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 编辑

山西省辖地级市

晋中市晋中市

晋中市,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截至2023年6月,晋中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总面积16400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3376503人。

晋中市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历史文化远流长,早在百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留有百余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许多名人名臣出生于此。明清时期,晋中商人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奇迹,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富甲天下、诚信天下、家国天下”著称,也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太行精神。晋中属太原都市核心区、山西中部城市群组成部分、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市城区紧靠省会太原,与太原形成“三纵十横”路网体系。

2023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09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晋中市

外文名:Jinzhong

行政区划代码:1407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省

地理位置:山西省中部

面积:16400 km²

下辖地区: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榆次区

电话区号:0354

邮政编码:0306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376503 人(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榆次老城、常家庄园、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等

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部分位于晋中市)

火车站:晋中站、太谷西站、太谷东站、太谷站、榆次站等

车牌代码:晋K

地区生产总值:2090.9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商代,境内散布着商朝的方国辔方(今晋中西部和吕梁市)、箕(今太谷区东)、雀(今介休市附近)和燕京戎等部落。

晋中晋中

西周初年,境域为华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春秋时期,多属晋国领地,东部另有白狄族所建肥国(都今昔阳县)。周灵王十六年(前556年),晋平公将“昭馀祁”(今山西中部)作为食邑封给大夫祁奚,称为祁邑,范围包括晋中大部分地区。周敬王六年(前514年),晋国将祁邑分置为7县,境内有祁(今祁县东南)、邬(今介休市东北)、涂水(今榆次区西南)、马首(今寿阳县南)4县。

战国初期,仍为晋国领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境地分属三国。赵国强盛后,大部分地区归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境内置榆次、阳邑、祁、中都、邬、界休(今介休市东南)、马首7县,属太原郡(治晋阳)辖。

西汉初年,全境为代王恒领地。汉平帝时(1~5年)分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上党郡和西河郡。其中,榆次(马首并入)、阳邑(今太谷区,周襄王年间为晋大夫阳处父食邑,故名)、祁、京陵(今平遥县东北)、中都(今平遥县西南)、邬、界休7县属太原郡;沾县(治今昔阳县,领昔阳县及和顺县北部)属上党郡;平周县(今介休市西境)属西河郡。王莽新朝时,各县隶属未变,部分县名有所变化,榆次改太原亭,阳邑改繁穰,祁改示,京陵改致城,界休改界美。东汉建立后,各县复旧称。东汉末年,境内置乐平郡(治今昔阳县巴洲村),领乐平(今昔阳县)、沾县2县;废平周县;新置轑河县(今左权县),属上党郡。其余榆次、阳邑、祁、中都、京陵、邬、界休7县仍归太原郡。

三国时,全境归魏国并州统辖,分隶于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榆次、阳邑、祁、邬4县隶太原郡,轑河县属上党郡,中都、京陵、界休3县属西河郡,乐平、沾县2县属乐平郡(后废)。西晋时,境地仍归并州统辖,分属于太原国(太原郡改)、上党郡、乐平郡(泰始中年复置)、西河国(西河郡改)4郡国。其中,榆次、阳邑、祁、中都、京陵、邬6县属太原国,武乡县(泰始年间从涅县分置,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属上党郡,沾、乐平、轑阳(轑河县改)、寿阳(太康年间置)4县属乐平郡,介休(界休县改)属西河国。十六国时期,邬、介休县废,其余各县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统治。

北魏时期,实行州、郡、县制,郡县兴废不定,分合频繁。境内初置乡郡(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太和十五年迁至今武乡县故县镇),仍置并州乐平郡(太武帝时废,孝明帝时复置),领乐平(太平真君九年废,孝昌二年复置)、辽阳(孝昌二年轑河县改)2县,其余县属并州太原郡、上党郡和汾州西河郡。属太原郡的有榆次(太平真君九年并入晋阳)、平遥(北魏始光元年,平陶县由今文水县迁至京陵县境,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名平遥县,同时裁京陵入平遥县)、中都(太平真君九年,由平遥县迁榆次县境,同时辖原寿阳县地;原寿阳县迁至大陵城南)、邬(太和十九年复置)和阳邑、祁、沾6县;属于西河郡的有介休(太和八年复置,地址在今介休城东南12.5千米处。不久被胡人攻破,介休县一度乔迁外地)。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晋中全境属东魏。兴和四年(542年),在介休县侨置平昌县(今介休市),隶定阳郡,寄居介休30年。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取代东魏,全境遂归北齐控制,境内仍置并州乐平郡,新置梁榆县(今和顺县),乐平郡领乐平、梁榆2县;其余中都、阳邑、寿阳(原寿阳县境置)、平遥4县属并州太原郡。期间,废邬县;裁祁县入平遥;介休县并入永安县(今孝义市);辽阳县并入梁榆县。另外,境内有侨置郡、州4个,即定阳郡(由今吉县地侨置介休30余年)、南朔州(因迁朔州军人戍守而设,在今介休城东南12.5千米处,只领军人,不辖郡县)、朔州(侨置寿阳)、燕州(侨置寿阳县西南燕竹)。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全境悉归周。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定阳郡为介休郡,复置介休县(次年改平昌县),介休县属介休郡;其余中都、阳邑、寿阳、平遥、乐平、梁榆县隶属未变。侨置南朔州、燕州废止。

隋朝统一后,取消郡级建制,行州、县两级制。介休郡改设介州,领平昌(开皇十八年改介休县)、灵石(开皇十年平昌县析置,十八年改属吕州)、平遥、清世(开皇十六年平遥县析置,治今平遥县东青村,大业初年废)等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境内设辽州,治乐平,领乐平、辽山(开皇十年置,原为辽阳县)、东山(开皇十六年乐平县析置)、交漳(开皇十六年辽山县析置)4县。其余县属并、韩2州。属并州的县有寿阳、中都(开皇十年复榆次名)、祁县(开皇十年复置)、和顺(开皇十年梁榆县改)、辽山(开皇十六年改属辽州)、平城(开皇十六年和顺县析置,治仪城)、太谷(开皇十八年阳邑县改)等县;属韩州的有榆社县(开皇十六年从乡县分置,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大业二年(606年),裁辽州及东山县(并入乐平)、交漳县(并入辽山)、榆社县(并入乡县)。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行郡、县二级制。至大业十二年(616年),全境分属于太原、西河(介州改,后废)2郡。祁县、寿阳、榆次、太谷、乐平、和顺、辽山和平城8县属太原郡;介休、平遥、灵石3县属西河郡。义宁元年(617年),复置榆社县,并于介休县重置介休郡,于霍邑(今霍州市)置霍山郡,全境由太原、介休、霍山3郡领属。即祁县、寿阳、榆次、太谷、乐平、和顺、辽山、平城、榆社9县属太原郡;介休、平遥2县属介休郡;灵石县属霍山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境内复置介州(介休郡改),领介休、平遥2县;其余榆次、太谷、祁县、寿阳、乐平、平城、和顺、辽山8县属并州;灵石县属吕州(霍山郡改);榆社县属韩州。武德三年(620年),境内置太州(治太谷区),领太谷、祁县2县;置辽州(治乐平县),领乐平、辽山、和顺、义兴(武德三年和顺县析置,治今和顺县仪村)4县;置榆州(治榆社县),领榆社、平城、偃武(武德三年榆社县析置,治今榆社魏城村)3县;寿阳县改属受州(武德三年置,治今盂县);其余县隶属不变。武德六年(623),废太州、榆州,太谷县、祁县仍归并州辖;义兴县并入和顺县,偃武县并入榆社县,榆社、平城2县改属辽州;受州徙治寿阳县,辖寿阳、乐平2县;辽州由乐平徙治辽山县。武德八年(625年),辽州改名箕州,受州迁治赛鱼(今阳泉市赛鱼村),各县隶属不变。从贞观起,唐朝增设道制,逐渐成为道、州(府)、县三级制。贞观元年(627年),废介州,介休、平遥县改属汾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寿阳县、乐平县改属并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吕州,灵石县改属汾州。先天元年(712年),箕州改名仪州。至此,各县分属于并、汾、仪3州,统归河东道辖。属并州的有榆次、太谷、祁县、寿阳4县;属汾州的有介休、平遥、灵石3县;属仪州的有辽山、和顺、榆社、平城、乐平5县。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为太原府,县属未变。天宝元年(742年),仪州改设乐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仪州,中和三年(883年)再改辽州。至此,全境分属太原府和汾、辽2州管辖。其中,辽州辖辽山、和顺、榆社、平城、乐平5县;榆次、太谷、祁县、寿阳属太原府;介休、平遥、灵石县属汾州府。

五代十国时期,全境相继为晋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领属。州、县建置基本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统辖晋中全境。同年,晋阳城毁,并州治所迁至榆次。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镇(今太原城区)。北宋地方行政区划行路、府(州、军)、县三级制。晋中统归河东路,境内设辽州,领辽山(熙宁七年至元丰七年属平定军)、和顺、榆社、平城4县;其余县属太原府、汾州、平定军。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4县属太原府,灵石、介休、平遥3县属汾州府;乐平县归平定军(太平兴国二年置,治今平定县)。

金灭北宋,全境归金统治。金承宋制,设路、州(府)、县三级。各县属河东北路的太原府、平定州、汾州和河东南路的辽州管辖。境内设辽州(天会六年改南辽州,天德三年复称辽州),领辽山、榆社、和顺、平城(贞元二年并入辽山)、仪城(贞祐四年于平城旧址置,治今和顺县仪城村)5县;榆次、太谷、祈县(祁县改,元朝复称祁县)、寿阳4县属太原府;乐平、寿阳2县属平定州;平遥、介休、灵石3县属汾州。贞祐元年(1213年),于祈县北团柏村置帻州,祈县属之,贞祐四年(1216年)废。兴定四年(1220年),于寿阳县西张寨村置晋州;乐平县改设皋州。帻州、晋州属河东北路,皋州属河东南路。

晋中晋中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全境属中书省之太原路、平阳路。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4县属太原路直辖,平遥、介休2县属太原路之汾州管辖;乐平县属太原路之平定州;辽州领辽山、榆社(至元三至六年并入辽山)、和顺、仪城(至元三年并入和顺)4县,归平阳路直辖;灵石、小灵石(元初从灵石县析置,治冷泉关,至元二年省入介休县)县属平阳路之霍州。大德九年(1305年),太原路改冀宁路,平阳路改晋宁路,境内州县隶属不变。

明代,行布政使司(省)、府(州)、县三级制。全境属山西布政使司。境内设辽州直隶州和10县。辽州(洪武九年辽山县并入)领榆社、和顺2县;其余县属太原府、汾州府和平阳府。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4县直属太原府,乐平县属太原府之平定州,平遥、介休、灵石县属汾州府。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灵石县改属平阳府。

清袭明制,仍设省、府(州)、县(散州)三级。全境归山西省属太原府、汾州府和辽州、平定州、霍州3个直隶州。境内置辽州1州和10县。辽州领榆社、和顺2县;其余榆次、太谷、祁县3县属太原府(3县与太原府还领属的徐沟、交城、文水、阳曲、岚县、兴县、岢岚州等共10县,俗称“府十县”);平遥、介休2县属汾州府(2县与汾州府另外所领的汾阳、孝义、石楼、临县、宁乡、永宁州共8县,俗称“汾八县”);寿阳、乐平2县属平定州(辽州、平定州所辖4县,俗称“东四处”);灵石县属霍州。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县降为乡,仍属平定州。至此,境内设1州9县。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府级建置,改州为县。辽州改为辽县,乐平复置县。境内设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寿阳、乐平、和顺、辽县、榆社11县,直属于山西省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省下设道,由道辖县。境内除灵石县属河东道(治今运城市)外,其余10县皆归冀宁道(治今阳曲县)辖。民国三年(1914年)4月17日,因与江西省乐平县同名,经内务部协议,乐平改名昔阳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废除道制,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战,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挺进山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并建立革命政权。由此,形成阎锡山领导的山西省政府划分的行政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区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冀太联办撤销,太行区、太岳区为边区政府直辖区。9月,边区政府实行新的区划,昔(阳)东、和(顺)东改属边区政府太行区第一专区;原太行区的第一、第二办事处分别改为边区政府太行区第二、第三专区,各专区设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未变。与此同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岳行署正式成立,按边区政府对各专区的统一排列,太岳区下辖第七、第八、第九专区,平遥、介休、灵(石)东县属第九专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为了纪念左权将军,边区政府将辽县改为左权县。10月,太岳区辖区调整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专区,平遥、介休、灵(石)东及介灵县(5月,介休同蒲铁路以南地区与灵石汾河以东地区合并成立介灵联合县至次年6月)改属太岳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太行区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和(顺)东、昔(阳)东县属第一专区;和(顺)西、昔(阳)西、太谷、榆次(路东)、榆太祁(祁北县与榆太路西县合并)、寿阳(路南)、辽西县和榆(社)北办事处属第二专区;左权、榆社、祁县属第三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昔阳、和顺、左权3县分隔的建置合并为原制。11月20日,太行行署成立,太行区调整为6个专区,各区设专员公署。榆次(路东)、寿阳(路南)、太谷、榆太祁、左权、榆社、昔阳、祁县、和顺县属第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边区合并为华北区,太行区改归华北区管辖,各县隶属不变。7月21日,晋中全境解放,被分隔的寿阳、榆次、太谷、祁县、灵石县陆续恢复为原建置。8月,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设立晋中区,成立晋中行政公署(驻榆次县尚村,后迁田村),下设3个专区,置专员公署。境内设置第三专区,专署驻太谷县,辖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5县及平遥市(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设);寿阳县属第一专区。另外,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县仍属太行区第二专区,灵石县属太岳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年2月,晋中行政公署与太原市政府合并,称太原市政府,原属晋中区第一、第三专区的县相应改属太原市第一、第三专区。5月,太行区调整区划,分设5个专区,境内置左权专区,专署驻左权县,辖左权、昔阳、和顺、榆社4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将左权专区与太原市第一、第三专区部分地区合并,设立榆次专区,归山西省管辖。9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专署暂驻太谷县城。9月24日,专署驻地迁至榆次城内。榆次专区辖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寿阳、平定、盂县13县和阳泉工矿区。

1950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

1951年4月,榆次专区增辖交城、文水、汾阳、孝义、清源、徐沟6县。

1952年6月,又增辖临县、离石、方山、中阳4县。此后,清源、徐沟合并为清徐县;离石、方山合并为离山县;榆次县改设榆次市。

1955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又改称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榆次专区改名晋中专区,设立山西省晋中专员公署,仍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同时调整行政区,晋中专区辖7县2市,即阳泉市(昔阳、盂县并入)、榆次市(寿阳并入)、太谷县(祁县并入)、汾阳县(交城、文水县并入)、介休县(灵石、孝义县并入)、离石县(中阳、离山县合并)、和顺县(左权县并入)、平遥县和临县。

1959年6月至1961年5月,各县陆续分设,恢复原建置。

1968年9月,设立晋中地区,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辖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平定、盂县、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中阳、临县、离石20县。

1971年4月,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中阳、临县、离石7县划归新设立的吕梁地区。

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辖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平定、盂县13县和榆次市。

1983年7月,平定、盂县归属阳泉市辖,榆次市、县合并为榆次市。

1996年1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晋中地区管辖。

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榆次市改设榆次区。

晋中市政区地图晋中市政区地图

行政区划

编辑

1992年2月,介休县改设介休市。

2019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晋中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23年6月,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榆次区、太谷区),8个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代管1个县级市(介休市)。 晋中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新华街199号。

晋中市行政区划表

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面积(平方千米)

下辖区域

榆次区

140702

1318

北关街道、锦纶街道、新华街道、西南街道、路西街道、经纬街道、安宁街道、新建街道、晋华街道、乌金山镇、东阳镇、长凝镇、北田镇、修文镇、郭家堡乡、张庆乡、庄子乡、东赵乡

太谷区

140703

1046

水秀镇 、胡村镇、范村镇、北洸乡、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 、侯城乡

榆社县

140721

1700

箕城镇、云簇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北寨乡、西马乡

左权县

140722

2022

辽阳镇、桐峪镇、麻田镇、芹泉镇、拐儿镇、寒王乡、石匣乡、羊角乡

和顺县

140723

2194

义兴镇、李阳镇、松烟镇、青城镇、横岭镇、喂马乡、平松乡、马坊乡

昔阳县

140724

1945

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

寿阳县

140725

2116

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松塔镇、西洛镇、尹灵芝镇、平舒乡、解愁乡 、温家庄乡、景尚乡、羊头崖乡

祁县

140727

853

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峪口乡

平遥县

140728

1254

古城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古陶镇、段村镇、东泉镇、洪善镇、宁固镇、南政乡、中都乡、岳壁乡、卜宜乡、朱坑乡、襄垣乡、杜家庄乡、香乐乡

灵石县

140729

1202

翠峰镇、静升镇、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段纯镇、王乡、坛镇乡、梁家焉乡、交口乡

介休市

140781

744

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5′—114°05′,北纬36°40′一38°06′。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的井陉、赞皇、内丘、邢台、涉县5县及武安市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的文水、汾阳、孝义、交口4县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的郊区、平定县、盂县和太原市的迎泽区、小店区、阳曲县、清徐县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的武乡、沁县、沁源、黎城4县和临汾市的霍州市、汾西县接壤;总面积16400平方千米。

晋中市

地形地貌

晋中市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东部山地岭高坡广、林木丰茂。晋中市位于太行山脉中段与太原盆地之间。山地、丘陵、平原皆备。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从东到西有太行山脉、沁潞高原、太岳山脉、太原盆地相间排列,成为地形基本格局。全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各地高低相差较大。东部太行山和东南部太岳山所处山地区海拔在1000米~2500米之间,最高处灵石县境内的太岳山脉主峰牛角鞍,海拔为2567米;中部丘陵区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间;西部汾河谷地所在平原区海拔多在800米以下,灵石县石桥村附近汾河出境处河滩,海拔仅574米,是全市最低处。 根据地貌的形态、成因及岩性特征,全市地貌可划分为4大类13小类。

晋中市区图晋中市区图

气候

晋中市地处中纬度内陆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较长。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上热量从东向西递增,即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雨热同季的气候。按照气候的6个类型,作物品种的6个熟期以及生产特点,全市可分为6个气候区。

水文

晋中市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东部河流多属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西部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潇河、乌马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静升河等。汾河由北向南流经太原盆地的中部,在祁县里村乡夏家堡进入市境内,经平遥、介休于灵石县南关出境;南运河水系在全市有清漳东源、清漳西源和浊漳北源。子牙河水系在市内有松溪河、桃河等;境内主要有三个岩溶大泉泉域,分别是娘子关泉域、郭庄泉域和洪山泉域;泉域范围主要分布于灵石县境内,属郭庄泉上游补给区,补给方式为裸露岩溶区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非岩溶裸露区则以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在岩溶出露的深谷河流集中渗漏补给;境内地下水根据含水层岩性特性与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划分为松散岩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晋中市位于山西腹地,气候条件适中,土壤种类繁多,适合温带植物生长。全市约有野生植物种类10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乔灌木树种近300种,草本植物200余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8种,分别为核桃楸、水曲柳、翅果油树、刺五加、蛸实、黄苠、天麻、野大豆,均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动物资源

晋中市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7目66科231种。其中鸟类172种(属中日保护候鸟协定保护种类有65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5.17%;哺乳类42种,占全省哺乳类总数的53.16%;两栖爬行类17种,占全省两栖爬行类总数的50%。还分布有26种淡水鱼类和688种昆虫类。大部分飞禽猛兽栖息于太行、太岳山区森林茂密地带,平川地区则以小型动物为主。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金雕、大鸨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水獭、青鼬、大天鹅、鸳鸯、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秃鹫、游隼、燕隼、红隼、灰鹤、小杓鹬、红角鸮、雕鸦、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等21种;属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刺猬、复齿鼯鼠、苍鹭、池鹭、金眶鸻、鹮嘴鹬、普通夜鹰、蓝翡翠、星头啄木鸟等9种。

山西和顺中国豹

矿产资源

晋中市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各种燃料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共65种,矿床97个,矿点、矿化点400余个,开采点443个。已探明储量并列入《山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13种,分别是煤炭、石膏、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璃用砂岩、耐火粘土、铁矿、铝土矿、钛铁矿、铬矿、硫铁矿、石榴子石、水泥配料用粘土。优势矿种为煤炭、石膏、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玻璃用砂岩、耐火粘土、铁矿、铝土矿和未查明工业储量数的白云岩(含制镁用)、硫铁矿、含钾页岩、玄武岩及石灰(砂)岩等共10余种。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

人口

编辑

常住人口与自然增长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3376503人,比上年末减少1796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0840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52%,比上年末提高1.09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8313人,人口出生率5.41‰;死亡人口28667人,死亡率8.47‰;自然增长率-3.06‰。

晋中市常住人口(2018—2023)晋中市常住人口(2018—2023)

参考资料来源

地区分布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各县(区、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2023年末晋中市各县(区、市)常住人口 2023年末晋中市各县(区、市)常住人口

性别构成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72.13万人,占50.98%;女性为165.52万人,占49.02%,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99。

城乡构成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1.08万人,占62.5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6.57万人,占37.48%。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主要领导(截至2024年4月)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常书铭

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星

参考资料来源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

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瓦尔斯-西岑海姆市(2008年7月15日)

匈牙利雅斯·纳吉孔·索尔诺克州索尔诺克市(2009年7月起)

匈牙利索尔诺克市(2009年9月10日)

越南会安市(2010年9月8日)

老挝琅勃拉邦市(2012年2月5日)

意大利利莫省(2019年10月28日)

浙江省金华市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3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09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1亿元,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6%;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2亿元,增长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3.5%;第三产业增加值813.6亿元,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760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764.4美元。

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019—2023)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019—2023)

参考资料

2023年,晋中市固定资产投资689.1亿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8.7亿元,比上年下降44.5%,占全市投资比重4.2%;第二产业投资273.2亿元,下降18.2%,占全市投资比重39.6%;第三产业投资387.2亿元,下降16.7%,占全市投资比重56.2%。基础设施投资166.6亿元,下降23.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90.8亿元,下降12.7%。民间投资298.0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43.2%。

2023年,晋中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1亿元,增长9.4%。税收收入142.5亿元,增长19.3%,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房产税共计完成税收119.3亿元,增长26.9%。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4.1亿元,增长12.9%。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339.9亿元,增长14.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1%。在民生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7.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2.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8.0%、农林水支出增长6.4%。

第一产业

2023年,晋中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92.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4.4千公顷,增加1.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0.2千公顷,增加0.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8千公顷,增加0.1千公顷。果园面积25.3千公顷,减少0.2千公顷。

2023年,晋中市粮食产量154.6万吨,比上年增长0.8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2.7万吨,增长18.7%;秋粮151.9万吨,增长0.2%。

2023年,晋中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1.4万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猪肉产量12.7万吨,增长6.9%;牛肉产量1.7万吨,增长9.5%;羊肉产量1.1万吨,增长6.3%;禽肉产量5.9万吨,增长7.6%。禽蛋产量15.6万吨,增长5.6%。牛奶产量15.4万吨,下降0.8%。年末生猪存栏95.6万头,下降4.1%;生猪出栏163.6万头,增长6.5%。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1098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其中,采矿业增长3.2%,制造业增长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3.3%,非煤工业增长7.5%。

2023年,晋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43.9亿元,下降9.2%。分行业看,煤炭行业1777.4亿元,下降10.2%;焦炭行业242.7亿元,下降1.7%;机械行业438.4亿元,下降17.1%;冶金行业315.9亿元,下降11.1%;化工行业104.5亿元,下降13.1%;非金属矿制品业188.4亿元,下降7.2%;食品行业149.7亿元,增长6.8%;电力行业127.2亿元,增长3.9%;医药行业33.1亿元,增长7.6%。

2023年,晋中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46.3亿元,比上年减少72.5亿元。实现利润80.4亿元,比上年减少61.3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6亿元,比上年减少3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76元,比上年增加1.0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33%,降低1.40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77.6%,比上年末增加2.4个百分点。

2023年,晋中市建筑业增加值6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0.4%。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261家,其中,一级企业12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621.0亿元,下降21.7%;完成总产值343.7亿元,下降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9.9万平方米,下降25.9%;竣工面积136.2万平方米,下降39.8%。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晋中市服务业增加值81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8.7亿元,与上年持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8.0亿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17.5%;金融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87.6亿元,下降1.7%。

2023年,晋中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48.2%;电信业务总量31.1亿元。

2023年,晋中市邮政函件业务22.9万件,包裹业务3.4万件,报纸业务5383.9万份,杂志业务165.1万份。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累计完成9538.9万件,同比增长72.1%。;快递业务收入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65.4%。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00.4万户,比上年增长0.7%。

2023年,晋中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3.8亿元,增长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0.7亿元,增长8.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47.9亿元,增长4.1%;餐饮收入36.6亿元,增长11.3%。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10.7亿元,增长2.3%。

对外经济

2023年,晋中市海关进出口总额40.8 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出口额34.7亿元,增长12.6%;进口额6.1亿元,增长103.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5.5亿元,下降1.1%。其中,出口14.0亿元,下降5.4%;进口1.5亿元,增长67.7%。全年出口鲜、干水果及坚果1.2万吨,下降20.6%,出口金额8835万元,下降11.5%;出口焦炭及半焦炭5.5万吨,下降3.8%,出口金额1.4亿元,增长12.4%;出口玻璃制品7055吨,下降20.8%,出口金额2.3亿元,下降17.4%;出口钢材4.6万吨,增长76.3%,出口额4.1亿元,增长63.2%;农产品出口额8971万元,下降11.2%;机电产品出口额19.6亿元,增长1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5亿元,下降39.1%。全年新签项目(合同)8个,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投资总额16984.9万美元,增长775.5%;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7125.7万美元,下降5.5%。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17.1亿元,比年初增加477.6亿元,增长13.1%。各项贷款余额26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23.7亿元,增长9.0%。全年全市保费收入86.6亿元,同比下降2.0%。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25.4亿元,增长9.7%;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61.2亿元,下降6.1%。全年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14.3亿元,下降3.0%;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3.3亿元,增长18.5%。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2023年,晋中市专利授权量为238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08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4家,比上年增加32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达650.2亿元。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2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普通高等学校17所,普通中学201所,小学401所,幼儿园617所。

晋中市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山西农业大学

(太谷校区)

太原理工大学

(明向校区)

山西医科大学

(中都校区)

山西中医药大学

(晋中校区)

山西传媒学院

(文华校区)

太原师范学院

晋中学院

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南校区)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晋中校区)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文津校区)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榆次校区)

山西师范大学(部分区域)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共有文化馆12个,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9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2513.5千册。文物保护单位1067个,剧场12个,电影院33家。出版报纸2种,1212.5万份,印刷企业337家,出版物发行单位282家。年末全市共有电视台11座,广播电视节目12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1%。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和村卫生室)3501个。其中,医院10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559张,其中,医院床位14671张,卫生院床位3112张。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9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216人,注册护士10643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拥有各级体育机关12个,体育运动学校1所,体育场191个,体育馆131个。全市共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348人,有二级及以上裁判员199人。全市体育电脑彩票销售点288个,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33100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0.6万人,增加2.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0.1万人,减少0.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8.5万人,增加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8.1万人,减少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5.7万人,增加3.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2.1万人,增加155人。参加生育保险44.7万人,增加1.3万人。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543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9964人;纳入农村特困供养15650人。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1425.9万元。年末全市共有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92个,减少10个;床位数10213张,减少749张。其中,养老服务业机构84个,床位数9894张。全年全市共有福利彩票销售点231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4001万元。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截至2023年末,晋中市公路通车里程16250公里,比上年增加4.4公里,增长0.03%;其中高速公路656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81.6万辆,增长4.8%,其中私人汽车71.3万辆,增长3.7%。本年新注册汽车4.7万辆,增长21.2%。年末轿车保有量49.0万辆,增长3.8%,其中私人轿车47.0万辆,增长3.2%。

铁路

大西高铁、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阳涉铁路南北纵穿,石太铁路东西横贯。榆次区设榆次站(一等站)、晋中站(高铁站一等站),灵石、介休、平遥、太谷、祁县拥有高铁站。

2015年7月30日,山西省第一条跨区域城际铁路——晋中太原城际铁路2号线试验段正式开工。

公路

307国道与108国道纵横贯穿整个晋中市,是晋中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它们和境内的九条省道、青银高速、太佳高速等组成了遍布全市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位于介休市新建路的介休汽车站是晋中汽车客运交通的枢纽,有开往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客运班车。县乡级公路可通达所有乡镇及95%以上的行政村。太旧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等3条高速公路和108国道、208国道、207国道、307国道以及12条省级公路南北交织,东西穿梭,构成网状。主城区榆次与太原之间已建设汇通路、马练营路等快速路,龙湖大街,顺城街也完成快速化改造。

历史文化

编辑

晋商文化

晋商的商业活动创造了晋中的商业文化。从经商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到经营方式、组织管理手段乃至簿记、珠算、密押等技术方法,形成一整套伦理文化和制度文化。这是最本质涵义上的晋商文化。此外,由于晋商活动在各行各业中的主流地位,晋商的生存和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从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一年胜过一年的国际影响;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走红,到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和话剧《立秋》的轰动;承载着晋商文化丰富内涵的“四大城”(太谷城,平遥古城、祁县历史文化名城和榆次老城)“六院”(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太谷孔祥熙宅院)。

晋商文化

建筑文化

饮食文化

戏曲文化

武术文化

育人文化

收藏文化

民俗风情

晋中也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散地:“寒食节”发源于介休,牛郎织女的传说发源于和顺,寿阳传说是寿星的故乡,左权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等民间文化滋养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们。

王家大院

名优特产

编辑

特产

简介

介休贯馅糖

营养丰富,具有皮儿薄,馅儿香,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可口等特点

介休鹿茸

在中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介休五灵脂

分为灵脂米、灵脂块(血灵脂、糖灵脂)两种

猫耳朵

用手指将小面块按成猫耳朵形状,面食形状美观,筋性强

荞面

清凉适口,待客佳品

平遥碗托

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灌馅糖

糠粞、清红丝,核桃仁、绵白糖、桂花、玫瑰、芝麻作成

太谷饼

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区得名

平遥牛肉

清代皇宫贡品

吊炉烧饼

是昔阳的传统食品,产生于金元时期

珍珠粥

寿阳民间普通的小米绿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赞赏

寿阳茶食

唐朝皇宫贡品,待客宴宾之品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晋中市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境内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两城(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四山(介休绵山、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点是山西省旅游热线之一。

晋中人文地图晋中人文地图

景点

晋中市主要旅游景点有渠家大院、 榆次老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榆次常家庄园、绵山、张壁古堡、常氏静园、 体和堂、客院、广和堂、孔祥熙宅院 、白塔、大寨村、石马寺、毛家大院、龙岩大峡谷、红崖大峡谷、水墨头渔乡、卧佛寺、 东北堡门 、常氏祠堂、杏园 、狮园 、常氏可园石芸轩书院、四十四帝后帖、 后街 、奉旨承恩坊 、养和堂 、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 、节和堂、人和堂、华展 、清虚阁、无边寺 、净信寺、镇河楼 、镇国寺、文庙大成殿、 “日升昌”票号 、慈相寺 、后土庙、洪山源泉 、袄神楼、 回銮寺、曹家大院、石膏山 、资寿寺 、介子推庙、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祁寯藻故里景区、尹林芝烈士陵园 、乌金山国家、榆社-清凉寺、禅山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响堂寺石刻、福祥寺、 祁县何家大院、革命圣地麻田 、和顺-兵宪牌坊、懿济圣母庙 、后沟古村、双林寺。

其他

工业旅游点:祁县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介休洪山陶瓷、太谷鑫炳记、老西醋博园、怡园酒庄、中医药养生博物馆、晋华1919项目等一批工业旅游点成为新的打卡胜地。

著名人物

编辑
著名人物

介子推

温庭筠

祁奚

文彦博

渠本翘

祁隽藻

郭泰

乔致庸

王允

陈永

雷履泰

王维

郭兰英

阎维文

张继

邢质斌

石泰峰

耿彦波

张彦

二月河

洪钟

杨万明

何泽慧

何怡贞

荣誉称号

编辑
荣誉称号

全国双拥模范城

畅游中国100城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城市

2019年中国地级市百强第97名

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

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下一篇 丁果仙

上一篇 北路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