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南将军 编辑
征南将军:四征将军之一,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
中文名:征南将军
外文名:General levy south
解释:四征将军之一
性质: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
三国时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
“汉旧诸征”,在曹操掌权之前,皆为杂号将军。例如:东汉名将耿秉、司马钧、马贤等人;2世纪末的皇甫嵩、胡才、李乐、韩暹等人。
“四征,魏武帝置”,即曹操重置了四征,此后的四征将军不再是“汉旧诸征”。曹操在掌权后所置的四征将军皆为重号将军。例如:公元202年的马腾、韩遂“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 ;公元215年,张辽拜征东将军 ;公元215年,夏侯渊拜征西将军 ;公元219年,曹仁拜征南将军 。
魏文帝时将官职制定九品,四征将军为第二品,地位次于三公,晋朝时则为第三品,加大并开府则位同诸公,乃成为常设的高级将军官名。南北朝时亦为次于大将军的高级将军。
赵云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曹仁
征南将军曹仁
易洸
易洸,字文行,汉朝名将,出身将门,在易氏族谱中是一位显赫人物,曾官拜征南将军(大将军),乃允公荣国长子,生于西汉元朔癸丑(元前128)年6月初四日丑时,其先为山左(山东)人,袭父将,仕武帝,拜征南将军,昭帝始元间(前86-81)奉命领兵镇洪州(今南昌)追启宜邑,卒于官,葬萍乡市芦溪县高岗塘将军坟山,据郡邑武事志,当建武间,袁境安堵,不闻冠警,实用公御克耳守耳,惜书缺,有关公之表现无可考信,而其防患固园,俾宜民宸处不惊,公之功德无量耶。
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1375),明代开国名将。廖永安之弟,巢(今安徽巢湖)人。早年南征北战,皆有功。鄱阳湖之战因战功卓著,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以征南副将军职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以征南副将军职随汤和俘陈友定,平定福建,充征南将军与副将军朱亮祖攻克广州,广东得以平定。攻克象州,广西至此平定。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朱元璋《平蜀文》作“傅一廖二”之语,盛赞廖永忠功勋。后为朱元璋找借口诛杀。爵至德庆侯,崇祯末安宗追封庆国公。
傅友德
傅友德(?-1394),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属安徽)人,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旋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勋第一。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