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茶 编辑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普通油茶、野油茶、山油茶、单籽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乔木。树冠偏球形或卵球形,树皮光滑,黄褐色;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顶生,近无柄,花瓣白色,5~7片。蒴果球形或卵圆形。花期10月~翌年2月,果期翌年9~10月。油茶生于高山或浅丘密林、山坡地边的杂木林或竹林中,散生或集中分布,有时形成大片野生林。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能耐瘠薄土壤,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佳。油茶原产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中国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等省区有野生分布;自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广泛栽培。油茶主要采用嫁接繁殖。油茶是中国的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与油棕(Elaeis guineensis)、油橄榄(Olea europaea)及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与乌桕(Triadica sebifera)、油桐(Vernicia fordii)及核桃(Juglans regia)并称为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制成的茶油营养丰富,富含油酸、亚油酸等,味道香醇,是高品质的食用油;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皂、化妆品、橡胶等产业。油茶的根、叶、花、种子,种子榨取的油及榨油后残余的渣滓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中文名:油茶
拉丁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
别名:普通油茶、茶子树、白花茶、茶油树、中果油茶、野油茶、山油茶、单籽油茶
界:植物界(Plantae)
门: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
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
目:杜鹃花目(Ericales)
科:山茶科(Theaceae)
属:山茶属(Camellia)
种: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分布区域:原产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及印度的阿萨姆邦,在中国广泛栽培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命名者:C.Abel
命名时间:1818年
中国清代油茶被称为“楂”。如清代《群芳谱》《三农纪》《抚郡农产考略》中都有“楂”的记载,均指油茶。清代的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的“山茶”一条中,引用《农政全书》关于“楂”的记载并注释“即今油茶,花叶皆同茶花”,更加明确了油茶与茶树的差异。
植株全体
叶
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钝头,有时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长5~7cm,宽2~4cm,有时较长,上面深绿色,发亮,中脉有粗毛或柔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中脉有长毛,侧脉在上面能见,在下面不很明显,边缘有细锯齿,有时具钝齿,叶柄长4~8mm,有粗毛。
油茶的叶
花
花顶生,近于无柄,苞片与萼片约10片,由外向内逐渐增大,阔卵形,长3~12mm,背面有贴紧柔毛或绢毛,花后脱落,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长2.5~3cm,宽1~2cm,有时较短或更长,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狭窄,近于离生,背面有丝毛,至少在最外侧的有丝毛;雄蕊长1~1.5cm,外侧雄蕊仅基部略连生,偶有花丝管长达7毫米的,无毛,花药黄色,背部着生;子房有黄长毛,3~5室,花柱长约1厘米,无毛,先端不同程度3裂。
油茶的花
果实及种子
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4cm,3室或1室,3爿或2爿裂开,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果爿厚3-5毫米,木质,中轴粗厚;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长3~5mm,粗大,有环状短节。
种子(1~)4~10(~16)粒,每室有1~4粒,三角形或棱形,黄褐色、茶褐色或黑色,有光泽。种仁白色或淡黄色,胚微突,与种子同色。
油茶的果实
油茶开裂的果实及其中的种子
世界分布
油茶原产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及印度的阿萨姆邦。
中国分布
油茶的主要野生分布区域为中国的长江、珠江流域,湖南、江西、广西、海南、贵州等省区有野生群落。 油茶在中国南部被广泛栽培,栽培范围北至秦岭南坡、长江流域,南至海南;东至浙江舟山、台湾,西至云南丽江、大理,包含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江西、湖南、广西是其核心产区。
油茶中国分布图
油茶在2~3月气温在10°C以上时根系开始萌动,3月达到第生长高峰。春梢3~5月发育,持续约45~50日,是当年开花结果的主要来源之一。春梢生长基本结束后开始花芽分化,持续2~3个月,至10月中旬至12月底集中开花。开花、授粉后果实即开始发育,直至翌年10月果实成熟。油茶果期还未结束时即再次到花期并大量开花,这种习性被人们称为“抱子怀胎”。
自然繁殖
油茶的花是两性花,一般雌蕊高于或平于雄蕊。油茶为异花授粉,以昆虫为主要的传粉媒介,花大且花蜜分泌量大,有利于吸引蜜蜂等昆虫传粉。油茶秋冬季开花,每棵油茶树的开花时间为20~30日,开花顺序为从主枝顶花到侧枝顶花再到侧枝腋花,先开的花坐果率高且果实大。当花粉粒落到柱头上后,数小时即产生花粉管伸入胚珠并完成受精。翌年3~5月受精卵开始分化,种子开始产生和发育,直至10月果实成熟,幼胚具有发芽能力。种子无后熟作用,没有明显的休眠期。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后代容易产生性状分离,产量良莠不齐,一般不直接用于生产,但适用于杂交品种和嫁接用的砧木的繁殖。应采摘充分成熟的果实,将果实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晾干,脱壳并筛选大而饱满的种子并晾干,得到优质的种子用于播种。油茶秋、冬、春3季均可播种,播种前用温水进行催芽处理可以提高发芽率。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40~100kg,播种后覆土2~3厘米并盖一层稻草。春播1个月后芽开始出土,须短期庇荫以保护新芽。
扦插繁殖
油茶扦插繁殖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但根系不如实生苗发达。扦插不受季节限制,但5~7月夏插成活率最高。插穗应采集10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果多的优良植株上的当年生、木质化、叶片完整的枝条,在扦插前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ABT生根粉浸泡下端,提高发根率。扦插时应直插,插穗插入土壤2/3,将叶和芽留在土面以上。插后喷透水,做好荫蔽措施避免太阳直射。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油茶主要采用的繁殖方式。油茶嫁接主要采用芽苗砧方式,即利用种子发芽但未展叶的幼芽作为砧木,嫁接当年生的优良无性系枝条的方法。一般以冬、春接为主,夏接为辅。应选取有饱满的顶芽或腋芽的枝条嫁接,嫁接时应将全叶保留,接穗随采随接。嫁接好后应立即将嫁接苗移植入苗床,容器要提前浇透水并用多菌灵消毒;移植后也应消毒,施生根剂,做好荫蔽措施。
整地
油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由砂岩、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母质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黄壤、黄红壤均可造林。壤土、轻壤土和轻黏土等土壤类型尤其适宜山茶生长。油茶喜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6.5,pH值大于7时生长受抑制。油茶喜光,山区造林时应选在阳坡或半阳坡,在山坡的中下部的较平缓的坡地种植。
缓坡整地可采用全垦整地,顺坡自上而下挖垦,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按规定的株距、行距顶点挖穴;为防止水土流失可沿等高线每隔数行挖拦水沟渠以减轻地表径流。斜坡适合带状整地,有水平阶梯和斜坡带状2种,视斜坡的陡峭程度和土层厚度决定。坡度陡、地面破碎的地方可以选用块状整地,根据地块固有的形状进行垦挖、挖穴。
定植
油茶苗木定植从10月下旬至3月上旬均可,在春季芽萌动前定植最佳。可选用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树干粗壮、高约20cm的苗木定植。定植前应向土壤施足基肥,深施复合肥及厩肥或饼肥,促进定植后的苗木生长。定植时应随时起苗,随时造林,避免苗木隔夜。应避免植株过密以防影响产量;应适度深栽,使苗木的根系紧贴土壤,栽后将土壤踩实。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油茶怕旱也怕涝,雨季应注意排水,夏秋季气候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山地、丘陵上的油茶一般浇水困难,可在树下挖沟、坑,填入杂草和枯枝落叶,用来截留雨季的地表径流,促进根系吸收水分。
油茶的枝头四季有花或果,为确保丰产应合理施肥。早春多施氮肥、适量施钾肥,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夏季多施磷肥、适量施氮肥;冬季多施钾肥、磷肥,增强植株抗寒力。
中耕除草
油茶林每年应除草、松土2次。夏季林内杂草生长迅速,5~6月应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第2次在8月下旬至9月。造林当年应浅松土避免伤根,以后逐年加深。可根据杂草种类和季节施除草剂,如杂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可施用草甘膦。
修剪
11月至翌年2月为油茶的缓慢生长期,愈伤容易,最适宜修剪。油茶幼木的剪定以整形为主,应轻度修剪,控制徒长枝,除去弱小枝条,促进新梢发育和主侧枝生长;目标是培养出低矮紧凑的圆柱形的树冠与开张的树形,使植株提前结果、丰产。幼木前3年应摘除花蕾,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树冠成型。成林的剪定要依树而异,如树冠浓密的适度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膛枝适度重剪,树冠中上部和外围轻剪;长势弱的植株适度重剪,长势旺的轻剪。
放蜂
油茶异花授粉条件下坐果率高,因此可在油茶林中放养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等土蜂来为油茶授粉,促进高产。可通过挖坑招引土蜂筑巢、引放交尾过的雌蜂等方式使土蜂在油茶林内安家。为保护土蜂,10~11月土蜂羽化出土的时期内不应在林中烧火、喷施农药。
收获及贮运
为保证高含油率和高品质,必须在果实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果实有3~5%出现自然开裂现象时是最佳的收获时期。收获的果实可用晾晒的方式使其开裂,随后取出种子进行晾晒,经过除杂、筛选、分级、脱壳等工序后用于榨油。阴雨天时应把种子铺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每日翻动1~2次,防止种子霉烂或发芽。长途运输时应以果实的形式储运,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处理、加工。 油茶种子不耐贮藏,应尽量缩短贮藏时间,贮藏方式以剥壳真空贮藏为最佳。
病虫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茶苞病等。油茶炭疽病在潮湿炎热的季节蔓延最快,每年4月开始发病,侵染嫩叶、嫩枝直至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枯死,甚至导致全株死亡;可用波尔多液加茶枯水、多菌灵、退菌特等药物防治。油茶软腐病主要危害叶、芽、果实,一般从叶边缘开始发病,在阴雨期迅速扩张,导致裂果、落果;可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防治。
油茶的主要虫害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山茶象等,4~10月是油茶主要害虫的关键时期。油茶毒蛾常聚集危害叶片,可用阿维菌素、烟草水、白僵菌等防治。油茶尺蠖主要啃食叶片,可用挖蛹、喷施苏云金杆菌或松毛虫杆菌菌液、喷洒阿维菌素等方式防治。山茶象危害油茶种子,可用糖醋液诱杀、喷白僵菌液、绿色威雷等方式杀灭。
食用价值
油茶是中国的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 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油茶制成的茶油,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以上,且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素,色泽金黄、口味香醇,具有与类似橄榄油的优良特性,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是优质的食用油。
药用价值
油茶的根、叶、花、种子及种子榨取的油均可入药。根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叶能解毒、止血;花可凉血止血,治吐血、咳血、便血等;种子含油茶皂甙,有行气、润肠、杀虫,治腹痛、便秘,杀灭蛔虫、钩虫等功效。茶油性寒、味甘,能清热化湿、杀虫解毒,可用于治腹痛、蛔虫、烫伤等。种子榨油后剩余的渣滓称“茶油粑”,也可解毒杀虫。
工业价值
油茶种子和茶油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产业的优良原料。茶油可用于生产助剂和表面活性剂,制取油酸、硬脂酸、甘油等,制肥皂、机械润滑油、防锈油等各种工业产品。茶油天然温和,与皮肤的亲和力好,是优良的化妆品用基础油,可用于生产化妆水、洗发乳、卸妆油等各种各样的化妆、洗护用品。油茶壳可用于制备木糖醇、糠醛,生产活性炭及食用菌培养基。油茶种子榨油后残余的饼粕还能用于生产皂素、蛋白、饲料等。
生态价值
油茶耐旱、耐贫瘠、长寿,利用周期可达百年,是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带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优良造林树种。油茶树不易着火,可用于栽植防火林带。油茶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还能吸收并抵抗光化学烟雾等有害污染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