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浙木拱廊桥 编辑
2008年,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后,“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闽浙山区人民长期同大自然搏斗的基础上,土生土长发展的结果,有其发展脉络和体系。闽浙现存木拱廊桥中,有泰顺的三条桥,位于泰顺州岭乡和垟溪乡交界的溪流之上,临界福建省寿宁县。
中文名:闽浙木拱廊桥
地理位置:泰顺州岭乡和垟溪乡交界的溪流之上
长:26.63米
宽:4.00米
建造时间:清道光廿三年(1843)
建桥时间:道光廿三年(1843)
屏南千乘桥
,又称长桥、彩虹桥、龙江公济桥,位于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是现存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1988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正中桥墩上有一嵌入桥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稹舍钱一拾三贯又谷三十四石,结石墩一造,为考妣二亲承此良因,又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谨题。至明末因“戊子盗毁,仅存一板”,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乾隆三十三年又遭盗焚,架木代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复建为34开间136柱桥屋,民国初烧毁。民国二十一年(1932)再度重建,桥身向西北岸延伸为38开间156柱,桥西北端建有重檐桥亭。传说在这次重建中有一工匠从拱架上跌落河中而安然无恙,故更名为万安桥。万安桥桥墩的石碑文告诉人们,该桥的创建年代为北宋元佑五年(1090),决不晚于宋室南迁后即南宋时期。
,位于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旧街尾,始建于宋淳熙十四年(1187),历代毁建情况不详,现桥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桥全长25米,宽4.8米,拱跨15.4米,离水高7.8米。东西走向,东以一巨石为自然基座,西端桥台用青石垒砌。桥屋为单悬山顶穿斗式梁架,7开间,32柱,屋顶为“人”字形,以黑瓦铺就。桥檐略向河面微斜伸展风雨板壁。桥面以杉木厚板铺就,平坦坚固。用料经济,造型庄重沉稳,总体风格朴实简洁,安全实用,耐风雨侵蚀。据富溪袁氏宗谱记载,该桥系袁氏第十四世祖鉴元公倡建,历代袁氏后人将归驷桥作为祖传遗产加以保护。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中期,有过小规模的维修。考证其袁氏宗谱祖系,倡建者第十四世祖鉴元公确实是生活在宋淳熙年间。
泰顺县为“中国廊桥之乡”,境内有廊桥36座,其中15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也是我国拥有“国宝级”廊桥最多的县。早在2001年,泰顺县为了保护古廊桥,就专门成立了古建筑工作委员会。2002年5月,泰顺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考虑到中国古廊桥主要分布在浙闽边境的11个县、市境内,各地的古廊桥彼此之间在风格、建筑传承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泰顺县有关部门就提出了“抱团申遗”的想法。今年6月上旬,国家文物局考察专家到泰顺,对该县木拱廊桥申遗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
泰顺县积极打造廊桥文化品牌,通过多年的努力,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省遗”名录跨入“国遗”名录,并于2009年9月30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在泰顺设立“中国廊桥博物园”,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已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泰顺还加大了廊桥文化宣传力度,发起举办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连续多年与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联合举办了三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节,相继编辑出版了《乡土中国——泰顺》《泰顺廊桥》等几十部泰顺廊桥书籍,不断扩大廊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据介绍,随着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泰顺县人民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将依照《文物保护法》等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辖区内列入《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管理,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扎实的基础。
★2005.9由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阙维民教授主持申报,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赵辰教授主持修建成功保护的浙江省庆元县后坑木拱廊桥(红军桥)修复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
★2005.11.24由中国廊桥研究会发起,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和泰顺举行。泰顺、庆元、景宁、寿宁、屏南等浙闽五县签署廊桥保护联合宣言,标志着两省联合开展廊桥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2007.9.21第二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宁德·寿宁廊桥论坛在寿宁县举行,来自福建、浙江两省的泰顺、庆元、寿宁、屏南、周宁、古田、福安、柘荣、福鼎、霞浦等十县市签署了《中国廊桥“申遗”寿宁宣言》,提议成立浙闽两省共同参与的木拱廊桥“申遗”机构,启动中国木拱廊桥“申遗”工作。研讨会仍由中国廊桥研究会发起,上海交通大学、福建省文化厅、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文物局、寿宁县人民政府承办。
★2008.1浙江省庆元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6月,“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9月,福建省宁德市组织寿宁、屏南等县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9.30由浙江省和福建省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批准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遗产。
★2009.10.15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典仪式在屏南召开,来自福建和浙江两省的屏南、寿宁、泰顺等11个县市的代表,共同签署了《木拱廊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协议书》。
★2011.12.4在浙江省庆元县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廊桥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县市联盟成立,福建省的寿宁、周宁、屏南、政和、松溪、建瓯及浙江省的庆元、景宁等8县市签署了“中国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采用联合方式,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报请批准的《宁德市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坚持“小切口”立法,全文不设章节共二十七条,在廊桥的整体保护、名录管理、安防要求、巡查检修、非遗传承、合理利用和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傩舞
上一篇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