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 编辑

中国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

彭玉麟彭玉麟

彭玉麟(1817年1月30日-1890年4月24日),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徽安庆)。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彭玉麟曾于道光末年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庆,改授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三年(1864年),督水师攻克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中法战争时往广东督办军务,率部进驻虎门,上疏力阻和议。晚年累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光绪十四年(1888年),扶病再阅长江水师,以衰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1890年),彭玉麟病逝于衡州,享年七十五岁。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彭玉麟为人清廉刚直,不治私产、不御姬妾,以“不要命,不要钱,不要官”著名,一生六辞崇职,自称“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他于军事之暇,作画吟诗,尤以画梅闻名。所绘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被曾国藩称为“兵家梅花”。其“诗书皆超俗”,诗文作品由友人俞樾整理,分为《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诗集》。今人辑为《彭玉麟集》。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彭玉麟

别名:雪帅、彭雪琴

字:雪琴

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

谥号:刚直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安徽布政使司安庆府怀宁县三桥镇

出生日期:1817年1月30日

逝世日期:1890年4月24日

主要成就:创建湘军水师,为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为清廷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建立功勋

主要作品:《墨梅图》、《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诗集》

最高官职: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赠)

爵位:一等轻车都尉

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

人物生平

编辑

坎坷早年

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1817年1月30日)夜 ,彭玉麟生于安徽布政使司安庆府(今安徽安庆)怀宁县三桥镇(也有说法认为是在梁园巡检司署 ,但被考证为误记 ),其父彭鸣九时任怀宁三桥镇巡检。他的籍贯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查江(湖南省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 先祖为江西太和县人,明洪熙年间因彭显明仕于衡州,故举家迁居于此。

道光十年(1830年),彭玉麟在家读书。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六岁的彭玉麟随父母回籍,为祖母胡氏奔丧。同年,他就学于衡州府城的石鼓书院。因彭鸣九久未归乡,其田产已被亲党霸占,彭鸣九气愤不已,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病发逝世。这时年仅十八岁的彭玉麟为免继续遭乡人欺凌,只得听从母亲王氏的建议,避居石鼓书院,后游学四方。当时,他的生活颇为艰难,一度投衡州协标营充任司书,每月支饷,以此养家。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衡州知府高人鉴偶于客坐见到彭玉麟的文章,极为称赏,招其入署读书,次年(1843年)得隶诸生籍,并在不久后受到学使陈坛赏识,补附学生员,入衡州协标。

诸生从戎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湖南爆发新宁李沅发起义,影响湖南、广西各地。次年(1850年)二月,三十五岁的彭玉麟从衡州协标兵随往镇压,渡湖南靖州神滩、过黄罴岭,路至藕团、贵州黎平牙屯堡,又于下温击败起义军,四月至金峰岭,生擒李沅发。彭玉麟虽是文官,却在此战中崭露头角,受到协将的重视。战后,彭玉麟被拔补为“临武营外委”,赏戴蓝翎。但他辞拒封赏,选择去耒阳朋友经营的当铺,做了管账先生。

咸丰二年(1852年)春,彭玉麟补博士弟子员,又替人管理质库,居耒阳南关外。同年,在太平军攻打长沙,逼近耒阳时,他变卖所有钱财,资助县令招募丁勇抵御。太平军得知此县有所防备,于是放弃进攻。事后,彭玉麟不求叙功,只请偿还所借钱财,因此声名远扬。 七月,彭玉麟辞归衡阳。八月,母亲王氏去世。当年,湘军首领曾国藩听闻彭玉麟之名,力邀他加入湘军。彭玉麟同意,在衡州与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

湘水扬波

彭玉麟 彭玉麟

咸丰四年(1854年)初,湘军衡州船厂毕工。是时,湘军水师初具规模,有湘勇五千人,被编为十营,其中在湘潭的有四营,以褚汝航、夏銮等为营官;在衡州的有六营,以彭玉麟、杨岳斌等为营官。当时其余九营多为武员,奏事都要倚仗彭玉麟,于是彭玉麟成为了实际上的水师领导者,“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不久后,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督湘军水师、陆师共计一万七千余人,自衡州启程,开始北伐。不久后,太平军石祥祯部击败曾国藩湘军,再占岳州,湘军水师往长沙撤退。与此同时,太平军林绍璋部攻占了湘潭,长沙也被围困,湘军大本营被威胁。曾国藩召集诸营官议战守,推彭玉麟决策。彭玉麟支持左宗棠的观点,力主以主力攻打湘潭。按照彭玉麟的规划,曾国藩派褚汝航领湘军水师五营驰赴湘潭,助塔齐布所率陆师攻打西征军。但他违背彭玉麟事先的规划,自督战船四十艘、陆勇八百,合乡团进攻靖港太平军,水陆俱败。曾国藩羞愤投水自杀,左右援救以出。不过就在靖港兵败的同日,彭玉麟分领的一营水师进至近湘潭十里,侦知塔齐布陆师已大胜,于是相约水陆循城进攻,尽焚太平军辎重。城中守军仓卒无计而弃城逃跑。湘军一举收复湘潭,不仅解了长沙之围,且使曾国藩重新拾回东征的信心。这是湘军出师以来的首次告捷,使交战双方的攻守态势从此开始改变,在十年后的《李秀成自述》中被李秀成指斥为“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是天朝十误之一。这是彭玉麟的军事才能、胆识谋略的初露锋芒,他被朝廷叙功任为知县。

六月,彭玉麟等率水师再攻岳州,太平军据守南津抵御。彭玉麟与杨岳斌分别埋伏在君山、雷公湖,派小舟引诱太平军船队出战,然后伏兵四起,击毁太平军船只一百余艘,并多次击退其反攻。之后,湘军水师对擂鼓台发起进攻,彭玉麟与杨岳斌各自乘着舢板冲入数量上远超于己的太平军船队,烧其坐船,迫使太平军救援坐船,被湘军击败。此役中,彭玉麟手指受伤,流出的血染红了襟袖,军中都认可他与杨岳斌的勇敢谋略。随后,总兵陈辉龙等率广东水师等新军抵达,军容强盛,彭玉麟“偕诸营从观战”。太平军韦俊等部反攻岳州,陈辉龙、褚汝航、夏銮等率湘军水师下驶抵御,轻敌中伏。陈辉龙、褚汝航、夏銮先后受伤落水身亡。彭玉麟、杨岳斌驾驶舢板前往援救,奋力作战,也兵败退走。自此之后,湘军水战全靠彭玉麟、杨岳斌。

血战湖北

咸丰四年(1854年),湘军陆军多次获胜,水师于是随同进发。八月,湘军进屯沌口,准备攻取武昌。彭玉麟与各军会同商议,决定先渡江攻克武昌城外的太平军据点。沿江太平军自塘角分布至青山,在岸边发砲轰击湘军水师,但湘军水师稳步推进,保持了秩序。沿岸太平军见状,纷纷东退。武昌、汉阳同日被湘军攻取。战后,彭玉麟论功被升授同知。

在太平军放弃武昌、汉阳动撤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命燕王秦日纲在湖北田家镇严密布防,依据有利地形,“连舟断江”,设置铁索相连,以竹木大筏放置大炮,列在船队之后,再后布设辎重。田家镇太平军的这一阵势,“望之如大城”。十月十二日,彭玉麟、杨岳斌在距敌营田家镇仅九里的峰觜,与塔齐布、罗泽南共商水陆合攻田家镇破江防铁索之策,当晚即召集水师各营宣布明日开战,分战船为四队:第一队专管斩断太平军战船铁索;第二队专攻打太平军炮船,掩护第一队斩关断索;第三队待铁索打开后立即冲关,直通下游,火烧太平军战船;第四营坚守老营,防守太平军乘虚回攻上游。开战后,湘军水师孙昌凯等驾驶快船直达横江铁链前,椎断铁钩,抽去承链之船,烧起火炉,将铁链烧红后,即用大斧斫断。彭玉麟率舢板船猛攻太平军炮船,掩护孙昌凯等人的行动。铁链既断,杨岳斌率舢板小船顺流直下,直达武穴,然后纵火而上,恰东南风大作,太平军船无法下驶,“烧毁贼舟四千馀艘,夺获五百馀艘”。为防止军士“贪虏获”而军心涣散,彭玉麟纵火焚毁夺取的太平军船只船。次日,太平军自焚营垒,弃田家镇,东退黄梅。湘军趁胜追击,彭玉麟部进至九江府江面。田家镇在武昌与黄石下游的长江北岸,是安徽的门户;隔江而立的半壁山临江耸立,悬崖陡峭,是太平军扎大营拱卫九江的天险要寨。故“田镇已破,湘军水师名天下”。 战后,清廷赏彭玉麟巴图鲁名号,“以知府记名”,并“采其战法”,颁下江南北诸水军仿效。

田家镇战后,为防止湘军继续东进,太平军加强了石钟山、湖口和九江的防守。咸丰五年(1855年)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增援,坐镇湖口,罗大纲部扼守对岸的梅家洲,林启容据守九江,互为犄角。曾国藩亲率一万五千余湘军围攻九江,死伤颇多,仍未能破城;彭玉麟率水师参与围攻,虽一度在小池口、湖口获胜,但随后便被太平军夜袭大营,损失了曾国藩驻扎的帅船。九江不下,曾国藩借水师优势转而攻扑梅家洲和湖口。彭玉麟部营官萧捷三率一百二十多条触板从长江冲入鄱阳湖,企图歼灭太平军水营,结果被太平军封锁入江通道,断了后路。行动灵活的轻舟被困在湖内,与外江水师隔绝;而外江巨舟由于失去舢板掩护, “如鸟去翼,如虫去足”,多次被太平军夜袭,焚毁大半,曾国藩只得下令退师。彭玉麟救援不及,随外江水师残部返回武汉。自此,湘军水师分为内湖和外江两部分。

之后,曾国藩命彭玉麟率尚存较好的七十余艘战船,以援鄂为名,驶赴沔阳州新堤修理。就在此时,武昌、汉阳再度被太平军攻陷,彭玉麟则招募士卒、打造船只,使外江水师恢复到三千人的规模,由他和杨岳斌分别统领。在恢复一定的力量后,彭玉麟应湖北巡抚胡林翼之邀,水陆齐进,进攻汉口。彭玉麟自金口进军,在鲇鱼套破太平军,并解救了被太平军打败的北岸陆军,趁势攻塘角,焚毁太平军船只二百余艘。他因功被授为浙江金华知府。

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彭玉麟自沌口出发,攻克蔡店及其南北两岸的石城。随后,他在围观五显庙不下的情况下,决心先搁置该处,深入虎穴,从太平军船队后发起攻击,疾驰至襄河口,夜袭汉阳,擒获太平军将领酋萧朝富、会元。在攻取汉阳后,他转而攻陷五显庙,摧毁晴川阁木城,并在叶家洲焚毁太平军船只二百余艘。

故宫博物院藏彭玉麟像,清人绘 故宫博物院藏彭玉麟像,清人绘

当初,湘军水师由沙口还屯沌口途中遭遇太平军炮击。彭玉麟所乘战船桅杆折断,难以前进,形势危急。此时,杨岳斌乘战船经过,彭玉麟急忙呼救,杨岳斌假装没听见,迅速离开。恰好彭玉麟部将成发翔驾驶舢板路过,彭玉麟跳进舢板,才逃过一劫。战后,胡林翼上疏称赞彭玉麟“忠勇冠军”,胆识沉毅,清廷下诏嘉奖,“以道员记名”。

此时,塔齐布去世,萧捷三中炮阵亡,内湖水师群龙无首,于是曾国籓札调彭玉麟前来江西统领内湖水师。彭玉麟之前告假回到长沙,曾国藩屡次催促他来江西统领内湖水师。但这时袁州、瑞州都被太平军攻陷,自湖南往江西的道路阻塞,彭玉麟只得伪装成游学乞食者,敝衣徒步七百里,躲过沿途太平军重重关卡的盘查,只身赶到南昌的曾国藩大营。湘军水师被隔为两支之后,水师力量大减。彭玉麟接管内湖水师后,大加整顿,使内湖水师扩充到了“十营,船六百艘”的规模。

咸丰六年(1856年),彭玉麟被擢升为广东惠潮嘉道。他在樟树镇、临江吴城、涂家埠等地多次击败太平军,收复了南康。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回乡处理父丧,彭玉麟与杨岳斌共同代领曾国藩所部湘军。九月初,湖军与太平军之间的胶着状况出现新的变化,鄂东拉锯战结束,江西援军毕集,湖北湘军在攻占池口后全师东下,第二次湖口战役开始。彭玉麟约同杨岳斌夹击湖口,但内湖军水师被太平军阻遏石钟山、梅家洲外。在这种情况下,彭玉麟率内湖水师分三队,依次冲突出湖,杨岳斌率湘军外江水师至湖口,发炮声援。湘军内湖水师和外江水师,时隔两年半后,重新会合,将士“欢声雷动”。湘军趁势攻克湖口及对岸梅家洲。彭玉麟因功加按察使衔。

咸丰八年(1858年),彭玉麟、杨岳斌率湘军水师接连拔除枞阳、大通、铜陵、峡口的太平军据点,配合李续宾部湘军陆师攻克九江府城。因克复九江之功,清廷赏加彭玉麟布政使衔。

连战克捷

咸丰十年(1860年),彭玉麟拔营与杨岳斌合兵一处,并分兵援救被太平军攻击的彭泽、湖口,攻克都昌。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初,彭玉麟抵达下巴河,调度水师,成功阻止太平天国陈玉成部渡江南下。一个多月后,清廷以彭玉麟补授广东按察使。其后,彭玉麟、李续宜率部水陆齐进,攻克湖北孝感、天门、应城、黄州、德安等地。清廷擢升他为安徽巡抚,命其帮办钦差大臣袁甲三军务,“颍、寿各军悉归调遣”。但彭玉麟认为已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朝廷勿弃长用短,于是一连三次辞谢。朝廷嘉奖他的诚恳,于是改任他为水师提督。

彭玉麟小像,取自吴友如绘《满清将臣图》 彭玉麟小像,取自吴友如绘《满清将臣图》

同治元年(1862年),彭玉麟被授为兵部右侍郎,奉诏节制镇将。他担心自己跃居杨岳斌之上,会使他有不满情绪,于是苦心调和,最终使二人相安无事。同时他还兼管新设立的太湖水师。同年,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曾国荃部陆师进攻江宁府(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湘军先克安徽太平府,随后水陆齐进,一路“克铜城闸,复巢县、含山、和州,袭破雍家镇、裕溪口,夺东西梁山,进攻采石”,又攻克长江天险金柱关。每次诸将冲锋时,彭玉麟都乘坐小船督战,命人举红旗作为标识,使将士不敢懈怠。有时,他也潜入陆军查看作战情况,往来飘忽不定,但凡他途经之地,军民都不敢违法作乱。 之后,彭玉麟督部将王明山等会同曾国荃部攻陷江宁头关。曾国荃驻师城南雨花台,彭玉麟率湘军水师,进抵江宁护城河口。太平军自东坝拖出战船数百艘,布满固城、南漪两湖,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小划入湖作战。

同治二年(1863年),彭玉麟、杨岳斌率领湘军水师,进袭江浦。驻守江浦的太平军撤退。彭玉麟等分兵猛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攻克天险九洑洲。从此以后,湘军水师往来江宁上下,再无阻碍。随后,他又率军回解青阳之围,与鲍超部水陆齐进,攻陷高淳、东坝、溧水等地。至此,天京的所有物资补给线全部被切断。清廷根据彭玉麟他立下的前后战功,赐他黄马褂。不久后,杨岳斌赶赴江西督师,彭玉麟得以独自统领湘军水师。

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廷论功行赏,因彭玉麟创立湘军水师之功,赏加其太子少保衔,赐封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筹防江海

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帝命彭玉麟署任漕运总督,他再度疏辞,理由是自己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见识迂愚,不会与各方圆通相处。同治帝鉴于其言辞诚恳,只得作罢,但让他与曾国藩等商议湘军水师善后事宜。

同治七年(1868年),彭玉麟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次年(1869年)春疏请终制回籍,得到允准,由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掌管长江水师事 。

彭玉麟回乡后,长江水师逐渐不守规制,崇尚奢靡,篙工、舵工竟不能驾船,以至于有人建议废除长江水师。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逝世,同治帝起复彭玉麟巡阅、整顿长江水师。他上奏清廷,详酌长江水师事宜,认为将才宜慎选、积习宜力除、军政宜实讲、体制宜复旧。并认为长江水师不宜兼习弓箭。此外,他弹劾不称职的将官一百余人,还为黄翼升申请开缺回籍养病,推举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接替其任职 。经他整顿后,“长江水师又大振”。年底,彭玉麟入京觐见,在养心殿东暖阁接受同治帝及两宫太后的召对。慈禧太后问及长江水师利弊、筹防江海等事宜,彭玉麟一一作答。随后署任兵部右侍郎,获赐“紫禁城骑马”的荣誉。适逢同治帝大婚,他充任宫门弹压大臣。随后彭玉麟辞去朝中职务,仍回巡长江。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6日,彭玉麟行抵瓜洲江岸,与新任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面晤,将长江水师应办事宜商酌周妥,交代布置一切。11月5日,彭玉麟巡阅长江完毕,回到衡州原籍。

光绪元年(1875年),彭玉麟上奏清廷,认为欲图自强,需从清吏治、严军政、端士习、苏民困四个方面着手。

光绪二年(1876年),彭玉麟由衡州出发,巡阅长江。

光绪七年(1881年),彭玉麟被署任为两江总督,他接旨后即上疏请辞,隔日后又再次上辞疏 。清廷无奈,于是让大学士左宗棠接替,但仍留彭玉麟督江防、海防。有朝臣建议长江提督应该驻于吴淞口外,彭玉麟上疏提议:“江南提督的职责在海防,请多添置兵轮(军舰),使其独立一军于海上。长江提督职责在江防,请仍由臣督同巡阅,改驻吴淞,会同操练兵轮,以通江、海。”

光绪八年(1882年),彭玉麟在京察考核中得一等,次年(1883年)被擢升为兵部尚书,他仍推辞。 在之后的京察中,彭玉麟仍列一等,是罕见的“以既开缺之侍郎、未任事之尚书而三载考绩与焉”的官员。

复起抗法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奉旨赴广东会同筹办防务。他招募四千人随行,驻军大黄駪。派部将王之春、黄得胜防守琼州、钦州、灵山,娄云庆、王永章等驻守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同时增加士卒、设置堡垒,整编沙洲人家和渔舟,分派其把守内海港口。不过法军最后没有到来。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军在镇南关、谅山一战获胜。不久后,清廷决定议和,停战撤兵。彭玉麟疏请严备攻守之势,以防后患,并陈述六条关于海防善后的建议。 光绪十二年(1886年),彭玉麟捐俸银一万二千两,建船山书院。

病重离世

《平定粤匪功臣像》中的彭玉麟像及文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平定粤匪功臣像》中的彭玉麟像及文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彭玉麟之前在西湖时,已得偏瘫之症。在广东三年,被瘴疠侵蚀,旧病发作。等到自广东北上时,已经不能饮食、言语,行走都需要四个人搀扶。他屡屡疏请致仕,均被清廷温言挽留。光绪十四年(1888年),彭玉麟扶病巡阅长江水师,这是他最后一次巡阅。当到安庆时,安徽巡抚陈彝见彭玉麟病势沉重,将其病情奏报清廷。清廷这才允许他开缺回籍,仍保留巡阅差使。 此后彭玉麟的病逝日趋沉重。

光绪十六年三月初六日(1890年4月24日) ,彭玉麟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享年七十五岁。据说其临终前身边仅有老兵数人 。四月壬寅日,光绪帝闻其遗疏,下诏褒奖彭玉麟,追赠太子太保衔,照尚书例赐恤,赐谥号“刚直”;又下诏于衡州原籍及其立功省份为他建专祠,将彭玉麟生平的战功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擢升彭玉麟之孙、候选员外郎彭见绅为郎中,彭见绶、彭见粹也得到吏部引见。 十一月,葬于衡阳章木寺附近。

主要影响

编辑

军事

彭玉麟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骁勇善战,善于谋略,应变有方,擅长驾驭部众,在湘军中有很高威望。

咸丰三年(1853年),在曾国藩的授意支持下,彭玉麟购买洋炮,制造大船,训练将士,为创建和领导湘军水师做出了贡献。次年率湘军水师于湘潭败太平军,后随军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后来率湘军水师在湖口被石达开打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军大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接着,率湘军水师攻占湖口、九江、安庆。在攻占天京(今南京)的战役中,亲率水师策应曾国荃陆师沿长江东下,堵截天京护城河口。第二年他攻下江浦、九洑洲、浦口,断绝了天京粮道,是攻陷天京的功臣。

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他一心扑在清军长江水师的建设中,会同曾国藩参与了湘军水师的改制工作,将其改组创建为长江水师,成为清廷经制之师。在长江水师弊端丛生之际,他不顾年老体衰,巡阅长江水师多年,革除长江水师弊端,惩治不法水师官兵,为长江水师的发展延续作出一定贡献,同时受自身学识和湘军身份所限,他固守旧式治军方法和武器装备,又限制阻碍了长江水师向近代化方向的转变。 后来长江水师被李鸿章全盘接收,成为北洋水师最主要力量。彭玉麟也被视为近现代中国海军的创始人

书画

  • 绘画

    彭玉麟多才多艺,诗书画俱佳,他一生画了上万幅梅花图,在每幅梅花图都题上以梅花寄情的咏梅诗。这些号称“梅花百韵”的咏梅诗,寄托了彭玉麟一生对梅姑的思恋、愧恨。他笔下的梅花线条质朴,笔墨苍浑,意随笔至,笔随气行,画成后只见老干虬枝,全树满花,观者只觉得淋漓墨气扑面而来 。后人评价其梅“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曾国藩称之为“兵家梅花” 。

    彭玉麟的《墨梅图》是一幅画梅杰作,入选“衡阳民间国宝”,与郑板桥的墨竹齐名,被称为“清代书画二绝”。该画以水墨绘一老梅蜿蜒横斜,上不见结顶,下不见根底,主干铁骨挺拔,周身苍皮藓苔,枯眼斑斑。虬枝曲折盘环,枝蕊参伍交错,给人以老树繁花、生机勃勃的感觉。画上题诗,让人更能体悟到“儿女心肠,英雄肝胆”的意境。

  • 书法

    彭玉麟的书法超伦拔萃,字体非颜非欧,气格亦豪亦秀,颇为一时士大夫所称道。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评彭玉麟的书法为:“书能观人,信不虚矣。”

    <p>梅花

    梅花

    墨梅图

    1859年作 雪梅通景 (四屏) 立轴 水墨纸本

    1859年作 雪梅通景 (四屏) 立轴 水墨纸本

    1868年作 古梅 立轴 水墨纸本

    1868年作 古梅 立轴 水墨纸本

    1868年作 古梅 立轴 水墨纸本

    1868年作 古梅 立轴 水墨纸本

    芙蓉秋艳图

    芙蓉秋艳图

    彭玉麟《寒梅图》立轴 纸本

    彭玉麟《寒梅图》立轴 纸本

    彭玉麟《红梅通景四屏》设色 纸本

    彭玉麟《红梅通景四屏》设色 纸本

    梅花 立轴 纸本

    梅花 立轴 纸本

    梅花 四屏 水墨纸本

    梅花 四屏 水墨纸本

    墨梅图 立轴 纸本

    墨梅图 立轴 纸本

    玉雪怜渠 立轴 水墨纸本

    玉雪怜渠 立轴 水墨纸本

    岁寒古梅屏 四屏 水墨纸本

    岁寒古梅屏 四屏 水墨纸本

    仕女 四屏 水墨纸本

    仕女 四屏 水墨纸本

    彭玉麟 梅花 镜片

    彭玉麟 梅花 镜片

    彭玉麟《红梅》

    彭玉麟《红梅》

    彭玉麟 书法 立轴

    彭玉麟 书法 立轴

    彭玉麟 行书七言联,锦州市博物馆馆藏

    彭玉麟 行书七言联,锦州市博物馆馆藏

    彭玉麟 行书七言联

    彭玉麟 行书七言联

    彭玉麟 行书 七言联句

    彭玉麟 行书 七言联句

    彭玉麟 行书八言联

    彭玉麟 行书八言联

    彭玉麟 行书 八言联

    彭玉麟 行书 八言联

    彭玉麟 行书 五言联

    彭玉麟 行书 五言联

    彭玉麟 行书 七言联

    彭玉麟 行书 七言联

    (书画图册部分参考资料 )

    文学

    彭玉麟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一生作诗近百首,主要见其好友俞樾整理编成的《彭刚直公诗集》。俞樾曾对彭玉麟的诗文水平曾作出评价:“和章如行云流水,随笔抒写,风韵神味,无一不胜,真天才也!”

    彭玉麟平生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是不断变化的。他早期的文风被王闿运概括为“清雅”二字,如在《游语溪》诗中,他善用“小桥”“苔藓”“细雨”等朴素的自然景物,营造出清新脱俗的环境,展现其对自然的细致体悟,也同时反映出早期的彭玉麟身上就已经具有了淡雅的“寒士”气质。

    不过,彭玉麟自称学诗“五古则规摩《文选》;七古则祖述昌黎(韩愈);五七律喜读杜(甫)作,兼求苏(轼)、黄(庭坚)”。正因对韩愈的推崇,彭玉麟大部分诗歌的风格更偏向壮阔绮丽。他“刚介绝俗,素厌文法”,不讲求古韵,不刻意雕琢,偏好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如在《秋日车中漫兴》诗中,他以“垂杨”“菊花”“秋柳”等平常的景物,与征战后的疲乏形成自然的呼应。作诗之人虽然身心俱累,但又未曾拖沓延缓,短暂的停留之后,又再次踏上征途。大漠美景皆留在身后。即使是在平淡的描述中,也能透露出彭玉麟不畏艰险,心忧天下的豪迈气质。总之,不管是用词的斟酌还是整体风格的打磨,彭玉麟都遵循著“自然”二字,以韩为师,描绘自然绮丽之景,抒发豪放雄浑之情。

    除却文学风格上的绮丽,彭玉麟的诗歌中也含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尤其是《从征草》《巡江草》《北征草》三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彭玉麟出征作战的路线和过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史学

    在史学方面,彭玉麟十分重视书籍编纂工作,亲身参与了《衡阳县图志》《衡阳县志》《希贤录》《国朝柔远记》等书的编撰。

  • 历史评价

    编辑
    曾国藩:

  • 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风。

  • 若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

  • 查彭玉麟带兵十余年,治军极严,士心畏爱,皆由于廉以率下,不名一钱。今因军饷支绌,愿将养廉银两,悉数报捐,由各该省提充军饷,不敢迎邀议叙,实属淡于荣利,公而忘私。

  • 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

    曾国葆:“是二君(指彭玉麟、杨岳斌)者,吾观其部分诸事,皆大将才,非从人俯仰者也。”

    胡林翼:“忠勇冠军,胆识沉毅。”

    左宗棠:

  • 论治军之严肃,彭(玉麟)视杨(岳斌)为优。

  • 出处进退缓急,罔不心安理得,求之古大臣中,尚不多见,何论今人?

  • 见邸钞,(彭玉麟)已劾治多人,严正之概,谋虑之忠,足式百僚,敬慰敬慰!

    李鸿章:

  • 老彭有许多把戏。

  • 不荣官府,不乐室家,百战功高,此身终以江湖老。无忝史书,无惭庙食,千秋名在,余事犹能诗画传。

    李孝笙:“元老壮猷重拥节(指彭玉麟在中法战争中在广东抗法),令人却忆武安君。”

    光绪帝:“前兵部尚书彭玉麟,忠清亮直,卓著勋勤。以诸生从戎,转战东南各省,所向有功。会同原任大学士曾国藩,创立长江水师,筹画精详,规模悉备。历受先朝知遇,由知府荐擢封圻,内陟卿贰。……十馀年来,力疾从公,不辞劳怨。……方冀调理就痊,长资倚畀。兹闻溘逝,悼惜殊深。”

    曾国荃:“下为河岳,上应日星,一旅起衡湘,志量不居三代后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大勋垂宇宙,忠清无愧九重褒。”

    俞樾:

  • 彭刚直公以丰功伟略、亮节清风,由诸生起家而登八座,负海内重望者垂三十年,虽穷海绝徼无不震慑其威名,虽丘里细氓亦知倚之以为重。咸丰、同治以来诸勋臣中,始终餍服人心,无贤不肖交口称之而无毫发遗憾者,公一人而已。

  • 勋业在天下,声名在柱下……。

  • 公性豪迈,善饮;喜讌客,而自奉至薄。不御肥甘,旁无姬侍,惟一、二老兵给事其旁。遇部下旧将,若布衣昆弟;而纪律极严。

  • 人之生直,其为气刚,刚则近仁,直大以方。明明天子,知公特详,锡此二字,纪于太常。公之故旧,私让其旁,情性似笑,功业未彰。凯知功业,非公独长,即在当时,并称彭杨,至于情性,日月争光,睥睨宇宙,笑傲侯王,直如笑箭,刚若剑铓。同时元老,令名孔臧,曾曰文正,左曰文襄,历观史策,后先相望,公曰刚直,自古未尝。皇朝溢法,稽之旧章,曰刚曰直,莫克兼当,惟帝知公,特笔衰扬,传千百世,久而弥芳。朝野共识,妇竖不忘,辟除魑魅,激发忠良,刚直之泽,永永无疆。

  • 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

  • 伟哉,斯真河岳精灵乎,自壮年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师船,青幡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孤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浔,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书生本色,外授疆臣,内授廷臣又辞,强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滢,虎门开绝壁,岩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遗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阔,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王闿运:

  • 诗酒自名家,看勋业烂然,长增画苑梅花色;楼船又横海,叹英雄至矣,忍说江南血战功。

  • 爱起孤幼,有志功名。及履崇高,超然富贵。然其遭际,世所难堪。始则升斗无资,终则雌房慎影。但耻于宅條,一从豪宅。吴音楚服,焖然冰映。其用兵也,众所疑议,飘然赴之;其辞官也,人所趑趄,修然去之。常患咯血,乃维纵酒。孤行畸意,寓之诗画。客或过其扁舟,窥其虚榻,萧寥独旦,终身羁旅而已。不知者羡其厚福,其知者伤其薄命,由君子观之,可谓独立不惧者也。

    郭嵩焘:“收吴楚六千里,肃清江路之功,水师创立书生手;开国家三百年,驰骋名扬之局,亮节能邀圣主知。”

    陈士杰:“同侪只几辈仅存,那堪雾暗星沉,南岳又惊奇士殒;隔岁向三潭小住,际此风和日丽,西湖应盼主人回。”

    张之洞:

  • 加官不拜,久骑湖上之驴;奉诏即行,誓翦海中之鳄。

  • 五年前瘴海同袍,艰危竟奠重溟浪;二千里长江如镜,扫荡难忘百战人。

  • 神州贯长江,其南际涨海。江海幸息浪,砥柱今安在。持危望同心,事棘公不待。回忆越祲昏,炎方门户殆。天降江神尊,气吞海若倍。军离终成睦,民恐顿忘馁。雪涛拥虎门,两角高崔嵬。孤军壁其外,免胄不披铠。共苦感士卒,任难服僚寀。我亦受危任,同臭若兰茝。论奏出腐儒,谬谓谋可采。王师入龙编,虏肉不足醢。捣虚势已成,行成逞欺绐。返旆三军呿,撞斗老夫唉。天鉴刚且直,戆言宥不罪。两年栖庵闾,择地斥爽垲。雾潦看坠鸢,浸淫中肩腿。烂烂紫石棱,疏髯苍绕颏。扶掖始下床,英姿终不改。九州服威风,所至绝奸贿。灿烂妇孺口,张惶及琐嵬。画梅遍人间,自吐冰霜蕾。北归未过衡,一面至今悔。急难不尸位,此意空千载。袍泽入魂梦,孤愤结磊磈。鲸牙日锋厉,箕尾失光彩。群嵩岂任柱,雨泣问真宰。

    李篁仙:“长江数千里之间,论荆楚将才,惨淡功名全在水;危崖百十寻以上,对梅花片石,轮囷肝胆尚思。”

    周崇傅:“曾侯之正,左傅之刚,惟公鼎足其间,中兴大业三人杰;宏景无才,长无识,折我私心所仰,南岳诸峰一老臣。”

    李瀚章:“得祖豫州(祖逖)之直,得刘并州(刘琨)之刚,每思击楫中流,慨旧雨凋零,江左功名成一恸;于曾文正则师,于左文襄则友,总是昔时同泽,望衡云黯谈,中兴人物并千秋。”

    沈秉成:“天上将军,比伏波战舰,下濑戈船,晚年缓带轻裘,犹为九边镇群牧;山中宰相,想衡岳瞻云,圣湖泛月,此后啼猿唳鹤,空传十赉在人间。”

    许振祎:

  • 五年前、漳海同袍,艰危竟奠重溟浪;二千里、长江如镜,扫荡难忘百战人。

  • 江湖遥领老尚书,为从古、上将元勋,别开生面;天壤如公真国士,赞中丞、平夷荡寇,特立长城。

    唐树森:

  • 帝命重巡江,五千里浪静波平,更播威名到南海;臣心如止水,十二桥月明风谈,长留灏气在西湖。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匹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 伟哉!斯真河岳英灵乎。以诸生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师船,青幡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姑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浔,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强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澨,虎门开绝壁,岩崖突兀,力拒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故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壮,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许振祎:“江湖遥领老尚书,洒泪飞腾为从古,上将元勋,别开生面。天壤如公真国士,忠清刚毅赞中兴,平夷荡寇,特立长城。”

    陈彝:“何以吊孤忠,有正气一歌、出师二表。斯人竟千古,剩西湖水碧、南岳峰青。”

    陈宝箴:“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公生平得力语,万古气节功名,都从此出;癖于诗,癖于画,癖于游,他日苍茫堕泪处,绝好湖山亭榭,更待谁来。”

    黄体芳:“于要官、要钱、要命中,斩断葛藤,千年试问几人比;从文正(曾国藩)、文襄(左宗棠)、文忠(胡林翼)后,开先壁垒,三老相逢一笑云。”

    王之春:“洁清方文靖,劳瘁似武乡,高尚绍邺侯,丰裁超忠介,使车持节,犹是布衣。当年爵禄频辞,岂忘天下乐忧、民间疾苦。荩臣捐性命,自甘剑浙矛炊,迨至国狗全歼,狂鲸永息,东南奠定,中外安攘,置酒方歌风,何遽大地陨星,又弱一个;伟业著鄱湖,芳踪留浙水,勋名垂粤峤,遗爱遍长江,兵法传薪,实难负担。畴昔戎机参赞,曾以干城属寄、国士相期。知己感生成,愿倚泰山北斗,谁料灾缠二竖,梦兆两楹,甲马辰飞,酉鸡夜变,无缘再立雪,愧未于场筑室,独居三年。”

    吴熙:“先声震朔漠炎荒,疆寄虽辞,边防终赖,谁敢当江海楼船,持节任优游,于今古名臣列传中,创格独新,要不外退省为怀,战战兢兢无坠志;余力辟东洲讲舍,十年树木,万卷藏书,已非复关山戎马,骑箕犹眷恋,原二三豪杰为时出,通经致用,以仰答爱才如命,勤勤恳恳之深心。”

    高鹏年:“南岳西泠,大地茅庐两个;吴头楚尾,中流砥柱一人。”

    徐琪:

  • 半生血战,助恢廓中原,至今江表威名,妇孺皆呼老宫保;九陛恩纶,识忠清盛德,他日专祠遗像,须眉犹是旧诗人。

  • 酌水励清操,殷勤千里廉泉,犹助春波润蓬液。故乡留胜迹,惆怅三潭夜月,更无仙梦到梅花。

    奎斌:“能让高位,闻危事则不辞,完一世功名,是谓真廉兼大勇;最爱苍生,遇奸人则必剪,问后身因果,若非菩萨便金刚。”

    苏元春:“是衡岳间气所钟,百战余生,依旧驰驱劳国事当海上虏氛未靖,九原遗憾,还应慷慨策边防。”

    丁义方:“公比武乡侯,讨贼筹边,赢得大名垂宇宙。我事文中子,感恩知己,难禁老泪洒江滨。”

    樊森:“大业著中兴,是良将、是名臣,湘乡以还,此为元老秀。才任天下,亦江湖、亦廊庙,希文(范仲淹)而后,仅见斯人。”

    欧谦:“紫光阁毛发一新,问凌烟功臣,可有此癯仙面目。黄龙府泪痕犹在,只西湖明月,还照著铁石心肠。”

    柳均煦:“品似范希文,当为秀才时,即任天下。心同岳少保,行到黄龙府,痛饮诸君。”

    盛元音:“肝胆英雄,书画寄余闲,一颗图章留本色;根柢秀才,勋猷元老,河山资保障,千秋史笔有灵光。”

    张志尚:“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刘思训:“起家杀贼,垂老筹边,三十年林下尚书,望杨柳旌旗,留得清风动江渚;冰铁须眉,神仙标格,一万幅人间图画,问梅花消息,顿惊明月冷孤山。”

    恽炳孙:“其为气至刚,从孟氏得来,斯称善养;人之生也直,经孔门论定,不惭古愚。”

    唐家丰:“公殁没存,在天为日星,在地为河岳;我生憾晚,深未见江汉,高未见华嵩。”

    释敬安:

  • 每寇方鸣销,终军能请缨。三湘飞羽檄,一鼓下名城。乍报重湖失,旋闻汉水清。长风吹医浪,并作凯歌声。

  • 岌岌田家镇,堂堂上将临。长江讵为险?铁锁至今沉。心与沧洲远,功同赤壁深。重岩勒铭处,寂寞野猿吟。

  • 烟尘犯湖口,鼓角莽山隅。群盗焰何炽,重围势亦孤。乘流方苦战,破竹忽欢呼。艳绝吴人语:彭郎夺小姑。

  • 十年劳汗马,百战定惊魂。始息豺狼斗,长令社稷尊。青山闲欲卧,黄屋屡承恩。万树梅花下,孤怀谁与论?

  • 病骨从憔悴,雄心未肯销。江湖淹日月,舟楫饱风潮。故垒声犹肃,豪门气不骄。往来谁复识?踪迹类渔樵。

  • 碧海乘槎日,朱陵揽胜时。山僧陪杖履,水鸟导旌旗。宁复知官大?惟嫌得句迟。高风千载上,应与邺侯期。

  • 忽下天门诏,秋屯粤海营。徒闻马尾战,敢近虎门行。铁舰随风远,金戈耀日明。筹边空画策,恨未斩长鲸。

  • 一代中兴将,三朝直谏臣。哀时心未已,看剑泪沾巾。忍看长城坏,难留大树春。千古遗疏在,犹望靖边尘。

    易宗夔

  • 彭雪琴貌清癯,如闲云野鹤,出语声微细,至不可辨,然每盛怒,则见之者不寒而栗。

  • 彭雪琴力崇俭朴,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黄节:“中兴祠庙满西湖,衡岳尚书早退居。未可白衣呼李泌,也随青笠学髯苏。风流顿尽东西泠,名迹何如大小姑。博得瀛洲分一席,江山如此再来无。”

    方旭

  • 从此孤山鹤不孤,有人南岳梦西湖。年年雪后江春渡,艳说彭郎夺小姑。

  • 月下梅花雪里琴,难传丰格少知音。可怜一鹤天涯老,犹见寒香铁石心。

    葛存虚:“然雪琴天资忠孝,功业烂然,称中兴名臣,足以慰节母地下矣。雪琴以诸生从戎,在军中二十年,战功卓荦,中外共见。然其人实温温儒雅,善画墨梅。”

    赵尔巽等:

  •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於左宗棠、刘坤一、涂宗瀛、张树声等,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溪刻。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 彭玉麟、杨岳斌佐曾国籓创立水师,为灭贼根本。两人勋绩,颉颃相并。……玉麟终身不任官职,巡阅长江,为国家纾东顾之忧。其疏论古人晚节之失,由於不能自藏其短,且惜朝廷不善全其长,洵至言也。后盛昱劾其辞尚书之命,乃谓抗诏鸣高,殆浅之乎测玉麟矣。

    郭则澐:“惜同时将帅如刚直者,曾不多观。”

    唐浩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求官、跑官、钻官、买官,又有多少人为了升官,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干得出,还有多少人或颟顸无能,或老迈病弱,却依旧占着一个职位不放。像彭玉麟这样一生辞谢六项崇职要缺,甘愿做苦役实事,甘于做普通百姓的人,衡之古今官场,实在是凤毛麟角,难寻难觅。”

  • 轶事典故

    编辑

    字号别名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根据其字,时人多称为“彭雪琴”,如左宗棠 ,曾国藩曾称之为“雪琴仁弟” ;又有人摘其字中“雪”字,单称为“雪帅”,如曾国藩 、刘坤一 、郭嵩焘 及李鸿章 等,沈葆桢称之为“雪帅仁兄大人” ;因其位加保傅,也有“彭宫保”之称 。

    铁血寒梅

    彭玉麟绘梅,取自《湘人俊杰画传》 彭玉麟绘梅,取自《湘人俊杰画传》

    彭玉麟以画梅名世,据称是思念梅姑之爱情之物,“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学者罗尔纲考证,梅姑名为王竹宾,本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竹宾,以辈分而言,可以说是彭玉麟的阿姨,较他年长几岁,人称梅姑,据说彭玉麟称她“姑姑”。彭玉麟童年时,在安庆与舅父王家同居,与年纪相近的梅姑“少小相亲意气投”,成为青梅竹马,而彭玉麟自少“玉貌风流,丰姿俊雅”,与梅姑情愫渐生,至私许终身。十七岁,彭玉麟跟父母回到他的家乡衡阳来。过了十二年,舅父死了,把外祖母和梅姑接来衡阳。这时候,他已经娶妻邹氏。梅姑到衡阳后不久后便出嫁别家姚氏。在梅姑出嫁前,他和梅姑曾有一种“非常的图谋”,只因“决断迟”了,便把时机错过。四年后,梅姑因难产而亡。彭玉麟闻讯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并发誓要用余生画十万梅花以纪念两人之情。他每画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 彭玉麟说到做到,他画了整整四十年,才完成了以万幅梅花纪念梅姑的承诺,丧妻后终生未娶。他画的梅花:干如铁,枝如钢,花如泪。辞官隐居期间,一是在湖口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遍栽梅花,号称“梅花坞”;二是在家乡筑“退省庵”,在庵里吟诗作画。

    与此同时,彭玉麟的家庭生活却是十分的不幸。他曾在上皇帝的奏折中直陈“臣无家室之欢”,大概与夫人邹氏相处不睦。

    廉洁奉公

    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虽六辞高官,却在国家危难之时,抱着年迈多病之躯,临危受命。如他自述:“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性犹不耽安逸,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伤,积劳多疾,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甚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

    彭玉麟平生崇尚简朴,显贵后偶尔微服出行,也是穿戴布衣草履,一幅村夫打扮。他巡阅长江时,每次前往营官驻地视察,营官都急忙将厅中陈设的古玩及奢华的装饰一律撤去,才敢迎接他入门。曾经有一名副将花费千金购置一尊玉钟,听到彭玉麟来到的消息,慌忙捧着玉钟躲避,结果不幸将玉钟打碎在地。已经入厅的彭玉麟见到,只是微笑道:“真是可惜了!”副将大惊失色,伏在地上,不敢仰视他。一次,彭玉麟在友人家中宴饮,见珍馔满席,皱眉不悦,始终难以下箸。在饮食习惯方面,他仅爱吃辣椒和豆酱而已。彭玉麟晚年退居西湖退省庵时,曾有客拜谒,见他“衣茧绸袍,加羊皮外褂,已裂数处,冠缨作黄色”,虽陈旧而不改。其屋内除笔砚外,只有两个竹簏。不到一会儿,彭玉麟招待客人用餐,桌上是自家栽种的蔬菜,桌中只有一盘肉而已。

    早在咸丰四年(1854年)冬,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攻陷了田家镇后,清廷奖励4000两白银,他却转而用于救济家乡。他在给叔父的信中说:“想家乡多苦百姓、苦亲戚,正好将此银子行些方便,亦一乐也。”还要求他叔父从中拿出一些银两在家乡办所学堂,期望为家乡“造就几个人才”。对自己和家人却甚为严苛。当他得知儿子花费2000串铜钱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后,即去信严辞斥责:“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说他一贯将“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并不来信告示于我,遽兴土木;既兴土木之后,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谓吾反常,不能实践,则将何颜见人!” 其实,他儿子修葺后的老屋也不过是三间土墙瓦屋而已。

    同治三年(1864年),他曾说:“顾十余年来,任知府,擢巡抚,由提督,补侍郎,未尝一日居其任。应领收之俸给银两,从未领纳丝毫。……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彭玉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按清朝制度,凡文武官员于正式薪俸之外,由国家另行发给养廉金一份,于离职之日一次发给,以奖官守,并杜绝贪污。据此计算,彭玉麟自咸丰五年(1855年)至同治元年(1861年)间,应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但他分文不取,全数上交国库充作军饷。彭玉麟考虑到他一个人这样做可能使人怀疑他沽名钓誉,因而又请求曾国藩出面向朝廷说明。彭玉麟在去世前,将为官几十年的官俸、养廉、经费等等加起来上百万两的收入全部捐出来做了军费。

    刚强疾恶

    彭玉麟为官秉公办事,疾恶如仇。清廷也知晓彭玉麟的廉直奉公,对其委以重任。如言官弹劾两江总督左宗棠、刘坤一,湖广总督涂宗瀛、两广总督张树声时,清廷都命彭玉麟负责审查。彭玉麟公平裁决,务求真实,受到舆论称许。

    曾国荃是曾国藩亲弟,彭玉麟发现曾国荃部纲纪废弛,还抓住了曾国荃两名吸鸦片的战将。曾国藩是彭玉麟恩师,但彭玉麟却不顾师生情谊,毅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致使曾国藩大怒,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曾国荃也曾向其兄抱怨彭玉麟“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彭玉麟卸掉实职后,清廷委托他每年巡阅长江水师一次。在巡阅使一职上,彭玉麟“以长江巡阅自任” ,更充分体现他嫉恶如仇、执法峻厉的为官特色。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首次巡阅长江水师,便会同当地督抚特参庸劣总兵副将等将弁一百一十六名,长江沿岸千里为之一震。光绪三年(1877年)巡阅时,他又将诱劫友妻、谋杀其友、淫恶藐法的湖北忠义副营营官副将谭祖纶就地处决,又上奏请将有失察之责的提督刘维桢交部严议。光绪四年(1878年)巡阅时,他又奏请将年近七旬精力衰弱的岳州镇总兵彭昌禧开缺回籍。光绪十年(1884年)巡阅时,又奏请将江西水师统领万重暄、江西南赣镇总兵王永胜等人革职永不叙用,同时又建议将江苏候补道朱麟成等七人一并革职,以儆官邪而肃吏治。接下来,他又参劾江南军需局道员赵继元恃势揽权妄自尊大。光绪八年(1882年),参劾提督萧泰来私购房产用兵丁当工役等事,请降其为副将以示薄惩。同时又奏请革除揽权纳贿之道员王诗正、知县柳葆元。彭玉麟的这些刚正严明的参劾,令长江水师及两岸府县那些不法文武官员提心吊胆,生怕一朝落到他的手里。

    此外,彭玉麟常乘小舟,穿戴“草笠短褐”出巡,无人识得 。遭遇游勇、会党不法扰民时,他即刻将其刻斩首示众。他曾经同时上疏劾提督以下的官员达一百九十余人。在彭玉麟的努力下,长江沿岸治安得到保障,有“江路顿肃”之誉。 此外,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也被彭玉麟处死。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民间流传下一句佳话:“彭公一出,江湖肃然。”

    彭玉麟晚年罹患风疾,口齿不清,每次要发出一封奏折,都先在腹中成稿,然后口授他人。旁人有时猝然之下无法理解其意,彭玉麟便会发怒,用手敲击桌案,或者在哂嘲一番之后才告诉他。

    彭俞交往

    《彭玉麟奏稿》中题写的“曲园俞樾署检”《彭玉麟奏稿》中题写的“曲园俞樾署检”

    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到杭州养病,住在学者俞樾提供的孤山南麓“诂经精舍”的第一楼(俞樾时为“诂经精舍”山长),因此相识相知。俞樾趁此要彭玉麟画梅花,彭玉麟应命,除画梅以外,还回诗称:“画梅一幅当房租。”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巡视长江,路过苏州,俞樾带着十岁的孙子俞陛云去看望,彭玉麟看中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决定将长孙女彭见贞许配给他,于是彭、俞二人成了亲家。两人互有诗词互赠,来往频繁,相交甚欢。 彭玉麟去世后,俞樾为其撰写神道碑,并整理其遗著,相继刊印了《彭玉麟奏稿》《彭刚直公诗集》。

    八大生员

    同治、光绪年间,有八位读书人未曾参加科举考试,而以军功进身,最终官至尚书、督抚级大员,被时人称为八大生员。这八人是:两江总督曾国荃(优贡)、兵部尚书彭玉麟(附生)、两江总督刘坤一(附生)、云贵总督刘长佑(拔贡)、两广总督张树声(廪生)、两广总督李瀚章(拔贡)、陕西巡抚刘蓉(廪生)、安徽巡抚李续宜(附生)。

    人际关系

    编辑

    亲属

    彭玉磷亲属

    关系

    姓名

    简介

    曾祖父

    彭才昱

    ——

    祖父

    彭启象

    ——

    祖母

    胡氏

    ——

    父亲

    彭鸣九

    官至安徽合肥县梁园巡检,有“循吏”之称。早逝。

    母亲

    王氏(1786-1852)

    山阴人。为人“贤明有识监”,独自抚养彭玉麟长大,备尝艰辛。

    弟弟

    彭玉麒(1821-?)

    ——

    妻子

    邹氏

    先于彭玉麟去世。

    儿子

    彭永钊(1846-1878)

    官至奉直大夫、员外郎衔刑部主事。先于彭玉麟去世。

    孙子

    彭见绥

    过继于彭玉麒。

    长孙女

    彭见贞

    嫁学者俞樾之孙俞陛云。

    (表格参考资料 )

    友人

    俞樾(见“轶事典故-彭俞交往”)

    张之洞:与彭玉麟因中法战争而成为同僚,彼此相处融洽,共同抗敌,成为忘年交,张之洞曾有师事彭玉麟的愿望。

    主要作品

    编辑
    彭玉麟虽以战功闻名,但亦擅于文墨。他自为官以来,“幕无僚友”,上到朝廷章奏,下到与朋友的书札,都是自己亲手撰稿,不假手于他人。 彭玉麟死后,由友人兼亲家俞樾整理奏疏、诗,结集付梓,分题为《彭刚直公奏稿》与《彭刚直诗集》(各8卷,诗集收录诗作500余首)。彭玉麟著作结集刊行于世的,除此两种以外,尚有光绪年间湘阴郭巉站堂摹刻本《彭大司马手札》一册,收集了彭玉麟致郭崑焘手札16通。2003年8月,岳麓书社整理出版《彭玉麟集》,2008年再版重印。

    后世纪念

    编辑

    庵祠

    主词条:退省庵

    退省庵,又名彭玉麟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江东文化风光带。清同治八年(1869年)春,彭玉麟回衡州后,“以渣江旧居久荒圮,于府城东岸作草楼三重自居”,亦号“退省庵”(今杭州西湖亦筑有退省庵),“皆自建,不烦公费”。彭玉麟逝世后,后人以退省庵之右作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彭公祠被改为浙江先贤祠,祀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四人。

    <p>彭玉麟奇赠

    彭玉麟奇赠

    彭玉麟与梅姑

    退省俺

    退省俺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彭玉麟老年居住的衡阳退省庵

    纪念活动

    2017年1月11日,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衡阳师范学院主办,衡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衡阳师范学院期刊社承办的“纪念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影视形象

    编辑
    2017年电影《龙之战》:李子雄饰演彭玉麟。

    史料索引

    编辑
    俞樾《彭刚直公神道碑文》

    王闿运《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10《彭玉麟传》

    下一篇 南岳忠烈祠

    上一篇 夏明翰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