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 编辑

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县级行政区

东区东区

东区,四川省攀枝花市主城区,是攀枝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面积166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攀枝花大道中段225号。截至2018年末,辖1个镇、9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区常住人口为411427人。东区位于攀枝花市金沙江东段两岸山坡台地,介于北纬26°32′~26°39′,东经101°39′~101°49′之间,东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下行850米处;西至云盘山顶、风坳分别与仁和区、西区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与仁和区、盐边县分界。2019年7月,东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20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5.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东区

外文名:Dong Area

行政区划代码:5104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金沙江东段两岸山坡台地

面积:166 km²

下辖地区:银江镇等1镇、5街道

政府驻地:攀枝花大道中段225号

电话区号:0812

邮政编码:617067

著名景点:大黑山

机场:攀枝花保安营机场

火车站:密地站

车牌代码:川D

地区生产总值:445.39 亿元(2020年)

方言:西南官话

人口:411427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 1965年以前

    江南辖地

    东区江南辖地原属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两汉及唐初属蜻蛉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都督府,领兴来县,后为南诏所据。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段氏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改姚州为统矢逻姚府。

    元宪宗三年(1253年)灭大理国,将姚府改为大姚堡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降府为州,改大姚堡千户所为大姚县。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复堡为姚安军民总管。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姚安军民府,领大姚县。

    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姚安府隶属楚雄府,领大姚县。道光元年(1821年)在今永仁县设巡检司,称大姚县苴却巡检司,属楚雄府。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从大姚县分置永仁县。

    1965年永仁县仁和区划归四川省渡口市改称大河区。

    江北辖地

    江北地原属四川省盐边县。在两汉时隶属越郡,蜀汉至隋置定笮县,北周置定笮镇。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镇置昆明县,后归南诏,隶香城郡,至宋属大理国。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盐井卫管民千户,后改置柏兴府。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置马喇长官司,隶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盐边厅,设通判,属盐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盐边厅为盐边县,隶建昌道,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50年解放,改属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改隶四川省西昌专区。

    1965年西昌专区盐边县的银江公社划归渡口市金江区。

  • 1965年以后

    1973年,渡口市将大河区的前进公社和金江区的银江公社以及城市占地合置渡口市东区。1975年7月又将上述两个公社(除城市部分)划归渡口市郊区(1981年8月更名为仁和区)。

    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1994年2月2日,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3个区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即从3月1日起,原属仁和区的银江乡大部分(新庄村划归西区)和前进乡的炳草岗村,渡口村的渡口、酸角树、老熊箐3个村民小组(后合并改为华山村)划归东区;原东区管辖的大河中路、金江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属仁和区。

    2019年,东区启动街道(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将辖区的乡镇(街道)由现在的10个减少到6个。12月3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东区调整部分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1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攀枝花市调整东区等4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12月17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东区等4个县(区)调整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下发,同意撤销东区南山街道、长寿路街道、枣子坪街道、向阳村街道、密地街道5个街道,重组大渡口街道、炳草岗街道、弄弄坪街道和瓜子坪街道4个街道,新设立1个东华街道,将银江镇华山村四组、弄弄沟村四组所辖区域划归相邻街道管辖。调整后东区区划格局由9街1镇变为5街1镇。12月31日,辖区新设重组街道(镇)全部实现挂牌运行。

    俯瞰东区俯瞰东区

                              

  • 行政区划

    编辑
    2020年2月,东区启动社区(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5月29日,东区所有涉及建制调整改革的社区(村)全部完成挂牌,调整后,全区共有村(社区)47个,其中:7个村民委员会、4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年末,攀枝花市东区辖5个街道、1个镇:大渡口街道、弄弄坪街道、炳草岗街道、瓜子坪街道、东华街道,银江镇,共计7个村、40个社区。

    截止至2022年6月,东区辖银江镇和东华、炳草岗、弄弄坪、大渡口、瓜子坪5个街道办事处。政府驻地为攀枝花大道中段225号。

     东区标准地图 东区标准地图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东区位于攀枝花市金沙江东段两岸山坡台地,介于北纬26°32′~26°39′,东经101°39′~101°49′之间, 幅员166平方千米。行政区域东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下行850米处;西至云盘山顶、凉风坳分别与仁和区、西区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与仁和区、盐边县分界。

    东区

    地形地貌

    东区属于侵蚀、剥蚀的中山区,峡谷地貌。晋宁至燕山期,相对被剥蚀和侵蚀,形成宽阔的剥蚀面,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以后,原剥蚀面遭到破坏,上升地带继续被剥蚀和侵蚀,凹陷地段成为断陷盆地接受沉积。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加剧,形成深沟峡谷,使地貌呈现山高谷深河谷交错分布的特点。东区地势由南往北倾斜,金沙江以北片区则向南倾斜,南北高,中间(金沙江)低,西高东低,地形起伏、高差悬殊500~1000米。

    气候

    东区属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冬半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夏半年受热带季风影响,雨量充沛。6月~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的5月为旱季,90%以上降水集中在雨季。区域年平均温度20.9℃,平均气温和总热量在全市偏高,最热月一般出现在5月至6月,最冷月出现在12月或1月。全年以1月和2月的温度日较差最大,月平均值为13℃左右,最大日较差可达20℃以上。年日照时数为2640小时左右,年平均晴天约240天、雨天约60天、阴天约65天,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约632 100焦瓦/平方厘米,在同纬度地区形成一个独特的高温区。

    东区境内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 年蒸发量为2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年平均气压值为878.00毫巴,6月最低,11月最高。高低之差9毫巴左右。全年夏季和冬季均为东南风。年最大风速达18.30米/秒,年平均风速夏季2米/秒,冬季1.10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2.20天,年静风频率为46%,2~5月上旬为风季,秋季风速最小,大风日数最少,静风频率最高。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海拔1400米以下基本无冬季,夏季长达半年左右。境内平均霜日在14.20天,初霜期在12月中旬,终霜期一般在2月,无霜期平均287.60~308.10天。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东区

    东区境内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富集。铁矿以钒钛磁铁矿为主,其次有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钒钛磁铁矿以铁为主,伴生有钛、钒、铜、钴、镍、硫、铬、磷、镓、钪、铂等10余种有益矿石,储量大,分布集中,伴生成分丰富,开采条件好。境内有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山、倒马坎、公山五大矿区,钒钛磁铁矿工业储量8.10亿吨,国务院批准工业储量6.64亿吨,可利用工业储量4.78亿吨;二氧化钛储量2.76亿吨;五氧化二钒储量615.80万吨。非金属矿主要为饰面石材资源,弄弄沟分布正长--闪长岩,保有储量400.90万立方米;大理石分布在炳草岗,保有储量370万立方米,为境内主要的建筑石料。此外,蛭石、硅石在倮果还有一定储量。

    水资源

    攀枝花市位于攀西大裂谷中段,属亚热带气候,水系发育,以金沙江水系为主。金沙江由西向东将东区分为江南与江北。另有大河支流发源于方山,经仁和区进入东区境内,在渡口大桥西侧汇入金沙江。金沙江在东区境内流经炳草岗、倮果,在雅江桥与雅砻江交汇后流出境外,境内江水段长约24千米,年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交通事业

    编辑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东区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沿海、沿边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人口民族

    编辑
  • 人口

    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东区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攀枝花市东区常住人口为364326人。全区户籍人口为315349人。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26168户,家庭户人口为33299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5人减少0.22人。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87959人,占51.59%;女性人口为176367人,占48.4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39下降为106.57。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东区户籍人口28.93万人,较2017年减少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8万人,非农业人口28.15万人,女性人口14.24万人。出生人口1826人,死亡人口2841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区常住人口为411427人。

  • 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攀枝花市东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2028人,占96.6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298人,占3.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4754人,减少0.71%;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865人,增长0.71%。

  • 经济

    编辑

    综合经济

    灵秀阿署达灵秀阿署达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总量在四川省18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8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67万元,增长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267.76亿元,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8.76亿元,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57.4:42.5调整为0.2:56.1:43.7。东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0%,比2017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20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5.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5%,拉动经济增长0.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7.43亿元,增长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1%,拉动经济增长3.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6亿元,增长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4%,拉动经济增长0.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5:53.3:46.2。东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3.24亿元,增长2.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6%,民营经济对东区经济的贡献率为28.2%。

  • 财政、税收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亿元,增长4.9%,其中,完成各项税收5.49亿元,增长3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08亿元,下降0.9%。

    第一产业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15万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113万元,增长5.2%;林业产值171万元,增长0.3%;牧业产值10116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64万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19万元,增长5%。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粮食播种面积133.3公顷,下降0.3%;油料播种面积32公顷,增长0.0%;蔬菜播种面积178公顷,下降0.02%。全年粮食总产量781吨,增长-0.2%;油料产量44吨,增长0.0%;蔬菜产量6865吨,增长0.0%;水果类产量18008吨,增长0.01%。肉类总产量2517吨,下降0.7%;猪肉产量1329,增长1.6%;牛肉产量17吨,下降7.5%;羊肉产量35吨,下降0.6%。

    第二产业

  • 工业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29.86亿元,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9.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 建筑业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建筑业增加值40.43亿元,增长9.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64户;实现总产值217.15亿元。

    第三产业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11亿元,增长10.6%。从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11亿元。

  • 政治

    编辑

    区长:毛志强

    副区长:韩德 、王棚 、童永 、廖春权 、王洋 、王静张坤

    区委书记:凌永航

    区委副书记:毛志强 、高应华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东区拥有普通中学20所,普通小学10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4389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057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23325人。小学专任教师122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35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东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59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60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63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237张。

    科学技术

    2018年,攀枝花市东区专利授权数1688件;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01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东区有剧场影院10个,体育场馆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370千册。

    风景名胜

    编辑

    景区

    图片

    玉佛寺:位于攀枝花市主城区炳草岗以南6.3公里,机场路南侧,东临彝族新村阿署达,西南接炳仁路,北傍沙坝村五社。整个景区规划建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选取盛唐建筑风格,按丛林规范兴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卧佛殿、藏经阁等,外围进行特色景观打造并辅助兴建佛文化体验的系列配套服务设施。该寺院已经省民宗局、省佛教协会批准,作为四川佛教旅游专线最南端目的地。

    玉佛寺景区 玉佛寺景区

    大黑山旅游景区:位于金沙江北岸,处于东区、西区、仁和区三区境内。距攀枝花市城区15公里,区域面积1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5.58%,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岳型森林公园。景区由林海、石林、龙洞、舍身崖、观音崖、桃花园、乌拉天国、朱德智结草莽英雄雷云飞的原址等50余个景点组成,全年日照长达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8-20.2℃,夏季日平均气温比市区低10-15℃,冬季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城市高出9℃,无霜期大于300天,被誉为金沙江干热河谷中邻近市区最近的“桃源凉岛”和“天然氧吧”。

    大黑山旅游景区 大黑山旅游景区

    友好县区

    编辑

    鞍山市立山

    昆明市盘龙区

    云南省(昆明)安宁市

    武汉市青山区

    上海市宝山区

    重庆市大渡口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

    泸州市泸县

    注:参考资料

    城市荣誉

    编辑
    2020年6月9日,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1年3月,入选“2020年四川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2023年1月19日,被自然资源部认定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

    下一篇 江阳区

    上一篇 自流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