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阿让 编辑

小说《悲惨世界》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主角

冉·阿让冉·阿让

冉·阿让(Jean Valjean),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从小就成了孤儿。长大后失业,25岁时为了抚养姐姐的7个孩子而偷窃面包,被判苦役,中途三次越狱失败,共判19年。出狱后一直被探长沙威紧盯不放,后被米里哀主教感化而成为一个善人,隐瞒苦役犯身份化名马德兰,当上了市长。后来,他因救助别人暴露身份,重新遭到通缉,到处飘泊,受尽不白之冤,但仍乐善好施,满怀仁爱之心,收养了孤女珂赛特。最终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晚年,临终时才得到亲友的理解。冉·阿让的人生经历,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诉说着社会怎样把勤劳、朴实、安分守己的劳动者逼为盗贼和妓女,法庭和暴力怎样把人变为魔鬼,表现出雨果反饥饿、反贫困的悲天悯人的思想。(概述图来:1862年古斯塔夫·布里翁绘制的小说插图)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冉·阿让

外文名:Jean Valjean

饰演:让·迦本(1958年电影)利诺·文图拉(1982年电影)

饰演:杰拉尔·德帕迪约(2000年电视剧)休·杰克曼(2012年电影)

性别:男

登场作品:《悲惨世界》

年龄:最初登场时四十七、八岁

人物形象

编辑
此人中等个头儿,身体粗壮,正当壮年,看样子有四十六岁至四十八岁。头戴一顶皮檐鸭舌帽,遮去流汗的、因风吹日晒而黑了的半张脸。身穿黄色粗布衫,领口搭了一个小银锚扣,露出毛茸茸的胸膛,领带皱巴巴的像根绳子。蓝色棉布裤已经很旧,一个膝头磨白,另一个膝头磨出窟窿。外罩灰色外套十分破旧,一个袖肘上用粗线补了一块绿呢布。背上有一个崭新的军用袋,装得满满的,袋口紧紧扎住。他手里拿一根多节的粗棍,脚上没有袜子,直接穿一双打了铁掌的鞋。他的头发短短的,胡须长得很长。(书中第一次登场时,出自《悲惨世界》第二卷《沉沦》第一节《一天行程的傍晚》,译者:李玉民)

人物经历

编辑

小说插图中关于冉·阿让的插图

冉·阿让从一出场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不但需要养活自己,还需要养活孀居的姐姐以及她的七个孩子,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份辛苦的差事。但是,冉·阿让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拼了命的工作以换取微薄的薪酬,为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带来最基本的温饱。但是在一年冬天,冉·阿让被解雇了,失去工作的他不得不去面包店偷窃,以养活家里的七个孩子。但是仅仅偷了一块面包的冉·阿让被判了五年刑,还因此在之后被多次抓捕,一共在监狱里蹲了十九年。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严苛而不合理的法律成为了上层阶级压迫剥削底层阶级的重要手段,而冉·阿让正是千千万万的受压迫者的其中之一。在冉·阿让出狱之后,他依旧得承受这一小块面包所带来的无尽噩梦,社会不肯接纳他这一个曾经的罪犯,即便他所犯下的罪行仅仅是偷窃了一小块面包,但却彻彻底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歧视让冉·阿让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善良温和的他逐渐对社会产生了敌意,变得更加自私自利,甚至滋生出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悲惨世界·少女珂赛特》中的冉·阿让形象《悲惨世界·少女珂赛特》中的冉·阿让形象

出狱后的冉·阿让无处可去,既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住所。好在这时他遇到了主教米里哀,后者邀请他吃完饭并让他留宿。但是此时冉·阿让的心理已经变得扭曲,命运的不公与社会的歧视让他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即便米里哀主教如此善良的对待他,他依旧从主教家偷走了一些银器。不过冉·阿让运气不好,不久就被警察给抓住了并被扭送到主教家。但是主教并没有对冉·阿让的偷盗行为加以指证,让他得以无罪释放,并送给了他一套价值不菲的银烛台。主教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让冉·阿让再次思考为人之道,并意识到自身这种扭曲心理的错误所在。在主教的引导下,冉·阿让再次认清了自己,并决定痛改前非,从此以后远离偷窃等犯罪行为,积极探索人性的光辉。自此之后,冉·阿让改名换姓,远遁他乡,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了一名善良的市长,为一方安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奋斗在为社会底层人民创造利益的第一线。

2012年电影《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2012年电影《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冉·阿让虽然当上了市长,但他依旧有着从监狱逃脱的苦役犯的身份,而这也成为了他之后命运转折点的关键。冉·阿让像当初救助自己的主教一样,对一名死囚伸出了援手,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来救助死囚的生命。与此同时,冉·阿让还收养了一名女孩珂赛特,这是他为救赎一名年轻母亲所做出的承诺与救赎。好景不长,警长沙威对冉·阿让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并对他实施了追捕,冉·阿让再次锒铛入狱。不过冉·阿让凭借着自己的机智逃了出来,并在爆发的大战中选择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战地救护者。在这个过程中,冉·阿让再次遇到了沙威,但这次不是沙威追捕他,而是他枪决沙威。面对以往的恩怨,冉·阿让并没有对沙威进行报复,反而是宽恕地放走了他。最后,冉·阿让向珂赛特的未婚夫马吕斯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却只受到鄙视与偏见,当马吕斯知道冉·阿让曾经救了自己并是市长时,幡然醒悟,于是去见冉·阿让,但冉·阿让已经因为深受打击而处于弥留之际,在简单交代临终嘱咐后便与世长辞。

性格特点

编辑
主人公冉·阿让最初是一个无辜、勤劳、善良的穷人。他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小孩,偷了面包店一块面包,就被投进皮塞特尔监狱。现实生活的教育使冉·阿让由一个安分守已的穷人,变成一个有强烈反抗意识的人。他入狱后的第四年,得知姐姐一家走投无路,悲痛欲绝,于是一次又一次越狱,经历过多次失败,变得越发凶狠。出狱后,冉·阿让受到米里哀主教感化,决心改恶从善,性格发展到具有完全利人,宽恕一切的特点。

人物原型

编辑
冉·阿让有两位原型:

第一位是比埃尔·莫莱,他是一名苦役犯。刑满释放后,去投宿时,一家旅馆看了他的“黑籍身份证”,不肯收留他。于是,他像冉阿让一样地去找主教。主教盛情地款待了他,让他住在自己家里。不过莫莱并没有像冉·阿让那样偷他的东西。主教引莫莱去见他的兄弟,一位将军。米奥里斯将军很乐意让这名过去的苦役犯做他的勤务员。

在雨果所收集的人物材料中,还有一位比埃尔·费朗索瓦·拉塞内(1800―1836)。他是一位诗人、哲学家。1829年,因偷窃而遭到监禁,获得公众的同情,可是五年后,他又一次犯罪,竟为钱财而谋杀一位年长的独身男子和自己的母亲,因而被囚禁在外省。不过使他感到欣喜的是,他不是在外省,而是在巴黎受的审讯,最后主动受刑。

莫莱的部分经历和拉塞内的主动受刑都成了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材料。他把他们两人都当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原型。

衍生形象

编辑
影视形象

年份

作品类型

饰演者

备注

1958年

电影

让·迦本

1982年

电影

利诺·文图拉

1998年

电影

连姆·尼森

2000年

电视剧

杰拉尔·德帕迪约

2012年

电影

休·杰克曼

由同名音乐剧改编

2018年

电视剧

多米尼克·威斯特

动画

年份

作品名

配音

2007年

悲惨世界·少女珂赛特

日本菅原正志;中国香港张炳强

1992年

悲惨世界

音乐剧

语言版本

首演时间

饰演者

主创

备注

法语

1980年

米歇尔·勋伯格歌词作者、阿兰·鲍伯利作曲

1980年9月22日在巴黎体育宫首演

英语

1985年

康姆·威尔金森

在采用法语版本草稿的基础上由米歇尔·勋伯格、阿兰·鲍伯利和詹姆斯·范顿编写剧本

1985年10月8日在伦敦巴比坎剧院首演

京剧

年份

饰演者

备注

2006年

张建峰

首部由外国长篇巨著改编而成的京剧舞台剧

人物评价

编辑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副教授邝姗:冉·阿让受尽命运的不公,却在米里哀主教的指引和感化下选择了善良、博爱、牺牲与救赎,是精神与道德得以深化的人物形象。在冉·阿让去世前,他将米里哀主教送自己的两只银烛台留给了女儿珂赛特,意味着他的美好品德与伟大精神的传承,也代表着他对这个悲惨世界的美好祝福。冉·阿让由最初深受压迫而感到愤恨嫉妒的仇视者,嬗变为充满善良博爱的救赎者,正是人性伟大光辉的具现。

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钱国纲:冉·阿让是维克多·雨果心目中一个理想的慈善家的形象。这个形象,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复杂性。他描写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找不到消灭这种罪恶的正确方法;他看到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但夸大和神化了它的作用。

下一篇 焦仲卿

上一篇 马健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