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王氏 编辑
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姬姓,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血缘关系)。与大多数王姓士族一样,太原王氏将先祖追溯至周灵王太子姬晋,然而学者认为其真正有史可考的始祖最多追溯至汉代,祁县王氏可追溯至东汉司徒王允,在魏晋以后不显,后世多为冒认。晋阳王氏可追溯至东汉王柔、王泽兄弟,魏晋时期十分显赫,东晋末年王慧龙入仕北魏,魏孝文帝分定姓族,太原王琼被确立为四姓之一、唐朝时为山东士族的七姓十家之一。
中文名:太原王氏
外文名:Tai Yuan Wang shi
郡望:太原晋阳、太原祁县
晋阳王氏
东晋末年晋阳王氏遭到刘裕集团的打击,从此在南朝沉沦,此后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晋阳王氏主要是逃亡北魏的王慧龙一支。王慧龙的孙子王琼生有四个儿子,号晋阳王氏四房,以第一房最为显赫(唐朝出宰相1人,即王溥;北朝、隋唐见于史书记载的官至五品的近十人)。
北魏时自河西迁居太原的王睿(叡)家族在显贵之后也以晋阳王氏自居,然而史官并不相信其说法 ,学者亦对此有所考证 。王睿在北魏时被封为中山王,故而其家族又被称为“中山王氏”。
祁县王氏
祁县王氏,早期史书并未记载与晋阳王氏有同宗关系 ,后世的族谱合二为一,并且与琅琊王氏族谱也合流到秦朝的王离 。祁县王氏自曹魏王凌被夷三族后一蹶不振,南北朝时复兴,涌现出王玄谟支、王思政支、王神念支(新唐书称之为“乌丸王氏” ,但据和庆峰考证,“乌丸王氏”这一称谓为欧阳修自创 )、王通支、王忠嗣支、王玄起支、河东王氏等。其中部分支系存在疑问,如王玄谟,自称祁县王氏后人,史官对其所言的家世并不十分肯定 。
禁婚家
唐朝显庆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唐神龙年间,朝廷再次申明显庆四年旧诏,继续禁令“七姓十家”间互相通婚,北魏太原王琼后人被列入禁婚家,即“四房王氏”。
三公
王允,东汉司徒(出自祁县王氏);
王凌,曹魏太尉、南乡侯(出自祁县王氏);
王昶,曹魏司空、京陵穆侯(出自晋阳王氏);
王浑,西晋司徒、京陵元公(出自晋阳王氏);
王浚,西晋司空、博陵公(出自晋阳王氏);
王茂,南梁司空、望蔡忠烈公(自称祁县王氏 )。
皇后
王穆之,东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王简姬,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追封);
王法慧,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驸马
王祎之,娶东晋成帝司马衍之女寻阳公主;
王景深,娶宋武帝刘裕之女新安公主。
宰相
王济,西晋侍中、骠骑将军;
王述,东晋尚书令、蓝田侯;
王恭,东晋中书令、忠简公;
王爽,东晋侍中、给事黄门侍郎;
王恺,东晋侍中、右卫将军、蓝田侯;
王愉,桓楚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
王绥,东晋中书令、冠军将军;
王蕴,东晋尚书左仆射、建昌县侯;
王坦之,东晋中书令、蓝田献侯;
王国宝,东晋尚书左仆射;
王溥,出自晋阳大房王氏,唐昭宗宰相。
其他族人
王氏,西晋司徒王浑之女,“古代四大美男”中卫玠的母亲;
王承,东晋名臣,被誉为“中兴名士第一”;
王劭,隋朝史学家,好诡怪之说。
晋阳支
一世 | 二世 | 三世 | 四世 | 五世 | 六世 | 七世 | 八世 | 九世 | 十世 | 十一世 | 十二世 |
---|---|---|---|---|---|---|---|---|---|---|---|
王柔 汉护匈奴中郎将 | 魏东郡太守 | 王默 (王黯) 魏尚书 | 王佑 西晋北军中候 | 王讷 东晋新淦县令 | 王濛 东晋司徒左长史 | 王蕴 东晋尚书左仆射 | 王恭 东晋中书令 | 王昙亨 | - | - | - |
王愔之 | - | - | - | ||||||||
△ | - | - | - | ||||||||
王华 | 王和 | 王简 | - | - | |||||||
- | - | - | - | ||||||||
东晋太子洗马 | - | - | - | - | |||||||
王爽 东晋侍中 | - | - | - | - | |||||||
王修 东晋著作郎 | - | - | - | - | - | ||||||
王峤 东晋庐陵太守 | 王淡 东晋侍中 | 王度世 东晋骁骑将军 | - | - | - | - | - | ||||
王穉 | - | - | - | - | - | - | - | ||||
西晋骠骑将军 | 王浚 西晋司空 | - | - | - | - | - | - | - | |||
王裔 | - | - | - | - | - | - | - | ||||
王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道素 | 王崇之 | - | - | - | - | - | - | ||
王泽 汉代郡太守 | 王昶 魏司空 | 王浑 西晋司徒 | 王济 西晋侍中 | - | - | - | - | - | - | - | |
王聿 | - | - | - | - | - | - | - | ||||
王尚 | - | - | - | - | - | - | - | - | |||
王澄 | - | - | - | - | - | - | - | - | |||
王汶 | - | - | - | - | - | - | - | - | |||
王湛 西晋汝南内史 | 王承 东晋东海太守 | 王述 东晋尚书令 | 王坦之 东晋中书令 | 王愉 东晋尚书左仆射 | 王缉 东晋散骑侍郎 | 王慧龙 | 王宝兴 | 王琼 | 王遵业(大房) | ||
王广业(二房) | |||||||||||
王延业(三房) | |||||||||||
王季和(四房) | |||||||||||
王纳 | - | - | - | - | |||||||
王绥 | - | - | - | - | |||||||
王恺 东晋侍中 | - | - | - | - | - | ||||||
东晋建武将军 | - | - | - | - | - | ||||||
王国宝 东晋尚书左仆射 | - | - | - | - | - | ||||||
王祎之 | - | - | - | - | - | - | |||||
王虔之 | - | - | - | - | - | - | |||||
王荃 | - | - | - | - | - | - | |||||
王延 | 王乂 | - | - | - | - | - | |||||
王沦 大将军参军 | 王遐 东晋光禄勋 | 王恪 东晋领军将军 | 王欣之 | - | - | - | - | - | - | ||
王欢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深 | - | - | - | - | - | - | - | - | - | ||
王俊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魏书》 、《世说新语》 | |||||||||||
说明:表中“△”符号表示人物不详。注:是表,王道素按从孙本义来定。 |
祁县支
一世 | 二世 | 三世 |
---|---|---|
△/王宏? | 王晨 | - |
王凌 魏太尉 | 王广 | |
王飞枭 | ||
王金虎 | ||
王明山 | ||
王允 汉司徒 | 王盖,汉侍中 | - |
王景 | - | |
王定 | - | |
△ | 王黑,安乐亭侯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