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市柚 编辑
白市柚,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市柚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白市镇的特产。白市柚特指白市镇柚子园的柚子,圆形,果色橙黄、果大皮厚、味甜汁多、香气浓郁、享有“一果满屋香”的美誉。2011年07月0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白市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白市柚
产地名称: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
品质特点:香气浓郁,细嫩化渣,酸甜适度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1年第98号
批准时间:2011年07月05日
白市柚
广安区位于四川东部,呈扇形分布于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两大地形之间,是三峡库区发展的接力带,有“川东门户”之谓。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量丰沛,空气湿度大,日照少,霜期短,风力小。年平均气温1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多年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年积温5600℃,无霜期306—32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43%的降水量集中于作物生长旺盛的夏季。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48,即降水量的48%汇入河川,52%为土壤吸收和植物蒸腾所消耗。终年植物繁茂,且无季节性河流。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利于蔬果的营养积累,非常适宜于柚子的生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白市柚由国民革命军师长杨汉忠从外地引柚苗735株,建园20亩。
1952年,移交广安县农场。
1978年,通过资源普查发现,经过优选分离纯化而自称品系。
1992年,在四川省柚类鉴评会上获第三名,定位省优果品。
1992年,在全国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上,获优质称号。
广安地理
1993年,白市柚在泰国曼谷举行的《93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获得龙马金奖。
2002年,白市柚获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
2008年,白市柚在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展品奖。
2010年,白市柚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被评为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等荣誉。
2002年,广安区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第一批优质柚基地”。
2011年4月,白市柚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011年07月0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白市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2年,白市柚通过有机食品转换认证。
白市柚
地域保护范围
白市柚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白市镇、协兴镇、广兴镇、肖溪镇、观阁镇、大龙乡、苏溪乡、石笋镇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文旦柚类。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质地为沙壤至壤土,土壤pH值5.5至7.0,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40厘米。
白市柚
(三)栽培管理1.苗木培育:以酸柚为砧木,从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健壮母株上采集接穗进行嫁接繁殖。
2.栽培技术:
(1)定植:9月至10月秋梢老熟后或2月至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容器苗或带土移栽苗不受季节限制。平地栽植密度≤495株/公顷,山坡地≤630株/公顷。
(2)土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成年树每公顷年施腐熟有机肥>22.5吨。
(3)花果管理:通过疏花疏果调控产量,叶果比为200至300:1。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果皮80%变为橙黄色后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实扁圆形,果基部平,果皮薄,金黄色,光滑,香气浓郁;果肉黄白色,细嫩化渣,风味较浓,少核;口感酸甜适度,微有苦麻味。
2.理化指标:单果重1.0至1.5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1%,固酸比≥4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白市柚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白市柚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