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 编辑

四川省宜宾市辖县

珙县珙县

珙县,四川省宜宾市辖县,位于宜宾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缘,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暖,湿度偏大,幅员面积1149.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珙县常住人口为33.1万人。截至2023年6月,珙县辖10个镇、3个乡,珙县人民政府驻巡场镇滨河西街南一段190号。珙县历史悠久,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分析,在殷商或者更早时期珙县地界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珙县是“僰侯国”的中心区域。大夏明玉珍天统元年(1362年)改为珙州,是珙县建置州县之始。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珙县。1949年,属宜宾辖县。珙县因自秦以来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和境内的“千古之谜”僰人悬棺而素有“神韵僰都、咽喉重镇”之称。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蜀南温泉,A级旅游景区:龙茶花海、鹿鸣茶海景区、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等。2023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珙县

外文名:Gong County

别名:僰都、珙州

行政区划代码:5115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宜宾市

地理位置:宜宾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缘

面积:1149.5 km²

下辖地区:10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巡场镇中心路19号

电话区号:0831

邮政编码:644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33.1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僰人悬棺、僰人石堡寨群、龙茶花海

火车站:金沙湾站、巡场站

车牌代码:川Q

地区生产总值:216.74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珙县一角 珙县一角

珙县历史悠久。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分析,在殷商或者更早时期珙县地界就有人类活动。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即有僰人等居住于此,属于“僰侯国”的中心区域。

汉,为南广县境,据考古发现,汉初南广县治所在今沐滩乡傅家坝。

唐,置巩、薛(萨)羁縻州。

宋,为罗计。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大夏天统元年(1362年),改下罗计长官司(今珙泉镇)为珙州(西南有珙溪遂为州名,亦说唐置巩州,巩近珙)。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县,名珙县,沿袭至今。

清,为叙州府辖县。

民国,为四川省(叙州、下川南道、永宁道、第六行政督察区等)辖县。

1949年12月10日,珙县解放,属宜宾(专区、地区、市)辖县。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92年9月,珙县撤区并乡建镇,设8镇13乡。

2006年,珙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陈胜乡,并入底洞镇;撤销保平乡,并入下罗乡;撤销中山乡,并入沐滩乡;撤销宝山乡,并入孝儿镇。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21个乡镇(8个镇、13个乡)调整为17个乡镇(8个镇、9个乡)。

2014年,撤销下罗乡,设立下罗镇;撤销曹营乡,设立曹营镇;撤销沐滩乡,设立沐滩镇。

2019年,撤销仁义乡和恒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孝儿镇管辖,撤销石碑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曹营镇管辖,撤销下罗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上罗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珙县辖10个镇、3个乡。 珙县人民政府驻巡场镇滨河西街南一段190号。

镇(乡)

下辖区划

珙泉镇

文聚社区、麟泉社区、新城社区、坝底社区、官沱社区、下坝社区、荷花社区

鱼竹村、红旗村、德袜村、凤天村、高桥村、三江村、中心村、高罗村、永福村、张永

巡场镇

南井社区、新桥社区、龙祥社区、安民社区、桂花坳社区、杉木树社区、白皎社区、清溪社区

新林村、金龙村、中坝村、鞍子村、金河村、三合村、余箐村、塘坝村、天池村、溪尾村、白家村、汾洞村、塘坎村、兴太村、德田村、芙蓉村、跳墩村

孝儿镇

宁泰社区

龙窝村、莲花村、通木村、中和村、中安村、燕坪村、巩舟村、李复村、天堂村、正平村、宝山村、洪溪村、双油村、张德村、丰田村、武林村、上洛村、中洛村、洛感村、杨义村、黄柏村、仁义村、栗香村、尖峰村、玉峰村、罗家村

底洞镇

圣浦社区

水竹村、罗通村、惠民村、盐井村、顶古村、板栗村、普新村、同义村、芭蕉村、锦绣村、两河村、陈泗村、富村、源建村、文化村、大地村、周家村、利民村、瑞民村

上罗镇

榕泉社区

下罗村、汪家村、麻柳村、代家村、大民村、思源村、新合村、七星村、龙洞村、新龙村、星光村、庄稼村、石竹村、田家村、团胜村、梧桐村、秧田村、合理村、保平村、农利村、兴龙村、公平村、粮坝村、石板溪村

洛表镇

南园社区

金光村、通达村、红卫村、九龙村、合作村、民权村、飞跃村、麻塘坝村、先锋村、顺景村、龙泉村、翻身村

洛亥镇

人和社区

俄塘村、火石村、泰和村、孟获村、油岭村、花园村、风硐村、群益村、高腊村

王家镇

花田社区

鱼田村、花树村、团聚村、青山村、和平村、四合村、长埂村、柏杨村、百花村、白玉村

沐滩镇

新民社区

黄泥村、中山村、同乐村、新建村、共腾村、犀牛山村

曹营镇

凤鸣村、鹿鸣村、龙胜村、云新村、福宁村、曙光村、红光村、红卫村、飞龙村、司堡村

玉和苗族乡

青龙村、隘口村、杨家村、凤凰村

罗渡苗族乡

武营社区、天堂村、黄桷村、杨叉村、寨子村、王武寨村

观斗苗族乡

前进社区、白仁村、幸福村、跃进村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珙县位于宜宾市境南部、四川盆地南缘,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北与高县连界,距宜宾市翠屏区46千米;南与大雪山相连,距云南省威信县县城69千米;西靠筠连县,东南、东北与兴文县、长宁县连界。南北相距67.8千米,东西最宽处41.5千米。幅员面积1149.5平方千米。

珙县

地形地貌

珙县属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狭长形,海拔最高处1642米,是靠云南省界的王家镇四里坡;最低处310米,是珙泉镇郊外的狮子滩。境内层峦叠嶂,山脊多呈锯齿形,长岗状;地体多由石灰岩和紫色页岩组成,岩溶地形特征明显,多溶洞、漏斗、石笋、石灰岩等。丘陵和平坝面积小,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少数岩溶冲积坝,西北面有部分丘陵。平坝主要分布在巡场、上罗、洛亥等乡镇,主要有青山坝、大寨坝、海棠坝、麻糖坝、上罗坝、下罗坝、巡场坝等。丘陵则分布于珙县。山区、丘陵、平坝的比例大体为7.5:1.5:1。

气候

珙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暖,湿度偏大。年度平均气温18.2℃,较历年年平均气温17.6℃偏高0.6℃,年极端最高气温37.8℃,较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0℃偏低2.2℃;年极端最低气温1.9℃,较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偏高3.8℃;年总降水量1143.6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总降水量1154.0毫米偏少1%,年日照总时数829.8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978.3小时偏少15%。

水文

珙县境内有大小溪河79条,总长638千米,呈树枝状布及珙县,其中常年性河流7条,总长158.38千米。溪河流向多变,主干流从东南流向西北贯穿县境。主要水系南广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长江。

  • 南广河水系

    南广河珙县境内段全长60.95千米,河宽50至150米,最深水位20米左右,滩陡流急,能通航。流域面积25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70.6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2.3亿立方米。

    南广河流域有邓家河、建武河、洛亥河、王家河、巡场河等五条支流。

    邓家河:是南广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境内流程8.5千米,河宽40至60米,通航木船。流域面积53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8.86亿立方米。

    建武河:境内流程4.23千米,河宽20至40米,流域面积20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

    洛亥河:河流全长41.6千米,境内流程21.3千米。流域面积31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3.94亿立方米。

    王家河:全长18900米,河宽5至15米,流域面积66.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7940万立方米。可利用落差71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275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2540千瓦。

    巡场河:巡场河在珙县境内流程13.5千米,流域面积98.1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6300万立方米。

  • 洛浦河水系

    洛浦河珙县段长31千米,流域面积389.5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0.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26亿立方米。

    土壤

    珙县土壤母质比较复杂,有石灰岩风化物、紫色页岩和泥岩合成风化物、黄石砂岩风化物、沿河冲积物等等,形成的土壤类型也比较多,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土、山地黄棕壤等六大类。

  •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珙县水资源总量26.17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内水资源8.82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76.8万立方米,人平占有水量257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14.7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21万千瓦,水能可开发量为3.51万千瓦。

    生物资源

    珙县巡场高架桥珙县巡场高架桥

    珙县现存原始植被较少,大部分为人工植被和原始植被的次生植被。以杉树、松树为主的人工植被是珙县植物的特点。共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林草植物92科、210属、420种。有经济林木、果树:桑树、油桐、栀子、油茶、茶树、漆树、白瞒树、檫树、棕树、黄柏、杜仲。竹类:毛竹、黄竹、慈竹、绵竹、鸡爪竹、麻竹、甜苦竹、罗汉竹、白夹竹。灌木:映山红、山茶、马桑、鸟泡、盐肤木、野蔷薇、八仙花、野牡丹、悬钩子等。草本:蕨、黑本、铁芒箕、芭茅、草莓、丝茅等。

    珙县境内濒危的野生陆生动物主要有金钱豹、黑熊、野猪、山羊。珙县野生水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主要河流南广河、洛浦河分布的鱼类有:鲤鱼、岩原鲤、鲫、小口白甲、黄颡鱼、鲶鱼、赤眼鳟、四川白甲、中华倒刺巴(青波)、翘嘴红、瓣结鱼、乌鳢、鳜鱼(母猪壳)、蛇鮈、土鲶、中华鳑鲏(菜板鱼)、青穗鱼、华腺、似鮈、黄鳝、泥鳅、麻缸鳅、桃花鲹、黑尾鲹。罕见的鱼类有:长吻鮠(江团肥沱)、铜鱼(水蠛子)、鳗鲡(青鳝、白鳝)、南方马口鱼、棒花鱼、吻鮈、稀有白甲(沙鱼)、鳖(团鱼)、大鲵等。

    矿产资源

    县城 夜景县城 夜景

    珙县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铁,磷,钾,铜,铅,锌等矿,还有冰洲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石灰石,水泥配料,铸石原料等14种。页岩气储量2.1万亿立方米以上、煤炭储量12.5亿吨以上、玄武岩储量10亿吨以上、高品位石英砂储量0.5亿吨以上、石灰石储量353亿吨以上。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珙县常住人口为339200人。

    截至2023年末,珙县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3.52万户,总人口43.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8万人,乡村人口34.53万人;男性人口22.31万人,女性人口20.7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25人,死亡人口3263人。常住人口为33.1万人,城镇化率为54.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8.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15.1万人。

    民族构成

    2021年,珙县有少数民族2.27万人,其中苗族2.16万人、土家族226人、彝族204人、壮族147人、回族77人、布依族60人、白族40人,其他少数民族299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县城夜景

    2020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1.18亿元,是2015年的1.9倍,年均增长7.7%。

    2021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1.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

    2022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6.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6.63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87.18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22.8%和61.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42.6:42.1调整为15.7:42.0:42.3。

    2022年,珙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5亿元,增长15.8%,其中税收性收入9.09亿元,增长17.4%。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2.26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5%。

    2023年,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6.3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97.59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32.3%和57.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42.0:42.3调整为15.1:39.9:45.0。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4.5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7.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5.63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50.85亿元,增长3.0%。

    第一产业

    2022年,珙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33.07亿元,增长3.6%。农业:全年农业产值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29万亩,增长1.9%。粮食播种面积54.59万亩,增长1.3%,粮食产量 18.81万吨,下降3.6%,其中:小春粮食产量0.88万吨,增长0.8%;大春粮食产量17.93万吨,下降3.8%。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7万亩,增长2.9%,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2.26万亩,增长3.7%,产量1.57万吨,增长6.5%;烟叶产量1877吨,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12.63万亩,增长2.5%,产量33.13万吨,增长2.2%;茶叶产量1.1万吨,增长2.1%;水果产量0.84万吨,下降1.9%。林业:全年林业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公顷,零星植树32万株。全年木材产量6.7万立方米,竹材采运47.2万根,采集林产品1.17万吨。牧业:全年牧业产值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生猪出栏52.6万头,增长1.4%;肉牛出栏1.62万头,增长3.9%;羊出栏1.25万头,增长10.3%;家禽出栏236.91万只,增长1.8%;兔出栏72.66万只,增长8.2%。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4.48万吨,增长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1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5856吨,下降5.7%;蚕茧产量11686吨,增长0.1%。生猪年末存栏数33.74万头,下降2.4%。渔业:全年渔业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产量5943吨,增长0.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3%。

    第二产业

    珙县珙县

    2022年,珙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1.2亿元,同比下降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17.7亿元,同比下降1.8%。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陶质砖产量168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发电量48.5亿千瓦时,增长7.7%;天然气产量29.2亿立方米,增长6.1%;水泥产量356.7万吨,同比下降7.8%;石灰石产量2356.1万吨,下降3.9%;平板玻璃产量691.6万重量箱,下降0.3%。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同比下降2.6%;实现利税总额22.9亿元,下降25%;实现利润总额17.8亿元,下降24.2%。

    2022年,珙县拥有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6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5万平方米,下降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8.6万平方米,增长8.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4万平方米,下降6.1%。

    第三产业

    2022年,珙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35亿元,下降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33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98亿元,增长1.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5亿元,下降13.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85亿元,下降5.1%。

    2022年,珙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万人次,A级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130万元。

    2022年,珙县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6223万元;邮政行业业务收入6806万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40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4853万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43.0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5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73万户。

    2022年,珙县货物进出口总额514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出口514万元,增长20.3%。全年完成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51.98亿元,完成率113%;新签约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98.4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完成率100%。

    截至2022年末,珙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5.87亿元,比年初增加21.76亿元,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56亿元,比年初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17亿元,比年初增加30.9亿元,增长25.1%,其中,短期贷款22.67亿元,比年初增长97.12%,中长期贷款129.36亿元,比年初增长19.92%。

    截至2022年末,珙县证券交易总开户数30092户。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6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5%。

    交通运输

    编辑

    公路

    截至2023年7月,珙县公路里程2273.49万千米(国道里程12.3千米,省道里程168.731千米,县道里程375.92千米,乡道里程658.711千米),桥梁107个。

    珙县境内有宜威高速、宜叙高速、宜彝高速,宜威高速在珙县境内共设有底洞、上罗、洛表、洛亥四个高速收费站和一个服务区。

    铁路

    截至2023年7月,宜珙铁路营运里程60.74千米。

    政治

    编辑

    主要领导(仅列党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周文武

    县委副书记、县长

    高果

    截至2024年3月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2022年,珙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705.45万元,本级财政科技投入934万元。共申请专利15件,发明授权2件,实用新型授权125件,外观设计授权37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所(未含村小教学点69个),在校生61992人,教职工4247人(其中中职229人),专任教师3712(其中中职223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毕业生959人,招生1371人,在校生4026人;普通高中2所,毕业生1537人,招生1938人,在校生5318人;初中10所,毕业生4454人,招生4712人,在校生13758人;小学24所,毕业生5135人,招生3609人,在校生2831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42人,在校生81人。幼儿园87所(民办63所),离园幼儿3722人,入园幼儿2930人,在园幼儿1049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体育事业

    珙县体育中心珙县体育中心

    截至2022年末,珙县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个(体育中心1个,城市健身广场10处,乡镇农民健身活动中心8个,灯光球场11个,5人制社会足球场地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8个,全民健身路径75条,农村社区广场13个以及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体育健身场地若干),体育场地面积75.2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0平方米。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举办(承办)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13次,参与人数达17.6万人次。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共有群众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7个,电影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146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20千册。文物管理所1个,挂牌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共有非遗保护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7项、县级77项;确定了122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4人,市级12人,县级106人,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3个。新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

    截至2022年末,珙县有广播电视转播台1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镇级应急广播平台13个,地面数字电视基站18个,应急广播村村响基站17个,村级应急广播系统161套,社级应急广播终端600个,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107个。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95.44%,电视综合覆盖率98.6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25万户。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珙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5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个(含矿山急救医院分院),疾控中心门诊部1家 ,卫生院13家,民营医院12家(含市级审批康怡精神病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村卫生室186家,诊所29家,医务室1家。全县医疗卫生在岗人员总数28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46人,占总数的87%。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912人,占37.2%;执业护士1312人,占53.6%。2022年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实有床位2530张,其中:县级医疗保健机构1282张,占50.7%;乡镇卫生院517张,占20.43%;民营医院731张,占28.9%。全年医疗总诊疗174.29万人次,住院7.6万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珙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766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779人,减少164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1285人,增加192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980人,增加152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75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1330人。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5651人,增加522人。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曹学佺在《蜀中广记》说:“珙县,西南夷部罗计、罗星地也。唐为羁縻萨、巩二州。‘巩’音近‘珙’,故名。或曰:‘珙,玄玉也。’有石似之。”珙县得名一说是唐置巩州,当时在全国还有好几个地方都以巩州命名,巩近珙,为了有所区别,将巩州改为了珙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珙州为珙县。二说是因境内多珙石、西南有珙溪而得名。

    民风民俗

    珙县是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艺“大比武”、珙州文化“大赶场”、传统民俗“大游行”以及“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晚会,是珙县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压轴大戏,也是珙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每年农历正月、五月、十月,罗渡苗族乡、观斗苗族乡、玉和苗族乡分别举办花山节、苗场节、苗年节,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古老的民族文化、多元的地方文化,塑造着“神韵僰都·传奇珙县”独特的人文魅力。

    僰文化

    僰文化,是珙县具有唯一性的文化。历史上的“僰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勤劳智慧、英勇善战的民族,为开发古代西南地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嘉庆版《宜宾县志》记载,商朝末年,僰人首领曾率领部属助周灭纣,参加了牧野之战,建立战功,被周天子封为僰候,在今宜宾一带建立了僰候国,从此繁衍生存。《珙县志》(旧志)记载“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珙县今亦被称为“古僰国”“古僰之乡”“古僰圣地”或“僰乡”“僰都”“中华僰人故里”。

    风景名胜

    编辑

    名称

    介绍

    图片

    隘口石坊

    隘口石坊位于珙县玉和苗族乡隘口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清代贡生谢正业奉皇命为其母建立的贞节牌坊,石坊为五檐四柱三门式石牌坊,坊体南北向,石质仿木结构,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阴刻、线刻、浮雕、镂雕、圆雕、透刻等不同手法刻有镌文、对联和龙凤、花卉、飞禽、瑞兽、人物等图案造型,石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前后两面雕刻和透刻,构图内容为古代节孝忠义及神话传说故事,造型各异,雕刻技艺精湛巧妙,石坊匾额、柱上有篆、楷、草、隶多种字体与石雕造型相映生辉,被誉为“川南第一坊”。

    隘口石坊隘口石坊

    僰人石堡寨群

    僰人石堡寨群位于珙县罗渡乡天堂村邓家河畔,俗称“石堡寨”,寨群分布在天堂坝方圆约1.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七座各建于拔地而起的石灰岩孤峰顶部的石堡寨组成。寨群总体分布为三片,天堂坝南为“大寨”,坝东为“彭家寨群”

    僰人悬棺

    僰人悬棺是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为僰文化重要的历史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珙县洛表镇麻塘坝,距宜宾115千米,处于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风景名胜区重要川南旅游环线上。麻塘坝悬棺是珙县僰人悬棺的核心部分,该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在棺材铺、狮子岩、九盏灯、大洞口、邓家岩、三仙洞、珍珠伞和老鹰岩等处山崖绝壁上集中分布悬棺160多具以及大量的桩孔遗迹和红色彩绘岩画。悬棺岩画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

    僰人悬棺

    龙茶花海

    龙茶花海位于珙县巡场镇龙塘村,景区以茶花景观为主,是融僰、苗等文化休闲体验项目为一体的人文自然风景区,被赞誉为“世界最大的人工种植茶花基地”。景区内种植茶花6000余亩、380多个名贵品种,每年12月初起到次年5月,幸福紫薇、海角樱花、垂丝海棠、十八学士、快活林等景点色彩斑斓;牡丹映月、七彩茶梅、鸳鸯凤冠、玉带紫袍等各色花朵飞红落霞。2019年1月,正式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区。

    龙茶花海

    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

    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位于珙县上罗镇育贤村,是一个以溶洞探奇、渔业观光、古生物科普、戏水品鱼为主的独特景区。主要景观有石板溪大溶洞(大溶洞内共有7处主要景点:知鱼堂、鲵齿汇、灵洞观音、廻龙宫、卧龙背、见龙潭、鱼翔阁),龙洞弯瀑布、原生态溪流叠水等,洞外是观赏鱼养殖池,洞内则养殖有数万尾珍稀的娃娃鱼,溶洞深处有灵洞观音。大溶洞是一个纯天然的石灰岩洞穴,以洞幽、石奇、空间宏阔、景观瑰丽而著称。2018年成功创建为AAA级旅游景区。

    石板溪娃娃鱼生态园

    地方特产

    编辑

    名称

    介绍

    图片

    洛表猪儿粑

    洛表猪儿粑具有清香、软糯、弹性,收汗不粘手、爽口不粘牙,肉馅油而不腻,糖馅甜而清香的特点。蒸熟后的猪儿粑,晶莹剔透、明亮柔润、皮薄如蝉翼,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儿。猪儿粑是老百姓春节团年时必有的一道小吃,曾被誉为“巴蜀名小吃”。

    洛表猪儿粑洛表猪儿粑

    底洞豆腐干

    底洞豆腐干源于明末,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相传一孙姓人家在川南五尺道旁开设驿站,提供食宿,最初主要经营豆花饭,为了方便客商携带和延长保质期,将豆腐改制成豆腐干。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等调料,外形薄如纸翼,色泽红润,口感鲜香醇厚。2017年2月,被宜宾市人民政府列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底洞豆腐干底洞豆腐干

    珙石雕

    珙石雕是流传于珙县的一种民间手工雕刻艺术。珙石,亦称墨玉,色泽黑而明亮,质地纯而细润,硬度较软,用手触摸顿有冰之感。珙石属海相沉积岩中的变质石,常夹生在石灰岩层的黑色泥土中,成块状,分布在珙县洛浦河流域的底洞、珙泉及巡场地区的石灰岩地带,是一种制作雕刻工艺品的优质石材。珙石雕的制作手法主要有方雕、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2006年9月,珙石雕被宜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珙石雕珙石雕

    上罗粉蒸牛肉

    上罗粉蒸牛肉的牛肉源自上罗本地散养黄牛,上罗人把米粉加上特制香料,和切成小块的牛肉充分融合搅拌,放入竹制蒸笼里用大火蒸40分钟左右。出锅后撒上红彤彤的海椒面、花椒面和翠绿的葱花、香菜,味道鲜嫩醇香、麻辣适口。

    上罗粉蒸牛肉上罗粉蒸牛肉

    著名人物

    编辑

    袁廷扬

    李如金

    黄翰苑

    必鼎

    杨惠安

    何成湘

    袁海扬

    朱友恒

    参考资料

    荣誉称号

    编辑

    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

    2011年

    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7年

    2020年四川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2021年

    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2年

    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

    下一篇 筠连县

    上一篇 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