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桥猪儿粑 编辑
红桥猪儿粑是四川省江安县红桥镇的一种特色小吃。主要原料是粑粑,配料是大米面,调料为生猪油、水等,通过蒸制的做法而成。
中文名:红桥猪儿粑
分类:特色小吃
口味:香糯 润滑
主要食材:糯米 芽菜肉馅
非遗级别:宜宾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红桥猪儿粑
在当地民间有"吃一个猪儿粑得道,吃两个成仙"之说。道者,门道,味道也。说明猪儿粑饮食文化的精深,猪儿粑味道十分了得;仙者,快乐逍遥赛神仙,大概是吃猪儿粑时的感受吧。当地流传着许多红桥猪儿粑谜语诗,这些谜语诗充满乡土特色,读后令人遐想,从诗中品味出猪儿粑的仙、道来。这些谜语诗可供吃猪儿粑时自娱,增加欢乐气氛。现随手拈来两首以飨食者。
洁白晶莹的身子;
圆圆鼓鼓的肚子。
巧媳妇手中呵护;
粑大王棍下战死。
前两句描写了猪儿粑的形状,晶莹剔透,那馅儿把猪儿粑胀得鼓鼓的。后两句则道出了搓猪儿粑时小心翼翼的样子,搓成的猪儿粑被蒸熟后,最终被粑大王们用筷子夹入口中狼吞虎咽吃下去。
一个书生白又胖,
锦秀文章肚里装;
姑娘爱他亲一口,
小伙瞧见口水流。
那又白又胖的猪儿粑呀,里面包的馅儿品种繁多,有香有甜,真象一篇回味悠长的文章,难怪惹得姑娘们如此爱他,就连小伙子们瞧见了也喜欢得直流口水。
红桥人过节、生日、祭祀、栽秧或招待远方的客人要做猪儿粑吃。并在正月初一早晨有吃猪儿粑的传统习俗。因为,一笼猪儿粑活脱脱的象财神爷面前的那个聚宝盆。因此,正月初一早晨吃猪儿粑象征着一年的新的一天开始财源聚集。另外,正月初一的猪儿粑要用一片青菜叶缠身,象征着财不白要,诚信聚财,诚实聚财。多年来红桥人民以此传统美德用来教育子孙后代。栽秧子吃猪儿粑是相传当地有一大户人家专爱吃磕粉猪儿粑,但不给他做工的长工们吃。为了吃猪儿粑,长工们栽秧时故意弄些秧子在田里浮起不插。大户问其故:没吃猪儿粑秧苗沉不下去。大户会意,长工们吃到了可口猪儿粑后秧苗就很少浮在水面。当地农民栽秧时也时兴吃猪儿粑。初到红桥作客,对着诱人的猪儿粑时,千万不要轻露馋相,否则就有可能被有玩笑开的老表嫂或舅母子们的作弄。
“腊月三十守田坎(即守岁),正月初一抢元宝(即汤元)。”从初二开始,小镇家家户户就要做“猪儿粑”了。这“猪儿粑”便是红桥小镇独具风味的名小吃。
红桥猪儿粑,是宜宾江安的著名小吃,在省内有较大名气。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传承有续,谱系清楚,工艺独特,用料讲究,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评审专家认为,鉴于其技艺受到机械化影响,且青年人不爱传承,故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审定,同意将其列入宜宾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以保护传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