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编辑

一种民间雕塑

木雕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9月28日,浚县西宋庄李保军木雕批准列入第一批县级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23日,福建省莆田市申报的木雕(莆田木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介绍,中国传统木雕取材广泛,雕刻题材丰富。据材料不同可分为红木雕刻,白木雕刻,黄杨木雕及龙眼木雕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木雕

外文名:Wood carving

:新石器时期

性质:雕塑的一种

称呼:“民间工艺”

种类:观赏性工艺品

繁荣时期:唐朝

申报地区:浚县、曲阜市、澳门、武汉市硚口区、福建省莆田市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遗产编号:Ⅶ-58

历史沿革

编辑

起源

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通常的说法是: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

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中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

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

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各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东阳木雕诞生于宋代的浙江东阳,擅长雕刻,图案优美、结构精巧。

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地区,竟有400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雕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传承发扬

木雕作品木雕作品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以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由于保存的困难,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

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我国的一些庙宇里还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是木雕工艺得到长足发展。

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

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潦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涣发出生命,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富民强,党和国家对民间工艺的大力扶持,唤起了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与追求。逢此盛世,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飞跃,木雕艺术也不例外。面对实际情况,在全国工艺品展出中,优秀作品的作者年龄偏大,年轻作者寥寥无几。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怎样能够激发年轻人对制作民间工艺的兴趣,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不使民间美术事业后继无人,这是进行正常艺术创作以外所尝试研究的工作。如何有效地保护民间艺术,延继民间传统文化已成为政府、学者及艺术家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作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其个人应当在公成名就的同时以其影响力做好传帮带。

可以改变一下以往的传承形式,民间工艺多以家庭个体制作经营,在经济来源、作品销售等方面都尚无很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在继续、延续、继承和发展上困难和问题更多。如果没有很合适、理想的家族继承人,社会又没有关注和给予支持,很多民间艺术珍品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出现断代现象。这就迫切的需要我们进行文化抢救,使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和艺术形式得以保护。但所遇到的困难则是,由于机器制造业的高度发展,越来越挤压费工时的手工操作。如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

同样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制作的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其次,正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

手工木雕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场中站住脚,就必须拿出无法大量机械制造的优秀艺术作品,这就要求作者本人有高超的技艺。但掌握全面扎实的技能决非一日之功,众多艺术大师很希望能找到好的弟子,让自己的手艺能传下去,发扬光大,但是对民间工艺感兴趣的年青人不多。无论哪一种工艺门类,都要求作者对工艺事业本身很热爱,要专心,肯动脑筋,耐得住寂寞,抵抗得住外界的诱惑。在社会上定期的举办作品展,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艺术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由喜爱到向往,并投身其中,逐渐深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多多关心艺术家,特别是中青年艺人,使他们能够安心搞艺术创作,不为生活而奔波。

在媒体中多报导宣传成功艺术家的事迹,使年轻人懂得从事艺术最终会带来莫大的荣誉,是一件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很好的事业。在个人带徒的同时,把木雕艺术纳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科研,在讲坛上言传身教,这已是新时期美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和长远。

工具

编辑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

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在木雕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刀

有很多,基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毛坯刀”,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

初学木雕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产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

坯刀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有些地方的美术材料用品商店里也能买到比较合适的木雕工具。

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学会自己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

不过自制刀具只限于修光用的“钻条形”。也有人试过用钢板锉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铁条或钢条打制而成,因其铁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装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将木雕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介绍。

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

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

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

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

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木雕制作木雕制作

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

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

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

圆雕就是仿真实动物雕刻,又称立体雕刻,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刻,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从前后左右上中下进行雕刻的。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瘤、竹根等)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做的。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龙眼木雕

手工木雕十二生肖手工木雕十二生肖

龙眼木雕是以龙眼树(即桂圆树)的树干,特别是根部为材料,其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良材。龙眼木雕的投资价值在于它以天然逼真取胜,以人物为主,也有鸟兽花果,木材经磨光打蜡,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

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用樟木雕刻,上漆贴金,特点是金碧辉煌,工艺秀美,以浮雕、通花透雕和立体通雕为表现形式,透雕经络通畅,层次丰富,刻工细腻,立体感强。金漆木雕工艺一直流传,其当代作品多次获国际大奖。

湘南木雕有一种大巧若拙的风格,具有投资价值。

莆田透雕工艺

手工木雕雄狮手工木雕雄狮

透雕工艺是莆田原创的雕刻技艺,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多件“贴金透雕花灯”和“浮雕花窗”等等,无不佐证了莆田木雕的传统工艺魅力。明末清初至民国期间,莆田木雕多采用本地盛产的龙眼木。雕成各种武将、仕女或神像、古玩,辅以老漆涂饰,使作品更显色泽深沉。名匠朱榜首、黄丹桂、陈仙阁等人配合著名画师刘荣麟等,揉入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意韵,形成以莆式武将造型为特色的圆雕人物风格,迄今在江口镇园下村关帝庙等寺庙,梧塘镇九峰村方氏九间厢等老民居都留下了许多供后人观赏的人物及建筑装饰木雕,这些以圆、透、浮雕相结合的传世杰作,都是莆田木雕艺术的瑰宝。

闽中民间工艺

木雕老虎木雕老虎

闽中民间木雕分为龙眼木雕、黄杨木雕、金木雕三大类。龙眼木雕作品古朴大方、粗犷别致、人物造型准确生动。黄杨木雕风格细腻逼真,传神洗练。金木雕多为制作金碧辉煌的佛像作品雕。主要流行区有莆田、福州等十几个县市。莆田民间木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用于建筑装饰、佛像制作和刻书等方面。末代刻书艺人陈振孙刻有蔡襄的《荔枝谱》,《开元天宝遗事》以及《通考经籍》等,流传至今。宋代马远所绘的“关羽像”经当时名手所雕,至今由保存在莆田城厢南门外万寿庵内。宋末元初,艺人林恢,林奕的“梅妃江采苹”、“陈大龙大师抗金死难”等木雕作品精细绝伦。元代以后,木雕作品发展到欣赏品、家具和玩具等方面。及至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又有了更大发展。莆田名匠廖明山善于在寸许材料上刻出多层镂雕人物,花卉草虫等精细作品,其孙廖熙等五兄弟均是雕刻高手,廖熙木雕作品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福州民间木雕始于建筑装饰和佛像。相传清代乾隆年间,长乐一位孔姓艺人擅长树根雕刻,所雕作品别具一格,引得众艺人争相效仿。由此,木雕艺术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圆雕工艺品。以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约大坂村派,主要雕刻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仙女、仕女、动物等;以艺人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则擅长创作花鸟鱼虫、果盘、或是踏水车、划龙舟等活动场面的作品;以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主要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而艺人阮宝光为代表创作的树根雕刻作品则是福州木雕的独特品种。

文物

木雕文物木雕文物

1999年11月,布隆迪总统布约亚赠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木雕高62厘米,径21厘米。

热点事件

编辑
2014年10月18,在第九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博览会上,一套22件的黄花梨木家具在浙江东阳国际会展中心受到关注,家具标价五亿元人民币。号称“天下第一黄”的黄花梨家居。

来自上海的商家介绍,这套家具为22件套,是由一棵重约四吨、树龄足有千年以上的黄花梨原木制作而成。它花费了整个公司团队数年的雕刻时间。其天价原因,不仅在于尺寸大,亮点在于这样的东西,卖了就没了,属罕见珍品。商家自称,该家具在东阳有着“镇城之宝”的美誉,而且只展不卖。

普京总统欣赏莆田木雕普京总统欣赏莆田木雕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现场展示的木雕作品为传承人林建军的檀香作品《事事如意》。在中国,狮子寓意吉祥,这件作品雕有56头狮子,每头狮子造型不同、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在该作品前,习主席向普京总统亲自介绍了莆田木雕的精湛技艺,普京总统饶有兴致地驻足欣赏,不仅拿起放大镜细细端详,更对精巧绝伦的木雕技艺大加赞赏。

传承保护

编辑
2010年9月28日,浚县西宋庄木雕批准列入第一批县级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11月,入选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2年,木雕(蕉城)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2月,木雕(刘氏木雕)、木雕(觉囊木刻技艺)、木雕(德格麦宿木雕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2年5月10日,东河区文化馆的传统美术木雕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

下一篇 油纸伞

上一篇 软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