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 编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

甘孜县甘孜县

甘孜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长江支流——雅砻江上游,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总面积73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甘孜县辖3个镇、1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甘孜镇东大街41号。截至2023年末,甘孜县常住人口73802人。甘孜县古为白利摸徒部落牧居地方。隋为附国地。唐、宋,属吐蕃。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甘孜委员会,建制开始。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甘孜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历史上素有“商品集散腹地、兵家常争要地、康区稳定重地”之称,国道317线横贯全境,格萨尔机场顺利通航,是川西北交通枢纽,是康北旅游集散中心、康北商贸物流中心,也是甘孜州“十四五”规划打造的川青藏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境内有格萨尔王城、十八军窑洞群遗址等国家A级景区。2023年,甘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4694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甘孜县

外文名:Ganzi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513328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上游

面积:7303 km²

下辖地区:3个镇、18个乡

政府驻地:甘孜镇东大街41号

电话区号:0836

邮政编码:626000

气候条件:高原河谷气候

人口数量:73802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白塔公园、甘孜苏维埃博巴政府遗址、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南无寺

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

车牌代码:川V

地区生产总值:224694 万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甘孜县城

甘孜县古为白利摸徒部落牧居地方。

隋,为附国地。

唐、宋,属吐蕃。

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辖地。

崇祯十二年(1639年),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占领康北,封蒙古族王子七人于孔撒、麻书二安抚司,白利、东科二长官司。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孔撒安抚司升为宣抚司。同治元年(1862年),置麻书汛。宣统三年(1911年),置甘孜委员会。

民国二年(1913年),置甘孜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甘孜,建立了甘孜县博巴政府和白利、绒巴岔、孔萨区博巴政府,以及贡萨、林冲、着洛乡博巴政府。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为专员公署治地。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甘孜县辖3个镇、18个乡:甘孜镇、查龙镇、来马镇、呷拉乡、色西底乡、南多乡、生康乡、贡隆乡、扎科乡、昔色乡、卡攻乡、仁果乡、拖坝乡、庭卡乡、下雄乡、四通达乡、夺多乡、泥柯乡、茶扎乡、大德乡、卡龙乡。 县人民政府驻甘孜镇东大街41号。

 甘孜县地图 甘孜县地图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甘孜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长江支流——雅砻江上游,东与炉霍县接壤,西与德格县毗邻,南与新龙县、白玉县交界,北与石渠县、色达县、青海省相依。县境介于北纬31°24′~32°53′和东经99°08′~100°25′之间,南北长164千米,东西宽117千米,总面积7303平方千米。

甘孜县

地形地貌

甘孜县地貌复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甲布拉山横贯中部,北部有牟尼芒起山,东部有果拉狼山,南部沙鲁里山巍然屹立,主峰贡呷日海拔5688米,为全县最高峰,色西底乡甲依村海拔3325米,为全县最低点。

气候

甘孜县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常年平均气温5.9℃,最高气温30.8℃,最低气温-25.6℃。年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自然蒸发量1387.3毫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15倍。境内霜冻冰雹频繁,降雪期早,日照时间长,年均无霜期37至134天之间。平均日照时间2542.7小时,是中国长日照地区之一。

水文

甘孜县境内河流均系雅砻江水系,由雅砻江、达曲河、泥曲河3条主河与50余条小溪组成树枝状水域,雅砻江斜贯县境南部流入新龙县,境内流长92千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甘孜县境内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3.72万千瓦。

矿产资源

甘孜县已发现矿种15种(金属矿物有金、锑、锰、镍、铁、铬,非金属矿物有水晶、硫磺、滑石、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石灰矿蕴藏量达15.78亿吨,钙含量56.4%,品位居亚洲第二;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五大产金县之一,已初步探明嘎拉金矿贮量20吨、丘洛金矿贮量50吨、拉普金矿贮量1.5吨。

生物资源

甘孜县境内野生植物有有虫草、知母、贝母、大黄、秦艽、羌活、党参、甘松、赤芍、黄芪、雪莲花、大力子、黄岑、佛手参等16种。

甘孜县境内野生动物有獐、鹿、熊、黄羊等;饲养动物有牦牛、犏牛、黄牛、阿角牛、山羊、绵羊、马、驴、猪、鸡等,以牦牛、山羊和绵羊的数量最多。

土地资源

甘孜县有林地面积为:454.35万亩;有效管护森林资源416.66万亩,其中:集体公益林271.409万亩,国有林144.1万亩,林木蓄积量达375.2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9.35%;全县有天然草原723.9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6.08%,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83.59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4.43%,草畜平衡区面积464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7.8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4.5%。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甘孜县常住人口为72698人。

截至2023年末,甘孜县户籍户数为13718户,总人口为65719人,其中:城镇人口有6997人,乡村人口有58722人。年末常住人口73802人,其中:城镇人口有23301人,乡村人口有50501人,出生人口842人,出生率12.81‰;死亡人口502人,死亡率为7.64‰;人口自然增长率5.17‰;城镇化率31.57%。

民族构成

甘孜县有藏、汉、回等13个民族,藏族人口占95%以上。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9年,甘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6亿元。

2022年,甘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21年的29.5:11.8:58.7调整为2022年28.5:15.4:56.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个、4.5个和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24%、69.62%和11.14%。2022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23亿元,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3.47亿元,下降2.6%。

2023年,甘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水淘糌粑以美味可口而闻名于康巴。1992年,雪山牌糌粑以质、味、色、香四者俱佳等特点受到州内外的好评,正式获得专利权。水淘糌粑的制作,选用康青3号和其它优质白青稞风干筛好,放入冷水中洗净,晒干,再用热水淘洗,沥干水分趁热装入麻袋密封,保持恒温,放上一夜。第二天,烧好平底大炒锅,揭开麻袋自然会闻到一股酒香味,然后用大碗先撮上一碗河沙倒入炒锅,待沙烧得滚烫再倒入一大碗青稞不停翻炒。炒青稞关键要掌握好火候,不焦不生,出现青稞花后,把河沙筛回炒锅内,炒好的青稞倒在筐内,再放入一大碗青稞,河沙少了又添,如此反复,直至把一袋青稞炒完,待炒好的青稞冷却后,重新筛簸,装入皮口袋,送到磨房,经水磨磨出的糌粑,粉细,色泽洁白、味香可口。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甲恩茶

    甲恩酥油茶甲恩酥油茶

    甲恩茶是甘孜县独具风味的茶,在甘孜城乡极为普遍,制作简单、方便,先用茶罐把茶倒入专制的茶桶中,加入酥油、盐、少许牛奶或奶粉,用搅棒上下反复搅打四、五十次后即可斟用。此茶不仅色美味香,还有御寒、耐饿、提神之功效。

  •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3月,甘孜县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甘孜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甘孜县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2022年1月26日,甘孜县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

    下一篇 新龙县

    上一篇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