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微宫 编辑
紫微宫,隋唐洛阳城·宫城,官称紫微城,曾用名太初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至高之处,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前后沿用530余年,成为九朝理政之所,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而得名,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建筑形制惊世骇俗,影响到了东亚各国的宫殿建设;尤其经武则天增修明堂、天堂后,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0万平方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6倍,被誉为“万宫之宫”。紫微城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明堂;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贞观殿、徽猷殿,具备最高礼制的天子五门。隋炀帝开创万国来朝、唐太宗接见玄奘、唐高宗诏释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第八次日本遣唐使等仪式均在紫微城举行,唐代三次封禅大典皆从紫微城出发。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在原址建设遗址公园,实施了明堂、天堂、应天门和九洲池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紫微城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最具特色的皇宫,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甚至影响到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国家。如日本平安神宫,便受到唐代紫微城的显著影响。
中文名:紫微宫
外文名:The Providence Palace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早08:30—晚21:3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
门票价格:全票120元,半票60元
占地面积:约 4.2 km²
著名景点:明堂、天堂、应天门、九洲池
别名:紫微城、太初宫、洛阳宫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春季
建设年代: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都城:隋唐洛阳城
文保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微宫与隋唐洛阳城平面图
隋炀帝大业元年,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城, 宇文恺在对洛阳城进行设计的时候,特别注意洛河点缀城区的作用,果断地改变了自魏晋单一宫制以来的左右对称都城布局,使这座城别具风韵,并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
隋唐城中轴线北起邙山,穿过宫城、皇城、洛水上的天津桥,外郭城的定鼎门,往南一直延伸到龙门伊阙,这就是隋炀帝心中的中轴线,从此都城的中轴线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呼应和互动,从一座城市的地标含义,成为了一个王城的龙脉所在,这一理念也延续到了北京的紫禁城。
这样,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突出了城市的气势。因此,唐人韦述说洛阳城“北据山麓,南望天阙,水木滋茂,川原形胜,自古都邑,莫有比也”。
紫微宫“以象北辰籓卫”
隋唐洛阳城宫城,位于皇城之北,“以象北辰籓卫”,也称紫微城、紫微宫,为天子所居之地。隋代洛阳城紫微城的规划分七个小城,中为洛城(即大内),是皇帝居住和朝政之所,是象天枢,左右四城(东西夹城、东西隔城)为四辅星,北侧二城(曜仪城、圆壁城)为禁军所在,此七小城与北斗七星相对,故称为紫微城或紫微宫。唐代时,在曜仪城南增加了玄武城。
《唐两京城坊考》记载“贞观六年号洛阳宫”,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皆记载“贞观六年改东都为洛阳宫”,由此推断《唐两京城坊考》为误记,紫微城并未改号为洛阳宫,仅在光宅元年由武则天改称为太初宫。洛阳宫应为洛阳宫殿的统称。
隋唐洛阳城以“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焉” ,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 位于洛河两岸的里坊区,象征着银河两岸的繁星,把宫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紫微宫居洛阳城的西北角,象征着紫微星,即天之中央的北极星。
隋唐洛阳城
大业初建
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四个月后登洛阳北邙山,视察洛阳地形。初四,征调成年男子数十万人挖掘壕沟,从龙门向东连接长平、汲郡,抵达临清关,渡过黄河后,再延伸到浚仪、襄城,最后到达上洛,用以设置关卡加强洛阳周边防卫。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下诏营建东京。
隋紫微宫复原图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并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于洛阳故王城东、汉魏洛阳城西,营建东京。每月役丁200万人,其中筑营城者70万人,建宫殿墙院者10多万人,土工80多万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10多万人。隋炀帝大业二年春正月(公元606年),紫微宫乃至整个东京洛阳正式建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三月(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乱,隋炀帝被弑。洛阳城被李密重重包围。六月,洛阳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杨侗为帝,即隋哀帝;宇文化及的叛军到达洛阳城郊外,意图攻克洛阳作为根据地。
公元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王世充自立称帝,国号郑,定都洛阳,居于紫微宫,年号开明。
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李世民忌紫微宫太奢华,焚紫微宫内的乾阳殿、应天门。
显庆续建
唐紫微宫乾元门,乾元殿,贞观殿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李治决定迁都洛阳。届时,唐高宗正式定洛阳为东都,把洛阳宫城当作自己的“东宅”。
至麟德二年三月十二日,所司奏紫微宫紫微宫内乾元殿、应天门(时称则天门)建成。
武皇修葺
武则天时代紫微宫
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将洛阳作为帝国的首都,称神都,为武周王朝的第一大都城。随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面东移,紫微宫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整,规模宏大,华美壮丽达到顶峰。唐睿宗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紫微宫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历约一年,明堂成。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 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洛阳,称“神都”。居于紫微宫,又斯号“太初宫”。这里,就是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使紫微宫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明堂(万象神宫)、天堂(通天浮屠)被称作紫微宫的核心所在。
武则天时代紫微宫
毁于兵燹
然而在安史之乱中,紫微宫正殿明堂被叛军和回纥兵两次焚烧,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损毁。
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洛阳城半个多世纪,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紫微宫全体毁于战乱。隋唐洛阳城前后历时530余年。
宫城新生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紫微宫
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勘查;1959年调查了宫城、皇城及周围诸小城的平面布局,确定一些门址的位置,并发掘了皇城南墙的右掖门;1960~1965年继续调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场的位置,同时发掘了宫城。1969年,河南省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联合调查、钻探和发掘了含嘉仓城;其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博物馆和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又多次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内进行发掘。1963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88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利用好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遗产,洛阳市坚持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隋唐洛阳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紫微宫遗址内实施了明堂天堂遗址、九洲池遗址和应天门遗址的整体保护展示工程。特别是明堂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后,称为明堂天堂景区,既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已成为展示古都洛阳文化魅力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如今,隋唐洛阳城已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洛阳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全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日前,洛阳市正围绕着力建设历史隋唐、生态隋唐、品质隋唐、国际隋唐的规划定位,积极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对47平方公里隋唐遗址实行全场保护。
2018年,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和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开工建设;在紫微宫遗址内,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计划2019年9月完成;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现正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2018年12月完成。
隋唐洛阳城平面图
唐神都洛阳的皇宫基本上保留了隋代建筑规模和样式,皇城绕其四周。它位于皇城之北,西有夹城,东有东城,北有圆壁、曜仪之重城,整个宫城落入皇城北部。据考古勘察,城北墙从郭城的西北角往南五百八十四米,再东折一百八十米,即北墙的西端起点,往东经今孙家坑,全长一千四百米;西墙由北墙的西端点起,往南至中州路北侧,全长一千九百七十七米。南墙颇多曲折,从西墙南端起,往东经今定鼎南路、周公庙至予通街小学操场以东三十米处,全长两千零七十米。南墙东西两端各长三百四十米一段,均北曲五十七米,形成东南与西南两角内凹的对称形状;东墙自北墙东端点起,往南折二百七十五米,后向东折三百三十米,至统角村东北角又复南折,全长一千二百七十五米,整个宫城呈倒“凸”状。城垣高四丈八尺,宽度在十五至十六米左右,夯层厚八至十厘米,内外皆包砖。因此,神都洛阳宫城无论在建筑的气魄上,还是在防卫的严谨上都超过了隋朝。
紫微宫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唐称乾元殿)、
紫微宫布局
大业殿(唐称贞观殿)、徽猷殿。三朝前后相重,以宫城正门应天门(则天门)为大朝(外朝),朝区正殿乾阳殿为日朝。寝区正殿大业殿为常朝。其中乾阳殿规模最大,其体量和面积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之一。乾元殿不仅为上朝之殿,帝国每年的元日大朝会和新皇登基大典都在此举行。
综观隋所建大兴宫(入唐改称太极宫)、紫微宫的布局,和南北朝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宫墙由内外三环改为前后数重,自南而北分全宫为朝、寝、后苑三大部分;其二,朝区主殿只有太极殿一殿,取消了左右的东堂和西堂;其三,朝堂及尚书省由原在太极殿东南迁出宫外,自魏晋以来在朝区东侧由朝堂、尚书省、司马门形成的东侧次要轴线从此取消;其四,魏晋以来在太极殿举行的大典改在宫中正门承天门,在东堂和西堂举行的日朝、常朝和日常起居活动改在太极殿和其后的两仪殿,宫中象征三朝的建筑,由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形成的东西三殿并列,改为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形成的一门二殿前后相重。这些不同表明中国宫殿布局在隋唐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宫城
这座新建的都城,主要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于大业元年(605)由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监筑,“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馀里,高四十七尺”。 东西四里一百八十八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长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皇城东西五里十七步,南北三里二百九十八步,周长十三里二百五十步,城高三丈七尺。宫城北面又有圆璧城与曜仪城,起保卫宫城的作用;东面则修建有含嘉仓城和东城。皇城和宫城西面则是皇家园林——西苑,入唐改称芳华苑,武则天时期更名神都苑,亦有人称之为上苑。
社科院杨鸿勋复原的紫微宫俯视图
紫微宫
大内前为朝区,后为寝区。朝区最前为大内正门则天门,上建高两层的门楼,门外左右建阙,形制与大兴宫承天门近似,而规模过之。朝区主殿为乾阳殿,是面阔十三间、高约50米的巨大殿宇,四周有廊庑,四面开门,形成全宫最大的宫院。南门乾阳门南对则天门。东西门外各有东西向街,东门街北为文成殿,西门街北为武安殿,二殿与乾阳殿东西并列,也各有门庑,形成独立宫院。东西门南侧为官署,东为门下省,西为中书省。在乾阳、文成、武安三殿之北是宫中第一横街,东西端分别通入东西隔城,街北即寝区,是朝寝两区分界线。寝区中为主殿大业殿,南有大业门,是皇帝隔日见群臣听政之处。大业殿左右各有若干殿与之并列,均为独立宫院。大业殿之北为宫中第二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宫,外臣不得进入。寝宫中轴线上主殿名徽猷殿,它的左右和后方又有若干殿。大业、徽猷两组宫院前后相同,加上周围各殿,用围墙封闭,共同组成寝区。大内之西,在西隔墙内北部有九洲池,也是苑囿区。池北为皇子住所,池南有举行大宴会的五殿,是由五座殿聚合成的巨大楼阁。综观隋所建大兴宫、东都宫的布局,和南北朝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宫墙由内外三环改为前后数重,自南而北分全宫为朝、寝、后苑三大部分;其二,朝区主殿只有太极殿一殿,取消了左右的东堂和西堂;其三,朝堂及尚书省由原在太极殿东南迁出宫外,自魏晋以来在朝区东侧由朝堂、尚书省、司马门形成的东侧次要轴线从此取消;其四,魏晋以来在太极殿举行的大典改在宫中正门承天门,在东堂和西堂举行的日朝、常朝和日常起居活动改在太极殿和其后的两仪殿,宫中象征三朝的建筑,由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形成的东西三殿并列,改为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形成的一门二殿前后相重。这些不同表明中国宫殿布局在隋唐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宫城正门
主词条:应天门
应天门为隋唐洛阳城紫微宫宫城的正南门,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和开展外交活动的地方,功能类似北京午门。武则天称帝等仪式都在应天门城楼上进行。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垛楼和东西阕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其中阕高120尺,按照唐代一尺29.4厘米来计算,这座恢弘的城楼差不多有当代的十二三层楼高,比北京的天安门还要高。
洛阳城应天门一侧三出阙,两侧共六阙。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天子三出阙是中国古代最高礼制的都城门。是古代皇帝享用的的最高礼制。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
应天门
宫城正殿
隋乾阳殿
隋乾阳殿
唐乾元殿
隋末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因为看到其宫殿过于奢侈,而曾“焚东都紫微宫乾阳殿”。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佐因旧余材,修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至麟德二年三月十二日,所司奏乾元殿成。
乾元殿
武周明堂
明堂,亦称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高大的两个建筑之一,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明堂原为隋炀帝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四次被毁,四次修建,先后九次易名。唐睿宗垂拱三年( 687 年)二月,武则天下诏拆除了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年)三月,明堂被毁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建造的明堂重新落成,重建后曰“通天宫”。
据《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故此又名为万象神宫。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其建筑技术和施工技术惊世骇俗。
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武则天时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隋唐城大遗址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中的重要建筑,保护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
明堂与在建的天堂
隋唐洛阳城紫微宫
北京天坛
北京午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