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编辑

1981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工具书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是1981年9月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戏曲曲艺词典类工具书。《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第一部戏曲、曲艺专科辞书, 共收词目五千六百余条,近一百万字。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作者: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

类别:戏曲曲艺词典类工具书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1年9月

页数:823 页

开本:32 开

统一书号:17187-43

成书过程

编辑

编写背景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中国的民族戏曲和曲艺,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也深受中国国外研究者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社会主义戏曲、曲艺事业日益繁荣发展,广大戏曲、曲艺专业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迫切需要一部便于查阅的工具书 。

编写工作

1961年夏,编写组着手编写《简明戏剧词典》;十年浩劫中断了这一工作的进程,原稿也部分散失 。

1979年,重新组稿。由于人员变动、人手不足等原因,编写组决定不收话剧、歌剧、舞剧和一般戏剧理论词目,先编一部《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争取尽快出版 。

为了完成编写任务,并保证《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的质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主编单位组织了除西藏、新疆和台湾外的二十七个省市的三十八个单位和四十九位主要撰稿人,通力合作,写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指导和帮助;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及其所属戏曲、曲艺研究单位,戏曲、曲艺团体,以及上海市各戏曲、曲艺院团、学校,还有无锡惠山泥人厂等的协助 。

出版工作

1981年9月,《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内容说明

编辑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共收词目五千六百余条,收录中国全国地方戏剧种282个,曲艺曲种221个,两者合计达五百余种 ,近一百万字,内容包括:古今戏曲、曲艺创作、表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专业名词术语,历代著名戏曲、曲艺作家、理论家、演员、导演、音乐和舞台美术工作者的简历、艺术成就、著作,中国主要戏曲、曲艺班社、团体的组织情况、主要演员和演出剧目,以及古今一千八百多种戏曲、曲艺作品和理论著作作者、创作年代和版本流传情况等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按类别、时代、地区分类排列,并附笔划索引。另附服装、道具、乐器等的插图和人物照片一百七十余幅,以及介绍古代戏曲文物、脸谱等的彩色插页八面。漆布封面精装 。

书籍目录

编辑

分类词目表

目录

页码

总类

1-3

戏曲名词、术语

周·秦

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金·元

明·清

近代·现代

4-170

4-5

5-9

10-15

15-38

39-51

51-170

戏曲声腔、剧种

171-237

戏曲作家、理论家、演员、团体

周·秦

唐·五代

宋·辽

近代·现代

团体·学校·剧场

238-439

238

238-239

239-241

241-251

251-269

269-286

286-409

409-439

戏曲作品、论集、刊物

宋·元

古代作品选集、论著、笔记

近代·现代

近代、现代作品选集、论著、刊物

440-656

440-471

471-508

508-538

538-555

555-628

629-656

曲艺名词、术语

唐·宋

元·明·清

近代·现代

657-683

657-663

663-666

667-683

曲艺曲种

684-727

曲艺作家、演员、团体

古代

近代·现代

728-773

728-732

732-773

曲艺作品、论著

宋·金·元

明·清

近代·现代

作品集·论著

774-823

774-777

777-784

784-787

787-817

817-823

编写特色

编辑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以一般戏曲、曲艺工作者,戏曲、曲艺爱好者,初涉猎戏曲史论的读者,有关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选词以一般常用者为准,未求全备。释义内容力求尊重历史,客观地评价人物和作品;对有争议的问题不轻下结论,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知识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收录了在世的戏曲、曲艺界主要创作家、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及其著作,这就打破了中国辞书界多年来片面强调“盖棺论定”、“不收活人”这个不成文的框框。在词典中收录在世人物并予以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这就需要编纂者有相当的学术勇气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不仅收录在世的名家,也酌收了一些有成绩的中青年演员。渴望获得新知识信息的人是极为欢迎《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这种做法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还收录了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戏曲的学术名著。如日本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和《元人杂剧概说》,波多野乾一的《京剧二百年之历史》等。另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所收的内容截止到发稿前夕。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同年出版的钱南扬《汉上宦文存》和再版的《京剧剧目初探》等,《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也及时收录,显出编著者和出版者高度的工作效率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条目的释文,详略得当,语言精炼。在阐释专门性的术语时,做到深入浅出;在介绍戏曲、曲艺剧目的情节时,言简事明。有些条目的释文,辨正甚明,立论审慎,有较高的学术性。如“踏谣娘”条,释义为“南北朝乐舞节目。”下引出处,即唐崔令钦《教坊记》中的有关内容。接着又说:“宋《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三有《踏摇娘》,谓系隋末时河内故事,河朔一带曾有表演,而‘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结论是:“两者似即同一节目。”作者把两个相似的节目名称辨正甚明,又各引出处,使人读时一目了然。结语中用一“似”字,不随便下断语,而又有明显的倾向性,见出编撰者立论的谨慎。对照一些权威性的理论著作、如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张庚等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上册和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讲座》都将《教坊记》中的《踏谣娘》运误作《踏摇娘》;周氏另一部著作《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虽将两者来历写明,但在阐述时又不加说明地以《踏摇娘》代替《踏谣娘》,造成行文的混乱。而《词典》的此条释文避免了这些缺点。其他如“合生”、“参军戏”、“转踏”等条释文,也都很精当 。

更值得称道的是,在主要撰稿人中注意委请一些有才能的中年作者,体现了编写队伍的专业性和广泛性 。

文化特色

编辑
  • 题字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由中国京剧、昆剧演员俞振飞题字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题字《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题字

  • 编写人员

    编辑

    编写人员

    职务

    姓名

    顾问

    刘厚生

    主编

    汤草元、陶雄

    分科主编

    蒋星煜、邵曾祺、张成濂、黄菊盛

    主要撰稿人

    万德卫、马远、邓兴器、王琴、王焚、王素稔、王浩然、申阳生、孙玉奎、孙杰人、朱曼华、刘乃崇、刘梦德、汤草元、苏移、杨荫深、李宗白、宗锡、吴春礼、余从、汪培、沈定卢、张成濂、张剑平、张棣华、陈笑暇、邵曾祺、郁仁民、罗扬、金乐一、周良才、宗海南、钮骠、俞琳、姜兴文、袁斯洪、夏写时、徐以礼、陶雄、黄菊盛、蒋开华、蒋星煜、辜彬彬、傅雪漪、虞哲光、鲍世远、缪依杭、潘仲甫、戴淑娟

    主要插图作者

    林洪、宦子庆

    主要供稿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市戏曲研究所、天津市文化局、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分会、河北省文化局、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艺处、辽宁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分会、吉林省文化局、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江苏省文化局、浙江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曲艺家协会浙江分会、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福建省群众艺术馆、江西省文化局戏曲辞典编写组、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河南省戏曲工作室、湖北省戏剧工作室、湖北省群众文化馆、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湖南省文化馆、广东省戏剧研究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研究室、四川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贵州分会、云南省戏剧创作研究室、陕西省剧目工作室、青海省文化局、甘肃省文化局艺术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局

    下一篇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宿松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