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东风豫剧团 编辑
邯郸东风豫剧团始建于1959年,是一支享誉全国的豫剧团体,豫剧北派。1959年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名“东风剧团”。该团拥有国家一级演员、演奏员16人,国家二级演员、演奏员20人,始终保持着长盛不衰的艺术活力。
中文名:邯郸东风豫剧团
别名:邯郸市东风剧团
建于:1959年
流派:豫剧北派艺术
团长:苗文化
经典曲目:《桃花庵》、《打金枝》、《投衙》、《对绣鞋》、《白莲花》、《捡柴》
社团地址:邯郸市丛台区滏河北大街78号
东风剧团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戏曲艺术团体。1959年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名“东风剧团”。自剧团组以来,先后7次赴中南海、7次赴北戴河为中央领导演出,曾荣幸地晋京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和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演出活动。并屡屡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戏曲艺术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是邯郸市乃至河北省一张绚丽的文化名片,是中国豫剧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主要领导 | 职务 | 职责 |
书记、团长 | 剧团党政全面工作 | |
才世亮 | 行政副团长 | 主管行政工作 |
尹晓华 | 业务副团长 | 主管业务工作 |
1959年毛泽东观看了剧团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后,亲自安排剧团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演出活动。郭沫若先生于1960年、1962年先后为剧团修改了《武则天》、《虎符》,并在表演、导演、舞美等方面予以具体指导。
该团先后培养出胡小凤、牛淑贤这两位最具影响的演员,其他主要演员还有李素芹、赵贞玉、张素玉、谢长春、韩刚、池海莲等,近年来的苗文华、郭英丽、纪小瑞 、马艳青等青年演员成功地完成了该团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衔接和继承,并使东风风格进一步扩展。同时,编剧周孝武、刘志轩、导演苏泽民、章羽,音乐设计惠景林,舞美设计宋次炎等也都为剧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看过一些他们的演出,胡小凤和牛淑贤的传统剧目自然是上乘的,但看得出来,她们的风格已经不拘泥于哪个流派了,尽管通常把牛淑贤划进“陈派”继承者的行列,但是,她的《红娘》等剧目显然又不属“陈派”的范畴。当然,《梵王宫》和《宇宙锋》绝对是地道的,甚至比陈大师的声音还要优秀(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能见到的陈素真的资料多不是鼎盛时的作品)。胡小凤好像从开始就没有被哪家哪派所束缚,《穆桂英挂帅》、《大祭桩》、《宇宙锋》……这样的剧目积累在豫剧演员中是不多见的,尤其是把这些风格和流派迥异的作品都能以完美的实况呈舞台上并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同,绝对是可嘉许的。
东风剧团《桃花庵》
除此之外剧团还先后排演了《八件衣》、《蝴蝶杯》、《东施西施》、《江姐》、《双姻缘》、《虎符》、《画眉京兆》、《叶含焉》、《丫鬟女传奇》、《五女拜寿》、《抬花轿》等。
苗文华
苗文化便装照
邯郸市东风剧团支部书记兼团长,河南省西平县人,中共十七大党代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北省剧协副主席。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同时还成为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第六批优秀省管专家,河北省跨世纪尖子人才。当选为河北省第六届至九届政协委员,第十届河北省政协教科文卫组特邀委员。(2011年4月)。获得河北省首届及第八届文艺振兴奖,第一、二、三届河北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中国第二届、第三届豫剧节优秀表演奖。郭英丽
郭英丽
马艳青
马艳青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