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常侍 编辑
古代官名
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为郎官之一,获此号者多为皇帝爱幸之臣,武帝时东方朔曾为常侍郎。
中常侍是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
中常侍之名出现于西汉晚期,元帝时有中常侍许嘉,成帝时有中常侍班伯(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大伯、班固的伯祖)、班稚(班彪的父亲、班固的祖父)。
东汉时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为有具体职掌的官职。
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四人。东汉初改变西汉制度,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如顺帝、章帝、和帝时,曹腾、郑众、蔡伦都从小黄门迁为中常侍。
安帝时,和熹邓皇后临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并授以重任。以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权力极大。
从此以后,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权倾人主,员数也从四人增加到十人,东汉末增加到十二人。
这个官职对东汉末中央政权走向衰乱产生过较大影响。
至魏以后,中常侍和散骑合并,称散骑常侍,改为正规官,不再为宦官专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