燊海井 编辑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燊海井燊海井

燊(音:shen)海井(桑海井、燊海井古法制盐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街289号,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拔341.4米。是大安区精神地标之一。燊海井坐落在自贡市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拔341.4米。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历时13年方凿成。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1001.42米)深井,也是全国仅存的手工制盐作坊。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另一说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凿成时井深1001.42米,随后几经加深达到现井深1100米。是一口天然气和卤水同采的高产井,由碓房、大车房、汲卤筒和灶房等构成。井的开凿,使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并在其周围凿井设灶,当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繁荣景象。1988年1月,燊海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燊海井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9月,燊海井古盐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工业遗产项目。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燊海井

地理位置: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街289号

所处时代:清代

占地面积:3 亩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日8:30~17:30

别名:桑海井

编号:3-357-5-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道光三年(1823年),燊海井开凿挖掘。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燊海井开钻。

1949年,燊海井继续生产天然气和煎盐。

1983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燊海井进行修复。

1985年1月,燊海井完成修复工作。

2008年2月,燊海井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盐业园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筑格局

编辑

结构

燊海井其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灶房和柜房等。

1985年经过修复后的燊海井,从地面厂房建筑和生产设施(包括钻井、制盐)保留了原始的布局和面貌。正面是双扇漆黑的大门,其上匾额书有井名。进门井场的左面是竖立着井架及碓房,碓房内陈列着碓架和使用过的钻治井和生产工具。井场的右面是车房,房内陈设着一架完好的大型绞车(俗称地车、或大车)及附属设施。

燊海井井场后面,是一座高层建筑,前房楼上是柜房,楼底是盐仓;后房则是灶房,依次排列8口圆锅,采用传统的方法煎制食盐。

燊海井井平面布局示意图燊海井井平面布局示意图

井房

井房井房

燊海井高6米,长14米,宽6米,以10根柱子为支撑。

燊海井

燊海井采用石圈和木柱固井,井口有18厘米,井径为16厘米左右。木柱下,深度在64~125米之间,井径为11.4厘米,而其下至井底,井径则为10.6厘米。

天车

天车天车

燊海井天车即井架,高18.3米,由数百根圆杉木经辊T白下而上以麻绳捆扎而成,用于提捞汲卤。天车有4个脚,每个脚的直径50厘米。顶上架设天辊(天轮),地上有地辊(地轮),形成两个滑轮。

文物遗存

编辑
燊海井核心物项:碓房及打井设备和井口,大车房及卷扬机房,灶房及制盐设施设备,柜房,盐仓;天车,大车,笕管,楻桶,烟巷,晒卤台。

钻小口深井图钻小口深井图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燊字从字典上解释为旺盛之意,在此就代表火木兴旺,地下天然气十分丰富,而“海”字代表着地下卤水的丰盛,“燊海井”三字是盐场主讨个吉利的说法,希望盐场生意红红火火,长长久久。

燊海井灶在历史上曾几度更名,先为元吕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为过益记德信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等。

燊海井老盐场燊海井老盐场

诗文

燊海井,燊者,火旺之意也;海者,古人以为盐井乃潜通海眼。燊海井大门口有一副联语:

一泉流白玉

万里走黄金

上联讲盐之形与生产,下联讲盐之利与销售,不着一盐字,却意蕴深邃,尽得风流,可见盐都先民的智慧与文心。

盐业史专家宋良曦的《燊海井赋》

“一方宝地,千载盐都,百代伟业,万古传扬。雄哉燊海井,斩棘立大荒;盐工气如虹,凿石三百丈。首创世界千米深井之记录,铸就人力顿钻技术之辉煌……”

城市文化

燊海井的开凿,揭开三迭纪嘉陵石灰岩地层的燊海井与盐都的关系,而且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在周围1.2平方千米的地方,先后钻井198口,平均每6060平方米就有一口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云蒸雾蔚的井盐生产繁忙景象。

燊海井燊海井

自贡因盐设市,“自贡”之名于著名盐井自流井和贡井,因井名而地名,系两地合称。

学术研究

  • 科学意义

    燊海井钻深突破了一千米,创造了当时世界深井之最。并且地面各种设施保存至今,是中国优秀科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科技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燊海井的创建和遗存下来,为研究中国古代钻探科技史及经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总结、研究世界钻井史、矿业史和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史料。

  • 地质意义

    大车房大车房

    清初,四川自贡盐业逐渐兴旺,当时,多为黄卤浅井,卤淡量少,不能适应盐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井数的增多,盐井也不断地加深。1835年,鸦片战争前,自贡盐厂以“工巧匠智,令人莫测”的高超技术,利用先进的机械和钻、治井工具,在燊海井首战告捷,凿成一眼超千米的深井,还创造了当时世界钻井的最高记录,而且也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深井的标准地质剖面。这个地质剖面从地表至地下,并在井深约922米处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揭开了自流井构造深部的奥秘。

  • 研究价值

    编辑
    中国自战国末期已开始凿井制盐,而北宋时期发明的顿钻是世界钻井技术史上的一项标志性成就。粲海井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的清代工业遗产,是传统井盐生产的“活化石”,有着特殊的技术史价值和工业史价值。

    传承保护

    编辑
    1988年1月,燊海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以燊海井为主要载体的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9月,燊海井古盐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工业遗产项目。

    2019年12月,燊海井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所获荣誉

    编辑
    1995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3月,燊海井景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9年,燊海井被评为自贡市廉洁文化基地

    2019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2020年,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全国非遗与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

    文化活动

    编辑
    2010年8月3日,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火炬的火种在燊海井采集并点燃。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燊海井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街289号。

    燊海井

    开放时间

    夏季2月至10月:每周一至周日8:30-17:30

    冬季11月至次年1月:周一至周日8:30-17:00

    优惠信息

    1.3米以下的未成年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记者、导游持相关有效证件,实行免费参观;

    1.3米以上的未成年人、学生持相关有效证件实行优惠票价。

    非法定节假日期间,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持相关有效证件实行免费参观;法定节假日期间,60--64周岁老人持相关有效证件实行优惠票价。

    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学校需持介绍信提前预约,每批次不超过100人,全天不超过500人。

    交通线路

    公交:自贡公交3路、5路、31路、35路、305路、自贡旅游观光巴士1号线

    自驾:自贡大安区→经大安街、S206→抵达。

    下一篇 七个洞崖墓群

    上一篇 富顺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