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木画 编辑
软木画,福建省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软木画又名“木画”,是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的别称。它形成于20世纪初,发源地是福建省福州市东郊的西园村。软木画以从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拉伯等地进口的栎树的木栓层软木为原料,制作时先将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而后运用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方式精雕细镂,形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再点缀以具有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同时利用画框内的有限空间营造景物的立体化效果。 2008年6月7日,软木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90。2018年5月15日,软木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11月,软木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中文名:软木画
外文名:cork picture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90
遗产类型: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福建省福州市
山景楼阁
福州软木画的创始人之一的吴启棋(1893—1957年),福州北郊西园村人,原从事木雕制作,在福州工艺传习所与陈春润、郑立溪创作了软木画之后,因传习所停办,回到本村,带徒传授软木画的制作工艺,西园村成为福州软木画的重要生产基地。
山景楼阁
20世纪30年代后期,吴启棋受杭州西湖风景照片启发,创作了不少以名胜风景为内容的木画作品;他的徒弟陈康、魏良栋等也以各地园林名胜作木画,同时销往港澳、东南亚等地,深受侨胞、外商赏识,福州软木画从此打入国际市场。至40年代,福州西园村、岳峰乡等地从事软木画生产的人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启棋家族中的18人,于1953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又发展成福州木画厂,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多。
1956年,吴启棋的高徒陈锟、陈庄等,应用圆雕、透雕技法,创新了立体的软木画《天安门》作品,开拓了软木画创作新领域。
1957年,吴启棋和陈锟创作的《天安门》《万寿山》《颐和园》等作品,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的作品展。
山景楼阁
在20世纪70年代,软木画的生产制作有了较大变革。经过刀具改革,采用以机械刨切和车、冲花样的办法,代替了简单的手工操作,功效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和出口。
20世纪90年代之后,福州木画厂进行改制以至关闭。福州软木画生产不断企业发展,拥有二三十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但不到十年,福州软木画行业很快凋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许多生产企业急功近利,不重视研发,花色品种变化少,也缺乏创新;二是产品粗制滥造,遭到退货、索赔。因此,木画产品销售锐减,许多企业倒闭或转行。
艺术特点
栓皮软木画的特点是雕画结合、质地轻软、纹样细密、色泽柔和、色调占雅淳朴、形象逼真,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清奇可爱,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最适宜于表现花卉翎毛、亭台楼榭及名山巨川等园林风景和名胜古迹,如《颐和园》《苏州虎丘》《桂林山水》《武夷春色》等。
作品种类
软木画品种繁多,有各种样式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实用结合的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多达二三百种规格,四五百个花色品种。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软木画已由过去的单面浮雕发展到立体雕和双面雕,并与漆器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各种透屏、挂框、挂联、围屏、屏风等作品。
山景楼阁
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作用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的特点。
制作软木画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选材要切削成薄片,运用中国传统雕刻的各种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刻巧镂。其刀法有面、划、切、雕、挑、凿、琢、行、车、转打锉等。艺人们灵活地运用各种刀法将软木雕成亭台楼阁廊榭轩舫、宝塔船桥、树木花草、山峦石水以及各种人物等部件,还用通草刻制成白鹳、孔雀、糜鹿等鸟兽,其廊柱栏杆,往往细如琴弦,棱角分明,而松枝柳叶,如针尖细小,薄如蝉翼,历历可数;山石缝中的花草,纤如睫毛。而后根据画面设计布局的要求,粘接在绫布或纸坯板上,最后配以玻璃外罩,或配以漆器底座玻璃外罩。
传承价值
软木画源于自然,画面中时见宋人笔意,场景生动逼真,意境高古深远,风格清隽秀雅,呈示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的艺术境界,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传承人物
吴学宝,男,汉族,1940年3月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软木画。
保护措施
软木画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获得“软木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19年4月14日,由福建民俗博物馆与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小手传承民俗·匠心润养童心”——少儿民俗手工艺体验系列活动在福州举行。
2019年9月3日,展示中国福州传统文化及城市发展新风采的“榕情四海”系列活动在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举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现场制作软木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