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姓 编辑

百家姓之一

古姓古姓

古(Gǔ)姓,最早来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古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多分布于台湾的台北、台东、新竹等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古姓

类型:姓氏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古伯(古父)

郡望:新安郡、新平郡、河内郡

堂号:新安堂

历史名人:古弼、古成之、古大存、古柏

历史发展

编辑

起源始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 。

2、出自苦成氏(参见词条郤犨)。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吐奚氏。后魏吐奚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

4、出自回族。自唐初进入中国于天宝十四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后裔有姓古。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 。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 。同时,古姓也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 。

5、源自“姑发氏”。古姓来自国泰伯弟仲雍次子旻,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国,吴王室逃亡一蹶不振,从此改姓隐居,春秋后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由“姑发氏”改为“古氏” 。

6、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古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云南省河口县、屏边县、文山县及越南。

7、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源于高山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迁徙传播

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

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镇、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

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20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人口分布

编辑

国内分布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次改朝换代时的移民运动不止两湖,还有两广、江西等地,填殖地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今重庆市,因此古姓人氏跟随移民到云、贵、川等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台湾光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古飘萍等随前进指挥所人台,进行台湾的接管工作。之后,广东梅州籍的大律师古云琼、广东五华县籍的警官古奠基、广西马山县籍的飞行员古可模、江西寻乌县籍的古芹斋教授、江西上犹县籍的军医古章文等大批古氏军人、警务人员、律师、学者赴台。特别是在1948~1950年期间,国民党部队中许多古氏高级将领前往台湾,如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的古作邦将军、古游生将军,江西省遂川县樟木坑的古田才少将,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的古焕谟将军,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古辉文上校等等。其间人台的除了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南方诸省古氏外,还有陕西、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山西等北方古氏。在这期间赴台且知其下落者,计有四百余人,相当于清朝来台开基古氏之半数,尤以广东省居多。聚居在花莲县、宜兰县等地的高山族古氏,是在台湾当局令高山族冠汉姓时才出现的。

台湾现聚居着古氏三万余人(公元1978年统计时有两万余人),在台湾姓氏排名中列为第七十五位,人口遍布岛内各县市,尤以桃园、新竹、苗栗、台中为最。据陈绍馨、傅瑞德(Morton.H.Fried)合著的《台湾人口之姓氏分布:社会变迁的基本指标》第一册,及潘英著的《台湾人的祖籍与姓氏分布》等资料显示,早在1956年9月台湾的古氏人口共四千人,实际人口应有一万六千人,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的0.2%,是台湾“本省人”的第六十九大姓,也是“先住民”的第三十四大姓,更是“客家人”的第二十四大姓。

国外分布

多是台湾、广东省各地和少数重庆的古氏移居海外,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暹罗) 、印度尼西亚(印尼)、越南、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秘鲁、毛里求斯、留尼旺、南非、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大溪地、新西兰等地。

姓氏文化

编辑

郡望堂号

郡望

新安郡、新平郡、河内郡

堂号

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

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国宝堂”等。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亶父;望出新安。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乡贤世泽;国宝家声。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君称国宝;人举笔公。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南岭首第;北魏元勋。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新安堂”堂联(广东地区用)。

名扬东汉;勇冠鲁齐。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古初,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下联典指春秋古冶子,从齐景公渡河。有鼋衔左骖没于水,古冶子右手持鼋头,左手持左骖而出,水为之倒流三百步,人视之为河伯。

五言通用联

亶父家声远;笔公世胄长。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六言通用联

押衙真侠义士;笔公为社稷臣。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建中年间的侠客。尚书郑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才高貌美,许配给了郑震的外甥王仙客。后来郑震因罪被处死,无双被收入宫中为奴,打扫园林。一天,王仙客在褥子下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富平县的古甲衙是人间的有心人,你是否去求他帮忙?”王仙客便去拜访了他,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无双。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郡人古弼,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事务繁杂,而读书不辍。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

七言通用联

学富精撰长生诀;志坚拒交禅受图。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学者古铣,著有《长生保要》。下联典指明代永王时郎中古其品的事典。孙可望谋禅代,遣人求其品画“尧舜禅受图”。拒不从,受害。

新发于硎千年利;安然无恙万家兴。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古姓望族居新安“新安”二字的嵌字联。

座绕慈云叨佛力;家留旧泽念宗功。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1)

据村史考证,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是明朝景泰年间,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八言通用联

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小恶无为,涓流成池。

——唐·古之奇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名宦古之奇《县令箴》辞句联。古之奇,以作《县令箴》出名。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古道照人,世传孝德;新安发迹,代孕忠诚。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名人古初,临湘人。光武时遭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太守郅郓甄异之,荐于朝。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古翊,新安人。

八言以上通用联

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

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2)

洪洞溯渊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

新安征谱牒,本枝百世,子孝孙贤福荫长。

——佚名撰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古氏宗祠联

前火焰、后金瓶,仰见祖德宗功与灵山而并峙;

左珠江、右锡巩,惟顾文经武纬合秀水似长流。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古氏宗祠联

家谱文献

主词条:古姓家谱

族谱名称

编撰者

编撰时间与方式

藏地

惠来·梅田古氏族谱一卷

古之梁编

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手抄本

中国台湾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嘉庆年间 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定南·白沙古氏族谱 多卷

古仁勋编

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印刷本

江西省定南县柱石乡白沙村

江西·古氏族谱 多卷

著者待考

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印刷本

江西省南康市内潮乡、遂川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古若宗编

清代道光年间 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道光年间 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

北埔·古氏族谱 一卷

古春光

清代道光年间 手抄本

现存台湾北埔

杨梅·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道光年间 手抄本

台湾桃园县杨梅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道光年间 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行径

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

古硕元修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手抄本

广东省南海市和顺镇西村

霄里·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咸丰年间手抄本

台湾霄里

陕北·古氏渊源纪实 一卷

古丽中编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手抄本

陕西省延长县

新安堂古氏族谱 多卷

著者待考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上海图书馆藏卷三

五华·古氏历代宗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光绪年间 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光绪年间 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文葵镇高车子

长宁·古氏族谱 印刷

古占先主修

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

江西省寻乌县

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 一卷

古洪兴编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手抄本

重庆巴县、璧山县、四川省犍为县

龙泉·古氏续修族谱 四卷

古耀金编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印刷本

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云龙村龙门洞

二十五府君派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手抄本

台湾

会昌·清溪古氏族谱 多卷

古镜堂主编

清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印刷本

江西省会昌县清溪乡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龙村镇古潭村

袁郡·古氏三修族谱 七卷

古学杰编

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印刷本

湖南省浏阳市三口乡古家坳,江西省图书馆藏首一卷

台湾·绘图古氏宗谱历代全书 一卷

古定青编

1915年手抄本

台湾中坜市

无为·古氏族谱 多卷

古蓬仙主修

1915年印刷本

安徽省无为县刘渡镇团结村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古锦垣编

1919年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周江

岳阳·古氏三修族谱 多卷

著者待考

1919年印刷本

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

古氏集注历代源流族谱 一卷

古俊轩编

1920年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琴口乡告岭村

苗栗·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1921年 手抄本

台湾苗栗县铜锣乡

宾阳·古氏族谱 一卷

古锦堂编

1924年手抄本

广西省宾阳县新桥镇马村古屋

梅县·古氏族谱 十六卷

古善愚、古骚生编

1926年印刷本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南镇圳头村

杨梅·古氏族谱 一卷

古连山编

1928年手抄本

台湾桃园县杨梅

横山·古氏族谱 一册

古少枝编

1932年手抄本

台湾横山

苗栗·古氏族谱 一卷

古关琏编

1935年手抄本

台湾苗栗县

增城·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 手抄本

广东省增城市

梅县·古氏简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大立

惠东·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

番禺·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傍江东村

新丰·新安郡古氏族谱 三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高围村

和平·古氏简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和平县古寨镇前程村

新安郡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美国

莘县·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山东省莘县魏庄乡草佛堂

莘县·古氏挂谱 一轴(巨幅)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

山东省莘县魏庄乡草佛堂

盂县·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山西省盂县清城乡

五华·国宝堂古氏宗谱 一册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袁郡·古氏四修宗谱 八卷

古子植编

1946年印刷本

江西省萍乡市江西省图书馆藏首二卷

新安堂古氏宗谱 一册

古智鸿编

1946年手抄本

台湾

兴国·古氏七修族谱 多卷

古惟洪编

1948年印刷本

江西省兴国县

灌县·古氏族谱 一册

古仁智编

民国时期手抄本

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镇书院村

南海·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广东省南海市和顺镇古村

中山·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

隆昌·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四川省隆昌县城

荣县·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四川省荣县成佳镇桥冲村

新都·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四川省新都县泰兴镇泰兴街

綦江·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手抄本

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解放路

荣县·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民国时期印刷本

四川省荣县人和镇柏杨

台湾·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古德清、古阿振编

1952年印刷本

台湾台中

湖口·康逊公派古氏族谱 一卷

著者待考

1964年手抄本

台湾湖口

台湾开基祖传下世系略历 一册

古成恩编

1966年印刷本

台湾湖

古氏宗谱简表 一册

古奠基

1970年印刷本

台湾苗栗

古氏历代族亲表 一册

古贵福编

1971年印刷本

台湾屏东县恒春

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

古焕谟、古贵训

1972年印刷本

台湾台北市

古氏子凤公派下族谱 一册

古国顺编

1972年手抄本

台湾桃园县杨梅

平坝·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1974年手抄本

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活龙乡小普村

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古阿清编

1975年印刷本

台湾龙潭

古氏列祖铭赞作者群贤录 一册

古焕谟编

1977年印刷本

台湾台北市

竹北·古氏宗谱 一册

古廷旺编

1977年印刷本

台湾新竹市竹

杨梅·古氏历代世系表一册

古秀海编

1981年印刷本

台湾桃园县杨梅

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

古焕谟编

1982年印刷本

台湾台北市

泸县·古氏族谱 一册

古富田编

1985年手抄本

四川省泸县天心

蕉岭·古氏族谱 一册

古超桂编

1985年刻印本

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山下村

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

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1986年刻印本

四川省邛崃市石坡镇古沟村

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

古广麟编

1988年刻印本

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

惠东·古氏族谱 一册

古维华、古簪寰编

1988年手抄本

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上坝

梅县·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

古敬仁编

1989年手抄本

广东省梅州市

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古鸿培编

1989年印刷本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

古剑锋编

1990印刷本

香港元朗青山道

岳阳·古氏四修族史 五卷

古荣暑、古荣聘等编

1990年印刷本

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

湖口古氏族谱 一册

古汉文编

1991年印刷本

台湾湖口

宝山古氏族谱 一册

古潮琮编

1991年印刷本

台湾宝山深井

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古进昌编

1991年影印本

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高州·古氏族谱 八卷

古应天总编

1991年刻印本

广西省北流市大伦镇

垫江·古氏族谱 一册

古光辉等编

1991印刷本

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大山村

横山·古氏族谱 一册

古云华编

1992年印刷本

台湾横山陕西省延安地区档案馆

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

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1992年印刷本

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

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1992年手抄本

四川省新都县新都镇督桥河村

唐河·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1992年印刷本

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古老庄

新竹·通俊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古国瑞编

1993年印刷本

台湾中坜市

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

古秀礼编

1993年印刷本

广西钦州市板城镇古屋

赣南·古氏族谱 三卷

古明丰编

1993年印刷本

江西省寻乌县桂竹帽镇

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1993年刻印本

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

古子隆编

1994年印刷本

台湾台中市

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

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1994年印刷本

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车头

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

古铭声编

1994年印刷本

重庆市梁平县明达镇

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

古娘渊编

1995年印刷本

台湾台北市

湖口·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

古木万编

1995年印刷本

台湾湖口

赣湘·古氏五修族谱 六卷

古均桃二古英杰编

1995年印刷本

江西萍乡市荷尧镇火烧桥

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

古大志、古大田编

1995年印刷本

重庆巴县、四川省犍为县清溪乡

新安古氏八修谱 十卷

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1995年印刷本

江西省瑞金市、宁都县、广昌县和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

古氏希德公派世系表 一册

古辉文编

1995年印刷本

台湾台北市

五华·肇塘古氏族谱 一册

古富光主编

1995年印刷本

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肇塘村

河源·埔前古氏族谱 一册

古开亚主编

1995年印刷本

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高围村

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

古问松编

1996年印刷本

广东省连南县高滩营

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

古演凡主编

1996年印刷本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龙门县

古氏仕殿仕朝公派下世系 一册

古金水编

1996年印刷本

台湾观

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

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1996年印刷本

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乡

汕头·达濠古氏族谱 一册

古增强编

1996年手抄本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

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

古启运主编

1996年印刷本

江西省南康市赤土镇

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

古国瑞、古小彬编

1997年印刷本

江西省瑞金市、台湾中坜市

兴国·古氏八修族谱 上、下册

古远亮、古祖苍主编

1997年印刷本

江西省兴国县城

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

古国瑞编

1997年印刷本

台湾

梅县·滂溪古氏支谱 一册

古迪生、古海华编

1997年印刷本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滂溪村

贺县·塘面村古氏族谱 一册

古文辉、古国奎编

1997年印刷本

广西贺州市鹅塘镇塘面村

兴宁·蓝田古氏族谱 一册

古胜祥、古哲谋等编

1997年印刷本

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蓝田村

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古世怀编

1997年手抄本

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村

甘洛·田坝古氏族谱 一册

古新民主编

1997年印刷本

四川省甘洛县田坝镇

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

古思雄编

1998年手抄本

广西贺州市八步镇

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

古万年编

1998年手抄本

广东省信宜市茶山镇

敬臣公派世系图 一册

古金男编

1998年手抄本

台湾台中县

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

古显道主编

1998年印刷本

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塘背村

古氏家族识亲表

古瑞麟编

1998年电脑版

台湾新竹竹东

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

古安健主修

1998年印刷本

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

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

古广麟主编

1998年印刷本

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

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古望钦编

1999年印刷本

台湾龙潭

奉节·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

古恒昭编

1999年手抄本

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

遂川·声亮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

古以志编

2000年印刷本

江西省遂川县左安镇扬芬乡樟木坑

桃园·古氏族谱 一册

古习元编

2000年印刷本

台湾桃园县埔心

古氏史志(第一卷)一册

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2000年印刷本

北京图书馆

古氏南迁及列祖坟茔所在地 一卷

古荫枚编

2000年手稿

浙江省杭州市

蕉岭县古氏族谱 一册

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2001年台湾印刷本

广东省蕉岭县文福乡高塘村

台湾古氏宗谱一册

古国瑞编

2001年印刷本

台湾

遂川·古氏族谱 上、下册

古金发主编

2002年印刷本

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

三台·乐安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手抄本

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黄林乡何家桥村

三台·西平古氏族谱 一册

著者待考

手抄本

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朱君乡五村

武陟·古氏族谱 三卷

古大贤编

手抄本

河南省武陟县谢旗营乡前牛村

威远·古氏族谱 一册

古银洲编

手抄本

四川省威远县新店镇长山村

金华·新安古氏宗谱上下二册

古开法总编

国家图书馆

字辈排序

江西省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市、广昌县、兴国县、永丰县、贵溪县、进贤县、乐安县及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的古姓,在清代第六次续修族谱时,曾统一拟定字派:

道可奕世德,瑞庆英贤芳;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至八修谱时,发现有许多字与祖名犯讳,便重新拟定派语,自四十一世始全部启用如下派语: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湖南省岳阳县与重庆市奉节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功助先泽,荣昭国华;典常式序,科第起家。

河南省唐河县、民权县、社旗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纪长向扬,昌宗昭明;亦世兴旺,远传诗礼。

湖北省红安县与河南省新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太学复兴,尚德克承;立传忠厚,继启贤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横县、贵港市、荔浦县、鹿寨县、宁明县及防城港市,统一字派为:

元孟昌基恩,芳联奕世蕃;中行宏大业,永远定乾坤。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轻存必云之,重道时刚士;登德天其维,启国应锦培。

安徽省无为县、芜湖市、铜陵市、祁门县、青阳县及江苏省江浦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嗣绍上德,淑绪宏名;耕种为本,孝友是存;

谨敦伦纪,诚振纲常;箴铭宜奉,谟训必详。

江西省遂川县、广西贺州市、湖南省炎陵县古革公房后裔,于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统修族谱时,拟定自三十五世开始统一启用字派为:

永年思国宝,俊杰佐朝纲;忠厚宜家远,诗书继世长;

怀仁存善德,崇本定芬芳;勤绍先谟训,兴隆富贵昌。

湖南省醴陵市、浏阳市、平江县、攸县及江西省萍乡市、万载县、铜鼓县、分宜县、宜春市、新余市、进贤县古姓,在联修族谱时,还制订了百字谱派:

开源居上世,继迹在岐阳;丕显文谟耀,钦承列武光。

致身扶圣驾,授命振朝纲;秀毓忠诚子,灵彰孝德郎。

乡贤崇永祀,国宝降嘉祥;量美汪洋巨,臣欣社稷藏。

作箴风令尹,遗爱颂甘棠;寰外乾坤大,山中日月长。

雁联三进士,代报五同堂;松柏操谁守,绸银赐久蒇。

广西宾阳县、马山县、武鸣县古姓,其派语为:

辈名:兴志展基永克昌,荣华富贵显名扬。

学名:文典可廷武朝伦,圣贤豪杰学忠臣。

云南省和越南苗族古姓,还有联宗字派:信、金、绍、兴、发。

古氏祖训

父慈,子孝,夫义,妇从,友恭,敬长,睦族,和邻,重教,守廉。(据金华新安宗谱)

姓氏名望

编辑

古代

古姓著名人物(部分)

姓名

籍贯

朝代

成就/评价

古弼

后魏

灵寿侯、吏部尚书

古 朴

陈州(今河南淮阳)

明朝

兵部侍郎、户部尚书

古之奇

唐朝

文章《县令箴》

古云应

山西省临汾市

唐朝

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

古公亶父

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

古桑

赵国

战国

隐士

古革

广东省梅州市

宋代

潮州太守

古其品

明代

画家

古全规

江西省宁都县

会稽太守

古成之

广东省河源市

宋朝

岭南第一位进士,官至棉竹县令,著名文学家、孔庙乡贤

古太素

四川省金堂县

宋朝

名医、藏书家

近现代

古姓著名人物(部分)

姓名

生卒年

籍贯

职业

成就/评价

古耕虞

1905--2000

广东

商人

“猪鬃大王”、“社会主义陶朱公”

古柏

1906

江西省寻乌县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等

古大存

1896-1966

广东五华

战士

抗日战争做出杰出贡献

古应芬

1873-1931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战士

辛亥革命志士(早期)

古永锵

1966

广州

CEO

优酷CEO

古戴恩

1979-6-3

广东省梅州市

诗人

《跨越时空的情恋》、《星球外传》

古天乐

1970-10-21

广东省中山市

演员

《神雕侠侣》《宝贝计划》《一个好爸爸》

古巨基

1972-8-18

广东茂名

歌手、演员、主持人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区火炬接力第八棒火炬手

古润金

1959

马来西亚吉隆坡

企业家、慈善家

马来西亚中山会馆联合会会长、广肇联合总会副会长等

下一篇 此姓

上一篇 狐偃