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豫剧团 编辑

1953年成立于高雄的表演团体

台湾豫剧团台湾豫剧团

台湾豫剧团,是台湾省最高级别的豫剧表演团体。1953年,因国共内战而诞生在越南富国岛上的“中州豫剧团”飘洋过海到高雄左营并落地生根,已耕耘将近一甲子。随着时代的变迁,“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军中阶段性任务告一段落后,于1996年1月1日成为“国光剧团豫剧队”;复于2008年更名“台湾豫剧团”。回顾台湾豫剧团的发展史,在台湾这块千里之外的岛屿上,奇迹般地扎了根,开创了与歌仔戏、京剧三角鼎立的舞台地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台湾豫剧团

现任团长:胡伟姣

主要作品:包公误》、《三打陶三春》、《西出阳关》、《狸猫换太子》、《巧县官》

简介

编辑

台湾三代豫剧人左起王海玲.张岫云.萧扬玲台湾三代豫剧人左起王海玲.张岫云.萧扬玲

台湾豫剧团前身为“中州豫剧团”,自1953年起,于高雄左营落地生根,名为“飞马豫剧队”。随着时代的变迁,于1996年1月1日起改隶国光剧团豫剧队,再于于2008年更名“台湾豫剧团”,继续为致力弘扬中原文化,传承豫曲新声而努力,期能累积豫剧艺术美学成就,积极拓展国际舞台。豫剧队在台湾落地生根60年来,制作上结合了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精英,先后推出新戏《包公误》、《三打陶三春》、《西出阳关》、《狸猫换太子》、《巧县官》、《狸猫换太子续集》、《七品芝麻官》、《孟丽君》、《大脚皇后》及《中国公主杜兰朵》《秦少游与苏小妹》《武后与婉儿》《龙宫奇缘》《豫韵-台湾情》《曹公外传》《钱要搬家啦?!》《田姐与庄周》《少年齐桓公传奇》《刘姥姥》《慈禧与珍妃》等新戏,亦获得观众极高之评价与回响。该团每年均推出一至二出年度大戏,经常应邀赴海外巡演,曾到过美、英、加、德、法、意等世界各国,也曾三度到北京、河南等地演出。

历史背景

编辑
民营时期(1950年-1953年)

台湾飞马豫剧队

1950年,艺名万丽云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岫云和她的爱人李久涛在越南富国岛上成立民营豫剧表演团体中州豫剧团。

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时期(1953年-1996年)

中州豫剧团随撤退到岛上的国民党军队到台湾以后,在中国台湾地区防务部门支持下,1953年9月25日起改归中国台湾地区海军陆战队,变成台湾军方经营的剧队,就是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设在高雄市左营。

1959年,飞马豫剧队在政治作战系统支持下开办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学生班,收第1期学生26人,培养出王海玲,后来又办了第2期、第3期等几期,学生艺名用字有“海”

林原茂,外号:茂茂,本名林宏茂,毕业于国光艺校豫剧组,主修小生、副修老生。毕业后即进豫剧队服务,于《中国公主杜兰朵》、《猪八戒大闹盘丝洞》与《秦少游与苏小妹》皆担任幕后男主唱,雄浑高亢中带有温柔磁性的嗓音,深获戏迷们的好评;近年代表作品有2008年说唱豫剧《阿弥陀埤》之说书人与盲道士。

张翊生,外号:小白,台湾戏曲专科学校、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肄业。曾参与高雄市城市芭蕾舞团2000年《哪吒闹海》、2001年《梁Lianzhu》;国光剧团豫剧队 2002年《龙宫奇缘》、2004年《钱要搬家啦?!》;江之翠剧场2002年《后花园絮语》及台南民族舞团等多场演出,并多次巡演于韩国、巴拿马、意大利、中国大陆、美国、法国等地,是新生代演员中的耀眼新星。

孙仪婷,毕业于台湾戏曲学院,学习八年豫剧,大学四年改修京剧。主修青衣、花旦,专工长水袖。曾演过《打神告庙》,做表生动喜感十足的花旦折子戏《梳妆》。大学 期间曾参予《田姐与庄周》、当代传奇剧场《梦蝶》。毕业制作作品为《王者传说》、《胭脂虎与狮子狗》。近年代表作品:《三娘》中自私懦弱的二娘及《寇准背 靴》中的柴郡主。

团长

韦国泰:2008年3月6日-2008年3月19日(原国光剧团豫剧队队长,约聘1等团员兼代)

王海玲:2008年3月19日-2008年10月28日(台湾文艺奖得主,张岫云的学生,约聘1等团员兼代,第1位女性代理团长)

詹昭荣:2008年10月28日-2009年10月15日(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简任第10职等研究员兼代)

陈兆虎:2009年10月15日-2010年9月1日(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简任第12职副主任兼国光剧团代理团长兼代)

苏桂枝:2010年9月1日-2012年8月1日(2010年9月1日-2012年5月20日以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研究员兼台湾音乐中心代理主任兼代,2012年5月20日至2012年8月1日以传统艺术中心研究员兼台湾音乐馆代理馆长兼代,第2位女性代理团长)

胡伟姣:2012年8月1日-(现任,原传统艺术中心简任第10职等研究员,第1位不是代理的女性团长)

舞台公演

编辑
《快打三国》(2008年4月)

《抬花轿》(《香囊记》2008年4月、5月)

台湾豫剧团台湾豫剧团

《秦少游与苏小妹》(2008年5月)

《阿弥陀埤》(2008年8月)

《拜月亭》(2008年10月、11月)

《曹公外传》(2008年11月)

《秦少游与苏小妹》(2009年1月)

《抬花轿》(2009年1月、2月)

《香囊记》(2009年2月)

《大脚皇后》(2009年2月)

《拜月亭》(2009年3月)

《刘姥姥》(2009年4月)

《天女散花》(2009年5月)

《司文郎》(2009年5月)

《杜兰朵》(2009年5月)

《秦少游与苏小妹》(2009年8月)

《约/束》(英国莎士比亚原著,2009年9月11日英国伦敦世界首演、11月、12月)

《杜兰朵》、《秦少游与苏小妹》(2010年2月)

《梆子姑娘》(2010年4月)

《抬花轿》(《香囊记》2010年4月)

《王魁负桂英》(2010年4月、5月)

《花嫁巫娘》(2010年12月)

《杜兰朵》(2011年1月)

《王月英闹殿》(2011年1、2月、6月)

《三娘》(2011年2月)

《约/束》(2011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密歇根州、麻州、宾州)

《白蛇传》(2011年6月)

《美人尖》(王琼玲小说原著,林正盛执导2011年4月、5月、9月、10月、11月)

《孟丽君》(2011年11月)

《王月英闹殿》(2012年1月)

《孟丽君》(2012年1月、2月)

《七品芝麻官》(2012年5月)

《卷席筒》(2012年5月)

《量.度》(英国莎士比亚原著,2012年6月)

主要资讯

编辑
2014年3月4日台湾豫剧团继《美人尖》后,再度取材作家王琼玲短篇小说《含笑》、《阿惜姨》,编创结合动画、电影映像和舞台豫剧的新剧《梅山春》。导演林正盛3日深入台湾嘉义县梅山乡古汗路取景,让观众更贴近先民筚路蓝缕的历史现场,未上映已吸引两岸艺文单位邀演。

“台湾在大江大海悲壮史外,还有令人动容的小人物史”。台湾中正大学台湾文学所教授王琼玲自小耳闻女性长辈在大时代小村落中求生故事,数十年学术生涯始终难忘这段不为人知的女性台湾史,2009年将不断在内心转化的悲痛和感动写成长篇小说《美人尖》,后接连推出奠基家乡的3部作品,并与台湾豫剧团合作,展演台湾原创剧目。

下一篇 秦雪梅

上一篇 邯郸东风豫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