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品汇 编辑
《唐诗品汇》是2015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代的高棅。
中文名:唐诗品汇
作者:高棅 编纂 / 汪宗尼 校订 / 葛景春 胡永杰 点校
类别:诗歌选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页数:3677 页
定价:380 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1101898
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选诗和论析又很具识见,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汪宗尼刻本重新影印此书。
《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每一诗体又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凡例》:“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不以世次拘之。”其中,每一诗人在各体中的位置,是变化不定的。如杜甫在五、七言古诗和五、七言律诗中,被放在“大家”的位置上,但在五、七言绝句中,就被放在“羽翼”的位置上;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被放在“正宗”的位置上,但他的五言绝句却只能在“羽翼”。如此一分,每位诗人在各体诗中的强弱程度,便一目了然。
此外,《唐诗品汇》在论述每一诗体时,常常把九格与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结合起来,通过正、变关系,比较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每一诗体在四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发展过程,并点出有哪些代表作家,及各自风格如何。将这些叙述综合起来,就可看出唐诗在四个不同阶段中,演变发展的全貌。
此书有比较严整的体系,份量较大,与前代的唐诗选本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自它问世以后,就一直成为明代人学习诗歌的通用教材。《明史·高棅传》中说:“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足见当时其影响之大,地位之高。但明末清初,有一些诗评家对此书却不满意。如钱谦益在《唐诗鼓吹序》中说:“盖三百年来,诗学之受病深矣。馆阁之教习,家塾之程课,咸禀承严氏之诗法,高氏之《品汇》,耳濡目染,镌心刻骨,学士大夫生而堕地,师友熏习,隐隐然有两家种子盘亘于藏识之中。迨其后时,知见日新,学殖日积。洄盘起伏,只足以增长其邪根谬种而已矣。磋夫!唐人一代之诗,各有神髓,各有气候。今以初、盛、中、晚,厘为界分,又从而判断之曰:此为妙悟,彼为二乘;此为正宗,彼为羽翼,支离割剥,俾唐人之面目蒙幕于千载之上,而后人之心眼沉锢于千载之下,甚矣诗道之穷也。”
关于《唐诗品汇》,后人虽有争议,但它在我国的唐诗选本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它前后,虽然有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唐诗鼓吹》、李攀龙《唐诗选》、沈德潜《唐诗别裁》等著名唐诗选本,但在作品的广泛、体系的完整、理论的阐述等方面,均未能超过《唐诗品汇》。
马得华叙
王儸叙
林慈叙
唐诗品汇总叙
历代名公叙论
凡例
引用诸书
诗人爵里详节
五言古诗叙目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叙目
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正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盛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刘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唐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焉。
因此,《唐诗品汇》的选录侧重于盛唐诗,而比较地疏略初唐、晚唐诗歌。
这一诗歌见解,在明代影响很大。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前后七子的“诗必盛唐”的主张,当然与此有很大关系。清代以后,有人不满意这种阶段的划分(如《四库总目》、叶燮《原诗》、钱谦益《列朝诗集》),但直到现在,它也还是为人们所广泛采用的。
明万历刻本《唐诗品汇》02
在正集九十卷的每一体中,又分正始(正风之始,指初唐诗)、正宗(标准的盛唐著名诗人之诗)、大家(盛唐时代这一体裁最伟大的诗人之诗)、名家(盛唐二流诗人之诗)、羽翼(盛唐三流以下诗人之诗)、接武(继承盛唐的中唐诗人之诗)、正变(正风之变格、晚唐较杰出的诗人之诗)、余响(晚唐二流诗人之诗)、傍流(世次不可考者及方外异人闺秀等诗人之诗)等品目,按照高棅的说法,这是根据“因唐世次,文章高下”而分的。譬如五言绝句中,王勃入正始,李白、王维入正宗,杜甫入羽翼,韦应物入接武,李商隐、杜牧入余响,皎然入傍流。在五言古诗中,王勃仍居正始,李白也还在正宗,而杜甫却是大家,王勃则与韦应物一起放在名家,李商隐、杜牧依然属余响。
高棅所创立的这一体例,一方面可以表示编选者对各体诗歌作者与作品水平的评价态度,也可以显示这一体裁诗歌艺术发展的脉络;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弊病。这样的编排与编选者力图显示初、盛、中、晚唐诗歌发展线索的意图不相吻合。一个诗人的诗,无论是古诗、律诗还是绝句,都反映出这一时代文化背景、心理状况以及诗歌艺术风尚的总体影响,反映了这一诗人的艺术水平。虽然一个诗人可能在各种体裁之间有擅长与不擅长之分,但一个诗人的水平、一个时代的诗歌面貌,却是要通过各体诗歌的综合考察才能了解的。这种分割编排法,显然并不利于体现时代、作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体现编选者的编选宗旨。
传统诗论一向以杜甫为诗圣,把杜甫诗中的贯穿的忧君爱民精神当作艺术作品的典范,《唐诗品汇》也正是在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下,将杜甫评为唯一的“大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