲华乡村旅游区

莱芜旅游度假区

莱芜旅游度假区位于澄海东部,与汕头、南澳岛隔海相望,面积600公顷。气候冬暖夏,四季如春,年平均日照时间2207小时。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配套设施齐全。“莱芜八景”之莱芜旭日、古堡夕照、卧波美人、颅血奇石、神女宝镜、芜荫甘泉、金龟滴涎、乳峰探源,莱芜岛素有“向天美人”之称。“莱芜旭日”为澄海古八景之一,建于清康熙时的炮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莱芜旅游度假区莱芜旅游度假区

塔山旅游风景区

塔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国道324线澄海莲上路段西侧,权属莲上镇涂城村,占地面积3200亩。景区地属莲花峰山脉,高百余丈,周四十余里,东横碧海,南挹平江,素有“山清水秀盖粤东”之誉,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民间传说于大成的游览胜地。1986年兴建,于1991年被省风景名胜协会列为会员单位;1992年古寺被列为澄海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荣获省建委颁发的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被列为汕头市首批风景名胜区,也是澄海区第一个风景名胜区。

塔山旅游风景区塔山旅游风景区

陈慈黉故居旅游区

陈慈黉故居旅游区位于澄海隆都镇前美村,距市区约10公里。故居由华侨实业家、金融家陈黉利家族兴建而成。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等宅第,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善居室”历时近半个世纪还未最后竣工。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据说由一个工人每天开关窗,必须从早到晚不停工作才能完成。南生同志赞其为“岭南第一侨宅”。

陈慈黉故居旅游区陈慈黉故居旅游区

科隆千树园

科隆千树园位于澄海区广益街道官湖村。园区内有千树八景:湖岛椰影、长廊鱼踪、岩崖飞瀑、古榕新韵、龙泉洞天、天池浴象、灵壁神石、龟山烟雨。园旁“龟山西汉建筑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是一家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植物科教、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森林生态园区。

科隆千树园科隆千树园

著名人物

编辑

澄海区著名人物有:张震、唐伯元、陈良弼、卢侗、王君实、张夔、郑信、蚁美厚、李勋、高绳芝、许士杰、蚁光炎、杨广泉、吴贯因、蔡仰高、黄际遇、杜国庠、秦牧、谢国民、李新魁、林伦伦、陈雨露、王浩真、谢易初、廖公圃等。

荣誉称号

编辑

1991年,澄海区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

1992年,澄海区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市。

1996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

1997年,澄海区被国家教委评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市。

2000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之乡。

2003年11月,澄海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

2003年,澄海区荣获“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

2004年,澄海区荣膺“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2007年,澄海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

2008年,澄海区被国家科协命名为“2008-2009年度科普示范区”称号。

2008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2010年,澄海区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2010年,澄海区被全国普法办评为首批“全国法制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澄海区被广东省委评为“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澄海区被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省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评为“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1年,澄海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

2011年,澄海区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

2011年,澄海区被中科协评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11年,澄海区被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2012年,澄海区荣膺“2012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

2012年,澄海区被商务部评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012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2012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澄海区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金融稳定奖”。

2013年,澄海区被中轻联授予“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称号。

2013年,澄海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2014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玩具产业试点地区”。

2014年,澄海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2015年,澄海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8年,澄海区荣获“中国礼仪休闲行业优秀特色区”荣誉称号。

2019年8月14日,澄海区被授予“中国礼仪休闲行业优秀特色区”称号。

2020年6月,澄海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6月30日,澄海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5月,澄海区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百强榜单”。

2020年8月,澄海区成功入榜“2019中国创新百强区”名单。

2020年12月,澄海区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4日,澄海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8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澄海灯谜”入选。

2022年6月,澄海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021年度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3年10月,澄海区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下一篇 潮汕地区

上一篇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