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西走廊 编辑
亦称榆(渝)关走廊。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文名:辽西走廊
别名:榆(渝)关走廊
位置: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
长:约185公里
宽:8~15公里
重要战役:宁锦之战、松锦之战,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燕秦汉魏都曾在辽西建立障塞,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构建的辽西郡军民镇戎体系。燕国障塞是燕国点线式长城体系的一个特点,比如辽西郡著名的赤峰市境内狗泽的狗泽都、辽宁省境内水泉的阳安都、大凌河的白庚都、酉城都、辽河源头二龙湖古城。燕于其北境修筑长城以防东胡。燕长城分为南、北两段。西起今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东,途经乌兰察布燕长城、锡林郭勒盟燕长城、赤峰燕长城、通辽燕长城与辽东郡东北境吉林燕长城汇合。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秦汉至隋唐各朝,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现葫芦岛所辖)、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辽东重镇辽阳。
契丹建立大辽国后,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辽西已成辽国腹地。辽军从中原俘获大批汉人,安置于辽西做奴隶。汉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开荒种地,建立城池。辽西走廊土地的开垦,促进了道路的开拓。公元947年辽灭后晋,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走的就是辽西走廊,“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
后来,黑龙江的女真建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与宋协议灭辽。只是两国有辽相隔,人烟稠密商旅不绝的繁华地区如凌源朝阳等又尽被辽设卡堵截,宋与金的使臣们不得不采用了防范松弛的辽西走廊通道。协议成功后,金兵大举南下。1122年,金兵攻陷辽的中京(内蒙宁城)直取燕京(北京),东北尽被金占。1124年,金太宗下令,至京师(上京会宁府)至南京(北京)五十里置驿,至此,辽西走廊通道纳入国家管理。参加金太宗完颜晟登极大典的北宋使臣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写道:“由榆关东北傍海行,经迁州(山海关附近)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菊花岛),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高桥附近),九十里至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石山站附近),经由十三山下,一百里至显州(北镇)”。又说:“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1184年,金世宗完颜雍从燕京回会宁府,辽西走廊各州县,尽皆治桥修道,路况大好。辽代汉人后裔张鲸于此建立临海国。元置大宁。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洪武十四年(1381年),魏国公徐达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创建关城,设山海卫,始名山海关。“关外”也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人们习惯叫做“关东”。山海关以东包括现今辽宁省大部,又称辽东。山海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叫“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东门外即属辽东,是关城重点防区,威远城八里堡等城堡墩台罗列,紧紧护卫着东门,警惕地注视着东方。山海关的位置,恰好处于辽西走廊西端的咽喉之地,像一把大锁,牢牢锁住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上通道,难怪古人称颂: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1442年明王朝又下令修筑边墙,巩固辽西走廊安全,保卫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地位。修筑边墙之后,东北各地经朝阳入中原的古道再不能随意通行,辽西走廊作用凸显。同时,朝廷进一步加强辽西走廊的经营管理,鉴于绥中与锦州之间相距三百里而无州县,不利防务,遂决定“在曹庄汤池之北,建立卫治,赐名宁远”,使得这里又多了一座要塞,多了个经济中心。并且在山海关到锦州沿线广设屯堡烽燧,各卫间遍设驿站。重要的卫所驿站从西到东分别是:广宁中前所(绥中前所)、广宁前屯卫(绥中前卫)、广宁中后所(绥中)、宁远中右所(兴城沙后所)、宁远卫(兴城)、连山驿(连山)、宁远中左所(连山塔山)、杏山驿(锦县杏山)、广宁中屯所(锦县松山)、广宁中左屯卫(锦州)。星罗棋布的防卫设施,使辽西走廊成为名符其实的交通要道,商贸兴旺,客旅不断,住户日增。
满清入关后,清廷将东北视作“龙兴发祥之地”,这里还有陪都盛京和皇陵,有皇家田园参场,中原与东北的往来更加频繁,辽西走廊通道也更加完善。它的拓展和完善,使得昔日的大凌河谷通道失去了当年风采,有些路段已然淹没于荒草之中。
走廊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明清宁(兴城)锦之战、松(山)锦之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1948)均在此进行。也是英雄百战之地,多少治国之能臣、能征惯战之悍将在这里生长战斗,创下惊天动地的业绩。明代及明清之际,李成梁、熊廷弼、杨镐、孙承宗、洪承畴、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王在晋、吴三桂等以及清代创业之君努尔哈赤、皇太极都在这儿施展出他们纵横捭阖的才略,演出了一幕幕历史的话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