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湘区 编辑
蒸湘区,隶属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衡阳盆地中央,衡阳市城区西部。东与雁峰区、石鼓区接壤,南邻雁峰区,西界衡阳县、衡南县,北临蒸水与石鼓区隔河相望,总面积101平方公里。2022年,蒸湘区常住总人口47.49万人。截至2022年10月,蒸湘区下辖3个街道、2个镇。截止2023年末,蒸湘区常住总人口28.91万人。1980年,衡阳市撤销市革命委员会农村办公室,设立郊区。2001年,撤销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成立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蒸湘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县市区”“落实开放崛起等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等130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区位优势明显。衡阳市委、市政府等主要党政机关坐落于此,是衡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城区仅10公里的雨母山3A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城市绿肺”和“衡阳后花园”。2022年,蒸湘区地区生产总值303.85亿元,增长5.4%。2023年,蒸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68亿元,增长3.8%。
中文名:蒸湘区
外文名:Zhengxia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30408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南省衡阳市
地理位置:衡阳市西部
面积:101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2个镇
电话区号:0734
邮政编码:421001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28.91 万(2022年常住人口)
火车站:衡阳西站
车牌代码:湘D
地区生产总值:308.68 亿元(2023年)
唐、虞、夏,今衡阳市郊区地域属荆州。
商,属荆楚。
周,属荆州。战国中期,属楚黔中地。
秦,属长沙郡。
西汉,先后属酃县、承阳县、钟武县、蒸阳等县和钟武侯国、承阳侯国。东汉建安初,析酃县、承阳(今衡阳县蒸水北岸地)之部分地置临蒸县,今衡郊大部分地域属郡县、承阳,蒸水以北属临蒸县。
三国,始属蜀。刘禅景耀元年,吴孙亮太平三年(258),改长沙郡为湘东郡、衡阳郡,以湘江为界,东郊属吴湘东郡酃县,西郊属蜀衡阳郡临丞县。后全属吴。
晋太元二十年(395),酃县并入临丞县,今衡郊地域属之。
南朝宋元嘉元年(424),改临丞县为临丞伯国,今衡郊属临丞伯国。陈太建元年(569),分临丞县东乡置新城县,今衡郊地域分属临丞、新城县。
隋开皇九年(589),并临丞、新城、重安三县置衡阳县,属衡阳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临蒸(临丞更名)、新城县,今衡郊属临蒸、新城。七年,省新城入临蒸,今衡郊属临蒸。
蒸湘区(图片来源蒸湘新闻网)
宋代,属荆湖南路衡阳郡衡阳县。
元至元二年(1336),分衡阳县东南乡置新城县,分属衡阳、新城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并新城入衡阳县,属衡阳县。
清乾隆二十年(1755),属衡阳县。二十一年分衡阳县东南乡置清泉县,以蒸水为界,今衡郊北属衡阳县,南属清泉县。
民国元年(1912),并衡阳、清泉二县为衡州府,境域属衡州府。3年,属衡阳道衡阳县。11年废道制,属衡阳县。27年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衡阳县。31年析衡阳县城区和环城地域置衡阳市,属衡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衡阳市。
1959年3月,衡南县划入衡阳市,属衡南县。
1961年9月,衡南县仍属衡阳专员公署,衡郊复属衡阳市。
1980年8月,衡阳市撤销市革命委员会农村办公室,设立衡阳市郊区。
2001年4月,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成立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
区划沿革
蒸湘区标准地图
2001年5月,原郊区的和平乡、酃湖乡、东阳渡乡、茶山坳镇、金甲岭农场、酃湖渔场、白渔谭园艺场和松林茶场划给珠晖区;原郊区的湘江乡(除杨柳村)、岳屏乡(除北塘村、联合村),岳屏村的打线坪、厉家村、雪公圹、单家冲4个村民小组和湘江农场划给雁峰区;原郊区的松木乡、黄沙湾街道及西湖乡的五一、建设、江霞、友爱4个村划给石鼓区;原郊区西湖乡的新桥、农场、金星、柘里4个村划给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蒸湘区保留原郊区西湖乡的立新、大立、长湖、松亭4个村,原湘江乡的杨柳村,原岳屏乡的北塘村、联合村和岳屏村的胡家冲、麻家塘、观音塘、两路口、杏花村5个村民小组,共计7个半村。将原城北区(今石鼓区)蒸湘街道(含17个居委会),原城南区(今雁峰区)西站街道的风口、西站、幸福路、洪家湾、张飞岭、南三角线、大栗新村7个居委会,衡阳县的老呆鹰岭镇(含11个村2个居委会)及板市乡的土桥村、堰头村,衡南县原三塘镇东阳乡(除公益村、东风村外的12个村)和文昌乡的联胜村划入蒸湘区。
2012年,设置蒸湘、红湘、华兴(2002年5月划归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联合4个街道,呆鹰岭1个镇,长湖、雨母山2个乡。
2015年,撤销雨母山乡,设立雨母山镇。11月,长湖乡、蒸湘街道合并,设立蒸湘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蒸湘区下辖3个街道、2个镇:蒸湘街道、红湘街道、联合街道、呆鹰岭镇、雨母山镇。
位置境域
蒸湘区,位于衡阳盆地中央,衡阳市城区西部。介于北纬26°48′27″~26°57′39″,东经112°28'20″~112°36'00″z之间。东起蒸湘南北路,与雁峰区、石鼓区接壤,南邻雁峰区,西界衡阳县、衡南县,北临蒸水与石鼓区隔河相望。东西最大直线距离9.4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7.084公里,总面积101平方公里。
蒸湘区人民政府
地质
蒸湘区,位于南华准地台湘中南部支盖层褶皱带中部,处于南岭上升和洞庭湖下陷的过渡地带一新华夏
系第二复式沉降地带。属于燕山期以来的旋回盆地一衡阳盆地的中间部位。全区地层以白垩系一第四系最为发育,其地层层次较多,但分布广泛、杂乱,第三系主要在七里山延伸来的雨母山一带中低山丘区域偶有出露。
地形地貌
蒸湘区处于中南地区凹形面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的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
水文
蒸水河属于湘江一级支流,贯穿蒸湘区全境,在城区石鼓公园处汇入湘江,流程全长194公里。
气候
蒸湘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温多变、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夏暑期长、冬寒期短的特点。气候资源表现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冷热变化大;降水充沛,分配不匀,干湿季明显;光能充足,太阳辐射强,光能潜力大。
土壤
蒸湘区,境内土接成土母质,主要分为紫色砂页若母质、近代河流冲积母质、石灰岩母质、红土红原母质。土壤的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红接和潮土。
植被
由于人类长期经济活动及其他原因,境内原生植物存在甚微,逐步演变成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山地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经济林、灌丛和草丛。田土植被主要是水稻、豆类、油菜、棉花、瓜类、蔬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水生植被主要有塘(河)稿、蒿笋、水浮莲、浮萍等。
动物资源
截至2011年10月,蒸湘区雨母山林中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穿山甲、麝、虎蚊蛙、白颈长尾雉、白鹇、猛禽类等10余种。一般野生动物有野鸡、野鸭、野猪、野兔、豪猪、山雀、斑鸠、白鹭、蛇、蛙等30余种,且数量众多。
植物资源
截至2011年10月,蒸湘区雨母山有植物53科246种,有林面积12736亩,以杉树、松树、樟树、木继树、檫树、枫树、竹为主要乔木树种;灌木主要有油茶树、桔树、杜鹃树、金婴子树、梅树等。保存完整的天然森林群落有:帝喾祠周围106亩天然香樟林群落、山西南320亩天然木继木林群落。天然林、人工林,针叶林、阔叶林互相交错。
蒸湘区
2023年,蒸湘区出生人口1198人,人口出生率为5.88‰,比上年下降0.8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49人,死亡率为3.68‰,比上年下降1.5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2.36:100。年末常住总人口28.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95万人,农村人口2.96万人,城镇化率为90%。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蒸湘区主要有瑶族、土家族、苗族、壮族、回族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066人。
综述
2022年,蒸湘区地区生产总值303.85亿元,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11.49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88.89亿元,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2%,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1.6%和48.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2、2.8和2.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04770元。
2022年,蒸湘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1%。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发放惠企惠民补贴960.3万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支出低保金2515万元。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68亿元,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76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4.58亿元,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7%、50.2%和49.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3、1.9和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06849元。
人民生活
2022年,蒸湘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74元,增长5.7%。按居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3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8元,增长6.8%。年末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
2023年,蒸湘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54元,增长4.0%。按居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60元,增长4.0%。年末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蒸湘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下降4.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8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2%。在全部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投资的比重达到95.6%;产业投资占比为37.3%;制造业投资占比为13.3%。
2023年,蒸湘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5.6%。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增长84.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37.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3.6%。在全部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投资的比重达到87.2%;产业投资占比为26.5%;制造业投资占比为11.9%。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其中住宅投资27.13亿元,下降31.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1.9%。
财政
2022年,蒸湘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2亿元,同口径增长9.7%,其中税收收入2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5.6%。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亿元,增长8.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5亿元,增长7.8%。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9.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4%。
2023年,蒸湘区财政总收入22.13亿元,同口径下降13.3%,其中税收收入21.0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5.1%。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亿元,下降15.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8亿元,增长10.6%。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11.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9%。
第一产业
2022年,蒸湘区农林牧渔总产值6.45亿元,增长6.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亿元,增长2.1%。
2022年,蒸湘区粮食种植面积1.17千公顷,增长3.7%。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15千公顷,增长3.2%;油料种植面积0.37千公顷,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1.44千公顷,增长5.3%。
2022年,蒸湘区粮食总产量6900吨,增长2.5%。其中稻谷产量6703吨,增长2.1%;油料总产量592吨,增长1.2%;蔬菜总产量43002吨,增长5.7%。
2022年,蒸湘区出栏肉猪2.35万头,增长2.3%;生猪存栏2.10万头,增长7.7%;出栏羊0.13万只,增长1.2%;出笼家禽38万羽,增长5.8%;水产品产量2667吨,增长2.4%。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吨 | 6900 | 2.5 |
其中:稻谷 | 吨 | 6703 | 2.1 |
油料 | 吨 | 592 | 1.2 |
蔬菜 | 吨 | 43002 | 5.7 |
肉猪出栏量 | 万头 | 2.35 | 2.3 |
生猪存栏量 | 万头 | 2.10 | 7.7 |
羊出栏量 | 万只 | 0.13 | 1.2 |
家禽出笼量 | 万羽 | 38 | 5.8 |
水产品产量 | 吨 | 2667 | 2.4 |
参考资料 |
| - | - |
2023年,蒸湘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5亿元,下降3.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2.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千公顷,下降0.8%。其中稻谷种植面积0.93千公顷,下降1.5%;油料种植面积0.35千公顷,增长0.4%;蔬菜种植面积0.91千公顷,增长1.4%。
2023年,蒸湘区粮食总产量6400吨,下降1.6%。其中稻谷产量6120.80吨,下降2.0%;油料总产量599吨,增长0.3%;蔬菜总产量32035吨,增长0.2%。
2023年,蒸湘区出栏肉猪1.93万头,下降13.8%;生猪存栏1.29万头,下降19.9%;出栏羊0.46万只,下降13.2%;出笼家禽60.05万羽,增长2.0%;水产品产量4578吨,增长4.5%。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蒸湘区工业增加值84.87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按行业类型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14亿元,增长1.0%;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9.01亿元,增长1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5.72亿元,增长0.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31亿元,增长92.8%。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 0.24亿元,下降4.0%;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14亿元,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7.72亿元,增长102.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0.05亿元,增长171.4%;医药制品业实现利润0.04亿元,增长300%。按注册类型分,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8.05亿元,增长9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24亿元,下降4.0%;集体企业实现利润0.01亿元,增长150%;国有企业实现利润0.02亿元。
2023年,蒸湘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4.77亿元,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按行业类型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13亿元,增长0.2%;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9.43亿元,增长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5.21亿元,增长0.2%。
2023年,蒸湘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国网衡阳供电分公司)实现利润总额9.08亿元,增长10.2%。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8.58亿元,增长11.3%;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21亿元,下降12.5%;金属制品业实现利润0.19亿元,增长58.3%;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09亿元,下降35.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0.05亿元,增长25.0%。按注册类型分,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8.87亿元,增长1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21亿元,下降12.7%。
建筑业
2022年,蒸湘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64亿元,增长2.0%。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6家,实现总产值70.42亿元,增长5.6%。
2023年,蒸湘区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下降1.3%。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0家,实现总产值75.55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蒸湘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09亿元,增长2.7%。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9.28亿元,增长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81亿元,增长1.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3.34亿元,增长2.7%;零售业零售额168.85亿元,增长3.1%;住宿业营业额5.16亿元,下降0.2%;餐饮业营业额27.75亿元,增长0.9%。
2023年,蒸湘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68亿元,增长0.3%。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1.96亿元,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72亿元,下降8.1%。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1.86亿元,下降11.0%;零售业零售额170.39亿元,增长0.9%;住宿业营业额5.35亿元,增长3.6%;餐饮业营业额28.08亿元,增长1.2%。
对外贸易
2022年,蒸湘区引进内资项目6个,实际到位内资57亿元。
2023年,蒸湘区实际到位内资64.3亿元,增长11.3%。进出口总额34.72亿元,增长30.8%。其中,出口29.38亿元,增长44.5%;进口5.34亿元,下降14%。
城市新干线
教育事业
蒸湘区驻有:南华大学 、长沙医学院(衡阳校区)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
小区新貌(图片来源于蒸湘新闻网)
2022年,蒸湘区拥有普通初中6所,小学32所,幼儿园76所。其中雅宸学校和仁大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年,蒸湘区拥有普通初中6所,小学31所,幼儿园71所。其中雅宸学校和仁大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衡阳市蒸湘区图书馆。 国家三级文化馆:衡阳市蒸湘区文化馆。
2022年,蒸湘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9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镇街文化站6个。
2023年,蒸湘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9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镇街文化站6个。
体育事业
2022年,蒸湘区拥有体育场馆191个,其中体育馆(包括运动场) 141个,游泳池15个,各种训练房35个。
2023年,蒸湘区拥有体育场馆193个,其中体育馆(包括运动场)141个,游泳池15个,各种训练房37个。
医疗卫生
2022年,蒸湘区拥有卫生机构218个,床位4653张,从业人员5568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6人,执业护士3616人。
2023年,蒸湘区拥有卫生机构229个,床位4653张,从业人员56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4人,执业护士3481人。
安全生产
2023年,蒸湘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起,比上年上升50%;死亡9人,比上年上升50%。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位于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桥管理处第七组。景区内主要建筑“陆家新屋于光绪七年建造,已有125年历史。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古建筑群,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640平方米,房屋为砖木结构,祖屋石木构件及山墙墀头、檐下、窗额等分别施雕刻、彩绘、堆塑,内容有“丹凤朝阳”、“玉兔望月”、“福禄寿喜”、“博古八宝”及珍禽瑞兽、人物花卉、如意云纹等祥瑞图案。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木雕、彩绘、堆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有的堪称艺术精品,是观赏、研究晚清民居建筑及其相关问题重要的实物资料。
陆家新屋被湖南省批复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立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衡阳保卫战纪念馆新增为南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
雨母山
原名永华山、云雾山,因地形影响,易起云成雾,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清雍正年间,执政衡州的朱道台因久旱不雨,百姓遭灾,便慕名来雨母山赤松子坛祈雨。主要景点有仙人洞、木鱼岭、黑龙潭、井吉泉、大肚岭、狐仙洞、竹鸡坡、美女峰、寨王岭、玉龙皂、飞来石、雁雨寺、船塘湾、帝喾祠、石狮子垅、赤松子坛。
帝喾祠
帝喾祠
帝喾祠为国内唯一的一处祭祀帝喾之处,(据传:帝喾为三皇五帝之一,三皇一帝炎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帝)帝喾祠始建于大舜之时,历经兴衰,有史记载的比较大的重新修葺的活动有两次,一是明工部侍郎王诏的祈祠修葺,二是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重建毁于1944年抗日战争的帝喾祠。
寨王岭
寨王岭是雨母山南面一个孤央,三面临水,北面连接雨母山。传说隋唐时期,从这里起到四处蛾眉山止,共有四十八个绿林营寨,此为第一寨。又传几百年前,附近竹雅桥出了个叫华余琪的人,依仗自然财势,招兵买马,起兵反朝,在雨母山安营扎寨,后来在攻打衡阳的战斗中失败身死,其坐骑白马不知去向。因为有绿林豪杰在雨母山出没,因而,雨母山范围有败阵地、落马桥等地名,有“白马夜巡雨母山”的民间传说。
寨王玲孤峰伸向红旗水库,山势奇特,东面有船塘湾、唐公土皂,西边有九龙冲,南面是红旗湖水库,是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之处。
康利华,女,1924年生,云南富民人。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野战医院护士。参加第2次入缅甸作战。1949年10月后,康利华与丈夫廖魁元都在衡阳市第一医院工作。卒于2006年1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